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28

第28章 成渝经济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以能源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改善优化能源结构,增进提高能源效率,切实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大力加强区域内能源协作,发挥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建立成渝经济区内高标准的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电网建设和电源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区内电力建设和电力供应力求做到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加强电源建设应坚持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针;加强电网建设应坚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电网,保持与电源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大型电源基地输电系统,构建开放、畅通的输电平台,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电源建设方面要加快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巴山水电站建设,全面启动“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能源基地建设;依托大中型煤矿建设大型火电站,加快永川松溉电厂、合川渭溪电厂、白马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江油电厂扩建、华蓥山电厂扩建、石柱电厂、奉节电厂等工程建设。电网建设方面要加快骨干网架建设,形成区域内环网,联网通用。四川主要抓好重大电源输出配套网架建设,自北向南形成“梯格”形500千伏网架和大成都地区500千伏环网;重庆主要抓好电网外来电力接受能力建设,形成500千伏“日”字形环网,即到2010年,500千伏网架基本覆盖成渝经济区全境,西电东送能力和送电可靠性大大增强。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建设和县城电网、城市电网改造。

二、油气基础设施建设

川渝联合力争参与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积极推动成品油消费中心区域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建设,确保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能源安全,同时鼓励石油经营部门增建储油设施。积极争取规划建设重庆1000万吨炼油项目,将中缅油气管道延伸到重庆境内。推动在天然气主产区开县建设大型净化装置,增强天然气综合生产能力;配合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加强经济区内主干输气管网建设、川气东送管线工程建设以及重庆、成都主城区天然气管网完善配套建设。坚持勘探—开发—管网—利用整体协调发展,整合成渝经济区内资源,协调区域内各地利益关系,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加强区域内管网建设和改造。川渝两地联手争取中石油公司增加对川渝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量,协调中石化公司宣汉天然气管道进入重庆,力争启动贵州—重庆成品油管道支线,争取中缅石油运输通道经云南、四川延伸到重庆,进一步缓解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结合天然气开采开发方案,重点配套建设采气管道、集气站、集输管线、净化厂、长输管线等地面工程,提高天然气地面工程工艺水平和集输效率,进一步加快改造老旧集输系统,保证天然气的顺利输送和集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三、煤炭基础设施

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以沥鼻峡煤田、丰盛煤田、松藻矿区、华蓥山矿区、达州矿区等为主勘探并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对小煤矿进行联合改造,提高煤炭安全供应能力,基本满足区内煤炭供应。

四、新能源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做好核电厂址选择和保护工作,推进核电前期建设;积极利用太阳能,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和生物质能源;鼓励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秸秆建设沼气池、节柴灶、积极推动秸秆与沼气等技术成熟的新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加大浅层气开发,利用煤层气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