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31

第31章 成渝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

成渝经济区构建科学发展之路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形成,逐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保障成渝经济区内广大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旨在通过科学方法解决区域问题,要求各地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6年底完成《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研究》,明确将成渝地区列入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把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川滇干热河谷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列入限制开发地区。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重庆、四川两省市主体功能区划,成渝经济区内应根据不同功能板块,综合统筹经济区内的开发强度,进行合理的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