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全鉴(第2版)
48904900000019

第19章 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

王密以为杨震不收是怕人坏了名声。于是凑近杨震低声说:“天黑了,没有谁会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

一听这话杨震脸色都变了。他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谁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意思就是说即使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仍然不做问心有愧的事。我们哪能以为没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后悔我的推荐!”

王密羞愧难当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据说经过这次教训,王密后来也成为一个十分廉洁的官员。因为杨震认为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他把自己的书房题名“四知堂”,他本人被美誉为“四知先生”。

古代君子“慎独”从本质上显示了儒学的“内圣”精神。也正所谓“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在人生修养的整个过程中,“慎独”之道就在于培养和强化人的自重、自爱、自律意识。一个人不能自重便失去了人格意义上的自爱,没有自重、自爱也就很难做到严格自律。一般说来,在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中,人群中自律意识的弱化,当其处于少数时,尚无碍事兴人和的大局;当其人数剧增,尤其是管理层和骨干分子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正气难扬、歪风渐长。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古人尚知慎独自律之重要,现代文明人更应好自为之。

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冲闯红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还相当普遍,而且已成为某些人的一种顽疾。我想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增强全体市民的公德意识,特别要提倡和学习在公德面前保持慎独的精神。

不但佛家重视“慎独”,“慎独”也是儒家讲修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境界。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做的事别人不知道;另一种是你只是有一种想法但没有实施,别人更不会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严格地按照道德规范去做,也就真正做到了“慎独”。

独自一人的时候,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否保持正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它也体现了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低。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人往往就是在这些时候会有邪念,或者做自己知道不对从而在别人面前不敢做的事。就是因为这一点产生了许多罪恶,这是十分可怕的。独处时没有外界的干扰,不会有人注视你,从而也就不会顾及面子问题;同时由于寂寞思想便活跃起来,总要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一个有高尚的品质和高度的自律能力的人,能够在享受寂寞的同时思考一些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然而,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独”从而导致很多人不“慎”。既然没有人看见,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也不会知道,那么我就可以放纵一下自己了。就是在一次次的不“慎”中,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在下滑,其丑陋的一面在扩大,总有一天会滋生出罪恶。世间的诱惑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总是在人们孤独的时候来袭,如果人们抵抗不住就有可能被拉下深渊。

“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我们“慎独”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够在时时刻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慎独”的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它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宽以待人”。如果一个人不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别人总是不如自己,其实这就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表现,同时也与“慎独”的精神背道而驰。

认为事事都是自己高明正确、完美无缺的人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的。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人各有优点,各有不足。每个人都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想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不断的提高。

汉文帝像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屯军灞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三军警备,以防匈奴入侵。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和其下面的官兵骑马迎进送出。接着去细柳军营,营中将士个个披着盔甲、手执兵器,刀出鞘,弓上弦,拉满弓,持战备状态。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入。先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守卫军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等了一会儿,文帝到了不得入营。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营门的守卫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说:“身着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天子深受感动改换了姿态,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军队敬礼。劳军仪式结束后出了营门,群臣都非常惊讶。文帝称赞道:“这才是真正将军呢!以前见过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好像小孩子做游戏。那里的将军遭袭击就可成为俘虏。至于周亚夫敌人能有机会冒犯他吗?”文帝对亚夫赞美了很久。

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部队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亚夫做中尉负责京城的治安。周亚夫的治军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帝临死时嘱咐告诫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文帝逝世后,景帝即位,任用周亚夫做车骑将军。

周亚夫治军严字当头,连皇帝也不例外,可谓严得相当彻底了。

在“严”字上,贵在一律,最犯忌的是对人严,对己宽;或者对下严,对上宽。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严”,而是假冒伪劣的“严”。这种假“严”对人对己、对上对下都是有害的。正如汉文帝评语:“皆儿戏耳。”同一个人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黑脸。岂不如同做儿戏一样吗?汉文帝的评语形象而生动,衬托出周亚夫治军是真正的严,所以汉文帝不仅没有怪罪周亚夫,反而通过这件事发现了人才,并加以提拔重用。

古有明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我们自身的小过失理当严加戒律、严加苛责,这是关于修身的问题不可轻视。否则这些小过失、小缺点会在我们今后的发展中给我们致命的一击。但是对于别人的小过失我们却该给予宽容的态度,切不可再度加以谴责而伤了他人的自尊,影响彼此之间的和气。而对于朋友推心置腹相告知的秘密更当视同自己的秘密来保守,千万不可当众揭露,甚至四处张扬。所谓“君子扬善不扬恶”就是这个道理。若是将别人的隐私揭露并宣扬则将使人无地自容,也造成了彼此间的怨隙。这不是有品德的人所为,即使你想利用此来击败你事业上的竞争对手,那你的人格也会被人唾弃,你也不会真正快乐,因为这种人是卑鄙的、让人不齿的,是真正的小人。试想古往今来有几个小人善其终又真正快乐地亨受过人生的!相反,一个人有容人雅量,有品德之美,那真正的朋友都会慕名而来,你的人生不一定成功,但一定幸福。

【原典】

小人闲居①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②,③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④。故君子必慎其独⑤也。

【注释】

①闲居:独居,独处。

②厌然:厌,掩藏。

③揜:同“掩”,遮蔽之意。

④著:显明。诚:实际。中:心中。形:动词用法,暴露,显露。

⑤慎其独:独,指独处。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规行矩步。

2诚于中,形于外

【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时,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这些坏人坏事,就像是见到他们的五脏六腑一样,那么这种隐恶扬善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实际德行,外表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即使独处之时,也要使自己规行矩步。

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自私自利虽然是人的本能,然而有的人因为十分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时时警醒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有一些人则私心过重又没有一定的道德基础,有时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这些人大多自以为聪明,总以为坏事做得滴水不漏,却不知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人也只能躲得过一时而已,迟早会有身败名裂的那一天。

秦桧就是一个为非作歹的人,而他最终就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秦桧的孙子秦埙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秦桧的所有孙子中他最宠爱的就是秦埙,秦桧在秦埙很小的时候就悉心调教,未尝离膝下。虽然秦桧在其儿子秦熔面前总是一副严肃古板的样子,可是一见秦埙马上就眉开眼笑,成了个慈祥的祖父了。

秦埙很聪明,自幼从师学习,虽然刚满十八岁,才学已经不错了。不过科举考试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其中人才济济,秦桧不能不为秦埙担心:毕竟他人小、见识少、阅历浅,落榜不是没有可能的。况且秦桧不但想要秦埙高中而且还要状元及第,这可不是一件易事了。秦桧为此事煞费了一番苦心,作了精心的筹划。

秦桧像中书舍人程敦厚是苏东坡的表兄程士元之孙,平日和秦桧关系不错。一日,秦桧召程敦厚至相府。

程敦厚奉命来到了望仙桥的秦桧府邸,在家奴的引导下来至内阁。程敦厚奉命而来却不见秦桧,只得坐候,看着日影西移百无聊赖。他四处张望,发现一室萧然,独案头上有书一册,以紫绫裱面极为美观,就取来观看。

程敦厚打开一看,见书题为《圣人以日星为纪赋》,篇末有“学生类贡进士秦埙呈”九个字。其赋文采绮艳,程敦厚煞是喜爱,且因守候秦桧遂兀坐窗下,仔细吟咏,几乎可以背诵下来。秦府的家奴不时送来酒肴茶点,往来服侍,殷勤异常。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程敦厚这才发觉自己在这里几乎等了一天,可还是不见秦桧的影子。他不便再等只得退离秦府,心内颇为诧异,不知秦桧是何用意,每一念及此事便惴惴不安。

程敦厚心惊肉跳了好几日,朝廷有诏下,差程敦厚为知贡举宣押入院。这时程敦厚方才恍然大悟,遂以前几日在秦府所见的“圣人以日星为纪赋”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