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生态系统和生存环境如何恶劣,这种落叶灌木都能顽强地存活和扩大自己的生长,在巍巍的祁连山下,茫茫的戈壁滩上,甚至白杨都不能生存的环境中,骆驼刺却能一簇又一簇地在阳光下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4.来去匆匆的短命菊
流星虽一闪,划破天半边。短命菊虽一现,芳香却永留人间。
短命菊又叫“齿子草”,是菊科植物。
它是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植物之一,寿命还不到一个月。这种生活习性是它适应特殊生存环境的结果。短命菊生长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长期干燥少雨使其形成了迅速生长和成熟的特殊习性。只要沙漠稍降一点雨,地面稍微湿润,短命菊便立刻发芽,生长开花,迅速完成生命周期,仅是短短的三四个星期。由于它生命短促,来去匆匆,所以称为“短命菊”。
它的舌状花排列在头状花序周围,像锯齿一样。短命菊的花对湿度极其敏感,只要空气稍微湿润就迅速开放结果,果实成熟后,随风传播他乡,继续繁衍。
沙漠中的短命菊是开花最早的植物,出苗以后几个小时就开花结果。大多数草本植物,出苗后在当年开花或隔年开花,如水稻、玉米、棉花是当年开花,小麦、油菜是隔年开花。林中的植物开花更晚,桃三梨四,银杏要二十多年,毛竹竟要50~60年后才开花,所以有“公公种树,孙子收实”的说法。
第四节孤清独影荒漠村——千姿万态荒漠篇
前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沙漠的有关知识,荒漠与沙漠的环境很相似: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等,类似以上情况的还有流沙、泥滩、戈壁等都属于荒漠。
1.荒漠简介
本书从各方面对世界各大沙漠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沙漠。
荒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50°的地带。其中,15°~35°为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带;北纬35°~50°为温带、暖温带,是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区。
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①雨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雨,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会形成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荒漠带的地貌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四类。
地貌的成因类型有岛状山、剥蚀平原、剥蚀台地、干荒盆和干浅盆、洪积扇和洪积平原、皲裂土平原、盐土平原、盐湖、风蚀平原、风积平原等。
根据荒漠组成可以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漠。干燥剥蚀基岩呈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多砾石,为砾漠,又称戈壁;皲裂土、盐土平原分别形成泥漠与盐漠。因组成物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使荒漠类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荒漠地区从山地到山前平原,地貌呈有规律的分布:山前剥蚀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砾漠带——风积沙漠带——干盐湖或盐湖、盐漠带。
荒漠植被为超旱生的半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或旱生的肉质植物占优势的稀疏植被。
植被每年的产量极低,每平方米90克,它对荒漠动物群和荒漠生态保持有重要作用。
荒漠包括沙漠,从热带北部到温带大陆腹地干燥地区发育的荒漠群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沙漠。年降雨量稀少,干燥多风,酷暑荒凉,以致形成严酷的生存环境。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中部和阿拉伯半岛、非洲、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的西部、南部等地。约占地球全部陆地的25%。由于植物稀疏和土壤化过程很弱,风沙移动频繁发生,更促进了荒漠的形成。荒漠中的植物种类尽管随地而异,但均是耐干性强的种类。其中也有因形态奇特而着名的。
如戈壁沙漠的转蓬、撒哈拉沙漠的耶里哥蔷薇、菊科的齿子草属和十字花科的Amastatica、卡拉哈里沙漠的千岁兰属、亚利桑那(雨量稍多的半荒漠)的仙人掌等沙漠植物都很有名。
荒漠环境多种多样,除了戈壁和沙漠,还有山地荒漠,主要包括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原荒漠,天山山脉向平原延伸的山地丘陵地带,伊朗高原和葱岭地区等。
2.荒漠分类
(1)岩漠
岩漠又称石荒漠。
分布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和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表面为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在这些地方昼夜温差变化急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当水分渗入岩石裂隙,受温度的影响,形成胀裂作用。经长时间的剥蚀作用,使地面十分破碎。地质变坏,含有的有机成分丢失,在水分缺乏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植物。地面光秃,岩石裸露,或盖有厚度不到1厘米厚的残积——坡积岩屑,细粒物质经过风的长期吹扬,已被迁走。因此,在岩漠地区常有残丘矗立。岩漠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北美和我国西北的祁连山、昆仑山的山麓均有岩漠。
(2)砾漠
砾漠与岩漠外貌相似,但形成不同。砾漠又称砾石荒漠,蒙古语称戈壁。指干旱地区粗大砾石覆盖的地面。是古代堆积物经强劲风力作用,吹走较细的物质,留下粗大砾石覆盖于地表,从而形成砾漠。
古代堆积物有两种:一种是经长期风化的基岩或山下坡积物;另一种是经水流搬运在山麓地带沉积的洪积冲积物。前二者砾石磨圆度差,均带棱角,后者砾石粗大,经过滚磨,砾石表面有时蒙盖着像毛细管带出的黑色铁锰沉淀物,经风沙摩擦后,光亮耀目,称荒漠漆。这里土壤稀薄,气候干旱,植物稀少,风化作用强是造就砾漠的主要因素。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属于亚欧大陆的俄罗斯、蒙古和我国内陆盆地边缘及内蒙古高原上均有分布。
(3)泥漠
泥漠是人们日常最常见的荒漠,主要由细粒黏土、粉沙等泥质沉积物组成的荒漠。分布于荒漠中的低洼处,多由湖泊蒸发干涸和湖泊地面裸露或携沙河流沉淀而成,如湖沼洼地、冲积、洪积扇前缘入海三角洲等。其地面平坦,富含盐碱,皲裂纹发育,植物稀少,风蚀作用强,常有风蚀脊、白龙堆发育。局部地表盐分大量聚积,可成盐漠。在我国新疆罗布泊、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较广。
(4)盐漠
泥漠局部地表盐分大量聚积,即可成盐漠,因此,盐漠又称“盐沼泥漠”。在地下水位较浅的泥漠地区,含盐分的地下水在蒸发拉力的作用下沿毛细管孔隙上升达到地表时,由于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聚结晶,使地表覆盖大量盐分,即形成盐漠。因盐分具有吸水性能,地表常处潮湿状态。干涸时形成皲裂地,盐漠地区只能生长少量的盐生植物,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有大片盐漠分布。
前面我们说了几种荒漠的组成,下面我们说说比较常见、规模比较大的沙漠和戈壁。
第五节枯石嶙峋——砾石散碎戈壁滩
1.什么叫戈壁
大家都看过《戈壁母亲》这部电影,影片所呈现的戈壁与真实的戈壁有什么不同呢?
戈壁亦称戈壁沙漠,是荒漠的一个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戈壁地面因细沙已被风刮走,砾石裸露,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蒙古语的戈壁是指:土地干燥和充满沙砾的广阔沙漠。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也是典型的荒漠形态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
向北可达阿尔泰山和杭爱山,向东可达大兴安岭,向南可达北山山脉。
这一荒漠占据长1609千米、宽483~966千米的广阔弧形地带,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千米。戈壁的界限北抵阿尔泰山和杭爱山,东接大兴安岭西缘,南至阿尔金山、北山和阴山,西达东天山,可谓“戈壁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戈壁的形成
千里戈壁是如此浩瀚壮大的自然雕塑精品。大自然是用怎样的“神工鬼斧”来打造竣工的呢?
荒漠中的吹蚀区中的各类沉积物,例如山前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以及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等,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迁,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形成砾漠。中国的甘肃玉门一带十分典型。这就是戈壁形成的全过程,当然部分戈壁也可能是因地壳运动后地貌的改变或生态环境的转化而形成的。
戈壁的类型。戈壁的地表依据其组成物质可划分为岩漠、砾漠两类。属于岩漠的戈壁有马鬃山、雅布赖山、贺兰山、罕乌拉山、巴彦乌拉山的山前地带。砾漠地表为砾石覆盖,砾石多成为风棱石,上覆盖一层坚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砾漠组成的荒漠戈壁面积不大,分布范围只在阿拉善巴丹吉林腾格力、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外围。
戈壁的特点:
(1)降雨量少,年降水量一般低于250毫米,降水为阵雨,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2)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3)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戈壁在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3.戈壁的自然特征
戈壁由于独特的形成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自然特征和外貌特征。
(1)地形。戈壁由西部的嘎顺戈壁、准噶尔戈壁和外阿尔泰戈壁与中部和东部的东戈壁(即蒙古戈壁)以及南部的阿拉善沙漠组成。
嘎顺戈壁西部以天山支脉为界,南边以北山为限,海拔高达1524米。呈缓和的波状,夹杂有复杂的迷宫似的宽阔凹地,尽管盐沼处于封闭的凹地之中,荒漠却多石无水。土壤为灰褐色且含有石膏。
外阿尔泰戈壁,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蒙古阿尔泰山和戈壁阿尔泰山的支脉,南为北山。平原隆起,峭拔而崎岖。延伸到平原上达10余千米的辽阔山区,挨着平原和低矮圆形的丘陵群。山体贫瘠,并为干谷分割得支离破碎。外阿尔泰戈壁的西段也基本是平原,但上面散布着小块的隆起地区,并为干河床所切割,此外还有阔大的盐沼。
在中部,这种破碎程度有增无减,台地和干沟一道出现,末端为平坦的凹地,上面覆盖着黏土层。外阿尔泰戈壁是焦干的,年降水量不足100千米,不过地下总是有水。然而,井和泉的稀少,植被的稀疏,对于家畜几乎无用。
准噶尔戈壁在嘎顺戈壁的北面,蒙古阿尔泰山东部支脉与天山最东端之间。它类似外阿尔泰戈壁,边缘为沟壑、残余丘陵和低矮山脊所划割零碎。
阿拉善沙漠位于中国蒙古边界北面、东面黄河与贺兰山、南面位于祁连山与西面的黑河北段之间。它由广袤的近乎荒芜的平原组成,地势从西北向东南依次升高。阿拉善大片地区为沙子覆盖。
东戈壁具有与西部地区类似的特征,海拔高度在701~1524米,但其降水量却稍丰富一些——达到每年203毫米——却没有河流。地下水相对充足,仅部分矿化。地下水还接近地表,为小湖和泉提供水源。然而,植被仍是稀疏的,主要由蒿草构成。土壤粗糙且成灰褐色,在潮湿的凹地,也常见盐沼和草泽。在北部和东部的外围地区,有着较大的降水量,荒漠景观逐渐得到缓解和改变,有时甚至像大草原似的。
(2)气候。这里是极端大陆性极地气候,春季干冷,夏季温暖,冬季干燥严寒。年气温升降幅度相当大,1月份平均低温可达到-40℃,而7月份平均高温则可攀升到45℃;昼夜气温升降幅度也十分巨大。
年总降水量从西部的不足76毫米至东北部的203毫米不等(夏季降水量最大)。类似东北部的季风状况,北风和西北风盛行于戈壁。
(3)水系和土壤。由于气温较高,植被稀疏,荒漠地区很少有积水或流动的河流。山地水流局限于戈壁边缘,即使如此,当它们流入松散的土壤或多盐的、封闭的凹地时也很快就干涸了。许多河流仅在夏季流水。荒漠水系主要是地下的,地下水却广泛分布,质量足以满足畜牧的需求。
戈壁土壤主要是灰褐色与褐色的碳质土(富含于碳)、石膏土(含有石膏)、粗砾石土,常与多沙盐沼及黏土结合在一起,多呈碱性。
因此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4)植物。植被稀疏罕见多为抗碱盐的。
在高原和山下的平原上,有灌木似的矮小植被。在盐沼,以盐生植物类为主;在沙漠生长着沙蒿和稀疏的多年生及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半荒漠地带,植被较为丰富,属于草本植物类和蒿类。
在戈壁阿尔泰山或其他高山,荒漠草原完全覆盖了较低的山坡,而在较高的部分,则有羽草草原的山地变体。
(5)动物。基于有些戈壁水源较充分,植物相对繁茂,因此动物多种多样,诸如野骆驼、蒙古野驴、詹兰羚羊和捷尔伦羚一类的大型哺乳动物。普尔热野马曾分布于荒漠西部地区,现在在野外可能已经灭绝。啮齿类动物包括旱獭与囊鼠,还有爬虫类等,这些动物给空阔的戈壁增添许多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