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33

第33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4)

新生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新生宝宝生后很快即排大便,1~3天内便呈黑绿色或棕褐色,黏稠,没有臭味,称为胎便,民间叫“脐带屎”。2~3天后转为正常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是正常的(一天应排几次呢)新生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消化道的调节活动不够稳定,直肠内一有大便积聚就刺激肛门括约肌而随时引起排便。新生宝宝大便次数各不相同,有的一天排2~3次,有的每换一块尿布都带有大便。大便性状各有差异,可呈金黄色、淡绿色,有的较干,也有的较稀。通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大便次数较多,也较稀,呈金黄色,牛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少,较干,色泽呈淡黄色。新生儿的大便也与母亲的饮食有关,母亲食油性较大、较凉的食物,或食人较多的水果蔬菜,宝宝的大便次数就可能较多,较稀。只要宝宝吃奶正常,生长发育正常,大便次数多或较稀都是正常现象。若宝宝大便水分较多,粪质较少,或粪质在水中漂浮,有酸臭味,或黏液较多,甚至带有血丝,则应及时看医生。千万不可盲目给宝宝服用抗生素。宝宝肠道内有正常的菌群平衡,就像生态平衡一样,维护着肠道内的环境,帮助消化吸收,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倘若不适当地服用抗生素。则破坏了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削弱了肠道自身抵御细菌的能力。致病菌繁殖,还可造成霉菌性肠炎,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新妈妈必须留心,不要把宝宝正常大便误认为不正常,而盲目服用各种药物。哪怕患了肠道疾病也应通过医生诊断,化验大便,合理使用药物,没有细菌性肠炎,避免服用抗生素,有细菌性肠炎也不宜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倘若宝宝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停药后,应及时服用如整肠生、丽珠肠乐、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等药物,加快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

新生宝宝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

新生宝宝在出生后的30天内,皮肤变幻莫测,往往是早上看还好好的,不一会便到处一块一块红,或是宝宝一觉醒来,突然手脚又粗又干起初脱皮,让父母又惊又慌。其实,这些大多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知识,给予恰当的照顾,婴儿就会平安没有事。新生儿红斑

新生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尚未形成,真皮较薄,纤维组织少,但毛细血管网发育良好。往往一些轻微刺激如衣物、药物便会使皮肤充血,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多见于头部、面部、躯干及四肢,通常婴儿没有其他不适感。

【护理】

(1)红斑属正常生理变化,没有需治疗一般在1~2天内自行消退。

(2)切莫给婴儿随便涂抹药物或其他东西,因婴儿皮肤血管丰富,吸收和透过力强,处理不当则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皮肤色素斑

俗称胎记或蒙古斑。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常误认为是生产时受伤所致,或是被别人弄伤。实际这是由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形成的色素斑,常表现为在宝宝的臀部和腰部之间,或者在骶尾部和背部有青色或蓝灰色、蓝绿色斑,或许只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几块,形状不定且不规则,东方人绝大数婴儿都有这种色素斑。

【护理】

(1)通常没有需进行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淡,7岁以前慢慢消失。

(2)倘若色素斑颜色变为咖啡色,尤其是数量多且范围大,就应定期带婴儿去医院就诊,以防患有神经皮肤综合征中的一种病——脑结节性硬化。

生理性脱皮

刚出生的婴儿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间连接的也不紧密,往往表现出脚踝、脚底及手腕部皮肤干而粗糙,发生脱皮现象。通常在第8天最严重,随后逐渐减轻。

【护理】

(1)给婴儿做清洗时水温不要太高。

(2)不要过度使用婴儿皂或其他清洁品。

(3)不要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让其自然脱落,以防引起皮肤损伤而形成感染,甚至败血症。

(4)若想滋润皮肤表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全、温和的保湿品。

皮肤出血点

婴儿猛烈大哭,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以及胎头娩出时受到摩擦,均可造成皮肤下出血,这是因为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及外力压迫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护理】

(1)出血点没有需局部涂药,几天后便会消退下去。

(2)若出血点持续不退或继续增多,或者有其他出血倾向,可请医生进一步检查血小板,以排除外血液病及感染性疾病。

皮肤变黄

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2~3天,表现为皮肤呈淡黄色,眼白也微黄,尿色稍黄但不染尿布,婴儿的通常情况非常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响亮。这种现象是生理性的,7~9天后起初自行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常在生后3~5天出现,6~8天达到高峰,以后起初消退,2~3周左右退净。

【护理】

(1)足月婴儿不需特殊治疗,多给喝些葡萄糖水即可。

(2)若出生3天后出现,但10天后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以及在生理性黄疸期间,黄疸显著加重,如皮肤金黄色遍及全身及手、足心也深黄色,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对早产儿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去医院做光疗和药疗。

粟粒疹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刚出生的宝宝鼻尖、鼻翼或面部上长满了黄白色的小点,大小约1毫米,这是受母体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婴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有的婴儿甚至在乳晕周围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可见到这种皮疹。

【护理】

通常在宝宝4~6月时会自行吸收,切莫用手去挤,这样会引起局部感染。

皮肤血管瘤

有些婴儿一出生,娇嫩的皮肤就可看到红色斑块,婴儿哭闹时红色更显著,这种红色斑块即是血管瘤。血管瘤中预后较好的橙色斑和红色痣。橙色斑多数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自行消退;红色痣虽然消退的较慢,但对婴儿身体没有多大影响。这些斑多发于婴儿的面部、颈位和枕部。

【护理】

(1)婴儿不仅脸上长红斑痣,而且伴有抽搐或智力迟缓,需去医院诊查是否患脑血管瘤。

(2)避免让斑瘤表面受到摩擦等刺激,以免擦伤并发细菌感染。

(3)若血管瘤在短期突然长得非常快,应去医院看医生。胎脂

婴儿出生时会在皮肤上带着一层薄薄的乳白色油状物即胎脂,不同的部位覆盖的胎脂多少不等,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形成的。胎儿在母体内时,胎脂可保护胎儿的皮肤不受羊水的浸润;胎儿出生后,胎脂不仅对皮肤有保护作用,若环境温度低,它还可减少婴儿身体的热量向四周发散而保持体温恒定。

【护理】

通常在出生后1~2天内会自行吸收,不必擦掉它。

新生儿痤疮

差很少有近一半的新生儿有这样的问题,出生没几天而在脸上长出不少像青少年脸上起的“青春痘”。这是由于婴儿受到母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出现皮脂分泌亢进所致。在皮脂分泌量增加的同时,毛囊上皮会发生角化,毛囊管狭窄,使皮脂潴留从而形成痤疮,症状轻者没有需任何治疗。

【护理】

(1)孕妇在妊娠期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通常在婴儿期患严重“新生儿痤疮”者,在长大进入青春期时也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痤疮。

(2)皮疹通常在数月后自动痊愈。不要用母乳擦洗,也不要用手去挤压,更不要涂抹激素类软膏。

(3)症状较严重者及时请医生采用抗菌治疗,以免损伤面部皮肤。

胎头水肿和胎头血肿

很多婴儿出生后头上有一个“包”,这是在分娩时,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尤其是受子宫口的压迫而形成局部头皮水肿。若使用了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就会造成胎头损伤,在头骨骨膜下,形成血肿即称头颅血肿。

【护理】

(1)胎头水肿的包块是分娩中的正常现象,没有需处理。

(2)头颅血肿的肿块切莫用手去按摩,更无法用注射器穿刺,不然会引起感染。应密切观察婴儿情况,出血情况严重会使黄疸症状加剧。

新生儿的脐部如何呵护

(1)婴儿出生时,脐带断端已由医生处理完毕并用绷带包扎好,自此24小时之内不要打开,更不要给婴儿进行洗浴。

(2)出生24小时后即可给婴儿洗浴。洗浴时,先把包扎在脐部断端的绷带打开,然后把婴儿放入浴盆中,脐部可浸水,没有须做特殊防护。

(3)洗浴后,将婴儿全身用清洁毛巾擦净(包括脐部在内),依次用棉签蘸取2%的碘酒溶液及75%的酒精溶液擦拭哜部及脐轮,每次处理完要暴露脐部断端,然后包好婴儿即可。

(4)当脐带部分脱落时,为了避免厌氧菌感染,可先用棉签蘸取3%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拭脐带断端,然后再用碘伏溶液擦拭。

(5)脐带脱落后,若断端未完全愈合,每次洗浴后,也要按照上述处理步骤去做,每日处理一次即可,直至断端完全干燥、愈合。

【提示】

(1)为了使脐部断端没有菌,妈妈在护理婴儿时必须留心洗净双手,并且保持婴儿的衣着和包被清洁干爽。

(2)婴儿尿、便之后要及时更换尿布,并清洗臀部及会阴部,避免脐部的污染、浸渍。

(3)当发现脐轮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或有渗出液时,婴儿可能患上了脐炎,若是仅有少量分泌物,只需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清洗,然后再涂抹上碘伏溶液,一天处理2—3次即可;但若脐周围红肿显著,并且脐轮中有脓汁,同时婴儿还伴有发热、不愿意吃奶、总是哭闹等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去医院,请医生根据病情给予局部及全身的抗菌治疗。

(4)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拭时,留心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说明溶液是新鲜而有效的。

刚出生的宝宝发烧用什么药

(1)不适宜新生宝宝使用的药物有会使造血功能下降的氯霉素;易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磺胺类药物、新生霉素、伯氨喹啉;引起耳神经和肾功能损害的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新生儿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的麻黄类药物;含有盐酸萘甲唑啉、能使新生宝宝出现嗜睡、呼吸和心跳减慢的滴鼻净或滴眼净。

(2)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物理降温,当新生宝宝发烧到38~39℃以上时(通常没有抽风的病症),先将宝宝的包裹或衣物松开,以通过皮肤散温,并多喂些开水;若体温上升到39℃以上,也可采用洗温水浴,水温要比体温低1~2℃;一旦体温下来,则应及时取消降温措施。使用退热药必须慎重,如安乃近,会引起新生宝宝紫绀、贫血和便血。

新生宝宝的内衣

应从何时起初穿内衣

经专家认定,宝宝应该从一出生即起初穿内衣。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时出生的宝宝,这样做有以下几点益处:

(1)能促进新生宝宝大脑和运动功能发育。内衣具有保暖作用,妈妈没有须担心宝宝冷而再采用包布包裹宝宝,使宝宝的胳膊和腿被捆得不便动弹,从而影响四肢的活动。若给婴儿按节令变化穿上适宜的内衣,婴儿会自由地躺在床上,小手小脚任意乱踢乱蹬,这些主动自由的伸展动作,不但能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还可因而加深呼吸而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并由于神经肌肉反射的活动而促进大脑运动机能发育。

(2)保暖御寒预防宝宝受凉感冒。医生经常发现,反复因受凉感冒的婴儿,大多未穿贴身内衣,身体摸上去凉冰冰,尤其是下半身。没有给婴儿穿内衣的妈妈以为,天气凉时多给孩子穿厚实的外衣即可御寒保暖。其实,厚实的外衣只有挡风效果,无法像棉内衣那样,尤其是寒冷时节的双层针织棉内衣,能够吸收保留空气,使空气围护在皮肤四周而达到保温,既舒适又暖和,婴儿也不容易着凉而患感冒。

(3)培养宝宝从小养成现代文明的生活习惯”。给新生宝宝穿内衣,使他们从一出生便起初感受舒适的感觉,这对今后形成有品质的健康生活习性大有裨益,从而打上深深的烙印。

什么样的内衣适合宝宝

专家表示:这个问题应该从婴儿以下几方面的生理特点来考虑:

(1)做工。婴儿皮肤最外层有耐磨性的角质层非常薄,哪怕不大的刺激也容易使皮肤变红,甚至损伤。内衣质地是否柔软应是妈妈首要考虑的因素。妈妈在选择时,可先用手背抚摩一下是否柔软;然后翻看里边的缝边是否因制作粗糙而发硬,尤其要留心腋下和领口处;若能给新生的小宝宝买到缝边朝外的内衣则对他们更为合适。

(2)质地。婴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新陈代谢快,活动量也非常大,非常易出汗。若选用具有吸汗和排汗功能的棉织品,会减少汗液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从而避免发生各种皮肤问题。妈妈在选择时必须留心质地标签上是否标有“100%cotton(棉)”的标志。

(3)保暖。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表层易于散热的血管多,而避免体内热量散发的脂肪层却较薄,因而婴儿容易体温低下。妈妈绝对无法忽视内衣的保暖性,尤其是在气温降低时出生的婴儿,需要穿上双层有伸缩性的全棉织品,外面再套上薄绒衣等。

(4)方便。婴儿头较大而脖颈却较短,新生的宝宝更是脖子软绵绵的非常不方便衣服的穿脱。婴儿内衣款式不仅宜简洁,而且要穿脱方便。传统式前开襟、没有领、腰边系带子的和尚宝宝服非常适宜婴儿,而且它还能在胸腹处重叠,这种设计会避免婴儿腹部受凉而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