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全鉴(第2版)
48904900000038

第38章 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8)

刘邦以为萧何在为自己冒冒失失地去追韩信之事找理由,就爱听不听地哼了一声。萧何正色问刘邦:“大王是准备在汉中纳福养老,还是准备打天下?”刘邦素知萧何为人持重,议论军国大事多切实中肯,从不夸夸其谈。他一见萧何如此认真,自己也就严肃起来了。他说:“萧丞相当然知道,本王岂肯坐困汉中?我一定要挥师东进,争夺天下!”

萧何说:“好!大王既要争天下,就非用韩信不可。”刘邦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就将信将疑地说:“丞相既然极力举荐,想来韩信多少有点名堂,就任他为偏将军吧。”萧何说:“大王要么不用韩信,要用,就要重用他,否则,留不住心,他早晚还是要走的。”刘邦说:“好吧,我就破格让他做个将军。这下总可以了吧?”

萧何摇摇头说:“不行,大王任他为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刘邦有些吃惊,说:“难道要让他做大将?”

萧何一本正经地说:“正是如此,大王。”

刘邦看萧何这么认真地举荐韩信,不禁沉思了一下。他把自己手下的诸将领在心目中掂量了一番,确实无一人能承担未来争夺天下大战时汉军大将的重任。他想起了萧何以前三番五次地劝他重用韩信,并向他介绍过韩信种种精谋略、善将兵的大将素质。他对自己说:“看来,萧丞相是对的,汉军大将非韩信莫属。”一旦想通了,刘邦立即下决心,爽快地说:“就任他为大将!”萧何听了,十分高兴,用敬佩的口吻说:“大王真是英明,片刻之间就为汉军找到一个统帅英才!”

刘邦说做就做,让萧何马上去叫韩信,当天就要拜他为大将。

萧何不同意,说:“大王平时洒脱豪迈,不太讲究礼节,因而深得出身草莽的将士们的拥戴。但拜大将是个大事,不能当做儿戏,若过于随便,大将就没有威信,没有威信的大将又怎能指挥好军队呢?大王既然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就要挑选个吉利的好日子,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刘邦说:“丞相说得对,就这样办。”

汉王要拜大将的消息传出后,几个追随刘邦多年的将军个个都高兴得睡不着觉,个个都认为大将非自己莫属。谁知到了拜大将的时候,刘邦竟宣布拜诸将都从未放在眼里的韩信为大将,大家几乎全愣住了。刘邦举行过隆重的拜大将仪式后,接见韩信,虚心地向他请教争夺天下的军事方略。韩信十分感激刘邦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把自己多年思考的心得倾囊贡献了出来,他详尽地分析了刘邦与项羽双方的条件,认为刘邦一定能够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刘邦听了,嘴里连声称赞韩信,心里却在称赞自己的知人善任。

韩信确实有大将之才,在后来的楚汉相争的战争中,他是个常胜将军,他的部队一直是汉军的主力,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是在萧何极力推荐后才重用韩信的。可以说萧何有识别人才的卓识,有胸怀全局的远见,是个出色的丞相。不过,刘邦能重用张良、萧何、韩信,尤其是破格提拔韩信,即说明刘邦确有知人善任的卓越才能。刘邦自己也颇以善于用人而自诩。

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后,在洛阳举行庆功宴会。酒酣耳热之际,他问大臣们:“我是怎样得到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去天下的?”大臣王陵说:“皇上有功必赏,所以众将士愿为皇帝效劳;项羽猜忌心太重,吝啬赏赐,所以众叛亲离。”

刘邦笑着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失败全在用人。比如说,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大豪杰,我能敞开心胸重用他们,所以我得到了天下。项羽连一个范增都无法信用,当然要灭亡。”

刘邦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他身边的人,这从他最后的那段话中就可见一斑。问题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将帅之才心甘情愿地跟随他,给他打天下呢?原因很简单,刘邦知道或者能做到不怠慢人才,知道放低自己,厚待别人。

(2)重用人才切忌太过苛求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不应因别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苛求。对人要容人之短,看人之长,尤其对身处领导层的人来说,善用人者无废人,善用物者无弃物,苛求人才就用不好人才,这正是《大学》所说的“举而不能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魏文侯不求全责备重用吴起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吴起是卫国人,家中极为富裕,但却不是贵族。这实在糟糕至极,因为那个时候,非贵族不能入仕。吴起虽有雄心壮志,想要报效国家,却苦于入仕无门。

他不惜花费重金,但仍未求得一官半职。他想要报效国家,不仅无人支持,反而遭到冷嘲热讽,受尽白眼闲气。累万家产消耗殆尽,却未得到一官半职。一些人更加嘲笑他,笑他的穷困潦倒,甚至还有人欺负他。吴起一怒之下杀了欺负他的人,逃到外地。

吴起一口气逃到鲁国,拜见孔子的学生曾参为师,学习儒家义理。吴起学习刻苦用心,也曾得曾参喜爱。未曾想母亲在家一病不起,转而去世。按儒家礼教之规,父母丧须回家守孝三年,且这三年中任何事情也不能做。吴起虽悲痛万分,却未遵守儒家的规矩,因而被曾参一气之下除名。吴起离开曾参后,开始弃儒学兵,这期间也一直待在鲁国,学成后也就在鲁国做事。

公元前410年,齐鲁之战爆发。鲁国的国君听说吴起很有才能,便召见他,想任用他为大将。但吴起的运气实在不佳,偏偏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两国交战,容不得半点疏忽。鲁君细想之后,便没有起用吴起。后来,有人上报鲁君,说吴起的妻子死了,鲁君这才放心,任命吴起为大将,派他率军出征。吴起所率的军队,大败齐军,得胜而回。很多人传说,吴起为了当将军,取得鲁君的信任,把自己的妻子杀了。但毕竟无人亲见,此事真伪难辨。无论如何,吴起这次是率领兵少将弱的鲁军打败了强大的齐军,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至此,报国之志才有所抒发。然而鲁国国君软弱无能,胸无大志,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不肯重用吴起,这使吴起的壮志再度受挫。吴起心知在鲁国难以施展自己的雄伟抱负,四处打听之后,得知魏文侯求贤若渴,广募贤才,便离开鲁国,来到魏国。

吴起来到魏国之后,也是人地两生,正苦于无策之时,遇到了魏国将领瞿璜。瞿璜也是个惜才之人,他知道吴起是个有才能的人,便先把他迎到自己府中,供他吃住,等到适当的时机,再把他推荐给朝廷。

正巧这一日,魏文侯想派人去守西河。商议之时,瞿璜向魏文侯推荐吴起,说他是个有才能的人,能当此重任。

魏文侯思考之后说:“孤听说吴起虽有才能,品德却不怎么样。他母亲死了,他都不回去守丧;为了当将军,又把自己的妻子杀了,这样的人……”

“大王,您想要成就大业,而吴起又有真才实学,您选拔人才,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点小毛病也是在所难免的。再说,儒家的礼教我们也不是一定非遵守不可。吴起杀妻只是传闻,就算他真的杀了妻子,也是因为他急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呀。咱们不正应该利用像他这样有进取心的人吗?大王,您认为如何?还请您三思。”

魏文侯考虑了很久,又对吴起进行了仔细的考核,才相信吴起确是一个有真才实学之人。于是,任命吴起为大将军,派他去做西河守。

吴起到西河后,整治边防,加固城墙,训练军队。带领百姓改良土壤,耕种梯田,又经常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爱戴。不几年的工夫,把整个西河治理得进可攻、退可守。

公元前409年,吴起带领军队渡过黄河,攻克了秦国的临晋、洛阳、合阳等重要城镇,最后打得秦军大败而逃。吴起率领军队一直追过渭水,把秦国西河一带的要塞全部夺了过来。

如果当初魏文侯只注意吴起的一些缺点,而忽视了他的军事才能,那魏国的损失将会多大呀。

完美无缺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特别是一个有某方面特长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人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大才者常不拘小节,异才者常有怪癖,恃才自傲往往是人们的通病。人才常常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就越明显。用人不易,容才更难。一位哲人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选才的时候,只要你知人善任,那么有缺点的人也一样能有发挥才干的地方。

【原典】

见不善而不能退①,退而不能速,过也。

【注释】

①退:离去,引申为摈斥、罢退。

18遇奸邪小人要及时清退

【译文】

发现了不贤的人却不能罢退他,或者即使罢退了但不能把他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这是政治上的过错。

(1)奸邪之人,近之即祸

自古昏君多是碌碌无为之愚蠢之辈,忠奸不分,庸贤不辨,凡能讨自己欢心,奉送美色者就重用之,除此之外一切都不重要。这样的人江山难保,事业也不会长久。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生性荒淫好色。在职期间,他曾让宦官依照京师店铺在宫中设店,让太监扮作老板、百姓,武宗则扮作富商,在其中取乐,碰到争议就叫宦官充当市正调解。在酒店中又有所谓当垆妇,供武宗淫乐。他还在西华门侧修建享乐用的豹房,日夜居于其中,命教坊乐工陪侍左右,纵情享乐。此后,武宗连宫殿也不去了,那些教坊乐工因此得到皇帝的宠幸,不可一世。

明武宗十分信任武将江彬,开始是由于江彬作战英勇。在一次平定反叛的战斗中,江彬中了三箭,有一箭是从耳朵后面穿出,但江彬拔出箭来,继续战斗。而江彬为了进一步得到皇帝的喜欢,就刻意让武宗微服出访。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让皇帝了解民间疾苦,而是引他到教坊寻欢作乐。

武宗从小长在深宫,宫里规矩太多,一直觉得没有意思。现在到了民间,武宗感到民间真是风情万种,就沉迷其中,哪里还顾得上朝政?

江彬对皇帝说:“宣府乐工中,有很多美女。不如到那里走走,既可以了解边境的情况,还可以寻寻开心,何必闷在深宫中。”

皇帝听了很高兴。他们就微服远行经昌平,到居庸关,传令开关。巡关御史张钦拒不奉命,持宝剑坐在关门下,说:“敢言开关者斩。”

武宗不得已,只好返回昌平。几天后,张钦出巡白羊口,武宗急忙下令,让谷大用代替张钦,乘机出关,九月间到达宣府。

他们如同鱼入大海,每天出入教坊,和女人们混在一起。江彬在宣府为武宗营建镇国府第,将豹房所储珍宝和巡游途中收取的妇女纳入府中。武宗每次夜行,看见高屋大房,就驰入索取宴饮,或搜取美女,武宗日夜在府第淫乐,称为“家里”。

延绥总兵马昂被罢了官,听说皇帝来了,就把一个妹妹献给了武宗。这个妹妹不光长得漂亮,还会唱歌,骑马射箭也样样精通,武宗十分高兴。有个叫毕春的官员,其妻子很美,而且怀了身孕,但还是被马昂带着江彬夺了来,皇帝一见便着迷了,于是马上封马昂为右都督。

渐渐的武宗变得越来越荒淫了。一天,他到马昂的家中,要马昂把妾献给他,马昂没有答应,武宗就大怒而起。马昂害怕了,就巴结太监张忠进,请他斡旋,把自己的妾杜氏献了出来,又献上美女四人,皇帝这才转怒为喜,升了马昂的官。

太原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是乐师刘良的女儿,姣美善歌,武宗见了,十分喜欢,就把她带回了宫中,称“美人”,饮食起居一定和她在一起。左右有的触怒了皇上的,都来托刘女,常常是刘女一笑,所托之事便迎刃而解,连江彬这样的亲信大臣,也称她为“刘娘娘”。

皇太后死的时候,武宗前去拜祭,江彬一路上抢了不少女人,竟然装了几十车,跟随皇帝,供他淫乐。

靠着和皇帝的这层关系,江彬在朝中气焰熏天,没有人能动得了他。

后来由于这个昏庸的皇帝贪婪成性,社会矛盾激化,激起民众大规模的反抗,爆发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统治集团内部,朱宸濠起兵反叛,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

武宗在位十六年,只活了三十一岁。

若不是因为江彬这样的宠臣兼“知己”,明武宗的下场就可能不会这么糟糕。但历史不会重演,忠奸不辨之人永远不会有好的收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那些奸邪之辈永远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及时发现,及时清退,稍一犹豫,就足以悔恨终生。

(2)任用忠臣一定要坚定不移

亲谗远忠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样的教训也是举不胜举。可很多当权者和领导者仍然会犯这样的错误,多少小人仍然逍遥自在,多少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仁人义士却不得好下场,这样的领导者是不会有善终的。

忠臣往往被谗言所害,比如大家熟知的岳飞毁于秦桧之手,这是最高领导者的愚昧,也是其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这里,我们不想说秦桧是多么无耻,因为已经说得太多了。我们只想告诫领导者们,多学习那些英明的当权者,在任用贤良之人时,一定要坚定不移,不要被谗言左右,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准备发兵攻打中山国。有人向魏王推荐一位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领兵有方。可是也有人说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恐乐羊不肯下手。后来,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拒绝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并劝儿子“弃暗投明”。于是,魏文侯决定起用乐羊,让他带兵征伐中山国。乐羊率兵攻击中山国的都城,而后围而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