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27

第27章 成渝经济区交通体系建设

成渝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基础的子系统,是其他各子系统得以有效运转的主要承载体,是联系各产业、各区域、各部门的纽带和桥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各方面对基础设施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成渝经济区要打造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必须首先共同加快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平台。

按照成渝经济区区域布局、城市群分布以及产业布局总体思路,加快重庆市和成都市之间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等点对点快速通道和区域环形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民航、管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重庆、成都两大城市交通枢纽的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畅通对外通道,加强区域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

一、公路建设

结合《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国家高速公路西部路段“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布局,一是加快推进经济区对外通道建设,包括沪蓉国道主干线(上海—重庆—成都)建设,渝湘线(重庆—长沙)建设,阿荣旗—北海出海公路通道泸州纳溪—川黔界段(重庆经泸州至贵阳)建设,罗江—广元—汉中川陕界段建设,达州—安康高速公路建设,万州—湖北刘家垭口高速公路建设,丰都—武隆高速公路建设,石柱—黔江高速公路建设,奉节—建始高速公路建设,达州—万州—利川高速公路建设,打通成渝经济区北上、东出、南下的各通道;二是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内高速公路环状通道建设,完善公路网体系,包括绵遂线(绵阳—遂宁)、渝泸线(重庆主城—江津—泸州—宜宾—乐山)、城口—巫溪—巫山—奉节、垫江—丰都、城口至四川万源快速通道、开县—城口、重庆—万州沿江高速公路、四川大竹—梁平—忠县等高速公路以及南充—武胜—潼南—大足—荣昌—泸州高速公路建设,形成连接经济区内各城市群的网络状高速公路系统,将成渝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连接起来,实现水陆联运,为经济区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加快推进经济区内双核——重庆和成都两大都市圈快速公路体系建设,包括重庆连接都市圈外围组团的绕城二环高速公路(鱼嘴—渝北—北碚—江津—鱼嘴)、三环高速公路建设和成都城郊快速通道(成都—双流—新津)建设,提高城市中心与周边城镇的通勤率,使两大极核中心与周边城镇形成高密度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和资金流,并使之在各城市间快速流动。

二、铁路建设

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通达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连接西南与西北地区、沿边境对外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以及大型铁路枢纽建设,包括兰渝(兰州—重庆)铁路干线、郑渝昆铁路干线(郑州—重庆—昆明)、成都至上海快速客运专线(成都—重庆—武汉—合肥—南京—上海)、襄渝铁路复线(重庆—达州—安康—西安—北京)、渝遂铁路复线(遂宁—重庆)、渝利铁路(重庆主城—湖北利川)、续建宜万(宜昌—万州)铁路、成昆铁路复线(成都—昆明)、安张常(安康—张家界—常德)铁路、渝黔铁路新线、绵阳—遂宁铁路、内江—遂宁铁路。加快推进重庆至成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渝湘(重庆—长沙)高速铁路、绵阳—成都—乐山城际客运专线、重庆主城—万州城际客运专线前期研究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重庆、成都两大铁路枢纽工程,包括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成都新客站建设、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善重庆、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两大极核的铁路枢纽功能。

三、水运设施建设

完善成渝经济区水运综合体系。以长江干线为骨架,嘉陵江、乌江、渠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为重要轴线建设长江水运主通道以及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依托长江沿线的宜宾港、泸州港、重庆主城寸滩港、涪陵港、万州港等枢纽港区,以及南充、武胜、合川、永川、江津、奉节、武隆等重点港区,进一步完善丰都、忠县、云阳、巫山、开县、巫溪等港区,打造区域性枢纽港,着力建成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化危品、旅游客运运输体系,共同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强与长江中下游沿线省市的协作,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加快航道整治,改善提高航道等级,实现嘉陵江、渠江渠化,加快岷江渠化工程前期工作,乌江、沱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三峡库区水运设施淹没复建工程的后续工程建设。

四、民航设施建设

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心,以万州、黔江、绵阳、南充、达州、乐山、宜宾、泸州等支线机场为重要节点,打造干支结合,航线优化的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加快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以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货运站、第二跑道和航站楼工程建设,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建成全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航空枢纽;同时进一步完善万州五桥机场、建成黔江舟白机场、迁建宜宾机场、开工建设乐山旅游机场、巫山旅游机场,并推进经济区内旅游支线机场的前期研究工作,优化民用机场布局,提高机场密度,大力开辟国内航线,形成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客货并举、功能完善的区域性航空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