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戍卫一生:我们的红色警卫生涯
48916600000026

第26章 转战陕北(18)

3月14日开始,一连勘察了螅蜊峪到川口村附近的地形,选择在黄河两岸山头制高点设防空阵地,并在两岸附近挖好了防空掩体,在两岸道路路口和附近重要地点布置哨兵进行警戒。并分别在螅蜊峪川口村南的园则塔渡口和黄河东岸高家塔渡口布置兵力,负责中央首长在渡河前后的安全保卫任务;团部其他人员负责中央机关各支队的警戒工作。同时,在两岸渡口整修了上下船的道路,放置踏板,便于同志们上下船。

亚洲部三团通过详细的社会调查,掌握了渡口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员、社会治安、船只和船工等情况。从川口村、螅蜊峪和高家塔挑选了20多条船,100多名船工。又从这20多条船中精选出6条船作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渡河之用;从船工中选出精明强干、政治可靠而且有经验的船工,每条船配备几名水性好的战士,进行了几次试渡。这个时期,黄河的冰凌很多,有一次演练时冰凌把渡船冲出了几十米远。通过演练,了解了黄河两岸渡口间的距离、渡河时间、水流速度等情况,以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为防止敌机轰炸和敌特分子的破坏,我们把船只分开隐蔽,派专人日夜看守。另外,每条船上都多配了撑杆,以便撑开冰凌;每条船上还配有简易的救生设施。同时,团部指定教导员董济民在河西负责警戒和管理渡河工作;由连长石玉玺负责河东警戒和首长们安全下船工作,并组织人员迅速搬运物资,保障队伍快速、安全地通过东岸渡口。

亚洲部三团把渡河工作方案全过程和细节考虑得比较充分,具体到哪几名战士上哪条船、任务是什么,万一有情况发生,哪个战士救哪位首长等细节都布置到位。

附近老乡看到部队这样做准备渡河的工作,有的好奇地问,谁来这里过河?

战士们回答:“我们的首长。”老乡们听了,摇摇头,表示不大相信。

刘辉山又特别检查了黄河两岸首长单人防空掩体,划分了其他人员和牲畜的防空区域;查看了机枪连在黄河两岸组成对空射击火力网;检查了在两岸道路上的路口及附近重要地点设置的哨位。保卫毛主席和中央首长渡河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7日,亚洲部三团召开全团大会,再次进行了思想动员,重申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转移过程中各个连、排、班具体的保卫任务。同时,组织全体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了党中央《中共中央机关离开陕北向东转移时的行军注意事项》,要求每个人坚决执行中央规定的行军纪律。会后,各班对每一位战士的任务又做了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扎扎实实。

18日是正式撤离延安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柳梢绿了,杏花开了,春色宜人,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及中央机关全体人员,从杨家沟出发向螅蜊峪走去。崖畔上、大路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毛主席神采奕奕,对人们频频挥手,队伍在热情欢送的人群中整齐有序地行进着。

23日,在中央首长即将到达川口前一小时,亚洲部三团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戒严,黄河两岸的指战员们严阵以待。晌午,队伍来到螅蜊峪的川口村头。这时,毛主席早已下了马,徒步穿过街心,来到黄河边,他随即坐在一块灰白色的石头上休息,凝视着奔腾的黄河。

战士们从毛主席那慈祥而沉思的面庞上,可以看出他此刻在思考着有关人民利益的国家大事。

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经过万里长征到达了陕北吴起镇。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革命的火种得以星火燎原。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国民党的严密封锁,陕北人民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号召,支援八路军成长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是陕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党中央和毛主席。面对奔流不息的滔滔黄河,毛主席怀着对陕北人民依依不舍的感情,将要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在那里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一会儿,已经准备好的6条木船靠了岸,毛主席一上船,就和船夫们握手,满面笑容地说:“劳累你们了!”船夫定睛一瞧,好像很面熟,少顷,才辨清原来就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船夫一时激动地不知说些什么,好久才慢慢地说出一句话:“主席!您老人家好。”接着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也登上了另外两条船,一起开渡了。木船依次缓缓地离开了河岸,船夫精心熟练地摇着桨,不停地喊着“嗨哟,嗨哟,……”冲破冰凌驶向河东。毛主席在船上不时地回头望着陕北,向岸边的老乡不断挥手,告慰陕北的父老乡亲我们很快就会回来。船很快就安全地渡过了黄河。随后,中央机关和警卫团也都过了河。

队伍蜿蜒在黄河东岸前进,人们望着奔腾的河水,望着黄河两岸起伏的山头,队伍中不时有人在唱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战士张贵友打趣地对李来珠说道:“老李!你不是说过,叫你坐飞机过黄河都要跳下去吗?你怎么进步了?”李来珠瞧了他一眼说道:“看你总是用旧眼光看人!我过去是说,不消灭胡宗南不过黄河,现在胡宗南快完蛋了,延安快解放了,我为什么不过河!”回头望了一下焦万有,他又说:“你问问指导员吧!前三天我就写了决心书,毛主席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我要保卫毛主席一辈子!”走在他们后面的指导员焦万有听了这话,赶快向前走了一步说道:“是的,李来珠同志是大大地进步了,我们大家都进步了,这是战争教育了我们,是毛主席教育了我们。说实在话,在撤离延安时的时候,我心里也像搁着块石头,放不下,但一想到我们是跟随在毛主席的身边,信心就大大增加了。毛主席把敌人算得那么准,毛主席对老百姓那么亲切爱护,这无数的事实所给我们的教育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队伍过了口,往东又进入了山沟,黄河奔腾的咆哮声听不到了,黄河两岸起伏的山峦也朦朦胧胧分辨不清了,人们不时地回首西望,恋恋不舍。

再见!陕北!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指挥部留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中,仅率中央警备团不到300人的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支持,依靠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西北和其他各解放区野战军的英勇杀敌,与敌人巧妙周旋并指挥西北乃至全国的解放战场,这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党中央和毛主席将“运动战”、“游击战”、“蘑菇战”等战略战术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的四战四捷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

自1947年3月18日,警备团随卫党中央和毛主席撤离延安,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转战陕北历时371天,风雨行程达2000多里;艰难跋涉12个县的40多个村庄。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从内战初期的170余万人,发展到250余万人。国民党军队从430万人,减少到280万人。人民解放军消灭敌人150万人。

我西北野战军3万余人,在转战陕北的一年中,队伍扩大到30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挥下,向着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警备团经历了王家湾、小河、田次湾、黑龙滩、梁家岔五次敌人迫近的紧急情况,阻击胡宗南匪军五次,消灭敌人数百名;逮捕特务12人、查获可疑人员20人、俘虏敌军18人;击溃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保卫党中央安全东渡黄河。这支部队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培育下成长壮大。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警备团帮助养育了这支部队的陕北人民春播、夏收、秋种恢复生产,解决陕北人民面临的困难。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党中央召开了枣林沟会议、小河会议、杨家沟会议等重要会议,警备团担负了这些会议的警卫任务。这几次会议是我们党决定开始全面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反攻、准备迎接全国解放的重要会议。

毛主席在评价转战陕北的这一年的艰苦历程时,深情地说:“陕北一年,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