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益
(国际博物馆协会执委,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早在八年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就以中医中药网上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十分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数字博物馆)对博物馆具有重要走向和战略的问题,对推动北京市博物馆网络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当今,博物馆(科技馆)不但重视其展示功能、教育功能,也更加关注其传播功能。如欧洲的某些科技馆就提出了“乌贼计划”,也就是如何使科技馆深入基层。他们认为科学家不单是在城市里产生,农村、基层也是催生科学家的基础。
同时,如科技馆展品的常换常新和公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要求科技馆工作者更加关注当今技术和教育形势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博物馆、科技馆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如2007年在杭州举行了全国首届数字科技馆学术研讨会;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历经2005、2007的第一届和第二届,今年已是召开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了。仅以数字科技馆为例,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尚待研讨。
第一,什么是数字科技馆?怎么建设数字科技馆?成为当前的两大问题。
这两大问题至今在建设数字科技馆时仍需取得共识。必须强调数字科技馆应紧密依靠实体科技馆教育的基本特征。国际创新理论的新突破在博物馆的应用告诉我们:不是我们要展什么,而是要认真关注公众需求和喜欢什么。这给数字科技馆的主题确定、内容取向等如何建设与发展问题以重要启迪。也就是说,首先要在明确什么是数字博物馆,以及怎样建设数字博物馆的两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第二,当前数字科技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字技术在科技馆的应用;二是将科技馆数字化,走网络化和非网络化道路的问题。
博物馆是以藏品为核心,其重要的使命是阐明藏品的历史、文化与科技的社会价值。而科技馆是一个科学概念的再创造,因此它需要以多种技术、多元形式的运用来深化教育。数字技术在科技馆得以广泛应用,如仿真技术、虚拟现实、增强虚拟现实、智能化、数字影视等,形成了数字技术在科技馆比博物馆有更多呈现的事实。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在采用数字技术上,一些中小馆仍停留在以计算机应用开展管理层面上的“清家底”的工作。而某些大型博物馆则十分关注其特色的应用,因此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应该说仍有很大的空间,加强博物馆与科技馆之间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上的交流和互动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三,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馆。这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研究和应用的问题。要十分关注从技术上解决传输路径和渠道畅通的瓶颈问题等。
实现传输路径的畅通,在硬件上要体现“买得起、用得起”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科技馆的传输问题。也就是要弃繁就简,降低成本,走应用型的研究道路,这是一个如何推动数字博物馆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第四,要关注与广播电视等有效渠道的结合,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重要的研究力量,要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应按照中央提出的实现创新仍应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走产学研的道路,加大研发投入。仅仅是博物馆自身做这件事,从目前我国的博物馆自身的业务能力、技术队伍来看,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坚持走社会化的道路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发展途径。
另外,数字博物馆走非网络化道路在许多偏远和基层地区网络建设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依然显得不容忽视。著名的公众科学素养专家美国的米勒教授说,“由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对博物馆以及常换常新的科技馆提出新的挑战”。数字技术的发展必将在提升、深化、延展博物馆与科技馆的教育与传播功能上增添活力,发挥巨大的新的效能,同时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挑战。或者倒过来说,21世纪的博物馆的使命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加速博物馆的创新建设,深化、提升博物馆的理念、内容、技术运用和多种形式的引纳,使博物馆对公众有更大的凝聚力,把在网上的那些公众和青少年争夺到博物馆来。
研究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以及如何把博物馆数字化,使其搬到网上,走网络化道路的发展问题,已成为21世纪博物馆重大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一定会迎来北京数字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