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疗心
49320900000002

第2章 序章

心的序幕

一场精彩的戏剧,即将上演。

在剧院中,屏息等待的观众正热切地期待着这场戏剧的开幕。

舞台的灯光逐渐亮了起来,仿若日出的晨曦一般,吸引着所有观众的目光。

观众的眼神随着清灵的灯光闪烁着,心神也沉入光耀的场景。

舞台上开始有了动静,将心神已完全投入到戏剧中的演员们,就以如幻似真的精湛演技,诠释着秘密的心灵世界。柔软的躯体,正随着乐音舞蹈,展现着迷离众生的演绎。生命中所有的喜、怒、哀、乐,正随着奇幻的背景与曼妙的肢体,无尽流转在观众的心中,拨动着一寸一寸的心弦。

“太不可思议了!”观众忘情地沉醉在精彩的演出中,或随之落泪,或被引逗得忘情大笑,心绪也时而低沉、时而沉醉、时而激昂。

这时,男主角正要踏上船板,准备离去。那一刹那,女主角声嘶力竭地狂喊……整部戏剧正展演到最极致的高峰,令人屏息的一幕即将展开。现场静得能听到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啊!”大众惊愕,一片哗然。

竟然停电了!

现场只剩下一片漆黑。

在大家正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的一刹那,适时的一个声音出现了:“就是现在!你的心究竟在哪里?说!说!”

看来,导演跟观众开了一个大玩笑。

“心,究竟在哪里?”

“是在这里,还是在那里?是在内,在外,在中间,在天上,在地心,在雪山,还是在火山?”

我们是否感受到了我们的心?

当我们看到前面这一场戏剧时,我们的心究竟在哪里?

现在,请你停住!不要有任何想象!

心到底是在哪里?

心灵剧场,不断地在我们生命中演出。

当我们将生命的镜头拉近,观照着我们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将发觉自己的心灵,正伴随着我们的呼吸、心跳、血液、淋巴腺……跃动着。我们的心、我们的念头似乎时时刻刻存在着,但再仔细看一看,却又杳无踪迹,不能自觉身在何处了。

当我们将生命的镜头拉远时,观照着长远广大的时空之流,我们的心灵,正好像点点的繁星一般,在宇宙的苍穹闪耀,那么真实,却又那么遥远虚幻。当我们确认那宇宙中的明星时,它可能已在十亿年前,化为黑洞中的星尘,但现在又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丽姿。原来,我们的心,正在真实与虚幻中流荡着。

对于心灵的追寻,其实是每一个自觉生命的冒险与喜悦,更牵涉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由于生活日趋复杂,因此与自心独处的机会也愈来愈少了。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不知道还是否可以适用于现在的社会。

但是,时间的流逝毕竟像河流一般,无法回头,面对着愈来愈复杂的社会,要想使自己的心灵依旧明朗,当然要靠自我提升了。

我们如何追寻自己的心灵呢?这其实是十分有趣的历程,现在我们不妨来共同经历这奇幻而美丽的旅程。

“我的心不能安宁,我该怎么办呢?”很多人这样问。

一般而言,我并不会马上给他一种形式上的安心方法来使他心安,因为这样的安心技术是绝对无法让他真正获得心安的。

“你可以试着寻找你自己的心,这样或许可以彻底让你的心安宁下来。”我经常如此建议那些求助的人。

“但我如何寻找自己的心呢?”

“这能问我问题的‘这个’,到底又是什么?”

有些人在这一刹那,自心回照到本来的清净,同时更体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与宁静,但是这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并不能在这时让心念就如同明镜一样回照自己的心灵。因此,只有再继续追寻心的旅程。

这继续追寻心灵的人再问道:“我知道能问问题的是心灵,但是我依然无法清楚地掌握它。”

“现在请你先把心放下吧,不做任何的思考、分辨,让自己的心寂静下来。有念头生起时,不必去压抑,也不要随着妄念而胡思乱想。只是让自己的心念十分安静而明照。没有妄念时,就如此安住,有心念时,就像明镜一样观照着。”

“让心这样宁静有何好处呢?”

“因为我们的心念,是随时随地都在妄动着。当我们想用这随时都在妄动的心念,来寻找自己的心时,就像我们在捕捉自己的影子一般,当我们一动,影子就动,当我们想要追逐它时,影子就同时逃逝了。现在,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观照着它,它就不再如狂奔的野马,妄念慢慢地受到驯服。如此一来,我们就容易掌握自己的心,也能自在地运用了。”

让我们的心念安静下来,使我们掌握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温顺地与我们在一起时,它的动静变化与不安宁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也就能够对症下药,让自己心中的任何伤害自然疗愈。

否则,如果我们的心受伤了,却依然狂奔乱跑,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我们不仅不能为它敷药,而且它继续狂奔乱撞,将会使伤上加伤,一发而不可收拾。

要掌握烦躁忧闷的心灵,最佳的方式是先将所有的杂思妄想搁置一边,把心放下来,让我们心中的波浪自然沉寂下来,而不要再去做无谓的拨动,那只会乱上加乱。

注意,“放下一切”是让我们的心宛如漂浮在水上的木头一般,水来让它来,水去让它去。不要想压住自己的心念,也不要随着烦虑的妄念胡思乱想,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找到心灵的原点,并对症下药,使自己的心灵康复健壮。

“我如果不能够让心放下,而追逐着自己的烦躁忧闷,想要压住或发泄这些忧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呢?”大部分的人总会有这种疑惑。

“你看过追着尾巴的小狗吗?”

“看过!”

“结果如何呢?”

“一直追逐着尾巴跑,却抓不到尾巴。”

“确实如此,我们的烦恼乱心,就像狗尾巴或飘絮一般,明明在那里,却随着你的行动,又将它们推离原处了。你要追,永远追不到,因为你的追逐,正是它的动能。”

“如此说来,我们只有放下,掌握自己的心,才能降伏它们了?”

“正是,就像两个人永不停息地绕着圆圈追逐一样。当你停住,转过身来,你所追逐的对象,就往你身上撞过来,你就毫不费力地将他抓住。能够放下,找到自己的心,自己做主,才有幸福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心与我们日夜相随,当我们想追逐它的时候,它永远与我们捉迷藏。但是,当我们放心自在时,它就不再远离我们。

“当我的妄动心念逐渐停了下来,我感受到自心的存在与喜悦。这真是令人难以言喻的生命经验!”

“你现在能感受到心灵的存在,那么你的心究竟在哪里呢?”

“我的心当然在身中,难道这还有疑问吗?”

“如果我们的心是在身中,那么你是否能像观察外物一样,清楚地觉知自己身内的情形呢?”

“没有办法。难道我的心会在身外吗?是否就像明灯一样,灯光照在灯外面,却不能照见灯内呢?”

“那当然更不是了,因为如果心是在身外,那么心灵与身体就分开,而各不相干了。但事实上,身心的知觉还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也不能说心在身外。”

“所以我们的心不在内,也不在外,那是否就在中间?是否就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当中呢?”

“这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我们的心就在感官之中,如同我们的眼睛,能见外界的山河大地,却不能自见眼睛的内部,其他的感官也是如此,所以这还是有疑问的。”

“若我们能够知觉思维之体,譬如大脑就是我们的心,由我们的心,能产生种种的现象,而种种的现象,也让我们产生了各种心念。所以当我们开始思维,意念与对象相合的时候,心就存在了,也不是什么内、外、中间。”

“这样的说法,看来似乎没有错。但就像有一位教授拉丁文的美国教授,当他发生车祸之后,脑部的语言区部分受损,从此他不会说英文,却依然能用流利的拉丁文与同是教授的妻子沟通。那么他的心到底是一还是多?受损的大脑中有没有他的心呢?”

“那么是否我的意识推理思维的能力是我的心呢?”

“这当然也不是你的心,那只是由过去的经验、印象产生的投影而显现出的幻象而已。这正如同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星空,事实上是由光影投射所成的,有些也许是百亿年前的影像。而有些灿烂的明星,可能早已崩解消失了十亿年,而现在,我们眼前继续存在着九十亿年前的幻影。”

“既然不是我们身体的生理现象,也不是意识推理,那我们的心到底在哪里呢?”

“有没有听过六祖慧能的风动与幡动的故事呢?”

“有啊!慧能大师当初在广州法性寺听印宗法师宣讲《涅槃经》时,忽然间清风吹起寺中的幡,这时有两位僧人对风吹幡动有不同的见解。一位僧人说是:‘幡动。’另一位则说是:‘风动。’两人相互议论难决。六祖慧能大师这时就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那么现在到底是你问我答,还是你的心正在动呢?”

“我感受到是我的心在动,但心究竟在何处呢?”

“我们不应该说心究竟在何处,因为一切万象都是心所显现的现象。但是心却又是无相的,不在一切现象之中。心如同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创造了宇宙中的一切奇妙景象,而这些景象不是心,但离开这些景象,却又难以寻觅我们的心了。”

“我们的心既然有这样的力量,但我们为何不能知道也无法运用呢?”

“这是因为我们沉迷于由心所创造的万象之中,而不能恢复我们的本心。现在当我们逐渐让我们的心统一了,我们的心力也逐渐地增长,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有更深层的体会。当然,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所有的心灵创痛,也可以在这以禅疗心的过程中逐渐痊愈。让我们有力地共创人生的各种愿景。”

心有着无限的力量,它为我们带来幸福,也替我们创造了苦痛。现在,我们温柔地面对自己的心灵,仔细地了解它,发掘它的力量,并观照它在生命历程中的喜乐与哀伤。

让我们亲切地安抚曾经受伤的心灵,让它健康快乐、光明地创造美丽的人生。

心的样子

我们的心是生命中痛苦与喜乐的根源,它就宛如大海一般,涌起了无数的心浪。

有一次,佛陀对他的弟子大迦叶以十分有趣的说法来形容我们的心灵。他说道:

“心的去向,宛如疾风一样,不可捉摸。

心宛如流水,不断地生灭而不止住。

心如同灯焰一般,是因为众缘相聚而有。

这颗心如同闪电,会念念寂灭。

心如同虚空,会被外来的客尘烦恼所污染。

心如同猕猴,会贪染六欲。

心如同画师,能够生起种种的业力因缘。

心不安住一处止定,会随逐着种种的烦恼。

心如同大王,是一切诸法增上之主。

心时常独行,无二也无伴,没有两种心能同在一时。

心如同冤家,能给予一切苦恼。

心如同狂泉,会践踏各种土舍,破坏一切善根。

心如同吞钩之鱼,在痛苦中生起欢乐的幻想。

这个心如同梦境,在无我中生起我的想象。

心如同苍蝇,在不净之中生起清净的臆想。

心如同恶贼,能给予种种掠夺的痛苦。

心如同恶鬼,求人的便溺。

心常有高下的分别,被贪恚所败坏。

心如同盗贼,能劫夺一切善根……”

我们的心灵是如此丰富,带给我们生命的痛苦与欢乐,并创造了觉悟安详与迷惘纷乱。所以佛陀鼓励我们要自行修习禅法内观,来降伏自己的心灵,来圆满自己的智慧生命。

的确,我们的心灵具备伟大的力量,能够疗愈我们心灵的伤口,并且创造自在的喜悦。如果在正确的禅修指导下,那我们的心灵,将更有效地创造我们人生的幸福。我个人一直受用着禅修所带来的喜乐,禅修不只让我超越了生命的困顿,还体悟了生命的实相。

烦恼的本质是来自对生命的错误认知。如果我们用错误的认知来生活,就会产生无限的痛苦。

能正确认知实相的是心,能错认现象的也是心,能使我们幸福快活的是心,能使我们伤心痛苦的也是心。心真是生命中最奇妙的资产与累赘,但同时,当我们的心灵受到创伤时,能够疗治的也是心了。

当我们想要掌握心灵,发挥心灵的力量,来创造人生的幸福时,最好的调心方法,就是禅。我们可以使用增长根本心力的方法,使心灵疗愈;也可以用对治的方法,将伤害消除;更可以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让我们的伤害平复。而说这运用之妙,还是存乎一心之中。

现代人烦恼痛苦的本质,虽然与古代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毕竟由于现代社会复杂多了,所以心病也变得更加繁复多变。

心灵中的烦恼、痛苦,对我们身心所造成的伤害,极为深远,事实上,禅法就是为了使我们离苦得乐而创发的。因此,以禅疗心,可说是禅的根本目的了。

我们由于心灵中根本的无知无明,引发了贪欲、嗔恚、愚痴、傲慢、怀疑等五种烦恼心念,加上与污染的心灵相应而产生的放逸、懈怠、愤恨、悭吝、嫉妒、恼害、欺诳等念头,当然会引发我们心灵中种种的苦痛与伤害。

这些心灵伤痛,显现于外在的,多是各种负面的情绪,不只带给自己无穷的痛苦,更带给别人极深的困扰。

由我们心灵中生出的负面心念或情绪,正是我们心灵受伤的病征,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病征的理解,施以适当的禅法,疗愈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