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规模和程度不同的火山喷发。事实上,火山喷发对地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造成以下三种影响:
其一,影响全球气候。
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将会对气候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这些火山物质,使得白天昏暗,气温下降,甚至连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同时,它们还会过滤掉一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了一层光晕,或者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冰岛拉卡基火山和日本浅间山火山于1783年喷发。这一次火山喷发给欧洲、美洲随后几年的天气带来了影响,使得那里气候异常寒冷。阿拉斯加火山群火山喷发时,由于火山喷发频率高,使得大量热空气升入高空,形成特殊的高气压带,影响了全球大气环流。
其二,破坏全球环境。
火山爆发,能够喷出大量火山灰。火山灰和暴雨相结合形成泥石流,会造成路毁、桥垮,甚至会将周围的乡村和城市淹没,使人们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像洪水一般淹没整座城市。
虽然火山灰云遮住了岩石,但火山爆发开始时,仍然能够看到喷到半空中的巨大石块。
其三,影响海洋生态。
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气体,其中含有氨。当氨与海水相溶时,水就变得富有营养了。这样一来,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此,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海洋大学组成一个联合科研小组,进行了深入研究。2004年5月17日,联合科研小组向世人宣布首次发现了火山喷发影响海洋生态这一现象。日本东京三宅岛,于2000年夏天发生了火山喷发活动。在火山喷发后,研究小组发现浮游生物的繁殖比火山喷发前增加了20%~30%。由此得知,火山爆发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
知识小百科
火山与神话
在玻利尼西亚神话中,火来源于火山。
据说,汤加人的英雄来到阴间偷火,跑出来的时候,丛林居然发生了火灾。自此以后,人类就有了火。
在萨摩亚岛人的神话传说中,他们队伍中的最后一个人与神作战。在神的一只手臂被打断后,这个人就能与神自由地交换火了,当时神就藏身于一块竖起的岩石里。现如今,还有一种说法,在萨摩亚岛下的一个地方,神有时还会用他的另一只手臂来震动此岛。
第三节令人惊艳的天际“火龙”——火流星
由于火流星是一种偶发的流星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是很难见到的。通常情况下,火流星的亮度极高,划过天际时,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有一些火流星,能够发出“沙沙”的响声,有的火流星还会发出爆炸的声音。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亮度非常高的火流星,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得到。
火流星,是较大的流星体陨落时产生的流星现象,同时也是天空中最令人惊艳的天文现象之一。该流星体高速运行在稠密的地球低层大气之内,它身上大量物质不断地燃烧挥发。发出极其耀眼的光,如一条巨大的火龙划过天际,与此同时还常常伴有雷鸣声。由于火流星的光非常耀眼,火流星所在的广大区域如月明之夜,甚至如白天一般。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中的流星余迹便会逐渐消失,接着又会出现如烟柱般的尘埃余迹,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由火流星产生的尘埃余迹,能够为人们提供推测高层大气内的风向和风速的准确数据。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火流星是这样出现的:由于流星体质量较大(通常超过几百千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未在高空中燃尽,接着便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中了。它的运行速度相当快,与地球大气产生剧烈的摩擦,发出耀眼的光。火流星消失后,还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也就是“流星余迹”。余迹消失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可以存在几秒或几分钟,而有的则长达十多分钟。
另外,火流星还有一个定义。它是指亮度在-3等以上,质量在5千克以上的大流星。由于它看上去与火球极为相似,故称为火流星。其母体通常都很大,常常进入大气底层甚至成为陨星,相对更大的火流星往往还伴有响声。此外,有些特大的火流星极有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的残骸造成的。例如1978年3月8日,吉林发生了一场陨石雨。开始时是一个伴有闷雷般轰鸣声的耀眼的大火球,随后,在空中爆裂开形成一场少见的陨石雨。
1930年,苏联伏尔加河上空发生了一次极为少见的火流星。
同年4月30日下午1时,人们无意间看到从天上飞来一个“圆火球”,看上去要比月球小一些,而且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即“火链”)。飞行时间大约5秒便消失了,随后,又在消失的地方突然升起一团烟云。烟云越来越浓,持续了5分钟。等到烟云消散后,人们还听到犹如发射火炮般的轰鸣声,延续时间长达半分钟。
火流星不仅具有纯学术的价值,而且也对预测及预防陨石对大气层外的太空航具所造成的伤害有直接的贡献。所以,对其进行观测是非常有必要。此外,那些静态的照片是无法取代传统记录的,所以我们对于火流星的观察记录方式,一定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其一,记录时间。观察火流星时,第一件事就是要准确无误地将时间记录下来,时间最好精确度到秒。在欧洲和美国,现在有一些特制的手表或闹钟,它们能够接收特制的广播信号,能够随时自动校正时间。然而,如果你在台湾省的话,就需要先校正你的计时器。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记录准确的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二,记下它的轨迹。最好在记忆鲜明时将轨迹记下,而且至少应该记下其中三点。另外,如果你观察到一些其他现象,例如流星的亮度,流星发出的声音,流星的色彩,分别对其进行说明与解释。
一般情况下,在用肉眼观测流星的亮度时,越亮的流星,估计出的视星等的误差就越大。为了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也可以加一些帮助理解的叙述语,可以这样说:“光度比满月还亮”,“光度估计在-11~-14之间”等等。
此外,声音也是值得注意的。在观测流星时,出现尖啸声的次数是极少的。人们在看到流星消失后的三四分钟后,才能听到流星发出的响声,这是由于光速比音速快。然而,有时人们在看到流星的同时也能听到声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流星在大气上层飞行时能够产生无线电波。当它传到地表时,就被转换成人耳能够听得到的声波。一般情况下,在-8等以上的火流星才有可能发出声音。然而,有时人们将人造器械和动物发出的声音误以为是流星体发出的声音。
在火流星消失后,会在空中留下两种痕迹:第一种是残痕,因高温而离子化的物质以次稳态存在,并且还发光;第二种是烟痕,就是那些残留下来的、不发光的物质,有时烟痕在白天也可看得见。
在偶然的机会,人们还有可能看到落到地面的流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陨石。
流星通过大气时,由于运行速度太快,陨石便开始燃烧,质量与速度大大减小。当动能减少、速度降低后,那些即将掉到地面的陨石都有一个不发光时期,被称为无光飞行期。在无光飞行期内,风力和陨石的形状是影响陨石轨道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落至地面的陨石,表面会出现厚度为数十毫米的、焦黑的平滑的外壳,这是高温熔融的结果。在短时间内,这层外壳便会脱落。碳化物组成的陨石,此种效应通常比较明显。
一般情况下,火流星的发生频率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首要因素是,在一些主要流星雨发生的阶段内,火流星也越来越多。另外,火流星的发生频率是由流星的初始速度所控制的。
在大气中飞行的流星,速度越快,流星所发出的光越强。但如果流星的初始速度太快的话,没等我们看见,便在大气上层全部烧光了。正由于此,那些进入大气的流星,初始速度越低,人们越容易观测。
如此看来,火流星的初始速度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较低呢?如果是在北半球的话,出现在春分前后,在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陨石进入大气的速度和地球的运动速度相抵消,称为反向点;而北半球的秋分时,流星在这段时间内进入大气的速度要和地球的运动速度叠加,被称为向点,这时火流星速度大概仅仅是反向点时的1/3。如果在南半球的话,它们的春天正值向点挂在天空,这时火流星出现最频繁。
而在一天中,当地时间18点时,火流星出现最频繁。这是由于这时反向点(在这里可说是辐射点)在天空中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会有较多的流星被观测到。不过,此时会受到阳光的影响,观测到的火流星就没有黎明到来前多。
上面所分析的结果,并不包括其他的变因,而是假设地球公转面上的流星尘都均匀分布得出来的结论。然而,主要流星群还是发生在流星发生频率的高点这一时间段内。
除此之外,纬度对火流星也有影响。如果把观测点设在南极或北极,由于极点出现各半年的极昼和极夜,向点或反向点都会各在空中出现长达半年。这样一来,火流星频率就会以年为单位,会有很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造成流星的尘埃大概沿着地球公转轨道(也就是黄道面)分布成盘面,因此在黄道横于天顶的低纬度地区,年平均的火流星数目要比高纬度地区多。
据美国太空网报导,加拿大天文学家小组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0月15日5点28分,成功拍摄到落向地球的一颗火流星。这一流星现象,是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全天照相机网络发现的。当时,该网络的7台全天照相机拍摄记录了在黎明前的天空中出现一道明亮的、缓慢地划过天际的火流星。
研究人员通过天文照相仪器来观测流星轨迹,可以定位一些还没有抵达地球前的流星体的运行轨道。对此,麦克考斯兰德是这样说的:“此次流星现象是典型的穿越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轨迹,因此我们认为它可能属于岩石类型的陨星。”
第四节众说纷纭——关于“海火”的不同说法
看到“海火”这两个字,相信有不少人会为之吃惊吧!一定会有人问,海底也有火吗?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海水发光现象,被人们称为“海火”。海火往往在地震或海啸前后出现。
日本三陆于1933年3月3日凌晨,发生了一次海啸。当时,人们看到极为奇异的“海火”。波涛涌进,可以看得见浪头底下有三四个圆形发光物,像草帽一般,横排前进,发出青紫色的亮光,犹如一盏探照灯一样照向四面八方,足以使人看到随波逐流的破船碎块。没过多久,浪花相互撞击着把圆形的发光物搅碎了,一会儿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