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35

第35章 亳州解围

蒋军在陇海、平汉线两度受挫,蒋介石便在幕后策动了一个“和平运动”,为他奔走和平的有于右任、李石曾诸人。于致电汪精卫,建议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以解决二、三届的纠纷,汪不同意。李石曾则在沈阳活动,促请张学良出任调入。张于六月十二日致电阎、冯表示本人愿执调停之劳,当时反蒋军事正处于有利的形势,这个和平运动,对于阎、冯自不能发生任何作用。特别使蒋忧虑的是,由于西北军战力的坚强,他的将士对西北军产生了恐惧心理,士气大为低落,固守阵地,不敢再作出击的尝试。蒋介石曾为此写信给顾祝同、蒋鼎文和陈诚等人说:“我军始终诱人来攻,而并不反攻一次,不惟逆焰日张,而且为革命军人之羞也。……观近日各将士恐怖之心,忧兵力不足之念,使中正为之悲愤,何我革命军人之精神竟至不振如此耶?”在他写了这封信以后不久,便在陇海线又发动了新的攻势。他以刘峙、蒋鼎文、陈诚各部及教导师三万余人,并配备大部炮兵,由县、太康之间攻入,企图经通许、陈留奇袭开封。冯玉祥侦知这一情况,便将计就计地命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等部迅速后撤,闪开县、太康之线,诱敌深入。蒋军屡派飞机侦察,以为这方面的冯军多已参加平汉线的进攻,正是乘虚捣隙的大好时机,便令各军长驱直入,向开封方向挺进。冯按预定计划令孙良诚、庞炳勋和吉鸿昌部从正面堵击,孙连仲、张自忠部向高贤集蒋军左侧背兜抄,左翼依靠陇海正面晋军的防堵,孙殿英部则在鹿邑、拓城方面扰乱蒋军后方,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包围形势。

适在这时,蒋介石得到冯玉祥抽调孙连仲等部参加这一会战的密电,临时变更部署,急抽上官云相部由平汉线前来应援,并令平汉线积极反攻,借分冯军兵力,蒋并亲赴柳河车站督战,以振作士气。但是,西北军的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等部已将蒋军在高贤集、龙曲集等处截成数段,接着就发生了白刃战。蒋军损失惨重,仓皇中一部经太康向周口溃退,一部经睢县向商邱溃退,张治中师掩护退却,损失尤巨。

这一战役,虽然给了蒋军以严重的打击,但是由于各部对冯的命令执行得不够彻底,又加之蒋介石临时变更部署,以致包围计划未能彻底完成,使蒋军获得突围的空隙。这一役的战果,除截获汽车一百余辆和大批辎重物品而外,对蒋军的有生力量则未能予以大量的歼灭。孙殿英自退守亳州,即被蒋军王均部围困,以后蒋又派叶开鑫部协同王均部积极围攻。孙殿英虽与阎、冯军失掉联系,但以亳州位置在陇海、津浦两线的三角地带,对蒋军侧背威胁很大,故蒋介石曾严令王、叶等部限期将亳州攻下。但他们屡次进攻,均未得手。蒋遂派张钫前往亳州诱降,孙殿英不为所动,且将张钫扣留(后经王翰鸣前往营救,始获释出)。孙殿英在困守亳州的时期中,冯虽曾命鹿钟麟设法空投过一部分弹药,但因长期被围(将及三月),终于弹尽粮绝,城内居民,情况更惨,而大量空投又有困难,经孙殿英迭电告急,冯遂决定令孙连仲率部前往驰援,第一步先解亳州之围,第二步再由孙连仲部会同孙殿英部由亳州长驱东进,直取蚌埠、宿县,以截断蒋军后路,并令鹿钟麟进驻太康,指挥这一方面的战事。孙连仲于七月中旬经鹿邑进援亳州,与孙殿英部内外夹击,将王均、叶开鑫等部击溃,亳州之围遂解。鹿钟麟命令孙连仲、孙殿英按照预定计划向津浦路挺进。

孙殿英以被困过久,再三恳请予以休整的时间;孙连仲亦以数月来长途行军和辗转作战,士兵过于疲劳,损失亦很重大,且亳州距津浦线较远,深入敌后,弹药和粮秣的补给都有困难,要求总部在粮、弹和饷项方面给以充分的接济,否则恐难达成任务。鹿向冯报告了这些情况,冯亦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只好打消原议,令孙连仲、孙殿英两部撤至柘城、太康一带,亳州复入于蒋军之手,并且把原来控制在这方面的部队抽出两师兵力,分别开往陇海线正面和山东曹县一带。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次亳州解围是一误再误:孙殿英部由皖北撤往豫东,为蒋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因而得抽出一定的兵力以转用于其它方面,这是一误;奇袭蚌、宿,在战略上是动摇敌人津、陇两路军事的重要步骤,但又中途变计,这是再误。因此,大家都把失掉这次奇袭蚌、宿机会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阎锡山的支持不够。事实也确是这样。西北军长期驻防在瘠苦的陕、甘、宁、青等省,从来没有发过十足的军饷,弹药给养都很困难。特别是孙连仲部,由于长途行军,任务紧急,运输不便,所需弹药,主要靠士兵携带,经过几次战役的消耗,所余已经无几;而兵员的伤亡,也未能及时地补充。

如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孤军深入,是有危险的。阎锡山对冯军的补给,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还比较充分,可是越到后来,不但数量少,而且不及时。尤其是械弹和战斗器材的补充,渐渐到了百呼不得一应的程度。如郑大章的骑兵集团,驰骋于蒋军后方,无线电讯的联络特别重要,但是始终也领不到一架无线电台。阎军在兵员的补充方面非常及时,按月发饷,给养充足,并且发有罐头食品。而冯军则以军费困难,士兵生活极为艰苦,甚至连咸菜也吃不到,当他们看到阎军扔掉的空罐头,就大骂阎锡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