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34

第34章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

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区域合作发展机制

(一)发挥川渝两地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是通过合作规划的编制、出台产业政策、发布投资指南等,引导两地的区域合作方向和重点;二是搭建合作或协作的平台,如经济协调会、联席会等政府间合作协作的平台,各种展销会、洽谈会等政府搭台,企业接洽、合作的平台;三是为合作主体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调控经济,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如消除市场的壁垒和障碍,维护合作双方利益等。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一是合力推进四川和重庆统一市场的形成,形成商品自由流动、人员自由进出、合作不受体制和其他人为限制的统一市场。重点是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建成四川和重庆间全方位的产品“绿色通道”,所有产品都可以在两地市场销售,双方的经营主体都可以平等取得经营权的资格等,培育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金融、技术、信息、人力资源、房地产等区域性市场。二是遵循市场和国际规则,贯彻公平和非歧视原则,制定搞活放开的市场准入制度,做到区内区外、国内国外,不分所有制合作主体权利平等、义务一致、标准统一;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的合作事项和办事程序制度,创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支配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则,形成统一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体系。

二、加快体制改革,消除区域合作发展障碍

(一)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实行企业税属地化征收,避免政府之间的税源之争和企业合作的体制障碍。制定鼓励跨地区、跨部门投资和促进企业兼并、联合的财税政策,对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关联度大、有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合作项目,实行税收减免、加速折旧、贴息贷款和投资补贴等投资促进政策。

(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给予支持。建立区域性的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联合组建区域产权交易中心,帮助企业实现异地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收购、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上市融资步伐,以多种方式积极利用国外、省外资金,拓宽投资来源渠道。

(三)深化政府职能改革

明确政府创造开放的企业成长体制环境的职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要在川渝地区间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消除行政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废止妨碍公平竞争、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引导、推进和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与配套。

(四)深化企业改革

打破企业隶属的条块分割,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企业建设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形成由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进行产业和产品配套、充分搞活了的微观经济发展新机制,促进成渝经济区内各地企业间的自由合作。彻底清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切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提高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对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大力实施“走出去”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围绕重大产业基地和集群,积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扩大成渝经济区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将外资引进拓展到贸易、金融等领域,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和采取多种新型招商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成都、重庆以及大城市、各类重点开发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基地、营销中心和物货分拨中心。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发展外向型劳务经济。继续加强与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联合协作,推进大西南经济区的加快形成;加强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联合协作,推进成渝经济区与西部沿边省区的边贸合作,发展边贸经济,参与周边的国际竞争,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以重庆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川渝两省市物流领域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共同打造“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一江”即长江黄金水道;“两翼”即沿兰渝铁路、宝成铁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的“西北翼”和沿成昆铁路、即将修建的渝昆铁路以及渝黔铁路、贵昆铁路,由昆明—大理—瑞丽出境,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石兑港的“西南翼”;“三洋”指“一江”连接的太平洋,“西北翼”连接的大西洋,“西南翼”连接的印度洋。,使成渝经济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成渝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物流横向协调机制,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