书城医学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48514700000008

第8章 疾病论治(2)

李老用药特点:1.选用五皮饮集五皮于一方,畅利三焦,理气行滞,祛湿利水,善行皮肤肌腠间水湿;2.选用防己黄芪汤通过补气与祛除风湿合法,方中黄芪配伍防己,益气固表而祛风,健脾行湿而利水,同达祛除经络肌表之风湿。患者服药5剂后,复诊自述眼皮、足部水肿全部消失,偶有头痛,睡眠较差,多梦。李老又换治疗头痛之方药,1月后电话随访,水肿痊愈未再复发。

李老认为:水肿病当分阳水与阴水,阳水易痊,阴水难愈,阳水可散,可利,可攻逐。而阴水则宜温之补之。如真武汤方中虽无多少利水药,但阴水非此不除。仅知道祛除水邪而不知道水邪发生之因者不能称之为上工。水当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又水在皮者常以皮治皮,五皮饮为后世之效方。

李老论治急性阑尾炎之特色

急性阑尾炎在中医属肠痈范畴,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临床典型表现有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3.有头晕、头痛、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若患者有典型的腹痛病史,右下腹有轻度或中度局限性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体温在38℃以下,白细胞计数不超过2万,腹膜刺激征不超过两个象限,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李老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方中薏苡仁、败酱草用量须大,以达到清热解毒排脓之功,附子用量宜小,以达到止痛之效。也可用红藤煎加减治疗。此期须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可加用五味消毒饮,还须配伍凉血活血之当归、赤芍等,行气止痛之木香、青皮、乌药等。若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肿块范围在6厘米以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加活血化瘀及软坚散结之品。

李老认为:肠痈虽为急腹症之一,但大多数均可以用中医中药治愈。古方流传千余年,疗效确切,慎勿忽视。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经方疗效确切,后世之红藤煎效果亦较好。唯成脓与未成脓之辨甚为紧要,切勿忽视。

李老论治中老年骨质增生之特色

中老年骨质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生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X线片显示:骨质增生好发部位多为腰椎、膝关节等全身各关节部位。以腰骶部、膝关节多发,常影响行动。中医认为其发生的病一为肾虚,二为血瘀。

李老用药特点:1.必须要用补肾药,且熟地用量要大,一般20~30克(年长者用15克,年轻者用30克),寄生20~30克,炒杜仲10~15克,怀牛膝10~15克,山药20~30克;2.补肾药中须配合活血药,常用鸡血藤,年龄较大者用20克,年轻者可用到30克;3.用补肾药同时须配伍健脾药,白术10~15克,配行气药陈皮、木香、砂仁等以防熟地碍脾;4.若以颈项部疼痛为主可加葛根15~30克,若疼痛兼恶风可加独活,疼痛剧烈者可加活血止痛药制乳香、制没药6~10克及红花、当归、丹参、血竭、苏木等。若为女性患者且绝经后出现骨质增生可加仙灵脾,膝关节痛者可加木瓜。

李老认为:骨质增生以痛为主,亦可兼见晕、麻等症。应以补为主,以通为辅,兼顾不同部位,不可损伤胃气。肾主骨,益肾为第一要务。寄生、川断、熟地、杜仲、山药、巴戟天、菟丝子、破故纸选择数味即可,在颈项部可加葛根,上肢加桂枝、桑皮,下肢加牛膝、木瓜。如能坚持日久则必能见功。

李老论治油风之特色

油风是指突然头发脱落,头皮鲜红光亮,故名油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受到刺激后发生。李老认为油风的发病机理是血虚不能上行润养头部皮肤,故毛发根空,毛孔开张,风邪乘虚袭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成片脱落,或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过分劳累,心气乃伤,气滞血瘀,毛发失养所致。又因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主骨,其荣在发,肝肾不足亦可导致脱发。故李老采用养血祛风,滋养肝肾之法治疗油风病,收效甚好。

典型的病例有:某女,16岁,学生,家住中宁县城。因学习压力过大加之家庭矛盾而导致情绪抑郁而渐渐出现黑发变白,干枯易断,并出现片状脱落,大如钱币,数目不等,皮肤光滑而亮,伴头皮瘙痒,头昏,失眠。舌淡苔白厚,脉细。李老辨证为血虚风燥,肝肾不足,采用四物汤合首乌延寿丹加减治疗。服药12剂后脱发现象减少,继服20剂后在圆形脱发处可见到新发生长,细而柔软,呈灰白色。继服20剂后,脱发处大部分已生有新发且黑而粗硬,发质恢复正常。

李老用药特点:主选四物汤养血活血,用首乌延寿丹中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来滋阴养血补肝肾,另加桑叶、菊花,二者相配疏风清热,加黑芝麻加强滋补肝肾之功。

李老认为:治疗脱发抓住风、血、虚、燥四字可也。养血用四物;治风热用桑菊及蒺藜,甚者加荆防;补肾用熟地,制首乌;润燥用黑芝麻等。随症加减,脱发当可痊愈,即使是全秃亦有治愈希望,唯属遗传之男子脱发效果不很理想。

李老论治美尼尔氏综合征之特色

美尼尔氏综合征即中医之眩晕,临床表现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李老辨证时根据临床表现来确定证型。如眩晕耳鸣伴有急躁易怒、目赤。口苦者则辨证为肝火型,基础方则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眩晕伴腰膝酸软,健忘,少寐多梦则辨证为肾虚型,基础方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如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则辨证为血虚型,基础方选用养血胜风汤加减;如眩晕伴有恶心胸闷,头重如蒙则辨证为痰湿型,基础方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典型病例:某女,42岁,眩晕,耳鸣,胸闷伴恶心1年,3~4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4~5天,舌淡苔白腻,脉滑。李老辨证为痰浊上犯,蒙蔽清窍,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生龙牡各3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

李老治疗特点:1.利湿药慎用苦寒之品,如木通,滑石等,可用温化水湿之茯苓、泽泻代之。且泽泻用量可大。2.与半夏白术汤或泽泻汤,达到治疗眩晕的作用。也可用灸法,用麦粒灸灸百会穴也可达到治疗作用。

李老认为:中医常谓“无痰不生晕”,痰之由来多因脾虚湿浊不化,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食入之水为不化精微而生痰化饮。美尼尔氏综合征由虚者十之一二,由火者十之二三,而由痰者半数以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龙骨牡蛎常为最效之方,另有肝火夹痰者,龙胆泻肝汤亦有效。唯前方常伴有呕恶,后方证常见耳鸣。

李老论治产后自汗之特色

典型病例:张某,女,40岁,家住银川唐徕小区,初诊时间2009年3月6日,主诉为动则汗出1月余,加重1周,伴盗汗。患者自述1月前因行人流术后出现动则汗出,伴夜间盗汗,手足心热,汗出后全身发冷,双下肢无力,关节疼痛等症状。查血常规未见异常。李老认为患者因产后亡血伤阴,元气耗散,气虚则卫阳不固,表虚不实而自汗,亡血伤阴则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迫津外溢导致盗汗,故李老辨证为气虚不固,营卫不和,治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李老用药特点:1.选用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其中桂枝、白芍具有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并配有生姜、大枣益脾畅肾,调脾胃之营卫;2.选用补气生血的当归补血汤,其中用生黄芪50克补气,配伍少量当归补血,重在益气固表以治阳之标,并可冀补气生血之力以复血虚之本;3.选用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以黄芪、白术益气固表为主,配伍少量防风,祛风散邪,补中兼疏,寓散于收,相反而相成;4.为增强止汗功能,李老又在此基础上加用浮小麦、桑螵蛸、乌梅、五味子等固涩之品固涩敛汗;5.强调顾护阳气和阴血及气血互生,阴阳互根的特点。

李老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加”字可理解为加之不足,与加之太过二解,加之太过为热逼津泄,加之不足为阳不敛、表不固。产后失血伤津,营卫失和为汗出的原因,或兼风邪则畏风,兼血燥津枯者多有便秘,日久汗出伤阴,不但畏风且畏寒矣。桂枝汤、玉屏风散、四物汤二方随症化裁为不易之法,酌加敛汗之品如麻黄根、浮小麦、煅牡蛎、五味子、山茱萸肉、乌梅等可也。有邪者当不忘祛邪,防风、荆芥等可适当选用。

李老论治小儿哮喘之特色

典型病例:李某,女,4岁。2009年6月12日初诊,主诉:咳喘反复发作5月,伴咳痰,气急。痰多而易咳出,舌淡苔薄白,脉弦。李老认为小儿年幼体弱,易受外邪,患儿此次发病是因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则恶壅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卫为邪气所伤不得宣畅,清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作喘。故李老辨证为风寒袭表,水饮内停。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服药3剂后,患儿父母述患儿咳喘气急症状明显减轻,偶有阵发性咳嗽,睡中咳嗽加重,大便干,1~2日一行,仍有咳痰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继服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服药3剂后咳嗽症状消失。

李老用药特点:1.选用解表化饮,表里同治的小青龙汤,主以辛温发散,兼化寒饮佐制酸收。全方共同达到温通发散而不伤津液;2.选用降气平喘的三子养亲汤以祛痰降气,化滞通便;3.为加强化痰止咳之功,故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紫菀、冬花、橘红、黄芩等清肺化痰利气。

李老认为:喘、哮之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小儿多见实证,老人多因久病而夹虚。冷哮者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为常用之方;而属热证者则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又为常用之方。此证又当分温与燥之不同,痰多色白者多湿,痰少而黏黄者多为热燥。痰多三子、二陈、葶苈大枣泻肺汤当治;痰少而燥者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宜施。

李老论治肾功能不全之特色

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功能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分为第一期为肾功能储备代偿期,临床无明显症状,肾功能化验基本正常;第二期为肾功能不全期,肾小球已经有所损害,其代谢废物有一定障碍,肌酐及尿素氮可发生偏高,临床表现有贫血、恶心、疲乏无力等;第三期为肾功能衰竭期,肾脏功能严重损害,贫血,恶心,呕吐,易疲劳乏力,症状加重,夜尿增多或者尿少,浮肿,查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李老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肾功能损害为虚,代谢产物储留为实。故李老以芳香化浊,健脾补肾为治疗思路,对一期无明显症状者采用以补肾为主兼补脾,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巴戟天、杜仲、寄生、牛膝、车前子等,长期服用对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对二期肌酐及尿素氮略有升高且伴有恶心症状者以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大量土茯苓进行治疗。李老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可改善肾功能,降低肌酐,尿素氮等,故可用到30~60克,但如有贫血症状者则禁用阿胶等。患者若面色红赤,则药性偏清凉,若有畏寒面白者李老常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有水肿者要考虑健脾利水,有腰酸者多考虑补肾。若兼感冒者要慎用热药,在解表的基础上加用土茯苓。李老通过上述方法配合饮食疗法有效地控制了肌酐、尿素氮的升高,减轻了临床并发症如恶心、乏力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老认为:肾病日久,肾气日损,肾功能不全,毒聚于内,补肾是根本治法,排毒是治标之策。治本非缓图不可,以王道之剂为之,或补肾阳或益肾阴,或填肾精或益肾气。标实本虚之病,在补益的基础上亦应祛毒,土茯苓为必用之药,或清热解毒或化浊气或利水湿,非执一法,但必应有定数可也。

李老论治荨麻疹之特色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大小不一,骤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属于中医瘾疹之范畴。西医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为皮肤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表现的一种皮肤局限性水肿,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李老认为慢性荨麻疹病机复杂,多因平素体弱,营血不足,血虚生风或者肝郁化热或者感受外邪,失治误治,久而不去,风热搏结于血分使内不得疏泄,外不透达而发为瘾疹。总病机乃久发营虚,内热相搏,本虚而标实,初发多实,久则虚实夹杂。李老认为荨麻疹主症为风团和瘙痒,具备了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的特点,与风邪善行数变的特性一致,即无风不作痒。本病久发营虚,风热相搏,与营血关系密切,故治疗既要重视久病营虚之本,同时亦要注意风邪致病之标,在采用祛风的同时强调调理营卫气血,通过养血活血凉血以达到正复邪去的目的。即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