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14

第14章 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区(1)

【学习目标】

了解本区各省市概况和旅游资源分布

熟悉本区各省市主要旅游目的地及其着名旅游景点景区

掌握本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旅游资源(特别是世界遗产项目)

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因本区在山海关以东,故俗称“关外”或“关东”。本区有壮美的白山黑水、瑰丽的火山奇景、苍茫的林海雪原、奇异的气象景观(极光、极昼、冰挂),构成了以北国风光为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本区有西汉时的高句丽古城、清前期的沈阳故宫和关外三陵、近代东西方建筑文化荟萃的“东方莫斯科”——哈尔滨,有以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该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该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如下。

1.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本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生长着大面积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同时受气候影响,积雪深厚且日期长,因此常以“林海雪原”来概括本区的自然景色。

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是我国第一大林区,有大面积的针叶林和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以红松、冷杉和兴安落叶松为主,为开展森林旅游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本区位于我国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冬长严寒是东北气候的主要特征。冬季长达半年以上,积雪期长,积雪厚度平原一般为20厘米,山地厚度达40~50厘米。哈尔滨平均全年降雪日32.9天,积雪期长达122.5天;加之本区河湖在冬季普遍封冻断流,形成较厚的冰层。东北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极为丰富。以此为依托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包括冰雪艺术、冰雪运动和冰雪娱乐等。哈尔滨的冰雪节、松花江“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滑雪场,以及海林的“中国雪乡”,都是本区令人神往的旅游资源。滑雪、滑冰、冰橇、雪地马车、雪地赛马、雪地高尔夫球、雪地跳伞等,都是游人喜爱的运动项目。

2.火山熔岩景观绮丽壮观

东北地区濒临环太平洋火山带,第三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东北地区火山共有5个新生代火山带,11个火山群,230多座火山,占全国总数的30%,火山数量之多,熔岩规模之大,火山景观之典型,均居全国首位。由于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如长白山天池和瀑布、五大连池、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与其他自然风景相比均有其独特之处。

3.海滨旅游资源丰富

本区南部辽东半岛伸入黄海与渤海之间,海岸线曲折漫长,海滨旅游资源丰富。夏季的海滨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其中以大连最为着名,此外还有兴城海滨风景区、庄河冰峪沟风景区等。美丽的海滨风光、优质的海水浴场是本区滨海地带旅游资源的主体。

4.历史古迹特色鲜明

本区历史上的土着民族是长期以游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在民族和文化发展的演变进程中,直至明清以前,本区始终以少数民族土着文化占主导地位。众多的历史古迹反映了本区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及中原文化对本区的影响。这里上至春秋、下及清代的历史古迹皆有,其中主要是渤海国、高句丽国,以及辽、金、明、清时的遗迹,以清代遗迹保存最为完整,而且数量众多,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也最高,如清朝“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和沈阳故宫等。

近代由于沙俄、日本入侵及欧美移民的涌入,给关东文化留下了殖民色彩的痕迹,使本区城市建筑风貌表现出与关内截然不同的风格,留下了大量欧式及日本式或多种文化融合式的建筑。多元化的建筑在哈尔滨、长春、沈阳随处可见,构成了本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5.民俗风情绚丽多彩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朝鲜、蒙古、柯尔克孜、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各民族在生产劳作、饮食习俗、特色民居建筑、传统服饰、民间工艺、人生礼仪及节庆活动上都有自己鲜明的奇风异俗,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成为东北人文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长期生活在大森林中的鄂伦春、鄂温克民族,吃兽肉、穿兽皮、乘雪橇,生活充满了洪荒时代的山野气息;依江而居、渔猎为生的赫哲族,吃“杀生鱼”,穿鱼皮衣,乘桦皮舟,男女老少都是捕鱼高手,叉鱼技术举世罕见。

2.1黑龙江省旅游资源

2.1.1黑龙江省概况

1.地理概况

黑龙江省简称“黑”,因省内最大河流黑龙江得名。位于我国东北部,是全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省会哈尔滨。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省内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江河湖泊气势宏大。

黑龙江省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为-4℃~5℃。

2.历史沿革

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这里分布着肃慎、貊和东胡三大族系的先民。肃慎在汉代称挹娄,魏晋称勿吉,隋唐称靺鞨,金代称女真,清代始称满洲。黑龙江地区最早建立的地方政权是战国后期的夫余国。唐代设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契丹灭渤海后,一度建东丹国。金代曾建都于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元代时为辽阳行省所属开元路、水达达路。明代在东北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辖384卫、24所。清初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后移吉林,改称吉林将军,并增设黑龙江将军,分别管辖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17世纪80年代,清政府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气焰,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国界。19世纪中叶,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有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牡丹江五省,不久合为黑龙江、松江两省。1954年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哈尔滨市。

2.1.2黑龙江市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四季分明,文化厚重,物产丰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把黑龙江旅游形象地定位为:黑龙江——中国旅游COOL(酷)省,这是黑龙江凉爽怡人的气候、独特神奇的生态旅游资源、时尚浪漫的旅游产品和独具地域民族特色人文景观的高度概括。黑龙江省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6处。旅游景观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小兴安岭等地,旅游特色以冰雪风光游、边境跨国游、生态避暑游为主。

1.景点景区

1)哈尔滨市

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其美丽的城市风光和独特的冰雪旅游活动闻名于世,素有“冰城”、“天鹅颈下的一颗明珠”、“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美称。主要景点有太阳岛、防洪纪念塔、龙塔、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斯大林公园、金代上京会宁府、极乐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

(1)太阳岛

位于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北岸,是我国唯一坐落于城市中心的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这里曾经是俄国人的别墅,1964年正式开辟为太阳岛风景区。太阳岛素以独特的北方自然风光和浪漫的欧陆风情着称。岛上古树参天、沼泽连片,蓝天碧水、清泉飞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故有“北国风光赛江南”之美誉。现岛上有水阁云天、仙鹤群、母子鹿、长堤垂柳等20余个风景点,游览区内建有太阳山、太阳湖、荷花湖、姊妹桥、亭桥、白玉桥、上坞桥、水阁云天、儿童乐园、丁香园、花卉园、太阳岛志石、锦江长廊、沿江风景线等数10处特色景观。太阳岛不仅是夏季旅游避暑的胜地,更是冬季冰雪旅游的乐园。一年一度的“中国·哈尔滨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就是在太阳岛举办的。

(2)圣·索菲亚教堂

位于哈尔滨市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07年3月,原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当时为木质结构,规模较小。后随着东正教徒的增加,1923年9月,索菲亚教堂在现址进行重建,1932年竣工。圣·索菲亚教堂深受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影响,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教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1997年,圣·索菲亚教堂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3)中央大街步行街

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后来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1997年改造为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长最大的步行街。中央大街步行街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黑龙江电视塔(龙塔)

位于哈尔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998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200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是一座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餐饮娱乐、科技乐园、广告传播、无线通信、环境气象监测、微波通信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塔高336米,为目前亚洲第一高钢塔,比着名的日本东京铁塔还高3米,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乌克兰的基辅塔。龙塔造型设计独具匠心,塔体由底部塔座、中间塔身、上部塔楼以及顶端天线四大部分构成。塔座由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组成球冠形。塔身截面为正八面形,纵面为抛物线形。塔楼设在181米至216米处,由飞碟状的下楼和球体状的上塔组成。天线设在220.5米至336米。龙塔以其独特的建筑外貌景致与深远的品牌形象地位获得世人瞩目,并成为黑龙江省标志性景观。

(5)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

位于阿城区域南2公里处,是金朝1115年至1153年间的都城,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一处金代都城遗址。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立了声威显赫的大金帝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前后历时38年。至今,皇城午门及宫殿建筑遗址均保存完好,外城城墙、瓮城、马面、角楼及护城河遗址尚存。阿城境内还有金代遗址80多处。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6)亚布力滑雪场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接待滑雪旅游和滑雪运动员训练比赛于一体的综合性滑雪场。这里最高峰海拔1374.8米,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年平均气温-10℃,积雪期为170天,滑雪期近150天,平均积雪厚度达40厘米左右,且雪质好,硬度适中,是非常理想的滑雪场地。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

亚布力滑雪场由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山竞技滑雪区和旅游滑雪区两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2.55平方公里。亚布力滑雪场已经成为冬季滑雪、春季观光、夏季避暑、秋季度假的四季旅游胜地。

2)齐齐哈尔市

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的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以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植物繁多、山水景色秀美、文化古迹奇特、冰雪风光绮丽而着称。主要的旅游景点有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风景区、佛教圣地大乘寺等。

(1)扎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下游,是我国最大的珍稀水禽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占地21万公顷,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水草丛生,各种鱼类嬉戏水底,是水禽最理想的栖息地。

这里生活着260种禽鸟,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5种,最着名的是丹顶鹤。丹顶鹤又称仙鹤,是十分珍贵的名禽,此区现有500多只,约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的1/4,故有“丹顶鹤之乡”之美誉。1992年,扎龙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