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22

第22章 智库报告(4)

法国人蒋友仁1760年绘制了《坤舆全图》,其中《台湾附属岛屿东北诸岛与琉球诸岛》中有彭嘉、花瓶屿、钓鱼屿、赤尾屿等,把上述各岛屿均置于台湾附属岛屿中。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所附《琉球三省及三十六岛之图》,图中绘有花瓶屿、澎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这些岛屿均涂上中国色,表明为中国所有。1809年法国人皮耶·拉比和亚历山大·拉比绘制了彩图《东中国海沿岸图》,图中将钓鱼屿、赤尾屿绘成与台湾岛相同的红色,将八重山、宫古群岛与冲绳本岛绘成绿色,清楚地标示出钓鱼台列屿为台湾附属岛屿。

综上,钓鱼岛由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由中国历代政府实施有效管辖,其主权归属十分清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19世纪末被日本窃占之前早已不是“无主地”。明清文献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构成了钓鱼岛归属于中国的完整证据链:钓鱼岛自14世纪70年代以来已确定为中国固有的领土,在中国政府有效管控之中,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攫取钓鱼岛是对外侵略扩张阴谋的一部分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海战胜利后,厚颜无耻地宣称钓鱼岛由日本首先发现,并以此列入日本版图。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

日本最初对钓鱼岛做出标记的时间是在1786年,由落魄的日本学者林子平自费印刷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这是日本第一次列出钓鱼岛群岛位置,并注明这是中国往琉球的航道。钓鱼岛进入日本史书时间晚于中国数千年,日本在发现钓鱼岛之时,就已经知道此岛并非无主岛,而主权属于中国。

林子平出版这部书时正值幕府时代,日本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这本书本身并未得到政府重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策由防守转为对外扩张,在这个时期加强了对包括台湾、朝鲜、钓鱼岛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力量的扩张行为。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自称“发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向日本内务省申请划入日本国界。这一无厘头的申请遭到了日本当局的拒绝,理由很简单,当时中国国力和军力远超日本。日本当局在拒绝复函中还加了“勿让外媒得知”的字样。但复函最后加上了“诸事可留待他日”,说明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觊觎之心由来已久,只是当时形势不容动手,以待他日。

19世纪末,日本在加紧准备对朝鲜、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到琉球。1879年,日本终于以武力吞并琉球,将其更名为冲绳县。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的钓鱼岛列岛主权提出过异议。随着甲午战争日本的完胜,日本一直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中国在1895年战败,日本对丧失了全部制海权的清政府已全无忌惮之心。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此时,日本内阁有恃无恐地单方面宣称钓鱼岛为“无主岛”,厚颜无耻地宣称该岛由日本首先发现,并以此列入日本版图。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的。

当时自顾不暇的清政府连辽东半岛和台湾岛都割给了日本,当然也无法保护这个本来已属于中国数千年的小岛了。但对于日本无理抢占钓鱼岛的行为,包括清政府在内的我国历代政府从未承认过,中日海界也因此一直没有真正划定。

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回归中国在国际法上已得到确认。国际条约明确限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未包含在日本国土之内。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这当然包括台湾所属岛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

1943年12月,中国与美英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签署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中表示要“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不包括钓鱼岛,也不包括琉球(日方称冲绳县)在内。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曾表示,在战后将琉球诸岛归还中国所有。后来,为方便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留守而暂归美国代管。在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中,再次确认了日本领土的范围——“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1946年1月29日,《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回归中国在国际法上已得到确认。

国际条约明确限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未包含在日本国土之内。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这当然包括台湾所属岛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既然国际条约已经将战败国日本的领土划定明确,日本也完全接受了这些条约,那么为什么至今钓鱼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呢?这与美国的“拉日抗苏”和“拉日抗中”的冷战战略也分不开。

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私下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中国总理周恩来当时严正声明,中国政府坚决不承认《旧金山和约》。1953年12月25日,美国以《琉球列岛的地理的境界》宣布,当时美国政府和琉球政府管辖的区域定为包括北纬24°、东经122°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这份布告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按照国际法相关准则属于当然无效的。后来,美国为了封锁中国,没有将钓鱼岛和琉球还给中国,反倒在1971年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这些岛屿“还给”日本。日本政府开始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按照国际条约对签字国有效原则,《旧金山和约》对没有签字的中国无效,而且国际法中也从未有过第三方可以私下处分他国领土的惯例。

从日本投降到60年代末的20多年里,中日美三国均未对钓鱼岛等岛屿给予高度重视。中国方面认为主权在我,已无疑议,由美军手中收回只是迟早的事情。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更是无由置喙。

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台湾省基隆和苏澳等地的渔民常到钓鱼岛等岛屿附近海域捕鱼,一些渔民一年中有两三个月在岛上居住。采药师们也常到岛上采集石芙蓉等药材。驻琉球美军和日本政府对此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

1969年5月,日本冲绳地方当局派出水警和工程队到钓鱼岛树立了水泥标柱,正面为“八重山尖阁群岛钓鱼岛”,反面为“冲绳县石垣市宇登野城三二九二番地”,侧面为“石垣市建立”等字样。同时在其他各岛上也建立了水泥标柱,谓之“国标”。台湾渔民建在岛上的孤魂唐、天后宫等,被日本人拆除。1970年,美国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

1970年7月10日,日本军舰在钓鱼岛附近对中国台湾渔民进行恐吓、扣押和驱逐。同年8月31日,日本冲绳地方立法机构通过法律,“确认”钓鱼岛等岛屿属冲绳石垣市。9月15日,日本水警将《中国时报》记者树立在钓鱼岛上的“中华民国国旗”拔下并撕毁。1971年,日本佐藤政府再三叫嚣,“尖阁群岛是日本领土”,扬言在冲绳“施政权”归还后,要用武力“保卫尖阁群岛”,并公然决定把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日本的“防空识别圈”内,触发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双方的有关承诺,默许右翼团体到岛上建灯塔、立界碑,派军舰阻止大陆和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甚至阻止我方在该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气焰十分嚣张。

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从此,强占中国钓鱼岛的扩张主义行径变本加厉。

1969年11月21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这样就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与中国的台湾省一刀两断,全部切给日本的冲绳县。日本政府正是据此主张该岛属于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划为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1970年9月10日,美国还曾表示支持日本的立场,但又称“若有对立主张,则是应由有关当事国解决问题”。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不断扩大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几乎是要在亚太地区舞台上跃跃欲试了。日本声称保卫海上交通线,其策略是远交近攻,并和美国一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1996年4月,日美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目标便包括中国的钓鱼岛。日本觊觎中国钓鱼岛的目的是:从长远看,企图通过制造所谓的“先占”依据,为将来永远霸占钓鱼岛造成既成事实;从近期看,是为将来在同中国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时,使日本处于有利地位。

1996年5月,我国八届人大第19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我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和管辖权。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后,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钓鱼岛附近水域当然势在其中。而日本也将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宣布排他性的200海里水域的权利。这个水域的范围与中国宣布的范围是重合的,关键是中间线的划分。钓鱼岛主权的归属无疑会影响到专属经济区域的划分,当然也会影响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目前,强占中国钓鱼岛已经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既定方针。日本的右翼势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其势力已发展为1400多个团体,2.09万人。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是右翼势力的大本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陷入衰退,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开始麻烦不断。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一年后,钓鱼岛问题开始持续升温。有日本问题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上升、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所造成的国际格局变化是这次钓鱼岛纷争的根本原因。

在《马关条约》签署前3个月,日本政府已召开内阁会议秘密将钓鱼岛编入了冲绳县。正是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力图以所谓条约形式,实现其对钓鱼岛“窃占”行为的“合法化”。这一历史过程是清楚无误的,是史家的共识。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构成我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该列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之一。

但事实并非如此。《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一项、第三项对同时让与的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的地理范围有明确的界定,为什么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从日方公开的有关《马关条约》交涉议事录的记载,可见日本政府在条约中模糊处理台湾附属岛屿的用心。

1895年6月2日中日签署《交接台湾文据》前,关于台湾附属各岛屿包括哪些岛屿,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当时日本公使水野弁理和清政府全权委员李经方之间讨论的纪要收录于日本公文书馆,并见于日本学者滨川今日子所着《尖阁诸岛领有论点》一文中。在会谈中,李经方担心日本在日后将散落于福州附近的岛屿也视为台湾附属岛屿而对中国提出岛屿主权要求,于是提出是否应该列出台湾所有附属岛屿的名录。水野回复说,如果将岛名逐一列举,难免会出现疏漏或涉及无名岛屿问题,如此一来该岛将不属于日、中任何一方,从而带来麻烦;有关台湾附属岛屿已有公认的海图及地图,而且在台湾和福建之间有澎湖列岛为“屏障”,日本政府决不会将福建省附近的岛屿视为台湾附属岛屿。鉴于日方的表态,李经方同意对台湾附属各岛屿不逐一列名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