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原大战
4986000000015

第15章 冯玉祥首都革命 (六)中华民国执政府

六、中华民国执政府

段祺瑞自从在1920年(民国9年)直皖战败后在北京政坛上退了下来,一直息隐天津。他本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正统的继承人,只因迷恋于武力统一中国,对湖南用兵,导致直、皖两系分家,终至兵戎相见,被直奉联军所击败。如今东山再起,已没有当年的雄心和气概了。

段祺瑞在天津会议上接受了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于1924年11月21日发表通电,宣布就任执政后大政方针云:

“(衔略)共和肇造,十有三年。干戈相寻,迄无宁岁。驯至一国元首,选以贿成,道德沦亡,法纪驰废,诛求无厌,户鲜盖藏,水旱交乘,野多饿莩,国脉之凋残极矣,人民之困苦深矣。法统已坏,无可因袭,惟穷斯变,更始为宜。外观大势,内察人心,计为彻底改革,方足以定一时之乱,而开百年之业。祺瑞历秉大政,无补艰危,息影津门,栖心佛乘,既省愆于往日。冀弭劫于将来。迩者慧起天角,芒缠直北,征糈则千万一掷,拘役则十室九空。萃久练之兵,为相煎之用,人民何辜,遭此惨黩。所幸各方袍泽,力主和平,拒贿议员,正义亦达。革命既已,百废待兴,中枢乏人,征及衰朽。祺瑞自顾疏庸,讵胜大任,乃电函交责,环督益坚,不得已拟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入都就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之职,组织临时政府,暂维秩序。海内久望统一,舆论趋于革新,愿与天下人相见以诚,共定国是,如制定国宪,促成省宪、改订军制、屯垦实边、整理财政、发展教育、振兴实业,开拓交通、救济民生诸大端,必须集全国人之心思才力以为之,庶克有济。现拟组织两种会议,一曰善后会议,以解决时局纠纷,筹备建设方案为主旨,拟于一个月内集议,其会议简章另行电达。二曰国民代表会议,拟据美国费城会议先例,解决一切根本问题,期以三个月内齐集。其集议会章,俟善后会议议定后即行公布。会议完成之日,即祺瑞卸责之时。总之,此次暂膺艰巨,实欲本良心之主张,冀为彻底之改革,谨宣肝膈,期喻微衷。邦人君子,幸垂教焉。段祺瑞。马。”

段祺瑞于11月23日由天津乘专车至北京,冯玉祥和黄郛都在车站迎接。第二天,段即在陆军部大礼堂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制六条:

第一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临时执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海陆军。

第二条:临时执政对于外国为中华民国之代表。

第三条:临时政府设置国务员,赞襄临时执政处理国务。临时政府之命令及关于国务之文书,由国务员副署。

第四条:临时执政命国务员分长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商、交通各部。

第五条:临时执政召集国务员开国务会议。

第六条:本制自公布之日施行,俟正式政府成立,即行废止。

段祺瑞就任执政后,就发表内阁名单如下:

临时执政:段祺瑞

内务总长:龚心湛

财政总长:李思浩

外交总长:唐绍仪

陆军总长:吴光新

海军总长:林建章

司法总长:章士钊

教育总长:王九龄

交通总长:叶恭绰

农商总长:杨庶堪

执政府就设在陆军部,执政府秘书厅则设在相连的海军部,秘书长为梁鸿志。

临时执政府是过渡性的组织,执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陆海军。不设内阁总理,实行民主集权制。

和临时执政府配合的,是国会成立非常会议,由未参加贿选曹锟的国会议员组成,于11月25日通过组织大纲公布,共11条如下:

第一条:本会议由未参加十二年十月五日非法大总统选举会之国会议员组织之。

第二条:本会议制定一切临时法规,并议决关于政治重要事件。

第三条:本会议非有十四省以上之议员列席,不得开议。蒙古、西藏、青海、华侨各选举区以省论。

第四条:本会议之议事以列席议员过半数决之。

第五条:本会议设行政委员,执行一切事务,由各省议员互选一人充之。

第六条:本会议开会之主席由行政委员依次充任。

第七条:本会议得设各委员会。

第八条:本会议设秘书厅承行政委员会之命令,办理事务。

第九条:本会议至正式代表民意机关完全成立时为止。

第十条:本大纲有议员十人以上之连署得提修正案,以列席三分之二以上议决之。

第十一条:本大纲自议决宣布日施行。

段祺瑞就任执政后不顾大多数国人,尤其是国民党的反对,决定召开善后会议,依照善后会议组织条例第二条分别邀请,计合于第一项有勋劳于国家资格的,有孙中山和黎元洪两人,段于1925年1月1日分别致电孙、黎两氏,电云:

“北京孙中山先生、天津黎宋卿先生勋鉴:共和肇建,已十三年,追维缔造之初,同负艰难之责。乃自创始以迄于今,国困民贫,兵多法敝,独居深念,寝馈难安。因此不辞劳怨,不避艰险,暂膺重任,冀尽我心。方今急务,治标以和平统一为先,治本以解决大法为重。善后会议所以治其标,国民代表会议所以治其本。善后会议条例前经公布,计邀鉴察!现拟尽本年二月一日以前在北京开会,敬请我公惠临,共商大计。如因事不能列席,即乞迅派全权代表与会。民生憔悴,国势凭陵,忆当年袍泽之劳,动此日缨冠之念。想我公必具同情也。至国民代表会议,应由全国人民公意组织,以符主权在民之意。合并附陈,统希赐复,无任企祷。祺瑞。”

孙中山一直反对召开善后会议,认为善后会议不能代表全国各党派和各阶层,因此不是一个解决国是的机构,所以在段祺瑞决定召开善后会议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发表一项宣言,声明对于善后会议的召开不能赞同。

国民党的宣言如下:

“去岁十一月十三日,本党总理公布对于时局之宣言,主张开国民会议,以解决时局,而先之以预备会议,以议定国民会议之基础条件,召开日期,选举方法等。预备会议之构成分子,为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会、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农会、工会,共同反对曹吴各军及各政党。国民会议之构成分子,与之相同,惟选举方法及人数,较预备会议为繁且密,以期得真正之民意。自宣言公布以来,海内外各民众团体,群起响应,函电络绎,披露报端,为国人所共见。而各处国民会议促成会,更风起云涌,进行积极。宣言所主张为人民心理之所同,于此可证。临时执政府所召集之善后会议及国民代表会议,其国民代表会议之组织方法,未知何如?至于善后会议条件,则其组织方法,并非以人民团体为基础,故本党总理于一月十七日复电临时执政府,提出两条件:其一,善后会议加入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会、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农会、工会诸代表。其二,善后会议,虽可讨论军制财政诸问题,而最后决定之权,当还于国民会议。并声明如临时执政府能容纳此两条件,则对于善后会议,当表赞同。此为本党总理对于临时执政府最大限度之让步。二十九日,临时执政府之复电,对于此两条件,未能容纳,而本党总理卧病未痊,未能亲决庶务,故中央执行委员会仰体本党总理意旨,议决对于善后会议,不能赞同。凡读本党总理十一月十三日之宣言及一月十七日之复电者,当知此决议实为本党必然之结果。惟本党尚有当郑重为临时执政府暨国民告者:本党总理一月十七日之复电,一方表示尊重民意之坚决态度,一方表示对于临时执政府相当让步之精神。本党仍守此坚决及让步之旨,务期真正民意,得以充分表现,以为解决时局之最高机关。本党当竭其力之所能至,以观厥成焉。”

就在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的当天,冯玉祥做出惊人之举,通电宣布解除兵柄,决心下野,所有部下军队如何处置,完全听命于国家。这是冯玉祥的一个以退为进的政治手腕。

这一天,张作霖偕卢永祥、鲍贵卿等入京。张作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先派李景林到京妥为布置。李景林安排奉军第一军进驻丰台,第二军进驻马厂,津浦线自天津至德州驻军约有六万人。这就保证了奉军在北京万无一失。事后证明,张作霖这一军事部署,不是杞人忧天。如果没有这个安排,他们张氏父子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大约就在这一天,冯玉祥的部下准备刺杀张氏父子。

事情是这样的。张学良是于11月22日,随同段祺瑞、冯玉祥等一同自天津先到北京的。现在,张氏父子都在北京,踌躇满志,得意忘形。

当时,胡景翼正在河南彰德同地方军阀李倬章(济臣)打得激烈,胡景翼一再电催冯玉祥调兵支援。冯玉祥拟调胡部岳维峻、邓宝珊去,可他们都不肯去。冯玉祥说:“笠僧(胡景翼)请兵甚急,你们两位为什么不去应援?”他们回答道:“我们不去!那方面的事小,我们此时有更大的责任!”冯玉祥不解地问:“什么更大的事?”他们慷慨激昂地说:“处置张作霖父子是件大事!今天晚间我们就预备暴动,把他父子俩捉住枪决,以快人心,再戡祸乱!日本人已替我们探听清楚,他们这回入京,带的兵不多。只要总司令允许,我们马上就去动手。”冯玉祥听了大为吃惊,当即和他们说:“这事无论如何不能实行!就算你们能把他俩捕获,京外奉军必然激起异动,演成混乱之局,那时不等两方分出胜负,日本就会乘机进占东三省。日本人帮忙,绝不会怀好意的。”冯玉祥虽然这样说了,他们仍然固执地坚持原来的主张。并说,奉军多为乌合之众,若收拾了张氏父子,则奉军将领之识大体者必然愿随我们走。冯玉祥坚决不答应,双方僵持很久,直到深夜3点多钟,才慢慢说服了他们。次日,就接洽车辆,把他们派到河南去了。

这次刺杀阴谋没有得逞,其主要原因是张作霖事先在京外做了充分的军事布置,以便应付突发事件,说明他对冯玉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同时,冯玉祥也不同意他们采取这种刺杀的方式来消灭政敌。

后来,见到了张作霖,冯玉祥说道,他精神不好,要上山修养。张作霖假装很动感情,跳起来说道:“你可不能走!我若让你走了,我就是混账王八蛋!”这是张作霖惯用的口是心非的手段,冯玉祥自然完全知道。他向部下说明上山修养的衷曲,得到谅解,就到北京西郊天台山去了。

段祺瑞的临时执政,做得并不愉快,因为要敷衍和协调奉张和新兴的国民军,他宣布召开善后会议,重建新的政治环境,可是孙中山和南方各省都反应冷淡。

临时执政发布了一连串的人事命令,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是不稳的。

12月3日特任卢永祥督办直隶军务善后事宜,杨以德暂兼代直隶省长。这一天,在南方,李宗仁就任广州方面所委任的广西绥靖处督办,黄绍竑为会办。4日临时执政公布了临时法制院官制,任姚震为临时法制院院长,派龚心湛兼任赈务督办,蔡廷干兼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副会长,袁良为全国水利局总裁,李仲三为副总裁。5日以钟世铭继任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

5日,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电北京执政府请裁撤巡阅使一职,愿先自东三省实行为倡导,第二天张作霖又通电宣称已将镇威军名义取消,并停止战斗形式。

苏联驻北京公使要外交部转告奉军张宗昌,请其将所部的白俄兵解散,外交部拒绝了苏联这项要求,理由是这批白俄军人已经归化了中国,应该是中国人了。

由于张作霖的通电,北京执政府遂于12月10日颁令各省巡阅使均着即行裁撤,东三省一切军队仍由张作霖指挥节制,特任张作霖督办吉林军务善后事宜,吴俊升督办墨龙江军务善后事宜。

同日,冯玉祥通电取消国民军名义,并即解除总司令职务。

12月12日执政府向北京的外交团声明,前黄郛摄政内阁所下命令,一概有效。先三天,就是12月9日执政府下令免除张景惠的督办全国国道筹备事宜,以黄郛继任。

从这一连串的人事命令中,可以看出执政府尽量在张作霖和冯玉祥两大势力中求得协和,促成双方各退一步,各进一步。

12月13日执政府的阁议作成了三项决议:(一)撤销曹锟宪法。(二)宣告《临时约法》失效。(三)消灭国会机关。留在北京的非常议员听说政府将下令取消宪法并及约法和国会,大失所望,纷纷集会共商应付办法。这些议员们在反对曹锟贿选时饱受迫害,待到曹锟垮台,满以为可以出头了,结果依然受到解散的命运,那个时代的民主政治是多么的多灾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