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之源:水
49520400000012

第12章 在水一方——水与社会(2)

我国有悠久的水文化历史。从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现实中的大禹治水,从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到今天的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治水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水务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产品,而且通过对水的认识、感悟、理解和思考,产生了许多充满智慧的哲理,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构成了中华水文化的丰厚底蕴。

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样要得益于水文化的发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天下,正是因为有了西湖。然而西湖美景名扬中外同样是与它的水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苏轼笔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的繁荣总是有着深厚的水文化底蕴的。近年来,杭州市打出“人文之都”、“爱情之都”的旗号,将西湖人文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杭州市将西湖作为文化根基进行再开发,以西湖为平台,重新恢复西湖博览会来招商引资,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如烟花大会、茶文化节等打造西湖品牌。

这正是一个拥有水文化、善于利用水文化的完美体现。

武汉东湖年游客接待量不及西湖的十分之一,旅游收入不及西湖的六分之一。东湖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开发建设,但在旅游景观、设施、交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加上水质恶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资源丧失等问题,这些更是不断困扰着东湖的发展。

东湖要发展,在水文化上做文章应是其重点之一。

中国的文化景观积淀着种种的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性质。景观与文化相互影响,景观反映文化,文化塑造景观,河流的景观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文化是景观形成与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观。

水文化在景观旅游业中的反映更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水赋予文化色彩,在景观旅游中得到充分的显现和发展,水的旅游景观主要有:人格修养类、崇拜景仰类、人文景观类、风俗时尚类、文体游乐类、工艺美术类、建筑工程类。

如以治水、水资源开发的重大工程,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和开发利用的成果,是劳动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与现实、科学与进步的高度文化积累。除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外,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诸如都江堰、葛洲坝、长江三峡等工程,还有大运河、众多的湖泊、水库开发都成旅游业的新景点。

由此看来,一座城市的兴衰与水是息息相关的。拥有水并且能够科学而合理地利用水,让水与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历来就是人口经济最繁荣的地方,着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典型之一。反之,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其人口数量、经济能力均明显逊于前者。

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要得益于水文化的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向高度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水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城市的生存发展更是要依靠水。决不能让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破坏水资源、破坏水文化上面,那样就如同饮鸠止渴。

近些年来城市水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景象。对一座城市而言,要大力宣传水文化,提高全民的护水、惜水意识,创造居民亲水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对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水文化环境,繁荣水文化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动,提供精良的水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另外,要以城市水域为舞台开展多样的水上运动、水上旅游观光、水上游乐等各种水文化活动,对现有的起着保护水文化设施的城市防洪大堤等加强保护和维修,同时结合城市水文化历史积极兴建水文化展览馆、水族馆等新的水文化设施,积极开发沿江公园、滨水广场,修建亲水建筑、亲水设施和艺术小品等,让亲水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

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将水文化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对城市及城市水文化的良好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节上善若水——水与哲学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水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底蕴,人类的水事活动必然影响到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古代哲学无论是道、儒、佛还是其他学派,都充满着“水性”的特点。而且水和人类治水活动与中国古代哲学呈现着一种互相渗透的关系,儒家和道家都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

孔子在《论语》中倡导天地万物各行其道,顺其自然,要求统治者行帝王之道,以己德滋养民心。“无为”和“自然”是《老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圣人像水一样“无为”,人民归附就如百川之归海。倡导人们像水一样,无为、永不自满、顺从避让、以柔克刚、无微不至。这就是水的哲学,向人们传播如何以水之道,与人相处,开创事业,修炼心性,做一个水性十足的人!

在大自然中,最能体现自然之魂的载体就是——水。它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它柔韧不比,包罗万象。它深奥莫测,又乖顺舒缓。看似既来之则安之,又总是胜于无形之中水不但影响着人的素质,还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长期与青山绿水和谐共处,不断陶冶和强化着人对大自然的亲和感和审美意识,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能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当人们站在大海边,航行在大海上,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大海的浩渺、宽阔和蕴藏的无穷能量。

水的性格、水的气魄被大海发挥到了极点,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人的胸怀也会变得像大海那样宽广。

古人云:上善若水。它说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上善之人,就像水的秉性一样。水善于利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不乐意的卑下之处,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之人处世所居要像水那样的善处卑下,存心要像渊那样的清静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的彼此相亲交溶,言辞要像水那样游刃有余,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不紊,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举动要像水那样伺机而动。也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要像水一样,表面平稳如镜,内心却流动强大的力量。水不冲动,没有佛挡灭佛的气焰,但它有执着坚强的信念。水滴石穿的道理,只有如水样睿智的人才能够明白。正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水之所以能不受一切物质所阻挡,正是因为水的迂回形态。

水无常形,见势则分。湍急的河流中,当水遇到石块的时候,它并不急于强行突破,而是静静的绕过。易冲动的人或许并不太喜欢水的柔,但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当水明白自己与石头的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时,这种持久战略显然是比强攻高明得多,有效得多。柔弱的水在突破一个个障碍后,最终百川汇流,波涛翻滚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并最终在广阔无垠的大海融为一体,汹涌着一个又一个的旷世奇观。这是水的哲学,也是人应该拥有的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德行要像水一样“与善仁”;一个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样“心善渊”;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像水一样“正善治”;一个人的言语要像水一样“言善信”;一个人的行为要像水一样“居善地”;一个人把握机会要像水一样“动善时”;一个人做事要像水一样“事善能”。

水给予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太多了,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它坚持本性,坚定执着,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水一样平弱于外而汹涌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