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及技巧:由于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套,可能导致使用安全套时发生意外破裂或滑脱的情况,这既可能造成感染疾病的风险,也影响了以后安全套连续性的使用。所以,在健康宣传、同伴教育等活动中,通过传授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和适当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MSM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和自觉性,消除使用安全套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觉。
在传授使用安全套的实用技巧中,介绍使用安全套时可配合使用水性润滑剂或其替代品,但不能使用按摩油、雪花膏、防晒油、食用油、唾液等溶剂的知识,以及用口戴安全套的技巧等。
利用同志“七夕”晚会活动酒吧现场,ABC 工作组专业人员与福桐工作组志愿者合作开展干预宣传活动,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
3.安全套的提供和市场营销
目前,许多地方在开展干预活动时,专业机构或志愿者组织都采取了向MSM免费提供安全套的形式,但从疾病防治的长远效果来看,最终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促使MSM提高使用安全套的意识、提高获取安全套的可及性、增强主动购买安全套的发展方向上。
要加强安全套市场营销建设,扩大安全套提供与销售网络,增强MSM购买安全套的自信心。针对MSM人群的安全套营销,需要将安全套和润滑剂的营销结合起来。水性润滑剂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安全套使用的不适感,还可提高性行为的安全性。
第五节MSM行为干预工作的完善及相关活动
(一)开展社会学研究,了解MSM人群亚文化,完善干预工作模式
由于MSM人群长期受到社会大众的歧视与不了解,他们对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的反应也十分敏感。大多数MSM担心自己同性性行为的身份被暴露,不愿意让非MSM身份的人知道自己,更不愿意让社会大众知道自己的身份,还有一部分人也不愿意让太多同是MSM身份的人了解自己,特别是在同一机构工作、学习的MSM。无论何种原因,均可导致他们刻意掩饰自己的身份,不愿意参与到相关的干预活动中来。一般而言,MSM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并对非MSM的专业机构工作人员持戒备心理。
所以,对于专业机构工作人员来说,介入MSM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一些专业机构在干预活动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开展工作时只多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忽略了MSM的顾虑,或者没有很好征求MSM的意见,这些都可能造成对MSM自尊心的伤害和心理不适,从而使干预工作难以开展。
此外,在受到社会歧视的压力下,MSM内部也存在着许多相互间的歧视现象,比如MSM人群中会组成各种小团体,但小团体成员之间却互不往来。
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在开展干预工作中要了解MSM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相关方面的要求,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发展和培养不同群体中各种类型的MSM志愿者。志愿者队伍的多元化,有利于行为干预工作在不同类型MSM人群中更广泛地开展。
(二)开展血清学、行为学监测活动
血清学监测作为病例报告系统的补充,可以获得特定时间、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中HIV感染率、相关性病患病率和行为危险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的资料。随着艾滋病疫情在高危人群中的持续增长,血清学监测功能也在进一步发展,以尽可能多地发现病例,进而为预防二代传播和救治服务。
由于艾滋病、性病的流行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行为学监测(BSS)作为艾滋病监测的主要内容,能系统地监测目标人群中危险行为的流行趋势,从而成为连接干预与监测活动的桥梁。行为学监测资料可作为艾滋病流行的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反映目标人群中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的变化趋势及危险程度,为有关部门做出预防工作决策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确定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信息和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地方已在MSM人群中开展了血清学、行为学等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MSM中HIV感染已有一定的水平,性病患病率高,危险行为发生的比例较高、人群规模较大。这些都提示艾滋病在MSM人群中流行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变化和防治工作的需求变化,艾滋病监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应将监测工作与更多地发现病例结合起来,将监测工作与干预、治疗及其他防治工作相结合,为行为干预活动等防治工作的开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服务。
同时,要合理、充分地交流和利用监测信息资料,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反馈机制,采取研讨、汇报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志愿者组织及相关群体等进行信息交流,增强对信息的共享,促进监测资料在政策制定、宣传干预、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合理应用。
(三)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突然事件,如HIV抗体检测结果报告为阳性,而陷入个人能力、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的困境,导致心理功能失调与紊乱的一种状态。面对社会、家庭、单位及自身身份认同的压力,害怕歧视,以及在接受艾滋病性病咨询、检测、诊疗过程中发生心理危机状态,是MSM人群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危机反应和症状可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各方面表现出来。危机状态对身心损伤极大,可能导致出现生命危险(如自杀)。
MSM在接受HIV抗体检测前后,特别是检测结果报告为阳性时,当事人易陷入危机之中,包括其性伴侣、家属等也会出现危机状态。要在危机出现时及时进行干预,此时效果尤为明显,能促使MSM尽快走出心理危机状态,面对现实,适应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通过咨询工作人员与求询者面对面的交谈,帮助处于危机之中的求询者逐渐稳定情绪,获得心理支持,提高应对能力,促进自我成长,以适应现实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常用方法有:
①非指导性咨询:适用于危机情况较轻的求询者。通过倾听及相关咨询,帮助求询者澄清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确定他们内心的感受、需要和目的,促进求询者自主性、能动性的发展,树立起面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②合作性咨询:适合于危机较重的求询者。通过咨询员的帮助,鼓励求询者参与,由求询者自己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使其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③指导性咨询:适合于缺乏能动性、不能应对目前危机的求询者。咨询员作为求询者的指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担当求询者所面对问题的主要确定者,并寻找可能的应付机制,指导、帮助求询者制定适当的计划。
(陈柯)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2.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编着.艾滋病防治工具书MSM人群干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编着.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高燕宁.同性恋健康干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