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习内容
1.肌总论
(1)肌的形态和构造:在标本上观察指认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观察辨认肌腱、肌腹。
(2)肌的辅助装置:
①在四肢横断标本及躯干标本上观察浅、深筋膜,同时注意观察人体层次。
浅筋膜位于皮下,内含脂肪(人的脂肪多为黄色)、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淋巴结等。浅筋膜深面及肌肉间隙中的膜状结构即为深筋膜,常包绕、分隔肌肉。
②在腱鞘模型及标本上观察腱纤维鞘及腱滑膜鞘。
2.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膈和会阴肌。
(1)背肌:浅层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层包括竖脊肌(骶棘肌)。
背浅层肌:重点观察斜方肌和背阔肌。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呈三角形,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肩峰、肩胛冈及锁骨的肩峰端。注意观察上、中、下部肌束的纤维走向。作用: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当肩胛骨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背阔肌:观察时应将臂外展。该肌位于背下部和胸侧壁,是全身最大的阔肌。其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及髂嵴后份,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如背手姿势;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背深层肌:位于浅层肌的深面。重点观察竖脊肌。观察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肌纤维方向。
竖脊肌(骶棘肌):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两侧脊柱沟内。其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三列肌束,外侧列止于肋骨(髂肋肌),中间列止于横突并达颞骨乳突(最长肌),内侧列附着棘突(棘肌)。
作用:伸脊柱并仰头。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周围,形成该肌的鞘,可分为浅、深两层。
(2)胸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内、外肌。
胸上肢肌:重点观察胸大肌。
胸大肌:位于胸廓前上部,宽而厚。其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外缘和上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侧汇集,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内旋;若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的深面,起自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
拉肩胛骨向前下。
前锯肌:紧贴胸廓外侧壁,起自上8肋,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
胸固有肌:重点观察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两肌均为呼吸肌。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连于相邻两肋骨之间,肌纤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在肋软骨间隙处,肌纤维消失,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肋间外膜代替。
作用:提肋,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翻起肋间外肌便可见到。其肌纤维方向与肋间外肌相交叉。在肋角以后,肌纤维为肋间内膜代替。作用:降肋,以助呼气。
(3)膈:在躯干标本和膈专用标本上观察,可见膈位于胸、腹腔交界处,呈穹隆形,封闭胸廓下口,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周边部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的内面和腰椎的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
膈上由后向前有3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约平第12胸椎高度、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②食管裂孔约平第10胸椎高度,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③腔静脉孔位于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高度,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若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使腹压增加,有协助咳嗽、排便、呕吐、分娩等功能。
(4)腹肌
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直肌及鞘:位于腹前正中线的两旁。腹直肌鞘由外侧三层阔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形成。翻开腹直肌鞘前层,可见肌鞘内的腹直肌,该肌表面可见3~4条横行的腱划。翻开腹直肌,观察腹直肌鞘后层,并在脐下三横指处寻认弓状线,此线为腹直肌鞘后层的下缘。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观察时注意三肌的层次及肌纤维走向。三肌均为阔肌,由浅到深依次排列。在腹前壁,腹外斜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内下,腹内斜肌由外下斜向内上,腹横肌由外侧行向内侧。三肌的肌纤维在靠近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分为前后两层,分别与腹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共同形成腹直肌鞘前、后层,并在前正中线上与对侧愈合,形成白线。
在三层阔肌的下部,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的内侧半向上游离成弓形,两肌下部的部分腱膜止于耻骨梳内侧,称联合腱(或称腹股沟镰),最下部的一些细散肌纤维,包绕精索和睾丸,称提睾肌(新鲜标本可见)。
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穿过腹壁斜行,此管道即为腹股沟管。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约一横指处,可观察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翻开腹壁各层,可观察腹股沟管深环(腹环)。
腹肌作用:形成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收缩时,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功能;同时参与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腹肌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重点观察腰大肌。腰大肌位于脊柱两侧,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向下与髂肌结合,共同止于股骨小转子。腰方肌位于腰大肌的后外侧。
3.头颈肌
(1)头肌:包括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以模型为主,配合标本观察。
面肌(表情肌):重点观察眼、口周围肌的配布规律。面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面颅骨,止于皮肤,属于皮肌。此组肌短小、薄弱,呈环形或辐射状,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收缩时牵引皮肤,改变睑裂、口裂的形状以显示表情,部分肌肉可参与语言和咀嚼等活动。
颅顶肌:左右各有一块枕额肌,由前面的额腹、后面的枕腹和两腹之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眼轮匝肌:位于睑裂周围,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收缩时使口裂闭合。
颊肌:在面颊的深部,此肌紧贴口腔侧壁的黏膜,收缩时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吮吸。
咀嚼肌:有4对,重点观察咬肌和颞肌。
咬肌:位于下颌支的外侧面,呈方形,起自颧弓,止于下颌骨外面的咬肌粗隆。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的下方可摸到该肌的隆起。
颞肌:起自颞窝,肌束呈扇形向下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冠突。当牙咬紧时,在颞窝区颧弓的上方可摸到该肌的隆起。
两肌的作用主要是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咬合。
(2)颈肌:可分为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肌群。
颈浅肌群:重点观察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是一重要的肌性标志。其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端,两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在活体,当头向一侧转动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肌肉隆起。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面转向对侧并上仰;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舌骨上肌群位于下颌骨与舌骨之间,每侧有4块肌,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和颏舌肌。
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正中线两旁,每侧有4块肌,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颈深肌群:位置较深,位于颈椎两侧,主要有前、中、后斜角肌。三肌均起自颈椎横突,下行分别止于第1肋骨和第2肋骨。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4.躯干、头颈肌活体观察
在自己及同学身体上进行以下活体观察,必要时可请老师示教。
(1)观察触摸以下肌的轮廓: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腰部)、胸大肌、腹直肌。
(2)观察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轮廓、起止,考察其作用。
(3)咬牙,在下颌角前上方触摸咬肌;在颞窝区触摸颞肌。
四、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肌按形态可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类。
(2)肌的辅助装置包括____、____、____。
(3)右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可使头向____侧屈,脸向____侧转。
2.名词解释
腱膜;腱鞘;腹股沟韧带;腹直肌鞘;斜角肌间隙;白线;弓状线。
3.问答题
(1)腹股沟管位于何处?男、女性各有什么结构通过?
(2)在右髂前上棘内侧两横指处切开腹前壁,需经哪些结构方能进入腹腔?若在脐上前正中线旁做切开,又需经哪些结构方能进入腹腔?
(3)叙述斜方肌、背阔肌的起点和作用。
(4)叙述胸大肌的起点和作用。
(5)膈上三个裂孔的位置及各孔有什么结构通过?
(6)腹前外侧壁有哪些肌?作用如何?
(7)头肌分为几部分?各有哪些肌?
(8)叙述咬肌、颞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9)叙述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10)舌骨上、下肌群包括哪些肌?
五、重点掌握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咬肌、颞肌、胸锁乳突肌、腹直肌的起止点、位置和作用;呼吸肌的名称和功能及膈的形态;腱鞘、腹直肌鞘、斜角肌间隙、白线、弓状线;重要的肌性体表标志。
实习项目二、上肢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掌握上肢的重要肌性标志:三角肌、肱二头肌及肱二头肌腱、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伸肌腱、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拇长展肌腱。
3.熟悉肩肌的位置、名称和作用。
4.了解前臂屈肌群、伸肌群的名称、位置、作用;手肌的分群及各群主要作用;腋窝及肘窝的位置和组成。
二、教具准备
1.上肢肌浅、深层标本。
2.上肢骨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