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34

第34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5)

(5)花色。婴儿内衣色泽宜浅淡,没有花案或仅有稀疏小花案。以便于观察尿色、便色及血迹,从而及早发现不正常情况,还可避免有色染料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但若内衣颜色非常白,其中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等化学物质,最好不要选购。100%纯棉内衣的颜色白中透着淡黄,色泽看起来自然而柔和。为了确保安全和卫生,内衣在临穿前,均应先清洗一遍。

【提示】

给婴儿买内衣不可像外装那样总是大一尺码,应选择适合婴儿月龄或身长大小的型号,让婴儿穿得舒适。

宝宝的内衣买回来就要洗

没有论婴儿内衣是否有甲醛等化学物质存留,也要先下水洗涤后,再给婴儿穿。经过洗涤后,一些化学物质的残留量会有所减少;而且,也可将棉絮、细小纤维及内衣在制作、搬运、出售等过程中因经过很多人的手而带来的部分细菌和脏污除去,更能保证卫生,保护婴儿的皮肤健康。

使用专用洗衣液

内衣直接接触婴儿娇嫩的皮肤,洗衣粉、肥皂等碱性都比较大,不适于用来洗涤婴儿的内衣,应该选用专为婴儿设计的洗衣液来清洗。这些洗衣液对婴儿身上经常会出现的奶渍、汗渍、果汁渍有特效,去污力强,易漂洗,对皮肤没有刺激、没有副作用;通常还是没有磷、没有铝、没有碱、不含荧光剂的环保产品。

在没有专用洗衣液的时候,也必须选用纯中性且不含荧光剂的洗衣粉(液),同时注意将成人与婴儿的衣服分开洗。科学保养

婴儿虽然长得非常快,衣服刚买很快就穿不上了,但妈妈也应该留心保养好婴儿内衣。先不去管以后是否还有用,至少现在能让婴儿穿得更舒服些。

保养的前提是洗涤方式要正确,应该按照产品标识上的洗烫方法处理,这才是妈妈对宝宝最贴心的呵护。为新生宝宝选购内衣

多种感官并用

选购品质良好,又适合婴儿的内衣时,妈妈可运用多种感官,不妨学几招小窍门:

一摸:布料是否柔软,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脸颊旁感觉一下;袖口、裤腰的松紧是否舒适。

二看:尤其白,甚至白得发蓝的内衣,通常含有荧光剂(一种有漂白作用的化学物质),看起来衣服比较洁白,比较挺,不易起皱,但对婴儿的皮肤有害,因此,妈妈无法盲目以为“白”就是好。

三闻:若是闻起来有一种不舒服的味道,则可能残留甲醛或其他化学添加剂。

方便实用的内衣

婴儿内衣虽小,种类却很多,长的、短的、袍状的、蛙型的、日常穿的、睡觉穿的,等等,选择时要考虑到每一种的不同功效。比如:

长袍状内衣——下摆较宽松,适合会爬之前尿布换得频繁的小宝宝穿,只要掀起下摆就行了。

蛙型内衣——方便婴儿蹬腿,并能避免关节脱臼。

偏扣衫与和尚服——有效呵护小婴儿娇气的小肚子,非常实用。

2~3个月的婴儿腿脚活动增加,适合选用下摆一分为二的内衣。

婴儿睡衣与日常穿的内衣相比,要更偏重于保暖性。

内衣功能的选择还有时间性,通常要根据婴儿的成长阶段,从便于妈妈穿脱或换尿布逐渐向便于婴儿“动手动脚”方面转换。

宝宝贴身衣服的面料

很多妈妈除了购买现成的衣服,也愿意亲手为宝宝制作贴身的小衣服。妈妈都知道应该选用纯棉面料,但并非所有的棉布都适于让宝宝贴身来穿,在选购面料时,妈妈别忘了问清楚,是否有以下四种面料:

(1)针织罗纹布。这是一种有弹性的针织面料,质地较薄,伸缩性、透气性及手感极好,但保暖性略差,比较适用于春、秋,尤其是夏季的内衣。

(2)针织棉毛布。比罗纹布稍厚,为双层有弹性的针织面料,有极佳的伸缩性、保暖性、透气性及较好的手感,比较适用于秋冬内衣。

(3)棉纱布。棉纱布是一种平织面料,薄且纤维间隙大,透气性极好,但伸缩性、保温性及手感通常,洗后易缩水,通常用于夏季内衣。

(4)毛巾布。即毛圈纯棉布,质地较厚,有非常强的保暖性及良好的伸缩性和手感,但透气性略差,适宜用于秋冬季内衣。

小小配件不窖忽视

婴儿内衣应该采用系结式,既安全又可以“密切配合”宝宝的体型。

大一点的婴儿能够选择有纽扣的内衣,但要选择使用布包扣类的,比金属、塑料、木质的都要柔软舒适,不会有毛刺等危险隐患。

没有论是纽扣还是系结,选择时必须检查一下牢固度,或买回来后再重新钉一遍。

婴儿的内衣尽量少有花饰和配件,若有也要看是否安全、穿脱方便、不妨碍行动。

宝宝脱水热的护理与防治

因何发热

正常新生儿的腋下温度在36℃~37℃间。但有时,婴儿的体温突然上升到39℃以上。

此情况多见于刚出生几天的婴儿,特别早产儿更易发生。在闷热的夏季,若室温将近30℃,或者是给婴儿裹得太多,往往就会导致体温骤然上升,可达39℃~40℃,婴儿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皮肤潮红、尿少,但是其他方面表现都非常正常。其实,宝宝发烧并非感染了细菌,而是因体内脱水引起的。医学上称此情况为新生儿脱水热。为什么会发生此情况呢?由于刚出生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多,体表面积相对大,在环境温度高或炎热季节时,就会从呼吸、大小便丢失非常多水分,而且妈妈在宝宝刚出生的头几天里奶少,因而使婴儿液体摄入量少于身体丢失的水分,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而发生脱水热。如何防治脱水热

(1)迅速给婴儿补充水分,轻者喂温白开水或5%葡萄糖水,每2小时一次,每次10~15毫升,通常婴儿热度自然下降。如热度不退,或者出现其他病状,应马上送医院静脉输液。静脉补液后,体温通常能迅速恢复到正常。千万不要给婴儿滥用退烧药降温。

(2)室温应保持22℃~28℃之间,夏季不要紧闭门窗,也不要给婴儿穿得太多或包的太严实。

(3)尽力给予婴儿足量的母乳。

(4)在母乳尚不充足之前,可在两次喂奶之间加喂20~30毫升温水或5%的葡萄糖水。

【提示】

倘若给婴儿补充水分后仍不见好转,或者有其他症状,就要留意婴儿是否患上了围产期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炎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尤其是妈妈有感染性疾病,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有胎盘、羊水感染,均可导致婴儿在出生前就已被感染,可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出现发热。如发生此情况,必须马上带婴儿去就医,不得延误,以得到及时的诊疗。

新生宝宝的皮肤为什么会变色

新生宝宝生后没几天,突然皮肤变黄了,其实,新生的宝宝大多都会如此,皮肤要出现不同程度的变黄。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叫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需要进行治疗。几天后黄疸就会自然消退,婴儿的皮肤颜色又会变回来。但其中有一少部分婴儿的皮肤变黄是属于病态表现,应该及早进行治疗。该如何判断婴儿皮肤变黄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呢?

生理性黄疸

通常在出生后的2~3天后起初出现。先是面部变黄,然后巩膜也变黄,接着可在身体上出现。通常皮肤变黄的程度较轻,而且手掌和脚掌非常少出现。婴儿在皮肤变黄时,精神状态与往日一样,吃奶和睡眠都没有显著变化;尿色稍黄,但尿布不被黄染,大便的颜色也不浅。足月的婴儿生理性黄疸可持续4~6天,在生后7~10天内逐渐消退。但早产儿的黄疸在出生后3~5天才出现,6~8天达到高峰,黄疸消退的时间较晚,通常需2—3周左右才能消退干净。生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新生的小宝宝出生后建立了自主呼吸,血液中的氧浓度增高,体内多余的红细胞因此被破坏,分解成胆红素而使得血中未被结合的胆红素增加。但新生的小宝宝肝脏发育尚不成熟,参与新陈代谢的酶分泌不足,所以对血中增加的胆红素进行马上处理的功能较弱,无法将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而是沉积在皮肤上使之蛮黄。

病理性黄疸

若新生的小宝宝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想到有疾病情况:

(1)在出生时就出现黄疸,或生后24小时内就已经出现显著的黄疸。

(2)婴儿的变黄程度较严重,如除了面部、躯干、四肢外,手掌和脚掌也出现变黄,此情况多为病理性。

(3)皮肤变黄的时间长,足月的婴儿超过2周以上或更长的时间,早产的婴儿也已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期限,即大于3周。

(4)黄疸时轻时重,不像生理性黄疸那样皮肤黄染越来越减轻;或是黄疸消退后重新又出现。

(5)婴儿同时伴有精神和食欲不佳的表现,如不愿吃奶、吸吮力差、没精神、出现呕吐或j蝮泻、发烧或体温低、大便颜色发白、肝和脾肿大等。这通常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肝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胆道畸形、内脏出血等疾病引起的。

【提示】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有些喂母乳的婴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数月,由于是喂母乳引起的黄疸,所以为母乳性黄疸。然而,这样的婴儿没有任何疾病的表现,吃奶及精神状态都非常正常。带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也检查不出什么不正常,包括做化验。母乳性黄疸通常对婴儿影响不大,它是由于血中的胆红素在肠道回收增多所致,没有须停喂母乳。对于个别黄疸严重的婴儿,只要暂停喂哺母乳3~4天,黄疸就会显著减轻或逐渐消失。停喂母乳期间可改用配方奶哺乳,并用药物和蓝光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倘若怀疑是病理性黄疸,就应及早到医院看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不然病情会加重。血中胆红素过高,尤其是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以后,有引起智力发育障碍的可能,甚至会招致死亡,医学上称为“核黄疸”,是新生儿患黄疸病最严重的后果。

哪些母亲不宜母乳喂养

(1)患心脏病的母亲。给婴儿喂奶会加重自己心脏的负担,从而导致加重病情。

(2)患结核病的母亲。不仅对婴儿的健康有损害,而且对自己病情康复也不利。

(3)患肝炎的母亲。HBSAg可能通过乳汁传给婴儿,也不利于自己身体的康复。

(4)患慢性肾炎的母亲。本来身体就虚弱,若喂母乳并照管婴儿,会因过度劳累使病情加重。

(5)患糖尿病的母亲。会增加母体负担,若在病情尚未稳定时喂奶,会诱发糖尿病酮症昏迷。

(6)患癫痫病的母亲。倘若在喂奶时病情发作,会对婴儿造成伤害。而且,母亲服用的鲁米那、安定、苯妥英纳等药物可随乳汁传给婴儿,引起婴儿虚脱、嗜睡、全身瘀斑等不良反应。

(7)患有乳腺炎的母亲。倘若发病就应及时就医控制炎症,待病症消除后方可喂奶,不然会损害婴儿健康。

(8)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母亲。在服药期间不要喂奶,以免引起婴儿甲状腺病变。

(9)患急性感染的母亲。在服用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期间,应停止给婴儿喂奶数天,不然影响婴儿肝脏和肾脏功能。

(10)生下半乳糖血症或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母亲。应马上停止用母乳及其他奶类喂养婴儿,听从医生指导更换最适宜的代乳品,以免婴儿的病情加重。

1~2个月之间的婴儿发育

(1)当宝宝饥饿时,将宝宝抱起做喂奶的动作,看宝宝的头和嘴能否出现寻找奶头想要吃奶的动作。

答案及指导:

婴儿能出现主动寻找奶头的动作则通过。妈妈能够有意识地将奶头靠近婴儿的嘴边逗引,训练婴儿主动寻找奶头的能力。留心逐渐起初定时给婴儿吃奶。

(2)在婴儿的眼前约15厘米处,用手握住1个彩色玩具,慢慢移动,看婴儿的双眼能否留心到玩具并跟随玩具的移动而转动过中心线45度以上。

答案及指导:

婴儿双眼能跟随物体移45度以上则通过。妈妈可在床上悬吊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包括一些能够发出某些声响的玩具,可随风轻轻摇动或电动的自动玩具等,以加强对婴儿视觉、听觉的刺激。

(3)婴儿清醒睁着眼睛时,妈妈用手或物品迅速向婴儿眼前移动,不要接触婴儿的双眼,看婴儿是否会出现眨眼睛的动作(瞬目反应)。

答案及指导:

婴儿有瞬目反应则通过。妈妈能够用各种玩具来逗引婴儿,但要留心避免各种异物掉入婴儿的眼睛,要保护好婴儿的眼睛。

(4)在离婴儿约30厘米处点燃1支蜡烛、火柴或打火机,看婴儿能否注视火头方向。

答案及指导:

婴儿能注视火苗3秒钟以上则通过。

妈妈要在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抱婴儿到亮处和户外活动一下,增加对婴儿视觉的刺激,扩展婴儿的视野。

(5)在婴儿清醒的情况下(躺着或抱着都能够),当妈妈或其他熟悉的人出现在婴儿面前时,看婴儿的双眼是否会注视着妈妈或熟人的面孔。

答案及指导:

婴儿能注视人脸则通过。妈妈能够抱婴儿出门散散步,接触一下其他人,并逗引婴儿,加强婴儿与他人的交往。

(6)观察婴儿吃饱奶后,能否主动停止吸奶,将奶头吐出。

答案及指导:

婴儿能主动吐出奶头,停止吸奶则通过。要训练婴儿习惯于吃饱后吐出奶头。稍为活动一下,并将婴儿竖抱起来,轻拍后背,使其吐出进到胃里的空气,才让婴儿睡眠。不要养成婴儿含着奶头睡觉的坏习惯。

(7)把婴儿反转放在床上,(即脸朝下、背朝天的俯卧方式),观察婴儿能否把头拾起离开床面。

答案及指导:

婴儿能够将头抬离床面则通过。

妈妈可给婴儿练习俯卧,逐渐延长俯卧时间,并帮助婴儿伸展一下四肢,做些被动的运动。

(8)妈妈留心观察婴儿在饥饿、大小便、想睡时是否会发出不同的哭声来表示。

答案及指导:

婴儿能够有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需要则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