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全鉴(第2版)
48904900000020

第20章 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

原来这都是秦桧一手在幕后导演的。他想为秦埙打通关节,自觉不便启齿,因此才想出此计。在考官人选的确定上,秦桧也花费了不少心思,选择了御史中丞魏师逊、右正言郑仲熊、吏部郎中、权太常少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等人为知贡举,都是秦桧的心腹,只有主考官陈之茂平日与自己没有什么来往。秦桧只好派人偷偷暗示他:将秦埙取为第十名。

进士考试分为省试和殿试。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殿试由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也称廷试。参详官董德元于腾录处取号得到秦埙的试卷,喜形于色地说:“吾曹可以富贵矣!”又将试卷传与众人看说:“此卷子高妙,魁等有余。”然而,主考官陈之茂却并不赏识秦埙之文,他看好了名为陆游(陆游,即后来的南宋爱国诗人。这年他二十九岁。从此他失去由科举博取功名的机会。直至秦桧死后三年,陆游才被任命为福州宁德县主簿,以后又调到京师临安任编修官。孝宗即位后,赐他进士出身。)的士子,不畏权势,不听别人的威胁之词,将其取为第一名。

其间早有心腹把这个消息传给秦桧,秦桧利用职权之便,硬把陆游刷掉,并要惩办陈之茂。

省试之后的廷试,秦桧又奏以汤思退为编排(负责考试的官员),以师逊为详定(调查、评定试卷的官员)。

高宗御射殿,策试正奏名进士,策问诸生以师友之渊源,志所钦慕,行何修而无为,心何治而克诚。秦埙和第二名曹冠早有准备,对答如流。曹冠是秦桧的馆客,曾教过秦埙。

高宗读了二人的策论,发觉通篇都是秦桧、秦嬉说过的话,无非是攻击程颐一派的学说,心中不悦。又读了其他几个的策论,发现其中一篇主张重用同心同德的元老旧臣且提及存赵之事,字迹刚劲,文采斐然,原来是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的士人张孝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在中国词史上,上承苏轼之传统,下开辛弃疾之先路,词风豪放、深沉、慷慨悲凉,有《于湖词》一百七十余首留传至今)。高宗异常欣喜认为张孝祥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提笔钦定张孝祥为进士第一名,将秦埙定为第三名。

这一年的进士举,秦埙、秦桧的侄儿秦焯、秦熵,姻党周寅、沈兴杰、馆客曹冠皆登上第,士论大为不平。

秦埙没有高中状元,心中闷闷不乐。秦桧心中更要难过万分。虽然对张孝祥恨之入骨,表面上却还得摆出宰辅的大度。他将张孝祥召至尚书省,殷切慰问。

张孝祥时年二十三岁,正是少年意气、血性方刚之时,加上他天性爽直对秦桧的为人为政早有满腔怨恨,一进来就绷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秦桧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位青年:面色白皙,下颏有点尖,显得清瘦,完全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是他的一双剑眉和高耸的颧骨、宽阔的前额以及紧闭的双唇却带着沉着而刚毅的神气,更像是一个习武之人。秦桧干笑了两声对张孝祥说:“不唯喜状元策,又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见他不答话又问:“不知状元诗何所本,字何所法?”张孝祥见秦桧不住追问就没好气地答道:“无师自通。”这更触怒了秦桧,好在秦桧未能着手迫害他就先一命呜呼了。

参与这次进士举的知贡举后来都得到了提拔,只有陈茂之因未顺承秦桧之意而被贬官。

这些只是秦桧私心未果的事例,然而他栽赃陷害岳飞却使他遗臭万年。

如今一提起秦桧,哪个不是嗤之以鼻?对于那些欲行不轨的不法之徒,请记住这句话: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在做坏事之前、在邪念产生之前,请多想想身后万世的凄凉。

【原典】

曾子①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②严乎!”

【注释】

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

②其:通“岂”,难道不。3时刻记得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译文】

曾参说:“一个人若是被许多双眼睛注视着,被许多只手指点着,这难道不是严肃可怕的吗!”

作恶者不得善终

世间万物都有一种标准,儒家提取、归纳、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就是道义、礼节等标准,这其实也是一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一旦严重偏离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比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首鼠两端、惮心竭虑,而自以为得计。即使于蝇营狗苟、纷纷扰扰之际得蝇头微末之利,却丧失了长远根本之利。更有以邪恶手段攫取财富,到头来难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贪利损身、求荣反辱的事古往今来还见得少吗?

有一个山东人名叫丁戍,客游北京,途中遇一壮士名叫卢强。丁戍见他义气慷慨、说话投机,便结为兄弟。

原来卢强是个强盗。过了不久盗情事发,卢强被抓关进了监狱。丁戍到狱中探望,卢强对他说道:“卢某不幸犯罪,无人相救。承兄弟平日相爱,有句心腹话要与兄说。”

丁戍道:“感蒙不弃,若有见托,必当尽心。”卢强便说道:“吾有白金千余藏在某处,兄可去取了,用些手脚营救我出狱。万一不能救出,便只求兄照管我狱中衣食,不使缺乏。他日死后,只要兄葬埋了我,剩下的东西任凭兄取了。只此相托再无余言。”说罢泪如雨下。

丁戍道:“且请宽心,自当尽力相救。”于是便告别卢强依着卢强所说,到某处取得了千金。丁戍见钱眼开便想独吞,但又一想:“若不救他,他若教人问我,无可推托,把他惹恼了,万一攀扯出来,我这钱财得也得不稳。何不结果了他,倒是落得干净。”正是转一念,狠一念。

于是他便送给两个狱吏30两银子,说卢强是自己的仇人,要他们借机杀了卢强。

丁戍白白地得了千金,又无人知他来历,摇摇摆摆,在北京受用了三年,用去了七八成之后,便下了潞河,搭船回家。

丁戍来到船舱后,在与同船之人闲谈时忽然跌倒了,一会儿爬起来睁起双眸,又大喝道:“我乃北京大盗卢强也。丁戍天杀。得我千金反害我性命。现在要还我命来!”同船之人见他声口与先前不同,又说出这些话来,晓得丁戍有负心之事,便好言劝慰了一番,并求丁戍不要死在船上,免得害同船之人不得干净,要吃没头官司。

丁戍歇息一下回家里后,终因做贼心虚,船上犯的那毛病又犯了,并且比先前更狠了。最后自己拿刀把自己杀了。

上面故事中的丁戍遭报应的故事,虽有些离奇和极端,但细想一下也属必然。而卢强为盗遭捕遭杀,从一定程度上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丁戍的报应却是因为他的行为已偏离道义太远,那种迫使他自戮的力量既来自于他自身内部,更来自于“天”——即道义力量的强大施压。

现实中有一些人,做了坏事之后心里也感到不安,于是他们就向各种“神灵”祷告以求让自己的罪恶消失于无形。其实这些都是没用的。孔子所说的话的意思也正在于劝王孙商贾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干违反道义的坏事,否则早晚都要遭到报应。这其实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示意义的警钟,不要让自己在罪恶中越陷越深以致无法自拔、自救。

【原典】

富润屋,德润身①,心广体胖②,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①富润屋,德润身:润,滋润,引申意为修饰、装饰。谓具有富贵可以使房屋华丽,具有道德足以修养身心。

②心广体胖:胖,舒坦。安适舒泰。

4以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所得到的利禄都是短暂的。

庞涓与孙膑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兵法。庞涓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又听到魏国正在厚币招贤访求将相,于是匆匆辞别鬼谷,投奔魏相国王错,王错将他推荐给魏惠王。魏王见他兵法精熟,便任他为元帅兼军师。

孙膑为人忠厚,鬼谷先生便将自己注解的《孙武兵法》传授给了他。孙膑三日内尽行记下,鬼谷便索还原书。

孙膑像魏惠王从墨翟口中知道鬼谷门下还有一孙膑,很是了得,于是便派使臣迎至魏国。魏惠王问庞涓,孙膑才能如何,庞说在己之上,要魏惠王任他为客卿。客卿地位虽高,但不掌握军权。孙膑在惠王面前演习兵阵,庞涓预先请教孙膑,然后在惠王面前一一指出阵名,使惠王便以为庞涓胜于孙膑。

庞涓既害怕孙膑与他分宠,又想得到《孙武兵法》真传,于是他开始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是齐国人,庞涓叫人假造了一封家信,由手下人扮作齐使者将信交给孙膑,说是齐国他哥哥来的信请他回去祭扫祖坟。孙膑回信谢绝,庞涓得信后加进了孙膑想效忠齐王的内容,并连夜送给魏王看。同时又假装探望孙膑,唆使孙膑第二天上书请假,这使惠王真的以为孙膑不忠想出卖自己,于是把他交给庞涓处理。庞涓当着孙膑的面说是要去见惠王救孙膑。实则在惠王跟前请求对孙膑用刖刑(即锯去膝盖骨)。回来后说自己只救得不死,假表歉意后便叫手下人对孙膑施行了刖刑。

孙膑从庞涓的下人那里打听到庞涓想在兵法到手后便杀死他,情急之下,孙膑想起了在他告别师傅前,鬼谷先生曾给他的一锦囊,于是他打开锦囊,囊中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装癫佯狂几个字,于是孙膑依照纸条上说的整天装癫佯狂。墨翟得知此事后便到齐国把详情告知大将田忌,田忌言之于齐威王。于是齐国借口其他事派使臣至魏,趁庞涓不注意将孙膑偷运至齐国。

孙膑到齐国后只愿做田忌的军师。后庞涓率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田忌用孙膑“围魏救赵”计,就近进攻魏国的襄陵。庞涓果然回兵,结果在桂陵中了孙膑预设的埋伏而大败。

庞涓知道齐威王得到孙膑后一直寝食不安,又行反间计,使田忌、孙膑免官。庞涓得意忘形以为天下无敌了,便率大军攻韩。韩国向齐求救。当时齐威王已死,宣王继位,并重新起用了田忌、孙膑。齐国待魏兵与韩兵交战了很久之后才出兵。这次又采用“围点打援”计,直逼魏都大梁。庞涓火速回兵,孙膑又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使庞涓误以为齐兵大多逃亡不堪一击,于是全力追赶。追至马陵道时又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灭。不仁不义的庞涓最终被万箭穿心。

庞涓本和孙膑有同窗之谊,但庞涓命缘福浅,无幸获得鬼谷先生的《孙武兵法》,这使他迁怒于孙膑,于是他利用孙膑的善良和正直设计陷害他,并弄残了孙膑的双腿。但孙膑最终还是逃脱了庞涓的魔掌,在战场上惩处了不仁不义的庞涓。庞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从庞涓的下场人们理应吸取教训,正如《菜根谭》所云:量宽福厚,器小福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

念头少,伪装少,争得就少,心情舒畅,平日就少有忧虑烦恼。有些人聪明过了头,用尽心机,烦恼接踵。而那些污秽贪婪的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奸伪,凡事只讲利害不顾道义,只图成功不思后果,这种人的行为不足取。仁人待人之所以宽厚,在于诚善,在于忘我,所以私欲少而烦恼少。我们生活中的待人之道确应有些度量,少为私心杂念打主意。不强求硬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烦恼何来?因此做人要充分修省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