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48565100000031

第31章 闭经(5)

病例:患者,22岁,已婚,17岁月经初潮至今,周期均为45~50d一行,婚后近2年未孕。诊得月经后期,经量少、质稀、色淡,面色白,消瘦,神疲懒言。每于经行前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诊为卵巢功能低下。投五子二仙汤共20剂,月经正常而孕。

产后2年余来诊,述及自婴儿周岁断乳后一直未见月经,后注射黄体酮行经,不注射则不行。察其病情如前,续投五子二仙汤25剂,B超见卵泡破裂,改服五子二仙丸,半个月后经行,2d而止,量少,余无不适。续服五子二仙丸2个月,精神转佳,月经正常,随访5年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本方以黄芪配白术健脾益气,配当归以养血,共益肾精之源;五子衍宗汤直补肾精,益肾阳之本;以二仙汤加杜仲直补肾阳;香附、益母草为妇科圣药,一疏经气,一通经血。诸药相伍,气血生肾精,肾精化肾阳,如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自能强肾固本,水旺舟行,经血自来。

方11二陈汤加味

配方:半夏10g,陈皮9g,茯苓12g,苍术、白术各10g,当归9g,川芎9g,王不留行10g,枳壳9g,香附10g,牛膝12g,甘草3g。

加减变化:若痰湿化热加黄芩9g;胸闷呕恶加厚朴9g,竹茹9g。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6剂为1个疗程。

功效:燥湿祛痰,活血通经,调理冲任。

临床应用:38例患者,痊愈(服药2~4个疗程月经来潮,经量正常或偏多)23例;有效(服药4~7个疗程,月经来潮,经量正常或稍多)9例;无效(8个疗程以上月经仍未来潮)6例。

病例:患者,女,20岁,未婚。停经8个月,伴胸胁满闷,神疲1个月。

病史:18岁初潮后月经为6~7d/2~3个月,量少,色暗红,闭经(+)。末次月经时间为1998年02月04日,闭经半年时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经注射黄体酮29mg/(3d·次)无效,前来就诊。临床表现:月经停闭8个月,形体肥胖、体重日增,伴神疲倦怠、纳少,胸胁满闷,带下色白。舌淡胖嫩苔白腻,脉滑。诊断:继发性闭经(痰湿阻滞)。治宜燥湿祛痰,活血调经。药用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苍术、白术各10g,厚朴9g,枳壳9g,当归9g,川芎9g,王不留行12g,车前子10g,牛膝12g,甘草3g。6剂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月经来潮,色淡、量少、夹血块、下腹闷痛,仍守上方加失笑散,益母草15g,继续服3剂,经量正常,6~7d月经干净。经后1周又以健脾益肾调治冲任药6剂。按照上法连治3个月经周期,月经按期而潮,量正常。且体重减少5kg。

经验体会:闭经的发病机制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经隧阻隔,经水不行。而实证又以痰湿阻滞为多见。湿痰,乃由于脾弱不能制湿,湿困脾阳运化失职,水湿凝聚而成。“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

其病因病机为素多痰湿或痰湿之证,或脾阳不运,湿盛成痰,或身体肥胖,脂痰湿滞冲任,壅塞经隧、月事不行。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主。气机不畅则痰凝,痰凝则气机更为阻滞,故辅以陈皮理气化痰促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消,痰由湿生,脾主健运水湿,肾为水脏,淡味,归脾、肾二经,故佐以茯苓健脾利湿。加苍术、白术、枳壳以理气;当归、川芎、王不留行活血通经;牛膝引药下行。全方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从而使湿去痰消,气机通畅,脾得健运,诸症随之而解。

方12加味升降散

配方:白僵蚕9g,蝉蜕6g,制大黄12g,片姜黄15g,生山药30g,生白术12g,制香附12g,白芥子12g,当归15g,生山楂30g。

加减变化:腰困肢冷加巴戟天15g,淫羊藿15g;腹胀体倦加广木香9g,茯苓15g;胸闷烦恶加胆南星9g,姜半夏6g。治疗期间如经至,可服桃红四物汤2~3剂(当归15g,赤芍24g,川芎15g,熟地黄15g,桃仁12g,红花9g)。腹胀加三棱、莪术各9g;腹痛加醋延胡索9g,益母草30g;腰困加菟丝子、牛膝各15g;经色暗红或夹有血块加生蒲黄、五灵脂各9g。

用法:水煎,早晚2次,饭前服,1剂药煎服3次,1周服药3剂,2个月为1个疗程,停止治疗1个月,行下1个疗程,如法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

若经1个疗程治疗不愿服煎剂者,可将原药按比例研末制成丸、散剂,1次服生药9g,每天3次,饭前服。

功效:祛湿化痰,养血化瘀。

临床应用:36例患者,经治疗,治愈15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经验体会:“肥人经闭,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之故”。因孕期产后俱以蛮补,营养过盛,产后处优少动,每致脉络壅阻,气失畅利,阴阳失调,运化乏力,遂为痰湿停聚而渐致体胖,又因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不利并发经闭。有报道,升降散有较好地促进脂质代谢和调解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方中白僵蚕辛散,升阳中之阳,蝉蜕甘寒,清热升阳,与白僵蚕同施协升阳中之清阳;大黄苦寒,泻热逐瘀,通利水道,推陈致新;姜黄苦温,下气破血,逐邪伐恶,行滞通经,与大黄相伍共降阴中之浊阴;佐辅山药、白术培中州健脾土,运化水湿;香附、白芥子除湿化痰,散结行滞;当归、山楂养血化瘀,通经利水。诸药伍用,痰湿得化,气顺血和,阴阳平秘,体爽经调。

配方:仙茅12g,菟丝子20g,淫羊藿、紫石英(先煎)、当归、赤芍、白芍各15g,川芎、生熟地黄、桃仁、红花、桂枝、川牛膝各10g,生大黄5g,桔梗6g。

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者加制香附、广郁金各10g;气虚者去大黄加党参、白术各10g,黄芪15g;痰湿重者加半夏10g,茯苓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1~2个疗程。经治疗按时来经后,需继续调理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服药期间,尚需调畅情志,忌食生冷,节制房事。

功效:补肾助阳,养血活血。

临床应用:51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1例;好转1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8.24%。

病例:患者,女,25岁,未婚。患者经水7个月未行。月经史:16岁4~5d/30d,末次月经:1995年10月23日。经量正常,无痛经史。经用黄体酮、十全大补汤、温经汤、桃红四物汤等治疗,疗效不佳,而求诊于余。

刻诊:面色少华,形寒肢冷,腰脊酸楚,脉滑无力,两尺尤弱,舌淡边有齿印。此乃肾阳不足,气血两虚,冲任不调使然。治拟温肾养血、通调冲任,方用自拟调冲通经汤。服药半个月,月经来潮,再拟中药调经2个月善后。1年后随访,月经正常。

经验体会:傅青主曰:“经水出诸肾。”盖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主生殖功能。肾气旺盛,产生天癸,促使任脉通畅,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肾为主导,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之间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结果。若先天不足,肾阳素虚,或因多产、堕胎、房劳、或久病及肾,导致肾之阳气亏耗,阳虚生寒,寒凝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胞脉壅塞,经水阻隔不得下行,故致闭经。综上可见,闭经乃本虚标实之证,当补肾助阳以治本,养血活血以治标。方用仙茅、淫羊藿、菟丝子、紫石英温肾壮阳,暖宫逐寒;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畅络,并加桂枝温通,大黄攻通,牛膝引药下行,桔梗宣肺上提,以冀下病上取。

方14黑逍遥散加味

配方:当归、白芍各9g,白术、香附各6g,茯苓、枸杞子各10g,生姜、薄荷各3g,紫河车15g,熟地黄12g。

加减变化: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桑寄生各10g,牛膝12g;体胖腹胀食少者加炒枳壳、泽兰叶、生山楂各10g;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9g;少腹隐痛者加延胡索、乌药各9g;形寒肢冷者加淫羊藿12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临床应用:21例患者中,有2例在服中药期间结合放环术(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应用外,其他患者均未应用西药治疗。21例均治愈,月经恢复正常后,随访均未再发生闭经;月经恢复最快者服药5剂有效,最慢者30剂有效。

病例:患者,女,26岁,已婚。主诉:停经40d,到某院检查诊断为早孕,于停经48d(3月23日)行人工流产手术,手术顺利。术后至今已有3个多月未行经。早孕试验阴性。西医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针剂,每日10mg,连用3d,观察1周,月经仍然未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正常大小,无异常回声,宫旁未见明显肿块。诊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神疲食少,面色欠华,形体虚胖,舌淡苔薄白,脉弦虚细。辨证:肝郁血虚。投上方5剂。药后月经已行,色淡暗红,量少,少腹隐痛。续前方加延胡索、乌药各9g,2剂。服后诸症消失。

经验体会:黑逍遥散历来用于肝郁血虚且血虚较甚者。妇科常用于肝气郁结,阴血亏虚的月经不调之证。笔者针对人工流产手术后经闭的病因取黑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加上紫河车、枸杞子养血滋阴,以调理情志,养血柔肝,健运脾胃,复其生血之职,使气血充足,胞宫得以滋养,而闭经之证得以治愈。

方15自拟培本通经方

配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熟地黄10g,桑椹20g,女贞子20g,淫羊藿30g,紫河车1条,香附10g,谷芽、麦芽各15g。

加减变化:行经前期(月经第21天至经行期),加益母草、川芎、红花;行经后期(月经第7~21天),加肉苁蓉、菟丝子、杜仲;肝肾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生何首乌、龟甲;痰湿内阻者,加苍术、白术、陈皮、石菖蒲、皂角刺;气滞血瘀者,加青皮、鸡血藤、丹参、桃仁、泽兰;阳虚血寒者,加制附子、桂枝、鹿角胶、巴戟天;痛经者,加莪术、路路通、生蒲黄、五灵脂。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约服200ml。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服药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

功效:滋养肝肾,益气补血。

临床应用:4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

经验体会:方用桑椹、女贞子、淫羊藿来滋补肝肾,调养冲任,充培“天癸”而激发其正常生理效应;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补益气血,充盈血脉,蓄溢胞宫,则度时而泻;更有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加强温养滋补之力;香附、川芎、谷芽、麦芽疏通冲任,调畅气机,推运启闭,并防滋补之滞。行经前期加益母草、川芎、红花,以增疏通活血行经之功;行经后期加肉苁蓉、菟丝子、杜仲以加强温补培元,促排卵助黄体之效。至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或阳虚血寒而闭经者,也均在原方补肝肾、益气血、续经水之源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而调治之。总以滋养为大法,培本续源为基础,祛其邪实,破其有形,地道通畅,月事时下,临床疗效颇佳。

方16逍遥散合四物汤

配方:柴胡、黄芩、桂枝、当归、白芍、地黄、枸杞子、黄芪、杜仲、白术、茯苓、甘草各适量。

加减变化:肝肾不足者加肉桂、牛膝、山药,气血虚弱者加山药、莲肉、鸡血藤,肝郁气滞血瘀加川芎、桃仁、红花,寒湿凝滞加吴茱萸、丹参、半夏。

取穴:风池、关元、归来、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气血虚弱加脾俞、气海俞,肝郁气滞、血瘀加阳陵泉、地机,寒湿凝滞加中脘、阴陵泉、丰隆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d,休息2d,共服20剂为1个疗程。

疗程间隔1周。并配合针灸治疗,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临床应用:35例患者,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临床治愈26例,好转9例。临床治愈的26例中,有15例仅治疗了1个疗程。

病例:患者,女,46岁。患者既往月经基本正常。约7个月前,因工作问题与人发生口角,郁闷不乐,随后月经未能再行。曾服中西药物,未能奏效。

刻下胸闷胁胀,小腹胀满,时有疼痛,纳呆,眠差,便秘,舌质紫暗,脉沉细弦。证属肝郁气滞,血瘀经闭。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经。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先予针灸治疗,取风池、归来、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等穴,以前述方法进行针刺。其中足三里穴施温针灸3壮,留针50min后出针。并辅予中药,处方:柴胡10g,黄芩15g,桂枝9g,当归15g,白芍30g,生地黄15g,枸杞子15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5g,川芎10g,桃仁9g,红花9g,陈皮9g。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针治3次,服药5剂。治疗6次后,月经来潮,遂暂停治疗1周。经净后改为每周针灸1次,服汤药2剂(每剂服2d),连治3周,月经复至,停止治疗后,月经仍如期而至,临床治愈。8个月后随访,月经已如病前,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