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86

第86章 红二方面军(七)

南岔、赤溪大捷

一九二九年六月底,湘西的老牌军阀、时任湖南警备第一军军长的陈渠珍为恢复对桑植的统治,令所属号称一个旅的向子云部进攻桑植。

七月初,向旅周寒之部千余人从永顺经碑里坪、水田坪、水井垭进占南岔。红四军决定让敌人渡过澧水,迫其背水作战。周部占领南岔后,分三路从水滩口、南岔、龚家嘴渡澧水向桑植城前进。红四军以配置于澧水东岸的第二团依托有利地形,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主力集结于桑植城附近待机出击。在红军阻击下,周部进展缓慢,自上午九时至下午二时始进至吴家坡一带。这时红四军第一、第四团和军部特务连从八斗溪西北高地向敌猛烈反击,周部受创仓皇后退,红四军紧追不舍,周部残余退至澧水,渡河不及大部被歼,周寒之被击毙,红四军缴枪数百支。

向部虽然受到了严重打击,但不甘失败,力图报复。七月中旬,向子云亲率该部两千余人及部分地主武装经桃子溪、赤溪渡再次进犯桑植。红四军决定将向部放进城内,然后围歼。十四日晚,红四军撤离桑植城,将主力隐蔽于城北之梅家山、八斗溪、白家冲一线,另一部至西界、茅岩一带设伏,断敌退路。十五日晨,向部先头部队一特务营从赤溪渡口渡过澧水,九时左右进入桑植城,其后续部队逐次渡河跟进,兵力相当分散。红四军抓住敌人的弱点,迅速集中兵力围歼城内之敌。第四团经高家坪、乌龟嘴进攻东门;第一团自白家冲出击进攻西门;第二团、独立团等部从八斗溪直插汪家坪,截断向部退路并阻击其后续部队。向部遭到突然打击,顿时一片混乱,城内之敌大部被歼,其后续部队见状妄图抢占蛾子坡一线高地顽抗,红四军乘胜猛攻,并以一部经蛾子坡南侧山谷向赤溪渡口迂回,击敌侧背,敌不支,向渡口溃退。赤溪渡口一带水势很急,又逢上游暴雨,河水猛涨,摆渡的船工弃船逃走,向旅残部退路受阻,被红四军压缩于河滩,大部缴械投降,一部随向子云泅水逃跑,溺死于水中。下午四时战斗结束。除因独立二旅未按预定计划设伏,致百余敌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红四军缴各种枪千余支,获得建军以来的空前胜利。

南岔、赤溪两次战斗的胜利减少了永顺方向敌军的压力,巩固了桑植根据地。由于群众积极参军和补充了少数俘虏,红四军扩大到近四千人,再次进行了整编。军下设特务营、第一路指挥部及第二路指挥部。特务营营长贺沛卿。第一路指挥王炳南,党代表张一鸣。下设第一团,团长贺桂如,党代表龙在前;第二团,团长文南浦,党代表吴协仲。第四团,团长陈宗瑜,党代表覃甦;第五团,团长伍琴普,党代表汪毅夫。补充团团长胡海云。第二路(二百余人)指挥覃辅臣。营以下的单位都设了专职政治干部,在连队建立了党支部和士兵委员会。为培养干部,在军队和地方选调一批学员,成立了军事政治训练班。训练班由曾在南昌暴动时担任过团长、海陆丰暴动时担任过红二师师长的湘西特委委员董朗主持。

赤溪大捷震动了湘西,使国民党军不敢贸然进犯红四军及苏区,并大大鼓舞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推动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使之迅速得到巩固和发展。赤溪大捷也是自一九二八年红四军创建以来一次巨大考验,为红四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初建时红军三千人,却不能打败过路的国民党军龙毓仁旅,反被其击溃。此时仅隔年余,兵力也是三千人,却能够歼灭来犯之敌三千余。赤溪大捷标志着红四军的建设和发展步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湘鄂边苏区的发展红四军东下与红六军会师

一九二九年八月,为扩大苏区,打击、分化和争取当地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前委率红四军向东南发展,进攻大庸县西教乡大地主熊相熙的反动武装。西教乡是桑植到大庸的必经之地,也是这一带著名的天险。熊家有一支掌握着三百多支枪的武装,并在轿子垭、飞塔坡、轿头、坛子山、鸡爪岩、狮子岭、白马坡等处建有坚固的寨堡,统治该乡数十年之久,在附近有相当影响。他们勾结桑植团防头目陈策勋等,收留、支持被红四军击溃的桑植团防,挑拨、破坏土著武装和红四军的关系,成为发展、巩固桑植、鹤峰苏区的严重障碍。攻打西教乡意义十分重大,战斗任务也异常艰巨。八月七日,红四军分两路发起进攻。为保证战斗顺利进行,贺龙还邀请了与西教乡反动武装矛盾很深、隶属于湖南军阀何键部的吴玉霖团参战。这次战斗非常激烈,到八月十二日晨,激战六天六夜,红军才攻下了全部寨子,熊相熙残部和陈策勋等部全部退往慈利、大庸交界地区。红四军稍事休整后,继续战斗,八月下旬攻取了慈利重镇江垭、九溪等地,江垭团防徐小桐和陈策勋等部东窜。

由于军事上的连续胜利,红四军声威大振。迫于形势,大庸、慈利的一些上著武装首领如周笃方、田少卿等,或表示不与红军为敌,或愿让“防地”。红四军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为湘鄂边苏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时,红四军得悉常德、桃源一带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吴尚部有纠合陈渠珍及湘西团防对红四军大学进攻的企图,桑植的一些地主也乘红四军主力东去的机会发动了骚乱。于是,前委决定返回苏区巩固后方,准备迎击敌人的围攻。红四军回到桑植后立即进行休整、训练,并打击残余的地主武装。

十月初,蒋介石与张发奎发生战争,双方军队纷纷向澧县、石门、常德一带集中。在前委尚未察明敌军大量集结的意图时,吴尚的第一五四旅阎仲儒部和慈利、桑植的几支团防即已逼迸桑植。在这种情况下,前委决定党、政、军组织及革命人员家属撤离桑植城和洪家关,转到桑植北部地区,首先避开强敌,待探明敌情后,再机动作战,收复桑植。当红四军向北转移时,由于侦察工作的失误和等候一支已经暗自脱离革命的小部队,延误了行动时间,因而在樟耳坪遭敌袭击,团长陈宗瑜、贺桂如牺牲,部队伤亡三四百人。前委和红四军转移到了鹤峰地区。

十月下旬,红四军向东北发展,在五峰、长阳地区积极活动。长阳地区的革命斗争是有一定基础的。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昌特支即派党员到长阳筹组党部。一九二七年,全县已建立三个支部,成立了工会、农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击土豪劣绅的活动。大革命失败后,长阳党组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领导人大多牺牲,部分党员隐蔽于群众之中或打入团防武装内部准备暴动。一九二八年七月开始开展游击活动。一九二九年六月,长阳县委组织领导了一次暴动,攻破县城,杀敌县长。七月份,暴动武装千余人组成红六军,李勋任军长,八月间遭国民党军第四军张发奎部陈凤诏团进攻而失败,李勋牺牲。红四军来到长阳后,即帮助长阳党组织在茅坪发动武装起义,并以起义的积极分子为骨干组成了一个独立师。十二月,红四军攻克长阳城,协助长阳党组织建立了苏维埃和农民协会。同月,红四军转往建始方向。此后,独立师因遭长阳、五峰团防联合进攻,并在五峰长茅司被伏击,损失很重。

一九三○年二月,****鄂西特委副书记万涛到达鹤峰,向前委传达了鄂西特委关于红四军与鄂西红军会师的指示。根据特委指示,前委立即安排了湘鄂边地区的工作,组成由汪毅夫为前委负责人兼鹤峰中心县委书记的党组织,领导桑植、鹤峰、五峰、长阳、宣恩五县的工作。同时,在鹤峰留下一个独立团,在桑植留下一支游击队,继续坚持湘鄂边地区的斗争。随后,率领红四军经长阳东下,预期在松滋、公安一带会合鄂西红军。但因经资丘接近渔洋关时,受到川军第二十六师郭汝栋部三个团和长阳、五峰团防的堵截,不得已折向五峰方向,顺势占领了五峰县城。敌军继续进逼,红四军乃返回鹤峰休整,筹划改道东下。此次行动,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大大鼓舞了长阳、茅坪一带革命群众的斗争情绪,长阳独立师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并将番号改为独立五十师,由李步云任师长、江山为政委。

此时,国民党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派和以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另一派,两派势力发生尖锐矛盾。双方调集兵力,在中原地区陈兵近百万,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由于长江流域各省国民党军主力陆续北调,形势对扩大红军和根据地十分有利。前委及红四军抓住这一时机,于三月二十日再次挥师东进,在五峰的湾潭消灭了大恶霸地主孙峻峰所属团防,建立了五峰苏维埃政权。四月初,红四军进至松滋境内,拟逐步肃清松滋各地团防,开展地方工作。这时,国民党军独立第十四旅彭启彪部一个团及附近各县团防共两千余人来犯,红四军遂向澧县地区转移。松滋、澧县、石门反动武装纷纷出动,前来追击。红四军集中兵力在土地垭地区对石门团防罗效之部进行还击,激战七小时,将敌击溃,俘七十余人,缴枪百余支。战斗结束后,红四军再次折回五峰境内,安顿伤员,整理部队。一周之后,红四军第三次向东出动,准备占领公安县城,以了解鄂西红六军的情况。但因敌人决坝放水,部队行动不便,且彭启彪部又尾追而来,红四军遂改变计划,再度进入澧县境内。在澧县,红四军于张家场附近击溃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戴斗垣旅一个营,俘虏数十人,缴枪五十余支,六月十八日,转往公安县的申津渡和松滋县的西斋。七月一日,红六军占领公安县城,为两军会师创造了条件。七月三日,红四军进至公安会合了红六军。

红四军在三次东进历时四个月的战斗中,不仅以积极的战斗行动打击了反动武装,扩大了游击区域和革命影响,完成了与红六军会师的任务,而且还吸收了五六百名工农成分的新战士,改编了从反动部队中分化出来的三四百名战士,进一步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