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280问
49337000000031

第31章 农村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4)

问题247: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是什么?

答:由于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环境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因此,从实际出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将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是:农村河道疏浚和整治;农村清洁能源,如开发沼气、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农村改厕,建设公共厕所。一要着力美化村容村貌。要科学规划,突出规划的整体性、配套性、多样性,就地取势,借山用水,充分体现山区、丘陵、城郊、水乡、海岛的特色;全面整理,尽快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强化基础,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和“生态环保网”,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努力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村庄环境整治,主要进行修路,建设村内排水、生活垃圾统一收运设施,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适用技术,公共绿化等。通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塑村庄的生态优势,重现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二要抓好资源开发保护。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在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加大用地计划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围垦造地;山林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强化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严格开山采石管理,加快沿海、沿河、沿路、水源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的防护林体系建设。三要加强农村污染治理。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在治标上,要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强化法治、严格执法;在治本上,要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四要深化村镇生态创建活动。

问题248:什么是环境卫生设施?

答:环境卫生设施包括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工程设施和环境卫生机构使用的工作场所三类。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系指公共厕所、化粪池、垃圾管道、垃圾容器和垃圾容器间、废物箱和痰盂等;环境卫生工程设施是指环境卫生工作中收集、运输、处理、消纳垃圾、粪便的基础设施。包括垃圾粪便码头、垃圾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厂(场)、垃圾堆场、垃圾堆肥场、临时应急垃圾堆场、供水龙头和车辆冲洗站。环境卫生机构使用的工作场所是指环卫作业队为完成所承担的管理和业务职责需要的场所。包括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用房、车辆停车场、修造厂及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等。

问题249:什么是卫生厕所?

答:卫生厕所要求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室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贮粪池密闭有益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卫生厕所主要有下列几种:三格化粪池厕所、三联式沼气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通风改良坑式厕所、水冲式厕所。粪便中往往含有寄生虫卵和传播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为了灭活这些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把卫生厕所的粪池修成三格化粪池、双瓮等形式,或与沼气池联通,使粪便得到处理,这种卫生厕所与粪便无害化处理池相结合的厕所叫无害化卫生厕所。

问题250:为什么要进行农村河道整治?

答:农村河道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河水污染严重。由于沿河居民随意弃置垃圾,乡镇企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以及化肥、农药残留排入河道,使农村河道水源严重污染。二是河底淤积抬高。由于沿河乡镇企业、居民随意倾倒垃圾,造成河床抬高、河道堵塞,致使河道过水断面缩小,部分河段甚至变为死水,完全丧失了河道的基本功能。三是河岸侵占普遍。大多数乡村河道没有砌筑护岸工程,加上由于土地管理权限不清,拦河设障,圈河养殖、随意搭建临时建筑时有发生。

问题251:什么是生态河道?

答:生态河道是指在确保河岸工程具有抗洪能力的前提下,以恢复重建河流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目的,通过对河流护岸工程的生态设计和调控,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使受损害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及其景观格局。生态河道包括自然生态河道和人工建设或修复的生态河道。目前国内生态河道的改造原理与方法主要采用“河流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即用微生物或微生物菌群来降解河流水体中的有机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使河流水质得到改善,河流生态得到恢复或修复。具体包括:除去以前人工在河岸或河底建造的水泥板,软化河床;尽量使河流自然弯曲;让两岸长出多种野生植物,使河水中的水生生物与岸边的植物、小动物、鸟类等形成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平衡。这样,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河水的自我净化功能。

生态河道问题252:什么是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答:传统的河道护坡主要有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这些护坡工程的造价相对较高,且水下施工、维护工作难度较大。它仅仅从满足河道岸坡的稳定性和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施工,很少考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而细菌和微生物在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河道被硬化后,切断了水体内各生态要素与底质、岸边间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流动,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使河道的自净能力大为降低,水体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灵性,一旦污染物排入,造成的污染很难自然净化。因此,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尝试的生态护坡技术包括应用植被草、土工材料绿化网、水力喷播植草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根据经验,生态护坡技术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护坡应保留足够的孔隙率以保持水体内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河道尽量保持自然的形态,维持丰富的河滩、河曲、洼地等景观,以利于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的生存要求;植物护坡应尽可能利用自然植被,避免单一化,同时也可防止外来生物入侵,丰富物种的多样性;护坡的形式应是结合实际,避免陡化、硬化,为水生物的憩息提供友好环境。

问题253:为什么要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工程?

答:沼气是继薪柴、煤炭、石油之后的一种新能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对广大农村来说是一种再合适不过的能源,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践证明农村发展沼气有许多优点:

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以沼气作为燃料,方便清洁,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沼气池的产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极大地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农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如果直接进入环境,很容易产生传染性疾病。

沼气的发热值相当高,一般为20934~25121千焦/立方米,燃烧最高温度可达1400℃,高于城市煤气的热值,是一种优质燃料。沼气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只要有太阳和生物的存在,就能不断地周而复始地来制取沼气。

微量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虽有毒性,但经过氧化燃烧作用,可解除毒性,所以制取沼气不会产生污染,相反,传染疾病的病源——人畜粪便以及城镇有机废物,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沉淀作用,能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有效防止疾病传染。沼气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人畜粪便、作物秸秆、植物的枯枝落叶、污泥垃圾,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渣、废水等均可作为制取沼气的发酵原料,不需要特殊的生产条件,池温稳定在10℃以上就可产气。通过建设沼气工程,可以变废为宝,生产大量的优质燃气,代替燃烧秸秆和煤。农户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00立方米,可基本满足4~5口一家的生活用能需求,节约燃料和电费300元左右。

沼气产生的沼液、沼渣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沼气余渣的肥效是普通农家肥的三倍多,可有效地促进作物增产,提高产品质量;沼液可以用来施肥、养殖鱼虾、浸种。通过走“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种养业生物链模式,可改善土壤长期使用化肥出现的板结情况,有机肥成分明显提高,农村水体污染也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可见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将农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将有4000万农户用沼气,达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4700处左右,达到适宜畜禽养殖场总数的39%左右。据测算,4000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产生约154亿立方米的沼气,相当于替代242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和0.1亿公顷林地的年蓄积量。同时,沼气用户使用沼渣、沼液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全国4000万沼气用户每年可实现增收节支200亿元,并在转变传统生活方式、改进村容村貌方面发挥推动作用。

问题254:农村沼气工程中什么是“一池三改”

和“一池三建”工程?

答: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通常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和改厕、改厨、改圈(使用秸秆做发酵原料或购买发酵原料的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院、改水等)。“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8~10立方米,重点建设“常规水压”、“曲流布料”、“强回流”、“旋流布料”等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每种池型均要实现自动进料,并应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改造的厕所、圈舍与沼气池相连,地面硬化。改造的厨房要建灶台,地面硬化。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据测算,一个户用沼气池系统包括池、灶、灯以及脱硫器、管路、开关灯配件。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需要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1吨,砖600块,沙子2立方米,碎石0.6立方米,以及钢筋等。如果不用砖而使用全部混凝土结构,则需要水泥1.5吨,沙子3吨,公分石3吨,以及钢筋等。另外建造一个沼气池需要投入技工4个工作日,杂工8个工作日。不同地区三改建设的内容和标准有差别,建设材料和人工投入也不同。根据材料、灶具、配件以及劳动力等的价格不同。一般农村户用沼气投资,西北和东北地区平均每户总投资3200元左右,其他地区平均每户3000元左右。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的问题也已成为污染环境,造成农村脏乱差的重要原因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之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以“一池三建”(养殖场沼气工程沼气发酵池建设与畜禽粪便预处理、沼气利用、沼肥利用设施相结合)为基本单元,“一池三建”按照污染防治、能源生产、生态农业发展的功能要求,积极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把养殖场沼气工程建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公益性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指导,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养殖场粪污达标排放,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问题255: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答:浙江省在2003年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这项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创建民主法制村,争创文明村等活动,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理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扎实的基础。示范村建设要以全面建设小康为目标,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成农村新社区。要求达到:①村党组织坚强有力,成为“先锋工程”先进党组织;村级组织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运作有序。②集体经济实力强,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③社区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尚良好,达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