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12

第12章 毕业

黄埔毕业,曾经同场操练甚至共眠一室的同学,如今各奔东西。

与前两期的学长相比,黄埔三期之后的军校毕业生在出路上选择较多。在早期奠定广东大局的东征阶段,由黄埔师生组成的教导团分工并不细致,前两期新训练出来的军官生十有八九直送前线战场。1925年之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初具雏形,陆续组建扩充的非作战机构,比如高司单位、兵站后勤、部队政工、战地政务、训练单位乃至各级党政机关,都需要充实新生。在毕业生中,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去处数政工一职。北伐军的政工系统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组织健全,担任政工干部的毕业生常常能获得坐火箭般的破格提拔,很快飞上高枝掛上指导员、党代表、主任的高阶头衔,而在战场上拼杀的小排长们,出生入死却不容易得到如此迅速的窜升。

政工干部既能获得青睐,录用者一般就不是泛泛之辈,不光政治上得表现积极,文化水平还要高,进军校前有高学历的军官毕业生就比较有机会进入政治部门耍笔杆,需知这些大学生军官原本就已是凤毛麟角的宝贝,到战场上当个小排长,却是随时会有生命之虞的。胡琏在校期间的政治表现虽不落力,以他的条件,如果刻意钻营的话,在非战斗单位谋一份安全些的差使还是不难的。只是既然要投笔从戎,继续耍笔杆子显然有违他的初衷,而且搞政治得善于鼓动宣传,这并非胡琏的强项,他情愿下战斗部队,真刀真枪打仗更显英雄本色。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这个嗜读古书典籍的书生,秉性中却遗传了秦人尚武好斗的古风,他更向往做一名金戈铁马纵横疆场的武士,在战场中浴火重生,完成一个真正军人的涅磐。

1926年10月19岁的胡琏来到钱大钧的第20师报到,从最基层的步兵排见习官做起,不久见习合格即升任排长,后应功升任连长,他的传奇军事生涯,就此开始,关于胡琏黄埔四期毕业后所加入的部队及其后的历次升迁履历,两岸出版的有关人物传略有不同记述。鉴于台湾在国民党人物方面的档案资料比较齐全,本书中关于胡琏的履历均参照台湾“史政局”的人物传记及相关人员的文字回忆为准,下不另注。。

北伐一开始,蒋介石名义上号称是统帅有八路北伐军的总司令,手下的部队却多由地方诸侯凑成,真正属于他的正宗嫡系,只有第1军。这第1军原是由黄埔军校的教导团发展而来,军官从上到下基本以黄埔教官和黄埔生为主,当时的军长是何应钦,第20师在北伐开始后也曾经隶属于第1军序列,能加入这个天子门生的嫡系大本营,胡琏也算是如愿以偿了。、、、、、、、、只看胡琏的朋友,看完直接看,胡琏加入11师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