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22

第22章 黄麻起义

1927年3月,湖北****麻城、黄安两县县委和两县农民自卫军相继成立,有成员300余人,农民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大革命失败后,农民自卫军武装牢牢地掌握在****组织的手中。9月初,开始酝酿秋收起义,****湖北省委将鄂东起义区划分为大(治)阳(新)、黄(梅)蕲(春)广(济)、黄(安)麻(城)3个特区。中旬,****黄安县委代理书记郑位三、陈定侯等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的决议精神和省委关于组织武装起义的指示,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会后,大家分散到各区发动群众,进行起义的准备。下旬,省委派人先后两次在麻城县邱家畈和林家山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并决定与黄安共同行动。从9月26日起,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联合广大农民群众,相继起义,逮捕土豪劣绅,没收其财产。仅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区,先后就有数十处近万农民起义,故称“九月暴动”。这次起义由于两县县委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群众发动不够充分,亦未建立工农革命军,又因国民党第30军的“进剿”,“九月暴动”陷于停滞,未能扩大战果。

10月下旬,****湖北省委派符向一巡视黄麻区,继续发动组织起义。此后,省委又派吴光浩、王志仁到黄麻区参加领导起义。吴光浩任麻城农民自卫军大队长。11月3日,省委代表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正式成立以符向一为书记的****黄麻特委和以刘镇一为负责人的鄂东革命委员会,同时改组了黄安县委,由王志仁任书记。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展组织,改造黄、麻党团,整顿农民自卫军,并加紧训练。会后,两县县委负责人和一批党团骨干分别到各区进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1月11日,黄麻农民自卫军进驻七里坪,打击豪绅地主,惩办反动派,举行游行示威。接着黄麻特委决定举行起义,夺取黄安县城。成立了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由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13日,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两个排,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当夜10时,起义大军向黄安县城挺进。黄安七里、紫云、城区、桃花、高桥、二程等区农民群众分别在李先念等人的率领下,从四面八方向黄安县城进发。参加起义的农民约有3万人。麻城农民自卫军另一个排在黄(安)光(山)麻(城)交界之北界河负责警戒,以防河南光山红枪会进犯。

14日凌晨4时,攻城部队在城内群众的配合下,自卫军在前打先锋,义勇队继其后,由西北城角攀梯而上,一举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缴枪30余支,子弹90箱,活捉县长贺守忠和司法委员、改组委员等贪官污吏及土劣15名,并打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群众,没收了县署、改组委员会等一切财物。下午4时,处决了贺守忠等反动官吏。

18日,正式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为主席。麻城、黄陂、黄冈、罗田及河南的光山、商城等县纷纷派代表来祝贺。19、20日,黄安各区纷纷开庆贺大会,到会群众达7万多人。

农民政府成立后,黄麻特委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农民自卫军为第1路,麻城农民自卫军为第2路。全军共300余人。潘忠汝为鄂东军总指挥,戴克敏为鄂东军党代表,吴光浩、刘光烈为副总指挥,汪奠川为参谋长,潘忠汝兼第1路司令,吴光浩兼第2路司令,戴克敏为第1路党代表,刘文蔚为第2路党代表。黄、麻两县的义勇队共有4万人,以区成立指挥部。

11月26日,潘忠汝率领鄂东军主力部队,到南乡开辟工作。鄂东军在南乡农民配合下,歼灭八里湾红枪会50余人,缴枪50余支,掀起了南乡农民起义高潮。留守县城的起义武装同全城工农群众紧密配合,在刘镇一的指挥下,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黄麻起义的革命旗帜。

12月初,国民党第12军教导师闻清霖部自豫南进攻麻城西张店,以图进犯黄安城,遭到乘马、顺河等地农民武装的抗击而未得逞。5日夜,取道宋埠、尹家河,奔袭黄安城。

鄂东军和义勇队据城固守,与敌展开英勇的抗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到翌日4时,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敌攻破,鄂东军和义勇队同敌反复拼杀方突出重围,但伤亡很大,潘忠汝、王志仁牺牲。国民党军占领黄安县城后,8日进占麻城。黄麻两县土豪劣绅趁势还乡,勾结国民党军进行报复,****麻城县委书记蔡济璜、鄂东军第2路党代表刘文蔚,麻城县农会委员长刘象明等大批革命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仅黄安北乡就有数千农民群众被屠杀。

12月中、下旬,从黄安城突围出来的鄂东军和义勇队,大部分于29日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区。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部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经过艰苦的斗争,在黄(安)麻(城)光(山)边界开辟了以柴山堡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区域”。1928年7月下旬,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吴光浩牺牲后由徐向前担任),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全师120余人,编为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红军队伍。至1929年5月,红31师发展到近400人,初步建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纵横50余公里的鄂豫边苏区。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黄麻起义意义重大,不仅为红四方面军的创建打下基础,而且造就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其中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和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就达28位之多,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有2位:董必武、李先念;开国大将2位:徐海东、王树声;上将6位:许世友、王建安、王宏坤、陈再道、周纯全、谢富治;中将8位:秦基伟、刘飞、徐深吉、詹才芳、吴先恩、张仁初、周希汉、钱钧;少将12位:丁先国、吴世安、罗应怀、李世焱、邹国厚、祝世凤、袁克服、韩卫民、喻新华、程悦长、程儒珍、耿锡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