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15

第15章 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区(2)

(2)明月岛

位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的嫩江中游,是一座面积仅0.8平方公里的江心岛,其形状如同一弯明月倒映在水中,因而得名。明月岛与哈尔滨市太阳岛有姊妹岛之称,是北部边疆野趣盎然的自然风景区。夏天,明月岛是避暑休假的极好场所;冬天,是观赏北国风光和开展冰雪活动的旅游胜地。全岛现分为中心游览区、森林区、北方园林植物区、园林生产区和体育活动区。

3)牡丹江市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江命名的城市。

牡丹江市境内江河纵横,森林茂密,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世界闻名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唐代渤海国遗址等风景名胜古迹30余处。以湖、林、雪、边为特色的湖泊游、冰雪游、森林游和中俄国际游,每年都吸引着百余万中外游客,牡丹江市已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旅游城市。

(1)镜泊湖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南部宁安市境内,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镜泊湖是5000年前经多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床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该湖四面环山,湖形狭长,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沿湖两岸重峦叠嶂、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景区中的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城墙砬子、老鹤山、白石砬子峭壁、珍珠门双峰、道士山九龙探水被誉为湖中八景。2006年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2)吊水楼瀑布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市城西南,因其居镜泊湖北端,又名镜泊湖瀑布。火山爆发,熔岩遇江水形成一道天然大坝。坝上为湖,坝下为江。镜泊湖出口,水流深切玄武岩中,形成瀑布。瀑布四周布满黑色的火山岩,落差20米,幅宽40米,洪水期瀑布宽达100多米。因受下跌水流冲蚀,瀑底形成直径70米、深60米的圆形水潭。瀑水飞泻直下,浪花四溅,气势磅礴,震声如雷。吊水楼瀑布是我国着名的三大瀑布之一,已成为旅游胜景。

(3)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是一个以湖光山色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是集森林生态环境、森林保健功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公园。距今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了7个直径大小不等的火山口及岩浆流淌形成的地下溶洞群,其内生长着树龄多在四五百年的古树,形成罕见的“地下森林”景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4)雪乡

又名双峰雪乡或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雪乡受山区气候影响,每年秋冬开始,就风雪涌山,积雪深达2米,雪期也长达7个月,号称全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5)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牡丹江畔的江滨公园。1938年10月下旬,东北抗联四、五军西征妇女团在指导员冷云带领下,担负着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她们英勇抗击日军的袭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投入林口县境内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谱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1982年10月在林口乌斯浑河畔建起了“八女投江纪念碑”,上题“八女英烈光照千秋”八个大字。八女投江群雕1988年落成,高13米,长8.8米,由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八女投江”四个大字由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生前书写。

4)大兴安岭景区

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北坡,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是祖国北部边疆纬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景区旅游资源具体表现为大森林、大冰雪、北极光、大界河等4个鲜明的特色。

(1)五大连池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境内,是我国火山地貌及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素有“火山公园”、“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美誉。风景区由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矿泉和熔岩组成,具有池、石、泉“三绝”,湖泊、冰洞、石海“三奇”的风景特色。

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形成于1719-1720年的火山喷发。由于形成年代较短,火山地貌完整,其形成的状如海浪、蟠龙、瀑布等的岩流体和藏有大量形态各异熔岩钟乳的溶洞,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五大连池是因为火山喷发阻塞河道而形成的5个串珠样的熔岩堰塞湖而得名。由于火山活动的原因,五大连池地下水富含各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因其奇特的理疗作用,被誉为“药泉”、“圣水”。五大连池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先后荣获两项世界级桂冠: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2)丰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小兴安岭南侧,伊春市五营区境内,是黑龙江省最早(1958年)建立的森林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以红松为主构成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母树为主要保护对象,面积有18400公顷。红松是一种名贵的经济树种,树干粗大,纹理通直,材质轻软,耐腐蚀,是极为优良的木材。保护区中的红松母树一般有220年以上的历史。除红松外还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落叶松、冷杉、白桦、山杨、赤杨、枫桦、柞树等乔木,还有黄花忍冬、溲疏、翼卫矛等灌木和蕨类,舞鹤草、苔草等草本植物。兽类有数十种,以马鹿为最多,其次有棕熊、黑熊、野猪、狍子、猞猁、貉子、黄鼬等。鸟类有飞龙鸟、松鸡、沙鸡、环颈雉、鸳鸯、啄木鸟、杜鹃等146种。山产品110余种。保护区于1977年对外开放。

(3)桃山狩猎场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铁力市境内,建于1984年,是中国第一个国际野生动物狩猎场。

狩猎区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区内森林茂密,有许多珍贵树种。森林中可供狩猎的兽类有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狐狸、貉子、野兔、黄鼬、香鼬;可供狩猎的野禽有沙半鸡、榛鸡(飞龙鸟)、鹌鹑、雉鸡、野鸭等;河中还有水獭和青貂。狩猎场内风景秀丽,有山峰突兀的“石塔青松”、“相思峰”、“仙女洞”等景点,山顶有24米高的了望塔,可登高远眺小兴安岭起伏的群山。场内建有3个狩猎营地,各有石砌底层的拙朴而典雅的木刻楞房屋,并建有山庄宾馆、动物标本室和野味餐厅。每年狩猎旺季,国际友人络绎不绝。

(4)“北极村”漠河

位于漠河县北极乡,纬度高达53°33′30″,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是观赏“北极光”和“白夜胜景”的最佳之处。漠河冬季长达8个月之久,最低气温达-52℃,故有“中国北极村”之称。漠河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白天很长,尤其在夏至前后会出现晚霞与朝晖在天空交相辉映的“白夜”景象;在冬天,一般上午9点钟才能看到太阳,下午3点钟天又黑了,黑夜长达18个小时以上。在漫长的冬季里,常可看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故漠河有“极光城”之称。1997年,漠河被开辟为“北极村旅游风景区”,成为全国最北的旅游景区。风景区内有“中国最北之家”、“北陲哨兵”、“神州北极碑”、“最北哨所”等着名旅游景点。

(5)乌苏镇

位于抚远县的东北角,东经134°40′20″、北纬48°15′29″,是中国最东部的小镇,是全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小镇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1000米。镇前濒临清澈的乌苏里江,隔江与俄罗斯相望,镇后是蜿蜒的小河,镇四面环水,树木苍郁,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镇上现有一户居民,三口人,有边防哨所和若干边防战士,堪称是世界上最小的镇子。目前,乌苏镇已成为抚远县最重要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到此观日出、看雪景、访哨所。

2.民俗风物

1)民族民俗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边陲,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达斡尔、蒙古、朝鲜、回、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承袭和发展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黑龙江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动丰富多样。

赫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狗拉雪橇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赫哲族以渔业为主,不仅吃鱼肉,而且穿鱼皮、饰鱼骨。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鱼皮靴等,都是有名的旅游纪念品。

鄂伦春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伊春市嘉荫县东南部约65公里处的乌拉嘎。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鄂伦春族的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生活用具多用桦树皮制作,夏天的仙人柱、舟船以及各种器具,皆是桦树皮为之。

2)地方戏曲

龙江剧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的地方剧种。龙江剧是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将民间的说唱和歌舞形式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武咳咳”等曲牌,文学语言朴实风趣,表演动作歌舞性强,特色浓郁。代表剧目《木兰传奇》、《荒唐宝玉》、《双锁山》被誉为“龙江剧精品艺术三部曲”。

3)风味饮食

黑龙江菜由哈尔滨、牡丹江、伊春、黑河等地风味菜组成。特征是:取料广泛,调味多种;咸辣酸甜,色味香形;汤菜双佳,味浓口重;烹调技法,以爆、炒、熘、烤、涮、焖、蒸、氽、煮见长。代表菜有红烧大马哈鱼、渍菜粉、东北四大炖(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酸菜炖白肉、小鸡炖蘑菇)、烩鹿尾、飞龙汤等。比较出名的小吃有哈尔滨红肠、松仁小肚、老鼎丰糕点等。

4)风物特产

黑龙江土特产丰富,如野生蘑菇、黑木耳、鹿茸、人参、酸菜、山野菜、大马哈鱼、鲟鳇鱼、虎骨、响水大米等。同时黑龙江也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要产地之一。

工艺品有方正剪纸、哈尔滨编结绣、阿城版画、麦秸工艺画、玛瑙工艺品、羽毛画等。

2.2吉林省旅游资源

2.2.1吉林省概况

1.地理概况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

吉林省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

2.历史沿革

吉林省早在4万年至7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明朝设立都司、卫、所。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改称宁古塔将军。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

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的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翌年,国民党占领吉林市,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迁至长春市。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1948年3月,省人民政府迁回吉林市,1954年,省会迁至长春市。

2.2.2吉林省旅游资源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巍峨壮丽的长白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诗情画意的冰雪世界,内涵丰富的文物古迹,种类齐全的动植物资源,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加之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民俗,形成了吉林省特有的神奇粗犷、自然古朴的特色旅游资源。

1.景点景区

1)长春市

位于中国东北平原中部,是吉林省的省会,也是闻名中外的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和森林城,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以净月潭森林、冰雪为主打产品的生态旅游;以伪皇宫、八大部为代表的伪满遗迹游;以长影、电影城为主的影视文化游;以一汽、汽车城为龙头的汽车工业游等四大名牌构成了长春独特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