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奥运会于1964年10月10日,在日本东京开幕。在这之前的一周,一直是阴霾的天气,然而天气在当天突然转好。与此同时,美国还发射了“辛克姆”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奥运盛况,在奥运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本届奥运会,进行了盛大的火炬接力跑活动。8月21日,火炬在奥林匹亚点燃。9月9日,火炬空运抵达日本鹿儿岛。然后分成四路传递,四条路线长为84千米。日本19岁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是最后一个将奥林匹克火炬点燃的人。坂井义则出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奥林匹克圣火由坂井点燃,用意是极为明显的,它象征人类的和平。
(4)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卫星传递圣火。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曾先后五次申请主办奥运会。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几乎胜利在望,但最后以一票之差败于联邦德国慕尼黑。在此之后,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击败了对手美国洛杉矶、苏联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三市,赢得了第21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1976年7月17日,蒙特利尔奥运会正式开幕。本届奥林匹克圣火传递方式与以往不同。7月1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和以前不一样的是,利用卫星激光技术将圣火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希腊点燃的圣火,当时是通过一个捕捉离子化火焰微粒的传感器传送到地球另一端的渥太华,通过对卫星传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解码,将奥运圣火复制。虽然这种传递方式极其新颖,但却引起了许多非议。此后,历届奥运会再也没有采取过这种做法。
(5)2000年悉尼奥运,水下传递圣火。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来自全球200个代表团的11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世纪的第一次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本届奥运会设比赛项目28个大项、300个小项,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各国运动员向人类的生理极限发起挑战,展示出较高的竞技水平。
悉尼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仪式,于2000年5月10日在希腊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火炬途经10个大洋洲国家,最终抵达澳大利亚。
该届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路线,可以称得上风格独特。赛会组织者,利用了各种传递方式,例如海、陆、空等。除此之外,奥运会的火炬还在海底进行了水下传递。
(6)2004年雅典奥运会,五洲同享荣耀。
雅典奥运会于2004年举办,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1个小项的比赛。雅典奥运会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挑战极限、攀越新高,这届奥运会也是奥林匹克大家庭规模最大的一次团圆。
雅典奥运会举办的时候,正值奥运会重返故乡。为了纪念这一奥运会,组委会精心设计了火炬传递路线。该奥运会火炬,第一次传遍了世界五大洲,而且还第一次抵达非洲和南美洲。这样一来,全球各地的人都有幸参与并体验这一盛大活动。只要是曾经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都有机会再次亲眼目睹奥运圣火,再次亲身体验到奥运所带来的欢乐。
(7)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人民共同传递。
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成功举办,这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重985克,长72厘米,燃烧时间长达15分钟。在风速为零时,火焰高25~30厘米;当风速不超过65千米每小时的情况时,能正常燃烧。而且即使在强光和日光下,仍然可以识别和拍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口号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于2008年3月24日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随后,进行了长达6天的希腊境内圣火传递。
4月1日——5月3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传递。火炬途经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北京火炬接力的运行团队带着圣火乘坐国航包机前往这些地区进行传递。境外传递全程长达9.7万千米,共有火炬手2000多名。
境外传递于5月3日结束后,抵达我国海南省三亚市。
奥组委火炬接力运行团队于5月4日,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按预定路线将圣火带到祖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途经城市及地区多达113个。
通常情况下,圣火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传递时间为3天。除此之外,在人口大于8000万的省市及地区传递时间为4天,例如四川、河南、山东和广东等。在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传递时间只有2天。
8月6日,圣火返回北京,传递时间为3天。奥运圣火于8月8日晚上抵达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塔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的,并且一直燃烧到奥运会的结束。在境内,火炬接力传递全程长达4万千米,一共用了97天,共有1.9万多名火炬手。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是空前绝后的,它突破了地域、民族、肤色等的限制,在全世界人民手中,传递着和平,传递着友谊,传递着爱与希望。
奥运圣火,之所以被称为圣火,不仅仅是由于它的历史,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怕风吹雨打。
2008年3月24日,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后,于5月上旬抵达珠穆朗玛峰峰顶,能否在珠峰峰顶看到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当时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当时,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认为,奥运火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在珠峰峰顶成功地燃烧起来。
在珠峰的常规条件下,风速每秒为16~17米,换言之是八九级的大风,而且温度大约为零下30摄氏度。马林曾透露:北京在申奥时,郑重向国际奥委会承诺,要以共享奥运、共享和平为主题,一定要把不熄的圣火送到珠峰峰顶。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据悉,即使北京奥运火炬在11级大风和数倍于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燃烧,而且火炬燃烧火焰高达20~30厘米。此外,它还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于一身,应用了各种创新技术。例如火焰稳定、饱满、飘逸、具有相当强的抗风雨能力,燃料不仅无毒,而且无污染,储存安全性能高。
据马林介绍,相关方案于2006年1月正式确定,与此同时,开始筹备相关的试验。同年9月1日~9月20日,相关部门组织了第一次实际测试,而且还改进了许多缺点。2007年4月上旬~5月下旬,相关部门组织了第二次试验,效果非常理想地将火炬送上了峰顶。
于是,便取得了这次登顶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火炬进一步改进。
2008年5月8日上午9点17分,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点燃。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中国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知识小百科
火炬的成分
火炬居然如此神奇,肯定会有人问火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事实上,火炬的主要成分是丙烷,这是因为:其一,燃烧时火苗高,即使在200米之外,也能够看得见;其二,即使在雨天燃烧,火炬传递也不会受到影响;其三,此燃料价格低廉,温度范围比较宽;其四,丙烷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污染物,符合自然环保这一理念。
第五节与火同欢——火把节
自古以来,我国的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就有过火把节的传统习俗。每逢节日到来,他们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举着火把到处嬉戏、玩乐,到处是欢声笑语。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纳西族、基诺族举行火把节的时候。
白族于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拉祜族于六月二十日举行,节期为三天。
在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火把节是一个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它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闻名中外,这一节日被人们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是不同的。绝大多数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有许多活动,例如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现如今,由于时代的发展,火把节又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并且出现许多新形式。
按照各个民族的传统习俗,“火把节”通常要庆祝三天。
第一天:祭火。
火把节的第一天,每个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穿着自己漂亮的礼服。不仅如此,每村每寨都会杀牛宰羊,摆酒设宴。各种各样的肉,味美醇香的酒,用这些美味佳肴来敬神,相信神仙也会连连赞赏。傍晚时分,村寨周围的人们,会在老人已经选好的地点搭建祭台。用击石取火的方式将圣火点燃,由彝族民间祭司——毕摩诵经祭火。随后,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接过毕摩手里用蒿草扎成的火把,在田边地角游走,这一活动是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这一传说的。
第二天:传火。
火把节的第二天,各家各户都要在祭台圣火下聚集,然后在这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而那些漂亮的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穿着美丽的衣裳,撑起一把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其中,彝家的选美活动在这一天之中是最重要的。
首先,年纪较大的老人们,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然后从中挑选出俊男靓女。
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成双成对的有情男女,打着黄色的油伞,来到山间,来到溪边,弹口弦、拨月琴、互诉情意。为此,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送火。
这是火把节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夜幕降临时,每个人都会手持一把火,竞相奔走。随后,将人们手中的火把聚集起来,形成巨大的篝火堆,人们围在篝火四周尽情地唱歌、跳舞,场面极其热闹。为此,也有人将这一节日称为“东方狂欢夜”。
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据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名叫斯惹阿比的大力士住在天上。而地上也有一个大力士,名叫阿体拉巴。两人都力大无敌。一次,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进行一场摔跤比赛。阿体拉巴临时有急事要外出,他走的时候,交代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一看阿体拉巴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比他的大,只好离开了。等到阿体拉巴回来时,听说斯惹阿比离去不久,便急忙追了上去,拉着和他比赛摔跤。不幸的是,斯惹阿比被摔死了。
后来,天神恩梯古兹得知这件事,非常生气,于是从天上派来一大批蝗虫、螟虫,专门吃地上的庄稼。农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阿体拉巴从山上砍了很多松树枝、野蒿枝,将它们扎成火把,点燃火把,率领人们一起来到田里烧虫。自此以后,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凉山彝族,也有一个神奇的火把节的传说。撒梅王同异族作战时,不小心被敌人砍掉了头,等到星宿出现时,又长出一个新的头,继续与之作战。后来,奸细出卖撒梅王,将他的头砍掉后再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头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了再也没有活过来。由于尖刀草上长有红斑,人们就把这些红斑说成是撒梅王的血。自此以后,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撒梅人都要打起火把来纪念撒梅王。
此外,彝族撒梅支系还有一个关于火把的动人传说。阿番是一位善神,由于偷开天门,将五谷撒下凡间,使得人间的生活比天上更幸福。天神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大力士到人间出这口恶气。
天神大力士非常霸道,朵阿惹姿看不惯他,便与他摔跤,大力士被摔倒在地上,而且还砸出一个很深的大坑。随后,天雨便成了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自此以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此悼念这位英雄。
不仅如此,彝族阿细支系也有一个火把节动人的传说。在白族、彝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着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与火把节相关的动人传说。
知识小百科
汉族的火把节
都知道火把节是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重大节日,其实汉族也有自己的火把节。在我国,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整个汉族中,唯一一个举行火把节的地区。每年冬至时,当地的年轻力壮的男子都会手握一大把由稻秆做成的火把,然后浇上油,在房前屋后,在田间地头绕上几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