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受用一生的口才课(第2版)
49086300000045

第45章 家庭沟通,与长辈和子女真情交流(3)

1.指出错误

在孩子犯错时,要指出孩子错在哪,这是最基础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一个孩子在犯错时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那就麻烦了。例如,当一个孩子看到伙伴手里的一个玩具自己很喜欢,就过去抢,或者在伙伴不在时将玩具拿过来,然后自己玩得不亦乐乎,而家长对于这样的行为视而不见时,孩子就会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最后很可能会因为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演变成抢劫犯或者偷盗者,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但是有些母亲看到孩子这样做时会毫不留情地去打骂,这样做虽然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但是孩子也许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只知道自己被妈妈打了一顿,从而在心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妈妈最好先让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并道歉,然后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主人的允许才能拿,否则是不对的。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自己错在哪,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不会再犯错误。

2.使孩子认识错误

使孩子认识错误是教育孩子很关键的一步。例如,当孩子撒谎时,妈妈要对孩子分析撒谎的坏处,让孩子认识到犯这种错误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有的妈妈会给孩子讲很多古人的故事,例如“狼来了”、“匹诺曹”、“烽火戏诸侯”等,也有的妈妈比较实际,会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使孩子明白诚实是非常重要的等,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好的。当然最好的还是后者,让孩子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撒谎的坏处是很多的,明白自己要诚实做人。

父母不是完美的,在孩子逐渐成长的时候,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孩子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妈妈那里,孩子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孩子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人前进的动力。所以,妈妈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能过度打骂,也不能置之不理,要采用适当的手段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正确认识错误,用端正的态度改正错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如何批评孩子,并使其欣然改正

对孩子的批评是必要的,因为孩子的一些错误只有在家长的指正下才能改过,但是要想让孩子接受批评并欣然改正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有些妈妈一旦批评起孩子就会非常生气,这样一来就会失去理智,将很多与问题无关的事情也拿过来,恨不得将孩子骂个够,这种批评方式虽然让妈妈泄愤了,但是这样的批评不要说孩子,成人都不会接受的。这种不被接受的批评又怎么能让别人去欣然改正错误呢?

刘倩的女儿今年16岁。一年前,她发现自己的孩子早恋了,但她没有强加干涉,只是旁敲侧击暗示早恋的不好,希望女儿自己能够解决。马上要面临中考了,她发现孩子这两天的情绪一直很不好,感觉孩子很痛苦,有很多烦恼似的。她想与孩子沟通,可孩子封闭自己,保持沉默,做父母的干着急。终于,刘倩忍不住主动和孩子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把自己的一些经历讲给了孩子。当孩子愿意和自己说内心的想法后,她便把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很坦然地讲了出来。这样的方式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很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刘倩的女儿情绪好了许多,也稳定了许多。

刘倩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比较成功的,她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把对孩子的批评进行得比较适度。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尤其是心理上,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在遇到外界的影响时会非常不稳定,犯错误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这时父母一定要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不要急于批评而不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如果用比较激烈的言语去批评孩子,那么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更加反感,不但不去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且会由于逆反心理偏偏去做那些错误的事。

在孩子比较在乎自己自尊的时候,尤其是初中阶段,作为母亲,如果出了问题就对孩子一味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那么非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劈头盖脸的“教育”,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尊严,今后还怎么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不会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所以作为母亲,要好好引导,对孩子进行批评时,要注意言语和方式,既维护孩子的自尊,又把问题说到位。

怎样和子女交流彼此的心里话

孩子在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而且还包括心理的成长。母亲对孩子在心理成长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很多时候要比身体上的照顾难度还大。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两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是两岁左右,第二个反抗期是中学时期。孩子在两岁左右,家长会突然发现自己可爱的乖宝宝满地打滚、发起脾气来了。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表现。孩子在小学时很听话,但进入中学后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也是非常正常的。这时的孩子自我意识有了明显发展,凡事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期。

如果孩子处于这两个时期,那么妈妈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1.换位思考,保持良好心态

妈妈要想让孩子说一些心里话,那么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感到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发脾气,要保持冷静,尤其是孩子的情绪也很急躁时。如果妈妈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那么可以尝试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够从其他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沟通。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危机有时可能也是转机。妈妈们都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个“出众”的孩子,要是孩子很“普通”,就会感到特别失望。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他不可能学好了,就绝望了。其实任何孩子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家长要勇于尝试新的沟通方法,抱着鼓励和期望的态度跟孩子沟通,而不是怒气冲天地指责孩子。

2.沟通时理解孩子的难处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那么作为妈妈就要想办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帮助孩子解决这些他们不知所措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给予了厚望,所以承受着家庭给他们的巨大压力。很多妈妈一看孩子的成绩不好,或者学习不努力,就会大发雷霆,将孩子大骂一顿。其实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更有压力,使他们不选择妈妈作为交心的对象。所以妈妈可以设身处地地多想想孩子面临的升学压力,想想孩子多年辛苦的学习和经历的无数次考试是多么不容易。妈妈不要总是觉得“孩子不争气,让自己丢了脸”,要多想想谁失败了都会难过,谁面对激烈的竞争都会担心、害怕。当孩子感觉到妈妈十分体谅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很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

妈妈一定要多加注意,要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主动地跟孩子进行沟通。在跟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引导孩子,从而使孩子将内心的想法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