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朝反攻演义
4978100000033

第33章 和亲虽拙可妙用 擒贼还得先擒王

回到皇宫,光凌帝的心情很不错,一想到即将得到的大批捐款,心中就不禁一阵阵兴奋:有了钱就可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就可以重整军备,将来一定能够为父皇报仇!

朱慈烺正坐在榻上遐想,一名内使进来奏报:“陛下,东厂密报!”说着递上一封火漆信封,躬身退了出去。

从信封看应该是十分重要的机密,心中突然感到忐忑不安,小心的撕开信封,原先的高兴顿时一扫而空:东虏要求和亲!使臣已经过了山海关,十日之后即将抵达京师!

御前会议从来都是六部九卿各抒己见机会,可是今天的御前会议上大臣们的意见却惊人的一致:割地赔款可以,和亲绝对没门儿!

不等朱慈烺把话说完,兵部尚书张缙彦直接用奏纸大书一首绝句递了上去:

关月明悬青冢镜,

塞云秋薄汉宫罗。

君王莫信和亲策,

生得胡雏虏更多!

朱慈烺一筹莫展,哀求道:“孤家也不忍心将一弱女子投入虎口啊,怎奈内忧外患,如果此时得罪了鞑虏,只怕北方再起边患哪!”

一名御史言官怒发冲冠,手捧笏版大声说:“我朝两位公主皆已於流寇犯阙之时自尽,倘若奴虏欲结阴婚,可照民间习俗,将牌位同供一室既可!”

得了,这位更绝!结阴婚?如果跟鞑靼使臣就这样说,不用问,开战是肯定的!

“众卿家!体谅体谅朕的苦衷吧!我大明实在经不起再战了!即使不能从宗室之中选取,至少从民间选一名女子,以公主的身份嫁去胡廷,这样总可以了吧?”

“陛下!和亲之策百害而无一利,昔者晋纳诸胡,衣冠南渡;唐嫁吐蕃,长安变色。江山社稷岂可托付与一妇人?况且民间女子亦是我大明子民,轩辕神胄焉能与鸟兽逆胡****!”真可谓大义凛然,字字见血啊!

朱慈烺扶着额头,用力揉揉眼睛,长叹一声道:“既然如此,寡人请问众卿家可有其他方法来避免鞑虏寇边?”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无言以对,正在这时,坐在头座一直沉默不言的内阁首辅魏藻德起身奏道:“陛下,陕西剿匪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只要再努一把力既可彻底剿灭流寇,永绝内患;而此时必须稳住东虏,和亲虽不是最佳方案,但是却可以利用和亲来拖延时日,多拖一日即赚一日。”

此言一出顿时引得众大臣议论纷纷,朱慈烺给王德化使了个眼色,王德化大喊一声肃静,大臣们这才安静下来。

“魏卿家不妨细说。”

“遵旨!依臣愚见,既然两位公主皆以殉国,此事不妨对东虏言明,我朝答应和亲,但需要从宗室之中挑选,而我朝诸宗室皆於各地就藩,路途遥远,耽搁数月亦不为过;我中华天邦最重礼仪,自李唐之后七百余年来再无和亲之故事,迎亲嫁娶当行何种礼仪亦需仔细斟酌,这样一来,两国还要互派使臣进行商议,如此一来一往,拖延一年半载也并非难事。”

“绝妙!哈哈哈,魏卿家果然不愧为内阁首辅!”

话分两头,此时戴贤亭和史可法所率领的官军已经通过潼关,穿越华山天险,西安近在眼前。自从关宁铁骑全军覆没之后,明军被迫退守渭水南岸,西安也变成了前线指挥部,各路义兵和正规军的长官大都聚集在此,得知朝廷钦差到了,纷纷出城东行百余里前来迎接。

进驻西安之后,戴贤亭立即以钦差的身份传令各部长官到布政使衙门集合,召开军事会议。

衙门内堂,一名校尉正在帮戴贤亭穿披挂,曹化淳进来,问道:“戴公怎么还穿甲胄?天气炎热,还是传便装吧!”

戴贤亭笑道:“穿便装?难道叫我跟你一样传内官袍服,现在人心浮动,还是别让他们知道的好。”

说话间已经穿戴妥当,校尉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曹化淳四下看了看,从袖子里摸出一幅卷轴,双手递给戴贤亭:“戴公,这是临走的时候皇上吩咐到了陕西再再给您的。”

戴贤亭接过来打开一看,心中冷笑:又是那个无聊的老神,弄得倒是不错,剿寇廿策,哼!

将卷轴收起来,说:“时候不早了,走,去见见那些义军头领。”

布政使衙门正堂大厅内早已坐满了各路义军的将领,同五花八门的明军一样,这些将领也是男女老少什么样的都有,最前面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头戴东坡帻,一身便装,正襟危坐;旁边是一位蛮夷打扮的老妇人;紧跟着还有几名身披甲胄的武将。这时候史可法等四人走进来,不住的抱拳道歉。

见人已经到齐,戴贤亭坐到最上座,史可法和曹化淳分别坐道他两旁,陈子龙和夏允彝坐到了下首,夏复年纪小,侍立在一旁。

戴贤亭微微欠身环顾四下,说:“连日来,诸位辛苦了!本官身负皇命,为报君父之仇,誓死剿灭奸匪!只是本官初到前线,对当下战况不甚了解,烦劳那位将军讲一下战况如何?”

彼此相望,那名老者站起身拱手,用一口纯正的山东话说道:“老朽倚老卖老,简单陈述一下当下之时局。”

戴贤亭问:“敢问先生是——”

“将军客气了,老朽张四知。”

“可是前内阁首辅张阁老?”

“惭愧惭愧,正是老朽。”

“啊呀!”戴贤亭忙站起来,“原来是张阁老,恕下官失敬!阁老快请坐下说!”

实际上张四知虽然曾经是内阁首辅,可他毕竟已经告老还乡,戴贤亭贵为钦差,完全不必对他如此客气。但是这样做无疑另所有人对他产生这样的印象: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是个值得尊敬的好上司。

张四知非常受感动,首先简单扼要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如何组织义军,平定地方,又如何率部千里追剿来到陕西,吴三桂剿匪失利之后各路明军又如何稳住局势。一番陈述,戴贤亭等人终于对时局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张四知的经历跟其他几路义兵大同小异,张四知在告老还乡之后,回到山东老家,曾经一度隐居山中,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孔孟之乡也不行沦为匪区,面对逆匪横行桑梓,生灵涂炭,他不得不回到县城,却正逢“九山匪”来犯,知县率领衙役以及戍城官军登城力战,怎奈兵力不足,眼看城池即将陷落,张四知义愤填膺,大声疾呼,并且带头领着全家老少枕戈城头,与匪兵血战,全城百姓为之动容,终于击溃来犯匪部,并且乘胜追击,附近各县闻风而动,竟一举剿灭了这支盘踞鲁南沂蒙山区、危害地方多年的“九山匪”,并生擒匪首王逆。而就在这时,传来流寇犯阙、皇帝自尽的噩耗,在胜利的鼓舞下,张四知呼吁义兵北上勤王,当行至北直隶境内时,与溃逃的闯贼残部遭遇,稍微接触之后,残贼向西夺路而逃,于是他们便紧跟其后,一路追剿来到了陕西。在陕西南部,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渡河追来的山西义兵、四川官兵和土司秦良玉的狼兵组成的盟军、湖广总兵左良玉所部官军以及其他一些小股义兵相继会合,原本可以一举剿灭退据陕北的流寇残部,怎奈吴三桂贪功冒进,加上流寇狗急跳墙,局势一时间几乎恶化,明军不得不退守渭水,并且推举张四知、秦良玉、左良玉三人临时统领各路明军,山西义兵立即撤回,封锁所有黄河渡口,使得流寇不得不龟缩在陕北一隅,从而稳住了局势。

戴贤亭表情凝重,仔细听完每一句话之后,缓缓站起身,大厅正前方的那幅“东海日出”屏风上早已挂上了一张巨幅的陕西舆图,戴贤亭走到地图前,看了一会儿,转身说:“眼下虽然已经将流寇围困在陕北,可是据本官一路侦察发现,各地匪患虽已平定,然而潜伏匪谍依旧猖獗,而一旦闯贼窜出包围,全国局势很可能会立即恶化;陕北边墙嘉峪、榆林等要塞皆已失守,若是流寇窜往塞外,投靠胡廷,为虎作伥,必将后患无穷!”说到这里,略微停顿片刻,意味深长的环顾众人,“请问列位,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众人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突然,张四知身旁的那名老妇人,也就是四川土司秦良玉起身说:“钦差大人!”说着走到舆图前,用随身佩刀指着舆图说,“老身曾经在四川跟闯贼交过手,从俘虏口中得知,闯贼内部有南北之分,南匪张逆盘踞延安,长期以来流窜湖广四川;北匪本为高逆,后高逆伏法,其侄李逆袭职,其部盘踞米脂,主要流窜於北方各地,今年春天犯窜京师者即为该部。”说到这里,她看了看戴贤亭,“你们汉人有句古话,叫‘擒贼先擒王’,既然钦差大人说各地情势不容乐观,而大人又带来了十万大军,老身窃以为不如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将延安跟米脂先拿下来!”最后一句话突然提高音调,一时间满座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