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131

第131章 金门之战中的第十八军

老兵回忆重建十二兵团1948年9月初,在南京的国民党军队取消整编军番号,恢复原来的军师番号。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番号撤销后,所属的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三师和整编第十师都并入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建制。蒋介石任黄维为兵团司令、胡琏任中将副司令。同年,11月初,淮海战役揭开序幕。蒋介石命令黄维第十二兵团迅速开赴徐海淮蚌地区作战。第十二兵团11月8日由驻马店出发向安徽前进,18日到达蒙城的涡河、北淝河一带,即遭到中原野战军的进攻。25日,被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同年12月初,胡琏数度代表黄维到南京面见蒋介石,面呈在双堆集被围的战况,商谈如何调用在南京空军的空投与空降支援与地面突围等对策。

这一年的12月初,我父亲在南京担任空军总部第五署训计室中校主任(1947年6月1日–1948年12月16日)正在等待正式命令调广州第一军区,这时奉当时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指示,负责安排飞机接送胡琏由安徽双堆集到南京的几次往返及相关接待任务。

1948年底淮海战役失利后,1949年2月胡琏被任命为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负责整编从长江以北失散至江南的官兵,并补充新兵。第二编练司令部设在江西南城。不久,便成立了重建和督练第十八军和第十军,由高魁元、刘廉一分别任军长。5月中旬,江西南城再失利,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十二兵团,胡琏任兵团司令。同年7月,根据胡琏总司令“纵深防御、移动防卫”的战略原则,第十二兵团兵分两路南下,顺利从江西进入广东兴宁,在石马镇稍事休整,接着进入梅县;9月初,再转进到广东潮汕地区驻守;此时,东南军政长官陈诚见漳州已失,叶飞又在厦门集结准备进攻大金门,金门守军战力不足,逐洽胡琏第十二兵团接替第二十二兵团防守金门,同时第十二兵团总部也由潮汕转移增防金门。

这个期间(1949年2月–1949年10月),我父亲也奉令由南京调到了广州任第一军区第二处中校处长负责作战(1948年12月16日–1949年7月1日),由于在南京时的结缘,我父亲经常优先调度空中武力支援胡琏第十二兵团从江西南城转进到广东;随后,我父亲又奉命由广州调往海南空军指挥部担任参谋长(1949年7月1日–1950年6月25日),成功调度与指挥B-25轰炸机成功支援闽粤桂地面部队的转进到台湾、金门、海南;其中包括了空中支援胡琏的第十二兵团,以及第十二兵团下由高魁元所率领的第十八军由潮汕转进金门。

古宁头大捷

国民党共位列了23名参战有功人员。

他们分别是:

112兵团司令胡琏222兵团司令李良荣318军军长高魁元419军军长刘云瀚55军军长李运成

625军军长沈向奎711师师长刘鼎汉843师师长鲍步超9118师师长李树兰1014师师长罗锡畴

1118师师长尹俊1240师师长范麟

1345师师长劳声寰14201师师长郑果1542团团长李光前16201师601团团长雷开瑄

17战车第3团第1营营长陈振威

18联合勤务第一分区司令缪启贤

19海军第2舰队司令黎玉玺

20海军太平舰舰长冯启聪

21海军中荣舰舰长马焱衡

22空军1大队大队长陈衣凡

--

金门之战中的第十八军

1949年5月,福建地区的国民军单位繁多,番号复杂,而且多受到过解放军的打击,部队残破,重武器几乎损失殆尽,兵员缺额严重,战斗力相当薄弱。因此国民党于1949年5月对福建地区的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国民军在福建地区兵力情况如下:福建省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部10个军27个师约12万人防守福建沿海地区;第六兵团李延年部5个军13个师约6万人,防守福州地区;第八兵团刘汝明部2个军6个师约3万人,防守漳州地区;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部3个军8个师约3万人,防守泉州、厦门地区,以上部队共计30万人,由东南军政长官陈诚(7月18日正式任命)统一指挥。

此外国民党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对各部队进行点验,核实部队员额;福州绥靖公署征集调配人力物力,加紧修筑各地工事;联勤总部将储存于台湾高雄的2个师的国械装备补充第六兵团;马尾弹药库所储存的国械弹药,迅速下发各部;台湾补给区给福建美械部队补足3个基数的弹药。原准备在7月对福建部队进行第二次整编,因解放军入闽战事开启而未能进行。

金门则特指金门地区的主岛大金门岛,大金门岛位于厦门岛以东约10公里,北面与福建大陆的距离也是约10公里,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全岛形如哑铃,东西宽约16公里,最窄处为岛中部蜂腰地带,仅3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金门县城位于岛西部。岛东半部为山地,山高岸陡,又多礁石,不易登陆;西半部则是相对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尤其是西北部海岸是泥沙质海滩,是登陆的理想地区。

在1949年6月以前,国民军根本未在金门岛上设防,甚至没有部署一兵一卒。直到6月中旬,国民党厦门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门要塞总台,由从上海吴淞要塞撤下来的残部配备10门57毫米战防炮、10具探照灯担负防御,从这时起才开始在岛上构筑工事铺设通信线路。不久,又增加了20门25毫米机关炮。

1949年8月起,随着福建战事的发展,国民军开始逐渐增强金门防御。首先于8月初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率领所部进驻金门地区,其中兵团部、第25军军部及第45师守大金门,第5军军部和第200师守小金门,第40师守大嶝岛。

8月27日,国民军战车第3团第1营的第1、3连从台湾船运金门,共计有22辆美制M5A1轻型坦克,该型坦克全重16。5吨,1门37毫米炮,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机枪,乘员4人。

9月3日,国民军青年军第201师师部及第601团、602团(603团调往福建马尾)也从台湾抵达金门。上述两支部队在离台开赴金门前,蒋纬国和蒋介石都曾亲临部队驻地视察训示。因为蒋介石非常重视金门,他一直认为无金门则无台澎,曾于10月22日严词电示负责金门地区防务的汤恩伯:“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否则军法论处!”

9月12日,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陈诚抵达金门视察。此时,国民军在金门地区的总兵力约2万人,其中在大金门岛约1。7万人,具体部署是第45师防御岛东北部,第201师防御岛西北部。尽管熟悉国民军的人从部队番号可以看出,第5军、第25军和第201师都是国民军的嫡系精锐,但此时除了第201师,其他部队都是重建的,新兵占70%,战斗力与昔日的王牌部队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第201师尽管没有遭到过解放军的歼灭性打击,但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也非常脆弱。

蒋总统也意识到金门地区部队战斗力并不足以担负起防御重任,便将最后一个主力兵团第12兵团从潮汕地区调往金门地区。该兵团司令是有着“猛如虎,狡如狐”之称的原12兵团副司令胡琏,胡琏1907年出生,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与林标同期),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抗战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1943年升任嫡系王牌部队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整编第11师师长和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在淮海战役中逃出重围,于1949年3月出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在江西以收容的原12兵团零散官兵七六千人为骨干,加上招募的新兵4万人重建新12兵团,下辖第18军、19军和67军。胡琏沿用国民军五大王牌之一18军的练兵方法,仅经半年整训,就使新12兵团成为国民军残余部队中较有战斗力的主力兵团。

10月9日,第18军军长高魁元率领第11师、第118师从汕头抵达金门,这两个师都是下辖4个团的加强师,共计2万余人。其中第11师的31团进驻大嶝岛,第11师33团进驻小金门,主力全部进驻大金门,统归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指挥。

10月22日,金门之战前夕,国民军守备情况如下:大金门岛东部由18军军长高魁元指挥18军11师主力和25军45师防御;大金门岛西部由25军军长沈向奎指挥25军40师残部(从大嶝岛逃出)和201师防御;小金门岛由第5军军长李运成指挥第200师和第18军11师33团以及从厦门逃出的第166师残部防御;第18军118师(位于琼林地区)和战车营2个连为机动部队。所有金门地区部队由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统一指挥,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则将从厦门逃出的绥靖公署总部一分为二,一半在金门海域的船上,一半在大金门岛西南海岸的水头村。

国民军海军厦门巡防处也于厦门失守后撤至金门,改称金门巡防处,共有中荣号、楚观号、联铮号、淮安号、南安号、扫202号、扫203号、炮15号、炮16号等9艘舰艇,负责大金门西侧海域巡逻警戒。

驻台中的国民军空军第1大队,拥有25架B24轰炸机和60架FB26蚊式战斗轰炸机,负责对金门地区的空中支援。

国民军判断解放军如果进攻金门地区,大金门岛最有可能首当其冲,而又以大金门岛西北部古宁头至垄口段最有可能。因此防御计划是以大金门岛西部为重点防御地区,加强构筑工事,并控制有力的机动部队随时策应。根据这一计划,国民军在海岸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在原有工事基础上,大力加修野战工事,布设大量障碍物,并在水际滩头布设了7000余枚地雷和800余枚水雷。在修筑工事中由于金门岛缺乏木料、水泥等建筑原料,国民军大量征用民间的门板,甚至墓碑,所有征用物资,国民军均开具借条,言明日后反攻大陆成功后由福建省政府赔偿,后于八十年代由台湾“国防部”向有借条的每户居民赔偿新台币一百五十万元。

10月17日,厦门失守后,东南军政长官陈诚立即命令已撤离潮汕地区正海运增援舟山地区的第12兵团主力改航金门,接替第22兵团的防务。

10月22日晚,第12兵团部和第19军3个师已到达大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由于风大浪高,运输船无法靠岸,只好在海上抛锚避风。23日黄昏才开始靠岸登陆,至24日晚(即金门之战开始之时)上岸的部队已有5个团。第12兵团司令胡琏于26日上午10时上岸,于11时半接过指挥权。

解放军攻占厦门后,第10兵团部就从泉州移至厦门,兵团领导认为厦门是海外通商口岸的大城市,又多海外侨胞侨属,如果出现纰漏,影响很大,而金门基本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守军只有2万多人,又多是战斗力较弱的残兵败将,其防御根本不能与拥有大量坚固永备工事和兵力充足的厦门相比,攻取金门不在话下,因此主要忙于主持城市接管,只是10月18日向28军下达了攻击命令,没有召开过一次作战研究会议。而攻击厦门前,第10兵团召开过三次作战会议。

第28军军长朱绍清因病在上海治疗,政委陈美藻在福州负责城市接管,参谋长吴肃则刚刚调职,新参谋长尚未到任,因此以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组成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该军82师全部、84师251团、29军85师253团和29军87师259团共6个团攻取大金门。

21日,第10兵团察觉国民军第12兵团一部已抵达金门,该兵团主力也已离开潮汕地区登船启运,但去向不明。其实28军早在10月9日攻占大嶝岛战斗中已俘虏了12兵团18军11师31团的官兵,并报告第10兵团,但兵团认为是敌军谎报,根本未予置信。

22日,叶飞与肖锋通电话,告诉肖锋胡琏兵团已乘船离开潮汕,目前正在海上徘徊,究竟要到哪里还不清楚,因此必须抢在胡琏兵团登陆金门之前发起战斗。23日,又获悉第12兵团18军118师已抵达金门,后续部队正在海运途中,判断第12兵团有到金门增防或换防的可能,因此必须集中目前所有船只,立即组织登陆,抢在第12兵团到达之前,攻取金门岛。为了进一步做好战前准备,第10兵团决定再推迟一天,于10月24日晚发起攻击,以目前全部船只运载3个团登陆,然后返回大陆扣除一些损耗至少还能运送2个团,这样就能有5个团,足以消灭岛上守军。

10月24日上午,解放军28军前指召集参战各部师、团长举行攻击金门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通报目前敌情,检查落实战备情况,此时总共有300多艘船只,可以一次运送3个团,参战第一梯队部队已准备好了三天的粮弹。与会者提出一些问题,主要还是船只不足,以及船工不可靠,因为当地是新区,又是说闽南话,解放军很难与之沟通,甚至在攻击平潭岛战斗中出现过船工在航行途中跳海逃命的事例,(在私下里82师师长钟贤文、85师师长朱云谦、251团团长刘天祥都预感到此战凶多吉少,对作战提出异议,朱云谦甚至去厦门直接找叶飞汇报情况)但是最终还是决定于本晚发起攻击,争取抢在胡琏兵团上岸前解决战斗,预计付出四五千人的伤亡。

观此次金门登陆,解放军在所有决定作战胜负的天气、潮汐、敌情、登陆战企图、兵力占优势、海空火力支援和运输船只等七方面全无一点胜算,可以说,登陆作战还未打响,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金门岛北太武山观察所24日晚报告,天黑后大陆沿海未见一丝灯光,联想到当日白天沿海船只全部停止活动,金门地区国民军判断解放军极可能在24日晚或25日凌晨开始攻击,因此李良荣下令各部加强警戒。

10月25日凌晨1时许,驻守大金门岛西北部的国民军201师601团中尉排长卞立乾查哨途中,误触埋设在海滩上的地雷,寂静深夜里的一声爆炸,顿时将第一线的守军惊醒,防御工事里的探照灯也迅速打开,耀眼的光柱扫向黑茫茫的大海第五连哨兵龚上贤借着灯光,看到海面上风帆摇曳,数十艘帆船正向海滩驶来!立即鸣枪三声,揭开了金门之战的序幕!国民军轻重武器按照前一日演习的标定目标猛烈开火,仅一个机枪班在短短几分钟里发射了5000发子弹!金门要塞和201师的师属炮兵也随即开火。

凌晨1时半,解放军解放军244团见已被发现,遂将偷袭改为强攻,团长兼政委邢永生用报话机向前指报告:“距敌5里,请求炮火支援!”同时,按照预先规定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呼叫炮火掩护。肖锋立即命令由军、师炮团组成的炮群开火,解放军担负炮火掩护的共有80门105毫米美制榴弹炮和75毫米山炮,榴弹炮部署在沃头,山炮部署在大嶝岛,立即开炮,但是由于夜间隔海射击,效果很不理想。

2时,解放军244团报告部队已开始登陆,请求炮火延伸射击。接着253团团长徐博报告部队正在航行中,还未登陆,肖锋命令253团加快行进,强行登陆。但是与251团始终联系不上。;由于登陆时东北风正盛,大多数船只的登陆位置都比预定地点偏西,而且因为船只各自为战,队形散乱,根本无法成建制地集中登陆。

解放军244团于1时40分左右在后沙、垄口至观音亭山一线登陆,其中只有1营、3营和团部虽然登陆点偏西,但至少还在团登陆地区内,而2营则大大偏离预定登陆点,在古宁头以东的林厝、安歧一带登陆。

登陆时,解放军244团建制已完全打乱,各部均根据战前“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不等待,不犹豫,向里猛插”的战术思想指导下,奋勇向纵深突击,团部所在的船在登陆前被国民军炮火击中,参谋长朱斐然重伤,仅有的2个参谋1死1伤,邢永生上岸后就在海滩上的地堡里建立团指挥所,1营主力在观音亭山附近登陆,迅疾占领了观音亭山和湖尾乡高地。

天还未亮,国民军机动部队118师354团便开始向观音亭山反击,双方激战近两个小时,1营是登陆部队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利用地形和工事顽强阻击,顶住了国民军的反击,天亮后,国民军354团得到了8辆坦克的支援,由于解放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无法阻止坦克的冲击,仓促构筑的一些火力点和工事都被坦克碾压而毁,接着步兵蜂拥而上,展开了短兵相接的鏖战,1营营长耿守安和代理营长李道三先后阵亡,教导员郭元福不甘被俘而自尽,1营伤亡惨重,余部且战且走向安歧、林厝转移。至上午8时许,观音亭山和湖尾乡高地均得而复失。3营登陆后迅速占领垄口,营长刘忠义收拢部队准备向纵深突击,此时刚到金门的18军18师师长尹俊(淮海战役中他率数百人从双堆集杀出重围)亲率52团和师警卫营向垄口反击,*国民军连续三次攻击均被击退,第四次攻击时,国民军得到了从观音亭山赶来的坦克支援,一举攻入村内,解放军又在村内与国民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巷战,刘营长重伤身亡,部队伤亡惨重,在优势国民军连续猛攻下,余被迫向西撤退。

随后国民军乘势向海滩进击,解放军244团团部和直属队没有战斗部队掩护,很快就被打散,邢永生团长守伤被俘,原已受伤的团参谋长朱斐然因无法行动也在团部被俘。海滩上的团部人员和第1、3营的余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东进入金门岛东部山区,在山区坚持战斗到28日;一部分向西退到古宁头。

解放军244团2营在团政治部主任孙树亮、营长董玉福指挥下,只集合起50多人,而且登陆地点是在古宁头以东的林厝、安歧一带,大大偏离预定地点,由与团部失去联系,便就近接受251团指挥。

配属解放军244团的246团3营由该团副团长刘汉斌、营长王军率领,与2营情况相似,登陆地点在林厝、安歧一带,该营登陆后参加了251团对安歧的进攻,在战斗中伤亡惨重,副团长刘汉斌、营长王军先后阵亡,余部后退入古宁头。

至中午前后,解放军244团就基本无成建制部队在战斗了,拥有4个营的解放军244团在登陆作战担负着攻占金门岛中部双乳山制高点,阻击岛东部****屏障岛西部我军作战的重任,却是团级战斗单位中第一个遭到覆灭性失利,给以后的作战带了严重不利影响,国民军机动部队和后援部队可以从容投入对岛西部的攻击。

在解放军244团登陆后不久,251团也开始登陆了。金门之战时作为登陆部队的中路,抢占湖南和榜林地区,协同253团攻打金门县城。团的一梯队第1、3营在金门岛西北部安歧以北、林厝以东顺利登陆,虽然由于船只分散,部队登陆比较分散,但伤亡并不大。而二梯队第2营在登陆时遭到猛烈炮火拦阻(其中国民军3辆在海滩的坦克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多船只中弹沉没,还未登陆全营伤亡就几近三分之一,很多弹药都随船沉没。第1、3营登陆后,集合起来的人大约2个连,在3营长刘德升的指挥下,向安歧猛攻,并攻入村内,与据守安歧的*国民军展开激烈巷战,双方都付出很大代价,解放军终于基本控制了安歧。但天刚亮,国民军就向安歧大举反扑,村内村外到处都在战斗。8时过后,国民军机动部队在解决了解放军244团后也从观音亭山、湖尾乡赶来,对安歧形成了包围,解放军在村内苦战两个多小时,终因力量悬殊太大而退出安歧,依托村北的小山组织防御。

中午过后,国民军在坦克支援下连续发起攻击,解放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无法抵挡步坦协同攻击,下午4时许,251团团长刘天祥决定主力向西撤退,与253团会合,副团长马绍堂指挥1营余部坚守林厝,掩护主力撤退,连续击退国民军7次冲击之后,马绍堂率仅余的2个班撤至古宁头。

25日凌晨2时许,253团在金门岛西北部古宁头五沙角至林厝一线登陆,由于登陆地带比较狭窄,所以部队不像另两个团那么分散,相对比较集中。登陆后在团长徐博的指挥下,迅速将当面守军201师601团击溃,俘敌近千人,并占领古宁头的北山和南山。随后留下3营巩固登陆滩头,主力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于3时10分占领林厝,控制了古宁头通往金门岛腹地的要道,团的先头部队2营进展神速,4时30分攻占埔头和132高地,并继续向金门县城推进。

132高地位于古宁头与金门县城之间,是岛西部的重要制高点。253团进展神速,占领132高地后,国民军还不清楚这一情况,19军军长刘云瀚和25军军长沈向奎同乘一辆吉普,准备前去组织部队反击,就在驶近132高地时,突然遭到解放军机枪扫射,车身中弹,这才明白132高地已落入解放军之手,慌不迭调头,才侥幸逃脱。30年之后,刘云瀚在回忆录里仍心有余悸地写到此段经历:“当此生死之机间不容发,锋镝余生,亦云幸在矣!”

6时许,253团2营已推进到东坑一带,遭到国民军14师和118师各一部阻击,经过激烈交战,解放军且战且退,于6时30分放弃132高地。

徐博团长随即用报话机向后方报告战况,并请求炮火轰击132高地,同时他积极组织力量,准备发动新的进攻。10时30分,253团重新组织力量从埔头发起攻击,正遇上国民军反击,此时天色已大亮,国民军不仅在132高地建立炮兵阵地向埔头猛轰,还出动飞机临空扫射轰炸,在国民军陆坦空协同攻击下,解放军竭尽全力坚持到午后,终因力量不继,在埔头地区失利,主力退往林厝,少数人还在埔头村里坚持战斗,还有少数人则向南突击,最远打到距离金门县城仅1公里的下埔。

林厝村的战斗从凌晨开始,林厝位于古宁头东端,是从古宁头进入金门岛腹地的唯一通道,253团2营一部在林厝以东高地与反击的国民军353团展开激烈的争夺,中午后,解放军进攻埔头的部队退回林厝,加强了林厝的防御力量,解放军利用村内原有的防御工事和坚固的石头建筑,顽强抵挡,与国民军反复争夺,使****在该地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该团副团长俞望曾重伤,3个营长1死2伤,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国民军19军14师在攻下埔头后也继续北上,从南面攻击林厝。与解放军展开激战,42团团长李光前也在战斗中被打死,成为金门之战中国民军阵亡的最高职务的军官。

战斗开始后,国民军从最初的混乱中清醒过来后,李良荣根据金门岛东部和小金门都未发现解放军进攻,判断解放军目前攻击范围只是在垄口至古宁头一线,便决定投入机动部队实施反击。凌晨3时下达反击部署:18军军长高魁元指挥118师的352、354团和19军18师52团配属战车第3连的2个排6辆坦克,从琼林向观音亭山、湖尾乡反击,这3个团兵分两路,一路352、354团团从观音亭山向湖尾乡、安歧攻击,一路52团从琼林、后沙沿海岸向西,侧击解放军登陆滩头;第19军军长刘云瀚和25军军长沈向奎共同指挥14师41团、42团、13师39团以及25军40师从金门县城北上,迎击攻势正盛的253团;战车营营长陈建威指挥2个排6辆坦克在琼林作为预备队待命。海军方面,也于25日清晨紧急出动,中荣号、南安号、淮安号、扫202号等军舰从古宁头西测海域对解放军因退潮搁浅的船只,进行猛烈轰击。其空军第一大队从上午8时起大举出动,一部分飞机对大陆莲河、阳塘、围头等地进行轰炸,另一部分飞机则在金门岛上空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当天国民军空军司令周至柔亲自乘座飞机飞临金门上空观察战况。

24日晚19军的13师38团、14师的40团和18师的53团、54团都在金门外海的运输船上,凌晨被密集枪炮声惊醒后,很快就接到18师师长尹俊的紧急命令,要求他们迅速驶入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立即登岛参战。因此运输船便顶风急驶入料罗湾,但是风浪太大,一直到中午都无法靠岸。在尹俊的一再催促下,54团于当天下午15时登岛参战,而40团25日晚才登陆,38团更晚,登岸时岛上战斗已基本结束,而53团则驶往小金门岛,增强小金门的防御力量。

至下午,解放军244团主力已遭覆灭,仅余700人,251团也损失惨重,还剩1200人,只有253团实力尚在,但登陆之初所取得大部分战果均已丢失,各部退守林厝以东以及古宁头,等待后援。黄昏前后,251团也恢复了下午3时许与后方中断的报话机联系,要求第二梯队乘夜间在古宁头登陆。

天黑前,国民军深知夜战乃是解放军所长,便停止进攻,收拢部队调整部署,从台湾起飞的飞机则不断在金门岛上空盘旋,并不时投下照明弹,监视金门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域。

如果战况仅仅只是这样,那还不算太糟,最糟的是由于登陆时间是农历九月初三,正是天文高潮,而且解放军又多是平底帆船,抢滩之后,尽管事先布置在每艘船有1个干部和1个战士负责押船,但这些人并不熟悉水情,也没有统一的船只调度的组织机构,未能及时督促船工乘高潮迅速返航,而是留在岸边无谓等待,因此错过了潮汐,结果所有船只全部搁浅。天亮后,国民军飞机、军舰、大炮和坦克以燃烧弹猛烈轰击,几乎将所有船只全部焚毁在海滩上,致使返航接运第二梯队的计划彻底落空,也使岛上的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第10兵团立即下令在沿海地区紧急征集船只,征集到6艘可以运载2个团的机帆船,但是这6艘船在驶往莲河途中,船工惧怕参战,有5艘船被故意损坏而无法使用。

——至此,解放军败局已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