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风偏瘫的康复
49369000000011

第11章 有关中风偏瘫的中医治疗(2)

对于低血压、无脉症的脑梗死患者,应补气血为主,用生脉散、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汤剂,附子、肉桂、干姜等热性药也要用,但要掌握好剂量,酌情使用。低血压、贫血患者的病情也复杂,应看准病情,对症处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有许多中风偏瘫是由心脏病引起的,非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也很复杂。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一方面调理气血,另一方面调理各脏腑的阴阳平衡与正常功能,是彻底治愈后天性心脏病的必经之路。笔者在《心律不齐》这节中另外加以说明。

五、脉象平和,舌质舌苔基本正常后的治疗方法

对于脉象平和、舌质舌苔接近正常后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应施以“活血舒筋通络”治疗方案。如果这时候不组合“活血舒筋、通络”的药物,就会延误了病人瘫肢功能的恢复。

对于高血压、脑溢血的患者可以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为主方。如用蜈蚣、全虫、牛膝、羌独活等,还要附加凉血、止血、化瘀的药物,另外还可以适当加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笔者认为,对于中风偏瘫的患者每剂的药味在相使、相须的条件下,增加到十八味到二十几味,疗效更好。这时候也应考虑加入保护肠胃的中草药。

对于贫血、低血压、气血双虚、舌淡苔白类型的中风偏瘫患者,应该视病情而用药,有些患者可以用“补阳还五汤”。但对于这类病情的患者,“川芎”这味药应完全看病人的体力而定,体力较弱、卧床不起的不得超过3克,在“四物汤”、“八珍汤”与“十全大补汤”中,“川芎”这味药也不宜量大。只有病人头痛时,短期内剂量可以稍为大些,否则,会使病人更虚弱。

对于高血压、脑梗死的患者,活血化瘀药中可以使用“水蛭”。但对于肝、肾亏虚而气血又虚的病人,“水蛭”应该禁用或慎用。有些医生认为“脑梗死”的病因在脑中,而不知道许多脑梗死是由于肝肾阳虚、阴虚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因此,“水蛭”这味活血化瘀的药物也要视病人各脏腑的病况而用。

对于“活血、舒筋、通络”这个目的而言,光配这些药物,不佐以“扶正祛邪”的药物,疗效还不够理想,必须视病情配以补阴虚、气血双虚和阳虚等的药物,疗效才会明显。之所以许多中医没有治好中风瘫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全贯彻中医的根本理论“扶正祛邪”而造成的。

对于这时期的患者,各位医生在每个疗程改方时,必须重视双手寸、关、尺脉的脉象与舌质舌苔的变化,特别对于双手尺脉虚、细、弱的患者,一定要配以补肝、肾的药物。肾脏是人的命门,肾脏虚弱,中风偏瘫患者瘫肢的康复相当困难。因此,应该十分关注肝、肾虚弱的变化,这是治疗中风偏瘫的关键与要点。从这段时间开始,虽然应该活血、舒筋、通络,但更应该注重“强腰脊”的作用。

中风偏瘫为什么会“瘫”?主要的就是“腰脊”不强。我们把病人的“腰脊”治强硬了,病人的瘫手、瘫脚自然会恢复活动的功能,这是治愈中风偏瘫的诀窍。

这时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心律不齐的患者要佐以正心律的药物,高血脂的佐以降血脂的药物,高血压的佐以降血压的药物,高血糖的佐以降血糖的药物,贫血的佐以补血药物,低血压的佐以对症的升血压药物。

总之,单是“活血、舒筋、通络”而不重视病人的病情,疗效就不可能理想与明显。只有坚持“扶正祛邪”、“强腰脊”

的方案,再配上活血、舒筋、通络的药物,才会使病人的瘫肢逐渐恢复自如的活动功能。

笔者通过自身的治疗与实践、研究发现了对中风偏瘫瘫肢功能恢复有特效的一些中草药。这些中草药单味疗效并不显着,而要三四味药组合在一起,并结合以上这些治疗原则时,疗效才明显。由于中风偏瘫的病因复杂,每位病人病因不同,同一位病人各个阶段的病情也不一样,几乎所有病人的康复所开的处方都不会相同,所以笔者在此仅作纲要、诀窍方面的指点性说明。每位中医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时,都要重视临证施治,对症下药,密切关注病人舌质、舌苔、脉象气色的变化,对准舌质、舌苔、脉象与病人大、小便等实际情况处方。只有这样,才能使偏瘫患者得以慢慢地康复。

在这段期间治疗中风偏瘫虽然说没有绝对相同的方剂,但是一些主要的方剂还是经常要用的,例如:补阳还五汤、大秦艽汤、独活寄生汤、四物汤、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生脉散等等。可以说,这些汤剂不便单独使用,因为中风偏瘫的病情复杂,只有这些汤剂加味,组合其他活血、舒筋、通络的药物,疗效才会明显。我国医学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有时同一位病人,多位中医的临证处方不会绝对一样,但在疗效上都会收到相同的效果。

所以,在治疗中风偏瘫的病人时,不要禁锢于一定的方剂,应大胆、灵活地利用各种中药与相互之间的相须、相使的作用与功效,以十多种或更多种药物组合成一个方剂,或者从几个汤剂中灵活地选些中药组合成一个方剂。

这样的组合法,对病人的疗效也是显着的。

注意事项:这段时间是中风偏瘫康复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具体操作中,因为中药药物有“寒、热”之分,各位病人的病体也有寒、热之别,因此,也要对症下药。如果病人的病体是热性的,你再配给他热性的活血、舒筋、通络药物的话,那更会加重病人的病情。笔者见过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病人,嘴唇烂,舌头也红,且有溃烂,人躺在担架上几乎不会动。笔者翻看了她的病历,发现医生所处的方剂中“红花”的剂量开10克。笔者认为,当时的病人舌质已是红绛,再加上10克红花7天的疗程,等于是火毒中再加上油,会不加重病情!笔者在病历处方的“红花10克”上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相对地说,对舌质红绛、光苔、少苔、苔黄的病人,应配上凉性的舒筋、活血、通络药物才是科学的配伍,如桑枝、络石藤、地龙、忍冬藤、秦艽等。如果遇上这类病人,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时,红花这味药的剂量不得超过3克,地龙应在15克左右。如果病人舌质淡,苔白,脉象迟、细、虚、弱,应配上温热性的活血、舒筋、通络药物,如:三七、桂枝、红花、鸡血藤、五加皮、木瓜、肉桂等。

在强健病人的腰肾方面,也要看病人的舌质、舌苔与脉象配伍。舌质红绛,脉洪、数、弦、紧,大便秘结的,应配何首乌、枸杞子、地骨皮、生地黄、玄参、天花粉之类偏凉的药物。对于舌淡苔白,脉沉、迟、虚、弱的病人,在强腰脊方面应配以杜仲、狗脊、鹿茸等。有经验的医生还可以用制川乌、制草乌等。

相对地说,一个方剂中的寒、热药物配伍得当,疗效明显。凉性的活血舒筋药物,配上强腰肾的热性药物,对病人的病有治疗作用。方剂中全部是凉性的或是温性的药物就未必理想。当然,要视病情而言,对症下药,配伍得当。这完全凭一个医生的经验治疗,有把握的可以开7天的药,把握不大的可以先试1天或3~5天的药。

对于便秘者,也应酌情处理,不能单纯用“泻”法。如果病人舌质红绛,口、舌有溃疡,可以用“大黄”等泻火通便药。如果病人是舌红、苔黄、口干的,可以用玄参、知母、天冬、天花粉、石斛、制首乌、枸杞子、胖大海和玉竹等药物,有时还可以考虑用三黄解毒汤等。有些病体虚弱的应采用“润下”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病人体质的前提下,取既通便又补身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风偏瘫的病人时,病人服药后,大便稀溏的情况常见。那么怎样防止病人大便稀溏呢?这也要观察病人的舌质、舌苔与脉象。一般地说,对舌淡苔白的病人,寒凉药物应慎用;一定要用时,可以配上桂枝、狗脊、炒山药、菟丝子、五加皮、巴戟天、陈皮、干姜、生姜等,即可防止病人大便稀溏。如病人舌红,可以用黄芩、葛根、怀山药等来防止病人大便稀溏。

在具体用药中,“红花”的剂量,心律不齐、舌红者不宜超过3克。舌淡苔白的病人,“地龙”不宜超过10克;脾胃虚寒、无脉症的病人,“地龙”应禁用或慎用。小便频数、遗尿者应禁用或慎用“白术”。疼痛者,“党参”这味药应禁用或慎用。苔白、湿重者,应慎用补阴、滋阴药物。

“附子”等烈性药应慎用。瘫痪在床的病人,热性药物应禁用或慎用。

六、瘫肢会动后的治疗方法

经过以上这些方法的治疗后,许多中风偏瘫的瘫肢逐渐地开始活动,但由于各位患者的病情与康复的程度不一样,多数患者的下肢恢复得比上肢快,上肢的手指伸缩握物等活动功能恢复得较慢,但也有些患者的上肢恢复得快,下肢行走的功能恢复得较慢。那么怎么样来对待这些情况呢?

具体治法,基本上按上一节的治疗方法,扶正祛邪,按病人的脉象、舌质、舌苔、气色、大小便情况对症配药,再加上活血、舒筋、通络的药物。上肢恢复得不理想的,重用上肢功能恢复的中草药如桂枝、羌活、桑枝等,有时也可以考虑用防风、秦艽、白芷等。下肢行走功能恢复得较差的应重视“强腰脊”、“强健筋骨”,因为只有这样的疗法,下肢行走的功能才会恢复得好。

这段时期应特别注意的是:无论上、下肢活动的功能恢复得如何,都应关注左、右尺脉的虚弱情况,不得让肝肾亏虚,这是这段时期的治疗要点。“强腰脊”、“强健筋骨”是这段时期治疗的目的与主要方向,能使病人腰脊强硬、筋骨有力,才能使中风偏瘫患者尽早康复。

七、偏瘫肢体基本康复后的巩固性疗法

中风偏瘫的患者从中风瘫痪到基本康复最少要几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要经过一年乃至两三年的时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中药治疗,许多患者会有全身无力、乏力这种现象。笔者曾经有过亲身的体会,过一年后,甚至连坐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受不了。这是由于在治疗时中药的发散、祛痰、化瘀等的副作用所致。因此,在病人基本上康复后(实际上在平常日子也应注意),应加强恢复病人体力的治疗。这一方面很重要,病人如果体力不佳,行走、工作就不可能正常。

如何恢复病人的体力,笔者在这方面也深有体验。

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全身乏力,连站二十多分钟也支持不住,后来遇上了一位民间医生,他先给我服三副加红枣的草药,挺神奇的,浑身好像有劲多了。再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民间医生又给了我三副煮猪脚的草药。自从服了这三副草药后,笔者好像乏力、全身无力的症状全消失了。笔者深信在我国广大地区的民间广泛地流传着能恢复病人体力的草药。这些草药疗效明显,十分可贵。

因此,许多从大专中医学校毕业出来的中医,在学到了传统的中医技术后,还应深入研究民间流传的一些偏方,对疗效显着、神奇的单方、复方,应大胆地使用与推广。笔者深信我国广大地区都有着恢复病人体力的灵丹妙药,但是各地区对这些草药的叫法不一样。这些草药普遍没有毒性,按各地民间医生的剂量服用,没有副作用,但也不可多服,或长期服用。笔者经过亲身试验发现,长期大剂量地服用后,对身体有不适反应,请大家注意。

八、高血压患者的几点防治方法

大多数中风偏瘫患者是由高血压致病的。因此,彻底地根治高血压,稳定正常血压,是中风偏瘫康复的重要措施。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超重或肥胖、高钠盐摄入、饮酒与吸烟过度、缺乏运动和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也应对症施治。从当前情况来看,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明显。

有许多患者经服中草药后,血压再也不会升高。但是也有较顽固的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西药的配合治疗。从中药与西药的毒副作用看,中药的副作用较少。长期服西药,对心、脑血管的副作用较大。因此,在治疗上还应首选中医药。

随着世界医疗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血压计的发明与应用,可以正确地检测出病人血液循环系统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为医生对症下药提供了更准确的病症数据。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实践发现,舒张压与收缩压相差大的高血压比较好治,舒张压与收缩压数字相近的高血压治起来比较棘手。据有识人士反映,舒张压过高的患者普遍属血脂较高。经过笔者仔细调查,这类高血压病的病因多与遗传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难度比较大。

根据这几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治疗高血压的方针还是应坚持中医的“扶正祛邪、纠偏补弊”的宗旨,按照病人的脉象、舌质舌苔、气色、大小便以及其他病症对症下药。治疗高血压的根本方法在于调整患者各脏腑的功能,使阴阳平衡,以改善症状,降低血压,促进心、肝、脾、肺、肾、脑、血管等器官缓解病变状态,逐渐恢复健康。

所以,在诊断高血压病人时,不但要检测病人的血压,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仔细、认真地掌握病人双手寸、关、尺脉的脉象,观察清楚病人的舌质、舌体与舌苔,深切了解病人各部位的每种症状。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施治,才会有明显的疗效。如药方开得好的话,可能几副中药就可以使病人恢复正常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