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44

第44章 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三)

1930年12月30日晨,张辉瓒指挥第18师仍以第52旅为打前锋,师部及第53旅随后跟进,由龙冈向五门岭前进。上午9时许,第52旅在龙冈以东小别附近,迎头撞上了红3军的先头部队红7师。一场遭遇战瞬间打响,由于红7师先敌一步抢占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给予敌人以迎头痛击。但张辉瓒毕竟不是庸手,在判明情况受,立即组织部队,凭借自身的兵力、武器优势,向红军阵地发起疯狂反扑。战至中午,黄公略率领红3军全军赶到战场加入战斗,52旅亦展开两团兵力猛攻,战斗十分激烈。1张辉瓒的部队虽然在兵力、火力、技战术水平上占有重大优势,但是黄公略作为红军的骁将,也绝非浪得虚名。凭借有利的地形、出色的指挥和红军战士们舍死忘生的勇敢精神,居然一直和张辉瓒,这位湘军前辈斗得难分难解。到了下午15时许,张辉瓒集中了4个团的主力拼力向红军阵地实施多路进攻,准备一举拿下红3军的阵地,结果罗炳辉率领红12军及时赶到,与红3军合力击退张辉瓒部的进攻

当红3军、红12军在同张辉瓒浴血奋战的时候,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在干什么呢?****指挥红四军原本是按照红一方面军总前委12月28日的命令,出发攻击上固、下固。在12月29日晚间刚接到了由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亲自送来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于12月29日的新命令。这时候,一个困难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要不要继续指挥部队向上固前进。其实就给红四军的任务这一点来看,12月28日的命令和12月29日的新命令并不非常矛盾,前者要去攻击上固、下固,而后者除了要求在12月30日派出一部进至樊埠、张家车一线以外,仍然强调“如果上固无敌,则以主力向樊埠、张家车之线攻击前进,而以小部警戒下固、潭头。”

换句话说,如果想要执行命令,其实只要带上主力继续向上固一线攻击前进,然后派偏师调头向樊埠、张家车一线进军就可以了。然而,战局瞬息万变,万一上固一带真的没有敌人,而红四军的主力却在靠近上固的时候才发现这一事实。这个时候,再赶往樊埠、张家车一线,参加龙冈之战,就很有可能由于红四军的主力错过了最佳参战时间而导致战役的失败。但是,如果红四军主力全部赶往樊埠、张家车一线,参加龙冈之战,万一上固一带确实有敌人,那么就等于把自己的后背都亮给敌人了。面对这样一个两种选择各有利弊的情况,如果换了个普通人,只怕在斟酌半天之后,很有可能会选择前者,反正我是在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就算战役打败了,那也是领导计划不周,不能怪我。然而,****做法却不一样,尽管在当时看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是过些时候再看却觉得正确无比。

在接到命令以后,****立刻命令侦察部队先行一步前往上固地区侦查,而自己则准备率领主力部队在12月30日晨继续向上固前进。在12月30日晨,部队开始出发后,****接到侦察部队的汇报:上固一带并无敌人。此时部队已经出发,按照一般人的做法,肯定是一面由军部派出参谋、干事等去下令各部队停止前进,同时召集全军各部主要领导前来开会,通报侦察所得的消息,然后讨论决定部队的前进方向,进行战前动员,最后再下命令。而****当机立断,为了抓住有利战机、节省时间,采取了一种更加快捷有效的做法。先是命令出参谋、干事等立即去命令各部转变前进方向,然后直接就叫命人在路边的一块块木牌上,醒目地写上了那道著名的命令:

军长、政委示

上固无敌,敌在龙冈,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

****

罗荣桓

这道命令的内容只有20个字,却既通报了侦察信息,有指明了前进方向,还做了战场动员。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前,打出的旗语“帝国兴亡,在此一战,诸位务必恪尽责守”,一直被奉为海军军令中的经典。可是,东乡平八郎的这道命令只能起到战前动员的作用,而****的这道命令却能起到三个作用。要论实用性,只怕这道命令还要更胜一筹。

由于红四军的将士中赣南根据地的本地人占了不少的比例,对当地的地形较为熟悉。看到这样言简意赅的命令以后,各部队本地籍的战士们自然就可以充当向导,带领所属部队赶到龙冈参战,这样大大节省了红四军赶往龙冈参战的时间。就在张辉瓒指挥部队在下午15时对红三军发起进攻被击退的同时,红4军和红3军团一部已插到张家车,截断了第18师与东固、因富的联系,并从侧后向龙冈猛攻;红3军团主力占领了上固及附近有利阵地,切断了敌从西北方向增援和龙冈之敌向西北方向突围的道路。红三十五师也迂回到了敌后。至16时许,完成了对第18师主力的合围,红军即发起总攻。

在这次总攻中,有一位年仅18岁,刚参加红军只有一年的小战士,在冲锋的时候,突然中弹倒下。但他他不顾重伤,简单包扎一下,又顽强地站起来,继续冲锋。这位打不死的红小鬼,就是日后****麾下赫赫有名的虎将——梁兴初。(以上部分内容引自百度“红军之鹰吧”,特致谢忱。)

张辉瓒指挥部队奋力突围,但在红军的强大攻势下部队很快便溃散了。天黑之前战斗就已经结束。红军全歼第18师师部和2个旅,此役歼敌九千,缴枪九千,并活捉国民党军围剿军前敌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

第18师主力被歼后,深入苏区的其他各路‘围剿‘军闻讯退缩。其中,第50师于1931年1月2日晨分路溃逃,主力经南团撤往东韶。红一方面军总部当日决定,分左、中、右三路尾击第50师主力。中路红12军经南团、琳池由西向东攻击东韶;左路红3军团经头陂由北向南攻击东韶;右路红3军到达田营后,以主力牵制第24师,以一部迂回东韶以东攻击;红4军为总预备队,随红12军跟进;方面军总部进到龙坛指挥战斗。3日,红军中、左路相继进抵东韶附近,旋即向立足未稳之第50师发起攻击,激战至15时许,分别突破其防御。但这时,因右路红军尚未迂回到东韶东端,第50师余部乘隙向东和东北方向窜逃。红军奋起追击,再歼其一部。此战共歼第50师1个多旅。东韶战斗后,各路国民党军争相撤离苏区,在兴国、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之线转入防御。

龙冈、东韶两战,红一方面军共消灭敌人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至此,第一次反围剿以红一方面军的胜利而告终。

张辉瓒部的惨败,使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大为震动。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有“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的伤心语。蒋介石在回电中说:“十八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皇失措,何胆小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

尾声:张辉瓒之死

红三军在红四军的配合下,捣毁了城功村的第十八师师部,活捉了有病的师参谋长周纬黄和团长李月峰;副旅长洪汉杰、团长朱先志和特务连长张达泉当场毙命,师部警卫营官兵全部向红军部队举手投降,接着缴获了交通兵团从武汉派驻18师的一部英国15瓦无线电台和16名电务人员。电台报务员王诤和张辉瓒的保健医生李治,被俘后立即表示愿意当红军。至此,全歼敌18师9000余人,缴获武器9000余件,一网打尽,不漏一人一马。愿意回家的俘虏兵,每人给一张路条、二首红色歌曲、三块银元的路费,欢送他们回家。

张辉瓒惊闻所部整体被歼灭,感到无颜面见蒋介石和鲁涤平,遂两次举起手枪要自杀,均被他的卫兵抢夺,使他不能“杀身成仁”,只好空手乘轿翻越350米高的万功山,企图逃回东固。

战斗基本结束后,红军清点俘虏兵,发现未见张辉瓒,红十二军团长寻淮洲,立即带领战士到万功山打扫战场,像扫地雷般的向前搜索。几个战士穿过一片茶林,见地上有件狐皮大衣,拿起一看,印有“张辉瓒”三字。有个战士拨开茅草,突然惊叫起来:“土坑里面有人”,其他战士赶紧过来,几支步枪对准坑口,厉声喝道:“快出来,举手投降!”问他是什么人,张辉瓒谎称“我是书记官”,一个战士把大衣的名字给他看,他才低下头承认“我是张辉瓒”。战士们把他捆绑起来,押往龙冈街。

到了龙冈街上,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闻讯赶来,命令给他松绑。临近黄昏的时候,红一方面军前委总书记******也从前线匆匆赶回了龙冈。张辉瓒与******是湖南同乡,过去也曾有过一些交往。******说:“总指挥先生,你率部从湖南剿到江西,从南昌杀到龙冈,今天就这样停止了吗?你在沿途的路上到处写标语、撒传单,说是要‘拔****’,而现在究竟是你剃了****的头,还是****剃了你的头呢?”

但是******也表示,不会杀张辉瓒:“我们不杀你。但是你要知道,红军不杀你,并不是你没有可杀之罪,也不是害怕蒋介石会来报复。不杀你,是因为我们宽大为怀。”

随后,******又向张辉瓒问了一些军情,张辉瓒把他所知的都讲了出来。离开张辉瓒后,******对陪同他前往的红军军长何长工说:“跟战士们讲,这个张辉瓒要好好看着,不要杀他。杀他没有什么益处。留着他反而对我们有用,对革命有用。起码对国民党的官兵是一个教育,会有些影响。”

鲁涤平与张辉瓒的家人同时着急如何才能把张辉瓒从红军手里弄回来。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派人与****红军洽谈,用钱用物把张辉瓒赎回来。但是报告一直未得到南京政府的回音。同时,张辉瓒的老朋友、国民党要人程潜、唐生智等人也频频向南京政府施加影响,呼吁赎张辉瓒。后来,张辉瓒的妻子朱性芳又通过种种关系,与****中央的秘密联络员龚饮冰接上了头,并通过龚饮冰将想法报告了****中央。

当时主管军务的周恩来认为张辉瓒被捉,对南京政府影响很大,他们一定会极力想法弄回。如借此提出一些放回张的条件,对于改变中央苏区极为困难的环境,对于扩大共产党的宣传都是有利的。于是决定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翔梧为军委代表,以中央特科的涂作潮为****代表,赶往南昌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时,周恩来还通过地下交通线致信朱德、******,通知他们做好放张辉瓒的准备。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也同意赎救张辉瓒。

得到了南京政府的许可后,鲁涤平委托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的政务秘书王信一为全权代表,带着优厚的条件:向红军捐送二十万元现洋、二十担医药,释放由南昌所属监狱关押的一百多名共产党政治犯,提供装备五千余人的枪械弹药等,赶往上海与****谈判。

王信一赶往上海后,在龚饮冰的安排下,与****代表李翔梧和涂作潮在一家饭店里进行了谈判。初次谈判进展较为顺利,双方约定共赴江西。2月7日上午王信一与两名****代表抵达南昌。王信将李翔梧、涂作潮安排进一家旅馆,便先回家了,说好中午回来陪他俩人一块吃饭。李、涂送走王信后,在房间里洗了把脸,便上街转悠。出街不远买到了一份当天的《江西国民日报》,上面刊登有张辉瓒已被****处死的报道,大吃一惊,两人立即化装逃离。国共双方围绕张辉瓒的谈判就此流产。

张辉瓒被处死是国共双方高层始料不及的事情。

****的苏区政府1931年1月28日,在吉安县东固召开了反围剿胜利的祝捷大会。由于当时通讯落后,联系不便,党中央的指示尚未送到中央苏区。东固的祝捷大会提出要公审张辉瓒,军长何长工得悉后拿不定主意,便赶到红军总部请示******。******最后决定让何长工多带些红军战士到场,对张辉瓒加以保护。

由于东固一带遭受过张辉瓒的血腥屠戮,结果在这天上午,东固十里八乡的民众涌到会场,“剥皮”、“抽筋”、“点天灯”的怒吼声此起彼伏,情绪激昂的民众纷纷登上主席台揪打张辉瓒。局势失控,青壮赤卫队员和激愤的群众从红军士兵的手里抢走了张辉瓒,将其拖到会场不远处的田头后立即处死。随后又将其头砍下,装进了一只竹笼,扔到江里任其漂流。

国民党士兵2月2日在吉安的神岗山附近发现了这只竹笼并打捞上来。消息传到南昌,鲁涤平于3日下午就赶到了吉安,一见之下顿时痛哭流涕。翌日,鲁涤平一面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南京的蒋介石,一面派人赶做了楠木的假身并配以衣冠入棺。至2月7日才公布消息,刊登到了报纸上。

张辉瓒的头颅和棺木运抵南昌后,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公奠。蒋介石还专门派了军政大员何应钦亲赴南昌主持公祭,并宣读了蒋的祭文。军政警商等各界人士七万余人参加了公祭。公祭后国民政府还专门在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张辉瓒,并拨巨款在其墓穴四周修建了麻石牌坊等建筑物。蒋介石的题字“魂兮归来”青石碑立在水泥圆形的墓前。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围绕张辉瓒的被捉、被砍做尽了文章,共产党、工农红军被描写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必须全民共讨之,张辉瓒是为民除暴舍身成仁的英雄,党国全体应共效之。

张辉瓒被杀后,国民党对****进行了报复,在全国各地搜捕共产党,还将囚禁在南昌下沙窝监狱的一百多名共产党政治犯用电击昏装进麻袋丢进了赣江。

蒋介石又重新部署兵力,调集了18个师3个旅,以二十万重兵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

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