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24

第24章 渭华起义

渭(南)华(华县华阴)地区,是****在陕西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大革命时期西北群众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大革命时期党员发展到397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虽然遭到打击,但党团组织没有受到严重破坏。

1928年初,省委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潘自力等人到达渭南,随即召开****渭南县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县委立即行动起来,准备发的陕东武装起义。于是为贯彻****中央武装起义的方针,派共产党员彭鸣、何云善、杨慰祖、张宗逊、王林、陈树功、陈树善、王子鼎到渭南县、华县宣传武装起义的方针,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共产党的组织。至1928年4月底以前,两县共建立了11个区委、94个共产党支部,有700多名共产党员。由于这个地区的党团组织比较健全,力量比较强,群众基础比较好,所以****陕西省委觉得以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等5县为陕西暴动地区,积极策划组织武装起义。与此同时,为加强对国民党西北军的兵运工作,****陕西省委还先后派共产党员刘志丹、唐澍、谢子兴、王泰吉等到国民党西北军新编第3旅许权中部开展兵运工作,在该旅秘密成立了****党委,刘志丹任书记。

是年3月,成立了****陕东特别委员会和陕东赤卫队。4月,决定发动渭华起义。下旬,刘志丹等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利用陕西军阀李虎臣和冯玉祥交战之机,领导西北军新编第3旅和1000多名农民由潼关向华县高塘镇开进途中宣布起义。紧接着,在华县高塘镇召开大会。****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及刘志丹、唐澍、许权中和当地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宣布成立西北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委主席。5月1日,渭南东原农民1万多人在陕东特委领导和工农革命军支援下,于渭南崇凝集会,宣布起义,成立崇凝工农民主政府。随后,赤水、阳郭、三张、丰原、高塘等地农民立即响应,举行起义。在****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的领导下,渭(南)华(县)地区农民在渭华原上分片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举行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

5月10日,由****陕西省委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路新编第三旅旅长许权中,在唐澍、刘志丹、刘景桂等人率领下,由潼关开往渭华地区。这支部队是由大革命时期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队为骨干组建的,各级领导大多由共产党员担任,不少官兵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第三旅到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参加渭华地区农民起义。在华县高塘镇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政治委员刘

继曾、参谋长王泰吉、军党委书记吴浩然、廉益民任政治部主任,总顾问许权中。全军千余人,设四个大队和一个骑兵队。工农革命军与起义农民相结合,在渭华原上摧毁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杀劣绅、斗地主,并没收其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

渭华地区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很快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到临潼,北接渭河,南连秦岭,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割据区域,苏维埃政权在华县、渭南、五一(民国初期县治,今属渭南市临渭区)3个县48个区、村建立。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使当局十分恐惧,冯玉祥急调三个师及渭华地区的民团对起义中心区域实行“围剿”,经过数次激战,工农革命军、陕东赤卫队终因寡不敌众,退入秦岭山区。战斗中,工农革命军廉益民(政治部主任)、吴浩然与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薛自爽英勇牺牲。7月,工农革命军在洛南县保安镇又遭国民党军李虎臣部围攻,唐澍等牺牲。在此,****陕东特委决定取消工农革命军番号,部队由许权中带领暂归国民党刘文伯师,保存力量。8月,许权中带领部队在进入河南省邓县后被打散,起义失败。

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但它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后来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故其意义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