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11

第11章 北伐誓师

中山舰事件后,黄埔军校和广东的政治局势像走马灯一样,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1926年4月10日,青年革命军人联合会宣告解散。

1926年4月21日,孙文主义学会也宣告解散。

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整理党务案。

1926年6月5日,“刻期北伐案”通过,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对北伐部队讲话。命军总司令,具体筹划北伐事宜。

1926年6月27日,黄埔同学会成立,明确规定凡属黄埔同学,均为当然会员,无论毕业与未毕业的同学,均须在同学会的监督指挥之下,效忠国民党,奉行三民主义,绝对服从效忠校长领导,不得有任何其他的组织活动,尤其不得从事共产主义的宣传。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兼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典礼。

北伐誓师典礼的当天,胡琏和同学们一大清早就全副武装在黄埔登船。学校安排学生乘搭广东内河上特有的大花艇,这些大花艇每三艘一队由一艘小火轮拖曳,每艘大花艇能搭乘一个排。黄埔的两千多师生装满了廿艘小火轮与六十艘大花艇,浩浩荡荡驶向广州的天字码头。不过因为船身太重,船队的航行较为缓慢。学生在登岸编队之后在炎炎夏日下足足跑步十公里,才满头大汗抵达东校场。

在誓师典礼上,蒋介石又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训词:

“在北方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已重重包围我们,压迫我们,如果国民革命的势力不集中统一起来,我们再没有同生死共甘苦的决心,一定不能冲破此种包围,解除此种压迫,所以本总司令不敢推辞重大的责任,只有竭尽个人的力量,担负起来,以生命交给党,交给国民政府,交给国民革命军各位将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对得住国家,对得住人民……我们每个革命军人,每个总理信徒,应当深念自己对人民对国家的职责,必须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要想如此,只有大家精神团结起来,才能集中我们的势力……所以大家必要牺牲个人意见,坚固团结,为中国争独立自由,非达到此种目的不止,只有如此,才无愧为总理的信徒,革命的军人。我们要完成总理的遗志,必须要求大家谨记这几句话;我们的总理,还照临在我们的头上,虽然我们已看不见总理,然而总理的精神是不死的;我们必须协同一致,必须为完成总理之志愿而奋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就职誓师讲话》(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湾中正文教基金会网站)

北伐开始之后,随着前方不断传来的战况,军校生们人心思动。在这瞬息万变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下,胡琏和四期的黄埔生们紧张地进行着军官生最后课程的学习。由于革命军纷纷抽调北上,以黄埔师生为骨干的第1军在军长何应钦的率领下,也离开广州,先开往武汉后又转战江西。四期生们一边在军校学习训练,一边还要参加惠州、虎门、黄埔等地的警卫任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这一期,按原定学制最早也应该到第二年三月才能毕业,但是,北伐的形势发展急需大批的新生力量,学生们纷纷传言

四期生要提前毕业了。果然,两百名黄埔四期学生被挑选为北伐军的宣传员提早毕业投入战场,9月份学校贴出布告,四期生到郊外进行最后的实弹演习,当年10月,在北伐军攻克武昌的捷报声中,胡琏与黄埔四期的全体同学正式毕业。

黄埔军校,把胡琏从一个儒雅书生,训练成了一个冷峻骠悍的军人,从这里,胡琏迈向了战场,开始了他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