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47

第47章 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风情旅游区(2)

(1)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屡建屡焚,仅残存了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

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着名的石雕宗教建筑。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

(2)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为澳门最着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妈阁庙初建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

(3)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原为防范海盗、保护圣保禄教堂内教士而建。大炮台呈正方形,平台上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炮台边缘为坚厚的石墙,是古代遗留的城堞,仿如欧洲古堡。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铜炮。166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中国军队就是依赖城堡上的大炮保卫澳门,把荷兰人击退。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历史见证。大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

2)普济禅院

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与妈阁庙、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普济禅院始建于明末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距今已有380多年了,是我国保存较好的禅宗寺院。普济禅院有中国古刹之特色,共分三座大殿。逐步拾级向上,首为大雄宝殿,次是长寿殿,后为观音殿,院后是幽静的花园。普济禅院之所以闻名遐迩,除因其悠久历史以外,另一原因是在1884年清政府两广总督耆英与美国特使顾盛在此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

3)葡京娱乐场

葡京即葡萄牙的京城之意,是澳门娱乐公司下属六大娱乐场中最大的赌场,又号称东亚的最大赌场。主楼外形像一座雀笼,而主楼加上它的左翼楼,又像一艘航行的海船。该娱乐场是澳门作为东方蒙特卡洛的主要标志。

4)镜海长虹

“镜海长虹”包括“镜海”与“长虹”两大部分。“镜海”本是澳门的古地名之一,几百年来见诸古籍、史料以及多座澳门庙宇的古老楹联中。“镜海”又泛指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的海面,为十字门古航道之一,几百年间为澳门对外贸易航道。如今的“镜海”架起两座几乎平行的跨海大桥,西侧的是澳氹大桥,长2.5公里,1974年落成通车,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横跨钢筋混凝土桥梁之一;东侧的是友谊大桥,是一座吊索桥,全长4.7公里。两桥势似“长虹”,横跨“镜海”,成为澳门交通大动脉,也是澳门极为壮观的一处美景,“镜海长虹”被誉为澳门八景之一。

5)黑沙海滩

位于路环岛南部的黑沙海湾,是澳门着名的天然海浴场。海湾呈半月形,坡度平缓,滩面广阔。沙滩宽约1公里,因其沙滩上闪光黝黑的沙粒而闻名于世。岸边种植了一大片木麻黄树,成为岸边常绿林带,与黑沙海滩相映成趣,适宜郊游、划艇、游泳。

2.民俗风物

1)民俗节庆

节日多,是澳门的一个特点。澳门人既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也过西方的一些节日。澳门华人对于传统的民间节日非常重视,如农历新年、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赛龙舟会等都热闹非常,其中尤以春节最为热闹。大年初一,待新年的钟声一响,人们就纷纷赶往妈祖阁等寺庙,以争烧“头柱香”。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另外,一些与宗教、习俗有关的节日,如“娘妈诞”、“醉龙醒狮大会”、“圣母花地玛出游”等也有庆祝活动。例如,在户外搭架临时戏棚,上演粤剧折子戏;教堂内举行宗教弥撒和圣像出游,形形色色,充分表现了澳门中西文化相融的特色。

2)风味饮食

澳门可谓荟萃了世界的美食,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葡国菜,还可以吃到澳门菜、广东菜、上海菜、日本菜、韩国菜和泰国菜。澳门的中国菜主要以粤菜为主。澳门着名的葡国菜也有不少,正宗葡国菜有青菜汤、红豆猪手、烩牛尾或牛胸等。

澳门特色小吃有粉面、云吞水饺、杏仁饼、蛋卷、薄脆、花生糖、鸡仔饼、肉干等。

3)风味特产

澳门特产主要有澳门鲜蚝、澳门杏仁饼、猪扒包、葡挞、三可老婆饼等。

8.3台湾省旅游资源

8.3.1台湾省概况

1.地理概况

台湾省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望。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和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及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全省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台湾本岛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1%,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以上,平原不到1/3。台湾岛地形为中间高,两侧低。由于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就形成了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是岛上的五大山脉,其中玉山海拔3952米,是台湾的最高峰;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是岛上的四大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是岛上的三大盆地。台湾岛上大小河川多达608条,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乌溪。岛上还有不少湖泊,着名的有日月潭和珊瑚潭。台湾还是一个多火山的岛,着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长夏无冬,多风多雨。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

台湾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林木种类繁多,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品系近4000种,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全省经济林面积约占林地面积的4/5。

台湾的樟树居世界之冠。从樟树提炼出来的樟脑和樟油,是台湾一大特产,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2.历史概况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台湾就有人类活动和居住,并且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71年和1974年,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8.3.2台湾省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的海岛风光和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传统,为台湾留下了许多旅游资源。主要风景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1.景点景区

1)日月潭

位于台湾南投县,是台湾着名的风景区,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堪称台湾八景之中的绝胜。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水域面积7.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米。湖中央有一小岛,远观似浮于水面的明珠,因而小岛名为“珠子屿”。以小岛为界,湖区北面部分为前潭,水色丹,形如日轮,故名“日潭”;湖区南部为后潭,水色碧,形似弯月,故名“月潭”;二潭合称“日月潭”。日月潭风景秀丽,独具亚热带风情,潭水辽阔,水质清醇。微风轻撩,湖面无垠漫漫绿波起,恍若明镜一面,青山倒映,形成了“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日月潭四周的群山有多处名胜古迹,有文武庙、玄光寺、涵碧楼、慈恩塔、孔雀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