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
49037000000040

第40章 人生职场的金口才(13)

第二,在分段间隔进行重复时,我们的头脑不至于因为连续不断地工作而感到疲惫不堪。《天方夜谭》的译者理查·波顿爵士能流利地说27种语言,但是他承认,他每次练习或研究某种语言决不会超过15分钟,“因为,一超过15分钟,头脑就失去了对它的新鲜感。”在明白以上这些事实后,我们相信,即便是一位自称拥有丰富知识的人,也不会等到在发表演讲的前夕才去进行准备工作。假如他真要等到演讲前才动手的话,那么他的记忆力将只能发挥其效率的一半。

关于遗忘的方式,这儿有一个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发现。心理实验一再显示,对于刚刚学到的新知识,我们在开始的8小时当中所遗忘的,将多过我们在以后36天所遗忘的。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比例啊!因此,在你要步入一个商业会场、或者是一个家长会场、或者一个俱乐部会场聚会时,在你要发表演说之前,应该立即把你的资料看一遍,把你所搜罗到的事实再想一遍,令你的记忆力恢复新鲜活力。

(3)提高记忆力的第三原则——联想

前两项有关记忆的法则,已经谈得很多了。下面要谈的是第三项法则——联想——也是记忆力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事实上,它等于是对记忆力本身的解释。詹姆斯教授很明智地指出:“我们的头脑基本上是一架联想到的机器。”

假设我先沉默一会儿,然后用命令的口气说道:“记住!回想下去!”你的记忆器官是否服从这个命令,并且能回想起你过去经历过的某种肯定的形象?当然不会。它会当场愣住,茫然不知所措,并且问道:“你希望我记住什么事情啊?”简单地说,要使它发生作用,需要一点指示。也就是说,假如我说,记住你的出生日期,或者是回想你早餐吃了些什么,那么你的记忆器官将会马上产生我所要求得结果,而且这项提示和你回忆起来的事物有某种关联。事实上,联想的法则左右了我们的一系列思想,并且决不会受到情感的妨碍。

可见,出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必须经过引导,在被引导进入脑海后,它会立刻与原来已经在脑海中的某项事物联结在一起。无论你所回忆的,或是所想的,都是相同的道理。

受过教育的记忆力,还必须依赖有组织的联结系统发挥作用;而其精华则仰赖它们的两项特点:第一,联结的持久性;第二,它们的数字……因此,“良好的记忆的秘诀”就是和我们所想记忆的各项事实达成变化多端的联结。然而,除了尽量多想到这项事实之外,这种和事实组成的联结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在两个有着相同外在经验的人当中,哪个对他的经验想得最多,并把它们彼此编织成最有系统的人,将是拥有最佳记忆的人。

但是我们又怎样着手把事实彼此编织成最有系统的关系呢?答案是这样的:找出它们的意思,对它们进行认真思考。比如,只要你能够对任何新的事实提出质问,并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就可以帮助你把这项新的事实和其他事实编织成一种有系统的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

是怎么造成这样子的?

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的?

是在什么地方造成这样子的?

是谁这样说的?

假如,我们所要记忆的是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并且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我们或许可以把它与某一位名字相同的朋友联想在一起。假如,我们所要记忆的名字是一个很罕见的名字,我们或许可以借机提出疑问,让这位陌生人谈谈他的名字。

记住年份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年份与脑海中原来已经记得很牢的重要年份联结在一起。例如,假如要一个美国人去记住苏伊士运河是在1869年开放通航的,那会很困难;但假如你要他记住,苏伊士运河是在美国内战结束4年后才开放的,那岂不是容易多了?假如一个美国人想要记住澳洲的第一个屯垦区是在1788年建立的,那么这个年份很快会从他的脑海里消失掉,就像一枚松脱的螺丝钉,会很快从汽车上脱落;但是假如他把这个年份和1776年7月4日联想在一起去记}乙,澳洲的第一个屯垦区是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12年后建立的,那么就非常容易牢记不忘了。

当你在选择电话号码时,最好也牢牢记着这项原则。例如作者本人的电话号码是1776,正是美国独立的年份。所以没有人会觉得这个号码不好记忆。如果你在选择号码时,能够选用像1492、1861、1865、1914和1918这些有历史性意义的年份电话,你朋友打电话给你时就不需要查电话号码簿了。它们也许会忘了你的电话号码是1492,因为你告诉他你的号码时平淡无奇,但假如你这样介绍你的电话号码:“我的电话号码非常容易记忆:1492,也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年份。”它们还会忘记吗?

当然了,正在阅读本章内容的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及其他各国的读者,可以用他们自己国家历史上的重要年份来替代1776、1861、1865、1914等。

记住上述年份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1.1564——莎士比亚诞生的年份。

2.1607——英国人在这一年于詹姆士镇建立了他们在美洲的第一个屯垦区。

3.1819——维多利亚女王在这一年出生。

4.1807——李将军在这一年出生。

5.1789——法国巴士底狱被摧毁。

假如你想要记住美国最初13个州名,并且还要按照它们加入联邦的先后顺序予以记忆,要是你只知道以机械式的重复方法来进行,你一定会觉得难以成功。而如果用一段故事把它们串联起来,那么你只需要费一点点时间练习就可以了。你只需要把下面的这一段念一遍,集中注意力。念完后,看看你是不是能够按照正确的次序把这13个州的州名一一列举出来。

某个周六下午,一名妙龄少女向宾州铁路公司买了一张车票,准备出外度假。她把一件新泽西州的毛衣放进衣箱内,然后去拜访他的朋友乔治亚,他住在康涅狄格州。第二天,女主人和她的客人一起去做弥撒(也是马萨诸塞州的简称),教堂就在玛丽的土地(马里兰州)。然后他们沿着南下的车道(South-ca出ne南卡罗来纳州的谐音)回到家里,中餐吃火腿,是由黑人厨子维吉尼亚烹调的,这名厨子来自纽约。吃完中餐后,他们沿着北上车道(北卡罗来纳州的谐音),开车前往岛上游览。

让演讲在锤炼中升华

演讲就像是打拳击,绝大部分演讲都是不可能轻易取胜的,只有克服许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难,才可能最终达到目的。

有些演讲因为牵涉的层面过于复杂,或者因为演讲各方处于敌对状态,这样的演讲就更困难。

演讲的复杂程度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因为各种新闻媒介、理论刊物的阐述与分析并不少。在我们周围的实际生活中,也大量存在着这类难以解决的演讲,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国与国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一样错综复杂。

既然圆满地达成协议、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是演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演讲者需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扫除演讲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克服演讲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胆怯和鲁莽的举动都是理智的演讲者必须抛弃的。

演讲者切忌有烦躁心理。烦躁只能给演讲带来压力和困难,它是降低和破坏演讲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在观念上有所修正,认识到一蹴而就只是痴人的妄想。

怎样才能避免烦躁心理的产生呢?不妨把你的演讲目标分成几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划分区间、分解总目标的方法从心理上说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有着广泛的运用价值。有这样一件事,一个贪玩的孩子有一天晚上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岩,玩到兴尽思归的时候,他来到崖边。此时月明星稀,他才突然发觉这是一个陡壁,根本没有路。如果他能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应该是能下去的,因为他毕竟是从下边爬上来的。但此时他已经吓得六神无主,胆颤心惊,哪里还敢往下爬呢?可喜的是他的父亲找到他后,首先安慰他,叫他不要怕,然后找来一支手电筒,照定一个较易落脚的凹处,叫小男孩去踩。在父亲的鼓励下,小男孩终于跨出了这一步。然后父亲又把光亮点向下移一些,鼓励儿子再往下一步。就这样,一步接一步,小男孩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地面。小男孩为自己的成功而欢欣鼓舞,他父亲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是一个分段实现目标的典型的成功例子。

吃水果大致有两种吃法:一种是从最好最鲜的吃起,一种是从最不新鲜的吃起。两种吃法,反映两种迥异的文化心态。从最鲜的吃起的人很注重实际,他吃到的每一颗水果都是最鲜最好的;从最差的吃起的人是一种很传统很保守的人,舍不得尽情享用,他吃到的每一颗水果都是最差的。但是从另一角度看,从吃水果人的心理看,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最好的水果吃起的人又是短视的,急功近利的,他虽然获得了一时的口腹之乐,但是从总体上看他的全部过程又是悲观的、灰暗的,他的每一个目标都差于前一个目标,他在一步步走向“没落”;从最差的水果吃起的人是有长远眼光的,是极有理想的,他虽然没有享受到许多物质上的快感,但是他的精神是充实的、乐观的,他的目标总是一个比一个强,他的希望总是一个比一个美好,他是幸福的。

判断一个人演讲能力的高低往往不需要等到演讲开始,实际上,你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容回答问题的技巧、处理问题的方式,已经表明了在演讲台前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一个人演讲才能的高低不仅有其独一无二的先天原因,更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因为在我看来,实力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进行培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不断学习、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不断增强自身的“量级”。学习的方式也很多,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理论学习,有实际考察,等等。

演讲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综合艺术,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演讲实力不断增强,但却不知道从何处做起,因此,要增强你的演讲实力,应该先从大范围的社交说话技巧培养起。下面这些条文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利用“第三者”为目标,作“迂回侧面”的攻击。

所谓“迂回侧面”的攻击,就是事先建立共同的攻击目标,使其成为“第三者”,将大家不满的攻击箭头指向它。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表述自己要说的话。这是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利用名言、谚语拒绝他人的要求,可避免伤害他人。利用风俗习惯作为有力的证言,可以尽量缩小犯错误的程度,避免言语带过分露骨的攻击性。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多半是以幸运者的态度安慰别人,若是换个角度,可使自己成为被安慰的对象,使他人奋发振作。

二、在“公”严正果断,在“私”亲切柔和。

公私分明是一个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态度,也是身为现代人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无论什么事,都必须公私分明,一切井井有条,否则就会杂乱无章。

不慎出丑时,不妨扮成丑角自娱。当众出丑虽然有些尴尬,但若能巧妙地施点小技,以诙谐谈吐活泼气氛,就可转尴尬为轻松,替自己找解脱的台阶。

有求于他人时,要充满自信,才能说服对方。当我们有求于他人时,为了使我们所说的话具有说服力,切不可疑惧,应该满心欢喜地盼望,并充满自信。

培养演讲实力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的训练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能治好胆怯症的灵丹妙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自我训练,使自己慢慢具有对付各种变化的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尽量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具有对演讲中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冷静处之的能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你是演讲桌上纵横驰骋的高手,任你有无比丰富的演讲经验,你也不能保证自己在演讲过程中一丝一毫的错误都不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并非每一位演讲者都能称得上智者。

如果你由于自己的疏忽犯了一个错误,从而把自己逼上绝境,此时的你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当沉稳处之,把自己置于安全境地。

准备充分,方能无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作好一次演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恰如建筑施工须有蓝图才能够顺利进行一样,在演讲之前,也得对演讲的听众有一定的了解,为演讲的有关内容、方式等构想出一幅蓝图,或藏于脑中,或置诸笔端。如此预备妥当,演讲起来,方能舌绽春蕾,口吐莲花,顺畅流利,优雅动人。

演讲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说,有明确的目的,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演讲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集中,观点鲜明,方能给听众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因此,必须注意从思考过的众多观点中选择出最能体现讲话宗旨的观点作为中心话题,而后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阐述,所有的论点和材料都必须为这个中心议题服务,决不能急于表现自己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否则,听众就不会有清楚的认识。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时,要恪守一条占老的格言:三思而后行。要对自己的主要思想、观点或论点,仔细思考和推敲,力求对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明白再向别人叙说,千万不能信口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