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28

第28章 蒋冯战争2

冯玉祥下野后,心有不甘,反蒋之心不死。于是派邓哲熙、曹浩森(冯的参谋长)到太原找阎,希望阎共同反蒋。阎闪烁其词,主要的意思就是约冯过河到晋面谈。冯以不得要领,又派邓哲熙到太原找阎。冯面告邓说:“只要阎能够共同反蒋,除去不能应允亲到山西这一个条件以外,阎其余的条件,都可接受。”邓受命后,由潼关渡河,刚到对岸风陵渡,遇见李书城正要去见冯,请其赴晋。邓告李,冯不能考虑赴晋。李说,他已与阎说好,马上过河见冯。

李书城与阎为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这时他是唐生智的总参议,由北平到太原访阎,代表唐与阎商反蒋之策。李听到阎部重要将领孙楚等谈起,冯不接受阎的劝告,无意出洋,李当即表示,如果阎决心与冯一同出洋,他可以去见冯面劝。孙楚等立即把李书城的话报告阎,阎大喜,第二天就派汽车送李到风陵渡过黄河见冯。李与冯原是旧友,早在一九二四年间,冯玉祥联合胡景冀、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倒吴囚曹,曾由黄郛出来组织摄政内阁,李书城就是由于孙岳的推荐而担任内阁中的陆军总长的。从那时候起,李与冯成为相识。李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他曾任黄兴的参谋长。冯对李向来很尊敬,此时冯遭韩、石之变,正在伤心愁苦的时候,见李远道而来,甚表欢迎。李与冯谈,大意说:“蒋自打垮李宗仁以后,排除异己,更见毒辣,唐生智和两广方面,连阎锡山在内,都想反蒋。但是唐生智对你(指冯)素有恶感(唐的老师蒋百里,是有名的军事学家,有一次报上误载蒋是冯玉祥的参谋长,冯部加以否认,言词之间对蒋很不客气,蒋认为这是冯有意污辱他,非常愤恨。唐对蒋百里极为尊重,言听计从。由于蒋的恨冯,因而唐对冯也发生了严重的恶感),唐一定要先打垮你,才反蒋。目下桂系新败之余,蒋的气焰正盛,你要反蒋,没有帮手,形势对你不利。况且韩、石是你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无异于自己的亲子弟,竟至突然叛变,如果马上兴兵反蒋的话,那你就不能不考虑对自己军队的把握问题了。我看阎的为人尚称诚实.他现在约你一同出洋,你何不趁此机会,躲闪一下,和他出洋走走,我也可以陪你们同去。这样做法,于你有利。你在军事上威望很高,但在政治方面还须要树立威信。你出国后,把军队交给将领,力量还是整个的,蒋决不敢打他们。你在国外与外国的政治家往来接触,取些联络,有时对国内发表一些政治言论,借此增高声望。不出半年,国内反蒋之战必起,那时你回到国内,重新掌握自己的军队,其他反蒋的势力,一定会推重你。你振臂一呼,蒋介石非垮不可。”冯与李谈话后,决定赴晋见阎面商,遂于1929年6月24日,偕妻女离华山,赴山西,25日抵太原,下榻西郊晋祠行馆。

阎锡山约冯到山西,目的在于挟冯自重,增强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6月26日,阎冯联名通电,表明将一同出洋,阎又另电南京政府,声明在出国前需检查身体,并随即前往北平住进德医院,以示将丢下所负军政责任,一并归蒋。实际上,是对蒋的一种要挟手段。

蒋介石大为惊异,认为阎冯已经结合,于己不利,便急忙派人挽留阎继续负责,不要出洋,只令冯一人出去,并亲赴北平,与阎密谈,多方拉拢,以拆散阎冯合作。

冯玉祥初到山西时,阎锡山热情招待,有时偕夫人、公子等前去拜访,每隔三、五日必亲去看望,交谈中,经常商讨反蒋办法,阎还积极准备出国的服装和用具等。自从阎在北平与蒋密谈之后,便不谈出洋,也不谈反蒋了,更进而不与冯见面了。冯玉祥在晋祠住了三个月,9月末移住五台县,10月5日又迁移到建安村,被阎锡山软禁了起来。冯住所的周围有武装把守,村外有铁丝网阻拦,通往外界的公路挖有壕沟。冯得知受骗,非常愤慨,曾经计划化装跑回潼关,又因他的身材魁梧,无法改装隐蔽而作罢。李书城因为他是劝冯到晋与阎共商反蒋的,现在阎对冯如此,李心甚为不安,每日打坐习静,表示一定要在建安村住下去,与冯一同“坐监”。这时,主张阎冯联合反蒋而对阎有说话资格的人,除李书城外,还有山东名流王鸿一。王与冯相识多年,素受冯的尊敬。李、王二人,常常向阎进言。

冯部将领对阎扣冯甚为愤慨,又因经济困难,极待接济,便自行恢复了与蒋方的往来。鹿钟麟和唐悦良曾随同冯一起离职,8月间,应蒋方邀请,恢复陆军部常务次长和外交次长的职务,冯部的薛笃弼又就任了卫生部长。宋哲元也派人去南京直接见蒋,得到了一些给养补充。蒋也想乘机分化冯部,先后派人到西安宣慰。阎锡山见此情形,大为恐慌,深怕冯军与蒋继续勾结,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

8月上旬举行的编遣实施会议决定:(一)定全国军队数目为68个步兵师,以及其薪饷服装、公费和中央直辖军事机关月费为1884万元。(二)各省政府主席不得兼军职;各师长不得兼任政务官。(三)各编遣区以团为单位编遣,削师长之权。会议宣言又强调,欲谋国权统一,应由军队统一开始,坚决实行‘化私人军为党****,化地方军为中央军‘。这种将全国军权集中于蒋一人之手、化全国军队为蒋家军的做法,威胁到阎的利益,因而不满。

编遣实施会议,遭到各方反对,阎认为,此时反蒋,时机有利。

这一年的农历中秋之夜,阎锡山忽然亲自拜访冯玉祥,在冯面前大骂蒋介石,鼓动冯再次举兵反蒋,表示愿与冯部忠诚合作,负责一切供应。阎锡山主动约冯反蒋,冯玉祥欣然同意,两人商定仍以国民军名义兴兵讨蒋,以增强号召力。

冯玉祥电令宋哲元等克期举兵,阎锡山也派人和冯部将领接洽,商讨进兵方案,答应充分供应冯军粮秣等。冯军将领从编遣实施会议中看到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毒辣手段,就已酝酿讨蒋计划,现见阎锡山态度明确,大力支持,可以免除阎军抄袭后路之忧,于是,也就下定了讨蒋的决心。

宋哲元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调动部队,积极备战,同时,电告南京鹿钟麟等脱身出走。鹿得讯后即刻微服逃往天津。

此次讨蒋,冯、阎均未公开出面,以留回旋之地。10月9日,宋哲元等致电阎、冯,列数蒋介石罪状,表明他们出于被迫不得不起来反蒋。次日,阎、冯回电说:‘应从长计议,以求政治趋入正轨,仍望先行切实编遣,冀达诸同志救国之初衷,国事当由国人解决也。‘以此来造成他们与反蒋无关的假象,掩护他们的幕后指挥。

10月l0日,冯部将领借庆祝******之机,誓师讨蒋,宋哲元、孙良诚、刘郁芬等二十七人联名通电,推戴阎、冯为讨蒋军总、副司令,宣布蒋介石六大罪状:假中央集权之名,行专制独裁之实,以天下为私;任用私人,贪污成风,开国正气,破坏无余;骄奢淫逸,榨取民脂民膏民血;诡计百出,制造战祸,使兄弟骨肉自相残杀;外标和平统一之名,阴行武力统一之实;中东路事件,坐令俄兵出没边境、焚烧城池,丧权辱国。通电最后宣布:‘蒋氏不去,中国必亡‘,‘即日出发,为国杀贼,万死不恤。‘

冯军印发宣言,指明出师目的,专在打倒蒋中正一人,凡属袍泽,自要站在一道战线,均认为战友,荣辱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