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跟经典电影学家庭教育
49132900000004

第4章 《心灵捕手》:让孩子坦露内心世界

1.正确消除孩子的狂妄自大

威尔是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天才少年,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叛逆不羁的性格,没事就喜欢打架斗殴、喝酒闹事。凭着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和数学天赋,他戏弄了很多人,就连前来给他提供心理治疗的心理学家,也被他狠狠地戏弄了一番。

威尔喜欢用自己的狂妄来蔑视那些自作聪明的学者,他洞察到心理学家的心理,然后肆无忌惮地攻击心理学家的弱点,总是把心理学家搞得暴跳如雷。

在心理学家们都认为威尔无可救药的时候,上帝派来了一个温和的天使——尚恩。他是心理学教师——一个没有心理学家头衔的学者。

尚恩和威尔第一次谈话时,威尔就把尚恩作的画批得体无完肤,不仅如此,威尔还从画中看出尚恩非常想念已故的妻子。威尔抓住尚恩的软肋,狠狠地攻击,于是他们的谈话以尚恩被激怒而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想必谁都不想再见到这个“魔鬼”,但是尚恩依然请威尔下次来谈话。

第二次谈话的时候,尚恩对威尔说:“我在想你批评我的画的事情,失眠大半夜后,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接着我就沉沉入睡,你知道我想到什么了吗?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自己在说什么,因为你没离开过这里。我若跟你谈美术,你只能引用美术专著空谈理论;如数家珍地评论米开朗其罗的作品,却没有闻过西斯汀教堂的气味;轻慢地提出有关女人的偏好谬论,却说不出在女人身旁醒来的幸福心情;随意地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文来谈论战争,却从未参加过战役,未曾眼见好友躺在自己怀中咽下最后一口气;浪漫的引述十四行诗来称诵爱情,却从未见过女人的脆弱与坚强;更不了解真正的情感失落,因为从未爱别人胜过自己。看着你,我没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内心恐惧、无耻狂妄的孩子。”

尚恩说的没错,威尔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尚恩看来,威尔再怎么狂妄自大,他终究只是个孩子,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狂妄自大的另一面就是无知,在很多情况下,它只会给人带来失败和自毁。项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力拔山河,但到头来还是自刎于乌江。

孩子的狂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只看到自己的世界,而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广阔,总觉得高人一等;另一种是出于叛逆、不服输的心理,这是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让孩子放纵自己,抵制别人的建议。

孩子狂妄自大的性格通常是由外界和家庭两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1.家长过多的褒奖

家长可以适当地鼓励孩子,但过多的夸奖会让孩子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逐渐演变成骄傲的心理,当骄傲的心理再升级,就会变成自负、狂妄。例如孩子成绩很好,老师夸完后家长也夸,再加上和别的孩子对比,就会得到暗示,“我很优秀”,很容易滋生狂妄自大的心理,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2.优越的家庭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攀比家境的现象随处可见,这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穿衣的对比,用品的对比,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攀比之心,当别人不如自己的时候,就狂妄起来,瞧不起别人。

3.家庭的误导

原本在孩子的心里人和人是平等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家长对别人流露出轻蔑的眼神时,孩子也会开始效仿,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短处,逐渐就形成了狂妄自大的性格。

4.认识不深,知识面不广

孩子看待事物的眼光是片面的,他们倾向于主观地判断事物的对错,而不是全面地看待问题。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深,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差异。孩子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接触这些事物,造成了眼光的狭隘,变成了井底之蛙,总是自我评价很高,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家长了解了孩子产生狂妄自大心理的原因后,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专家对此给出如下建议:

1.家长首先要教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例如这次考试进步了,家长拿孩子的以前和现在比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要告诉孩子,比孩子学习好的大有人在,要向好的同学学习,下次取得更大的进步。

2.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平等待人,谦虚做事。

3.夸奖孩子不宜过频,适当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让孩子有进步的空间。

4.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书,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运动,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要让孩子领悟“世界如此之大,他却如此之小”的人生道理。

2.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

威尔是个数学天才。当数学教授出题考验那些顶尖学子的时候,他轻而易举就把答案写了出来。后来教授又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向这个不知名的学生下了战书,据说这可是专家花了两年才解出的一道题目,可威尔很快就破解了这道难题。

令人困惑的是,这样一个内心深处喜爱学习的孩子,为何要喝酒抽烟,打架斗殴,拒绝别人的好意,抵御心理医生的帮助呢?

从威尔和他女朋友的争吵中我们得知,他是一个孤儿,曾有过三个养父,他从小受尽虐待,身上还留有被烟头烫过的伤痕,没有人关心他,更没有人爱他。

他抵制每一个试图进入他的内心了解他的人;他是个天才,但归根结底,只是个无助的天才。他虽然也有死党,可是在他们面前,他也不愿真正地坦露自己的内心。

他害怕,害怕别人发现他不够好的时候抛弃他,他的内心极度悲观,所以当别人靠近他,想要了解他内心的时候,他做出了抵制的姿态。他宁可先抛弃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抛弃。

威尔是狂妄自大的,他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如此自负和聪明。可是尚恩知道,他只不过是个受了伤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孩子,他只有先下手攻击别人的弱点,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他像头受了伤的狮子,别人看到的是他凶狠、残忍、强大的外表,而不是他渴望得到别人帮助并站起来的脆弱内心。

他喜欢打击别人的自尊心,嘲笑别人的弱点,批评那些他认为“虚伪”的人。

心灵上的创伤造成了威尔暴躁的脾气,冰冷的内心,对别人的不信任,叛逆,不敢付出真爱,狂妄自大。

威尔的这种心理是从小养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家长们应该认真对待,不要给孩子的心灵制造不必要的伤害,如果伤害已经造成,就要及时设法修复孩子的心灵创伤,否则,这种伤害可能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影响他的一生,使他生活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每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应该记住:

1.避免体罚、恐吓孩子。

暴力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心灵上的伤害,一些体罚措施,比如写不完作业不许吃饭,做错事就罚跪,动不动就打孩子,会让孩子从小产生恐惧心理。吓唬孩子更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胆小、懦弱、孤僻。孩子如果心灵受到了创伤,不仅精神萎靡,也会导致身体上出“毛病”,有可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家长要拒绝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有些家长秉着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下手不分轻重,这让孩子记住的不仅仅是一次教训,更多的是一次恐怖的经历,如果不及时制止,很有可能导致孩子有自闭倾向,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渐行渐远,轻微的是自暴自弃,严重的可能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2.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

孩子也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家长不应该强制窥探孩子的隐私,不管是多小的孩子,他们内心都会有小秘密。如果家长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极度的不满,从而导致对家长的不信任,以后对家长的话不完全相信了。同时,孩子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会从心底抵御家长,把自己的内心裹得紧紧的,这就形成了敌对的心理,长大以后也就没有安全感,不再相信别人,更不会敞开心扉。

3.尊重孩子。

威尔是个孤儿,可想而知,他从小没有受到过别人的尊重,家人对他也是非打即骂,所以长大后,他不懂得尊重他人,喜欢打击别人,甚至拿对方的弱点嘲笑对方。正是因为威尔没被人尊重过,所以他也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其实造成孩子心灵创伤的因素有很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最好的疗伤方法就是倾听。

1.用倾听去了解孩子,深切地感受孩子内心的想法,能让孩子对你建立信任感。

2.孩子会慢慢地试探你,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理解你真的爱他,直到信任你为止。他会在你的注视下走出阴影,克服心理障碍。

3.孩子可能会越来越依赖家长,这其实是孩子在寻找安全感,家长要让他拥有安全感,并帮助孩子脱离依赖,自己去体验外面的世界。

4.孩子会渐渐把内心世界向你坦露,把自己不敢面对的重要事情告诉你,这时候你要帮助他解决问题。

5.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自己诉说,尽量不要打断孩子,有什么疑问和问题要等孩子把话说完后再提出来。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才能发现孩子的心灵到底受到了哪些创伤,才能用更好的办法去抚平。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要避免严厉、暴躁的态度,要用温和的口吻来安慰孩子,告诉他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严重,一切都有挽救的办法。

3.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片中所述,威尔有很多不良行为,抽烟、喝酒、打架、伪装警察偷车等。

威尔跟朋友在棒球场看比赛时,碰巧看到了上幼儿园时揍过他的同学,跟好友说了这件事后,他们商量着要狠狠地还回来。

棒球比赛结束后,威尔和朋友开车边走边观察,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那个揍过威尔的人,然后不由分说,下车对其一顿狂揍。

这时警察来了,抓住了威尔,被带走时威尔愤怒得甚至想要打警察。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威尔的行为非常恶劣。可这能全怪威尔么?从小没人管没人问的他是一个孤儿,在幼儿园挨揍后,回家又被养父虐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难免会有诸多不良行为。

威尔的不良行为有很多,例如打架、喝酒、闹事、目中无人、狂妄、不尊重别人,这些行为有很多都是从小养成的,再加上没人管教,导致越演越烈。

家长应该从小矫正孩子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让孩子及时改正这些不良习性,否则长大后成为习惯,就很难再改变。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攻击别人,辱骂别人,脏话连篇。虽经多番管教,但仍不听劝告,劣习不改。

孩子的暴力倾向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语言行为的恶意攻击,第二种是身体上的攻击。从影片中我们得知,威尔这两样都占了。他从小寄养在别人家里,养父喝醉酒回来,就让他在桌子上挑一样东西,桌子上有扳手、皮带、木棍等,威尔挑过之后,养父就开始暴打威尔。

这些事例表明,如果曾有父母或者老师粗暴地攻击过孩子,极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有的家长喜欢粗暴地管制孩子,孩子不听话就狠狠地揍,直到听话为止,这样孩子从小会在心理有一种暗示:父母这样对我,我听话了,那我以后这样对待别人,就肯定有用,也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会导致孩子形成对暴力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暴力倾向。

在成长期间,家长如果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孩子就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自我封闭,表面看起来很正常,和别人没什么不同,实际上内心不允许任何人接近;另一种则会对外界进行攻击,运用武力保护自己,伪装自己。

以上两种心理威尔都具有,那么怎样才能改掉类似威尔的不良行为呢?

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威尔是因为心理不健康,导致对世界的看法形成偏差,有极端的偏见。这种过于偏激的心理,只有通过慢慢地辅导矫正才能有所改变。

当孩子的心理出现了偏差,走入认识误区,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要避免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耐心的指导,让孩子对暴力有个全面的认识,理解暴力的严重后果,让孩子知道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时的痛快有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伤痛。

威尔和几个朋友动不动就骂人,朋友之间也是互相谩骂。这种不良行为在孩子的身上随处可见,家长听到孩子骂人时,往往会觉得非常惊讶,又气又怒。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教导、愤怒的说教,告诉孩子以后不许这样。但是每每过后,孩子又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家长头疼不已。

难道孩子真的改不了说脏话的习惯吗?其实不然,家长们可以先从原因上分析,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脏话。

孩子处在成长阶段,有些脏话的意思他们甚至都不懂。孩子希望通过说“脏话”来引起关注,通过说“脏话”来证明自己长大了。有些孩子和好朋友说话的时候也经常会说上两句“脏话”,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在说脏话的时候最真实、不做作,对好友说上几句,是用来表示亲密。

孩子嘴里的脏话有一部分是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还有一部分是从父母日常的谈话和伙伴之间的交流中学到的。

家长了解了孩子口中的脏话的来源后,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例如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的家庭环境,可以告知孩子,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我不喜欢你”“你这样做让我很不开心!”,可以用强烈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要避免口出脏话。

现在有些孩子从小就染上了抽烟喝酒的严重不良行为,如果说打架骂人是给别人带来伤害,那抽烟喝酒伤害的则是自己。

家长应该对孩子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孩子远离烟酒,尽量避免与烟酒的接触,当然家长要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如果实在难以戒掉,那也要告诫孩子:“你看我,想戒烟也戒不掉了。”提醒孩子不要模仿自己。

父母要向孩子普及烟酒的危害,不光是口头上教育,要举实例来证明,当孩子染上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时,家长应避免粗暴教育,要了解清楚孩子沾上烟酒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

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对症下药,不应采用棍棒教育。如果孩子不听话、有坏习惯,家长就打,或许打过之后孩子会表现得很乖巧听话,但是背地里会更加积极地去做家长不让干的事情。只有从孩子的内心入手,从根源出发,彻底纠正孩子的不良认识,才能改掉孩子的不良行为。

4.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威尔因为打架被判进入管教所接受教育,此时,数学教授辛·马奎尔出现了,他欣赏威尔的数学天赋,跟法官谈了之后,法官同意让他保释威尔出来,但前提是威尔要每周一次去看心理医生和讨论数学,威尔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教授的要求。

对威尔进行心理辅导的教授们都被这个年轻人气得不行,直到尚恩出现,在他的帮助下,威尔最终获得了新生。

第一次谈话时,威尔狠狠地触痛了尚恩的内心。尚恩很怀念妻子,这一心结被威尔看穿。在第二次谈话时,尚恩自说自话,他很诚恳地对威尔说:“只有你愿意谈你自己,我才能知道你是谁,否则我无法从别处了解你,如果你愿意,我很有兴趣,我非常乐意倾听。”尚恩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威尔,威尔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了。

第三次谈话时,尚恩一句话都不说,他要威尔先说,让威尔讲自己。他不想先开口,想先听尚恩说。

威尔还是保持着戒心,没有完全敞开心扉。不过他开始跟尚恩聊天,聊一些见闻,聊对书的看法,聊球赛,聊为什么不愿意找数学方面的工作。

渐渐地,威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治疗一结束就离开,到后来有时聊到不想走,想多坐一会。

有一次去找尚恩的时候,威尔无意中听到尚恩和数学教授辛·马奎尔的激烈争吵。尚恩主张让威尔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想毁了这个孩子,他要帮助威尔站起来,克服心理障碍,找回真实的自我。但数学教授辛·马奎尔则非常希望威尔能在数学界有一定的造诣,为数学界做出贡献,不能埋没了这种天赋。他认为应该给威尔施加压力。

终于,在这一次的谈话中,尚恩打开了威尔的心,他反复对威尔说一句话:“这并不是你的错”。威尔抱着尚恩失声痛哭,彻底解开了心结。

尚恩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威尔说出内心的想法,他并不急于求成,只是安静、专心的倾听威尔说话,不管说什么都表现出有兴趣的样子。家长们在遇到孩子有心结的时候,能否做到像尚恩那样耐心地倾听呢?

有研究表明,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家长倾诉心声,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锁在日记本里,一些小秘密也只愿意跟伙伴们分享。

尚恩教育学生时曾说过:突破心房的最好办法是信任,彼此不信任的话就无法坦诚相待。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是却很少有家长能赢得孩子足够的信任,让孩子向自己坦露内心世界。

当遇到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会想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为什么他不能理解我的苦心呢?

父母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的用心。

影片中的尚恩会跟威尔谈及自己的妻子,谈妻子的一些小毛病,谈如何与妻子相识,尚恩说不后悔错过那一场精彩的球赛,因为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在威尔面前,尚恩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坦露自己的心理世界。

其实尚恩有个心结,自从妻子得癌症去世以后,他始终无法忘怀妻子,一直颓废地活着。和威尔的内心互动使得尚恩自己也能敞开心扉,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正是因为尚恩首先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给威尔看,威尔才能慢慢地迈出打开心门的第一步。

家长们想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只有感觉到父母相信他,孩子才会觉得父母理解他、懂他。

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跟孩子聊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并表现出非常愿意倾听的姿态,听孩子说他觉得有趣的事情。要善于倾听,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说的有浓厚的兴趣。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肯定,他会因此得到满足,从而信任父母,觉得父母是自己的知己。

家长应该以“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和孩子聊天,态度亲切温和,要善于用眼神跟孩子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聊天时,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内心的想法。有些时候,孩子内心的想法可能不切实际,但不管怎样,家长都不应因此取笑孩子,而是要继续耐心地倾听,直到孩子说完为止。听完孩子的想法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孩子参考。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很想跟父母倾诉自己的心声,如果正好赶上家长在忙,也不要随意地敷衍,否则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失望,可以告诉孩子晚一点再谈,让孩子想好自己该怎么说,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不想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可以慢慢疏导,不能过于急切。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打开通往孩子心灵的大门,只有成为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可信的人,孩子才愿意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让孩子做回真实的自己,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敞开心扉,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5.防止孩子成为问题少年

威尔是个典型的问题少年,其不良行为随处可见。他冲动,不理智,随便打人。他狂妄而又自卑,因为怕被女朋友抛弃,谎称有兄弟姐妹。他内心充满矛盾,渴望得到关注。

叛逆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矛盾体,渴望得到关注的同时又拒绝别人的帮助,渴望自由的同时又希望被大人约束。

孩子在成长阶段都会有一段叛逆期,想要防止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就要把叛逆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孩子的叛逆期由以前的14~18岁大大提前到现在的8~18岁。对于叛逆期的提前到来,家长更应该重视起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有心理学专家指出,所谓叛逆,并不是绝对的坏事,通过恰当的交流沟通,反而会使家庭关系更加紧密。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叛逆期提前与青春期提前是密不可分的,而后者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电视、网络、周围的环境、社会的迅速发展等等,都会导致青春期提前到来。

青春期的提前到来首先带来的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生活,不希望受到父母的约束,不再听从父母的命令,这会很容易与那些家教过严的父母形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会喜欢追逐潮流,他们的观念会很开放,思想上会和父母形成代沟,因为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要求,不理解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抑。

如今很多孩子都会遇到青春期提前,其结果就是叛逆和自我。孩子虽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但由于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容易产生种种问题,父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孩子在叛逆期间形成不良行为,避免成为问题少年。

影片中的威尔是个叛逆的数学天才,他的叛逆是由生长环境造成的。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导致孩子成了典型的问题少年。针对孩子的叛逆,有专家给出以下几个预防建议:

1.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的叛逆都是有原因的,家长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当孩子有叛逆心理时,父母才会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父母对他不够关心?是不是最近学习压力大?还是自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正确指导孩子的人生方向,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当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孩子会很反感家长参与自己的事情,有些问题他希望自己能够动手解决,孩子这时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父母的世界,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时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方向,耐心说服,要以朋友的心态和孩子去沟通,改变孩子对家长的看法,成为孩子的知己。

3.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做法,避免以高姿态斥责孩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和父母的生长环境差别很大,当孩子有新奇的想法和行为时,父母不要采取严厉打击和压制的方法。孩子的思想本来就和父母不同,如果父母再不理解,会造成更大的代沟,产生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家长不妨换一个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做法,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原谅孩子。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叛逆只不过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当家长站在他的立场支持他时,孩子会觉得没有意思,慢慢地也就不再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举动了。

4.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叛逆的孩子总是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例如没有抽过烟,想要尝试下,父母越是说抽烟不好,孩子越要抽,到最后导致上瘾。现如今有九成的孩子会有这种心理,喜欢和别人对着干。家长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告诉孩子,尝试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问问孩子承担得起这种责任吗?

对于孩子的叛逆,家长要防患于未然,从小就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正确的理念,不能疏于管教。

叛逆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事情,有其必然性。叛逆期是客观存在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大多会有这样的想法:父母不理解我,很难沟通,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的身上,没有问过我到底喜欢不喜欢,我需要关心,不需要过多的管教。他们态度很严厉,坚决不许我做某些事。我本来也没有兴趣,但是他们不让我做,我就偏偏去做。其实我知道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我只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却大发雷霆,这更让我反感,我更要做那些他们禁止的事情。他们只会看到我的缺点,从来没看到过我的优点,我做对了他们认为理所应当,做错了就说我一无是处,真是懒得和他们说话。

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在孩子的叛逆期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