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九州之群雄召唤
54516500000455

第455章 逆雄顺庸

袁绍很清楚,为今之计,唯有推行均田制变法这一条,只有许诺给百姓封土地,才能让冀州的百姓站在自己这一边。

否则,一旦身为都城的渤海城都被攻占的话,那冀州也就基本等同于没了。

“先生所言有理,为了保住冀州基业,本王决意变法,并且给百姓分田。”袁绍沉声道。

【叮咚,袁绍天赋神通‘逆雄’发动……

逆雄:逆雄顺庸,逆境为雄主,顺境为庸主。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效果。

效果1,逆境之下时,五维属性永久性+5;

效果2,顺境之下时,五维属性永久性-5;

效果3,若能保持一颗谦卑之心,避免骄狂自大的话,则就算处于顺境,也可避免效果2的发动。】

【当前袁绍处于逆境,五维属性永久+5,袁绍当前五维:统帅87(+5),武力88(+6),智力93(+5),政治96(+6),魅力103(+5)】

灭亡危机之下,袁绍终于爆发出了最大的潜力,激发‘逆雄’后五维属性都得到了永久性的提升,整个人简直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随着五维的提升,给袁绍带来帮助最大的还是政治属性,96点的政治让他发现了许多曾经忽略掉的东西,同时心中也隐隐有些后悔没有尽早推行均田制,否则现在也就不会如此的被动了。

“荀贤先生,变法一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另外告诉百姓分田的同时,收缴宣文一事也不能懈怠,这些文章有一张算一张,一个都不能给本王落下。”袁绍凝声叮嘱道,

听到这话,荀贤露出笑意,拱手道:“陛下英明,有了土地作为激励,渤海百姓必定奋勇争先,北冥寒又是北洲战神,他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肆意攻城,到时就可以等待时机。”

“快去办吧。”

“诺。”

荀贤前脚刚走,沈奉犹豫了一下后,还是说道:“陛下,若真推行变法,给百姓分田的话,世家那边恐怕没法交代啊。”

袁绍沉默了一会后,说道:“等打退夏军之后,本王逐个拜访冀州世家,相信他们会给本王一个薄面的,毕竟一旦冀州被夏军吞并的话,他们手中的土地还是会被夏军强行收缴分给百姓。”

“这......只能希望他们可以明辨是非吧。”

沈奉苦笑道,心中对此却无比的悲观,毕竟他也是世家出身,太了解那些人的秉性,想让世家主动让利?这比杀了他们还要难。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缪,犹豫了许久后,终于开口文道:“敢问陛下,北冥寒宣文中所说的,陛下已经将世子秘密送出渤海,不知是否属实?”

听到这话,袁绍眼中顿时闪过一道寒光,这件事他做的极为机密,整个渤海也没几个人知道,但是北冥寒却知道了,并且还在宣文中直接写出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渤海众城之中,有夏军的奸细啊,不将这个奸细揪出来,袁绍简直寝食难安。

袁绍并没有回答张缪,反而坐下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随即递给张缪,说道:“张将军,你秘密去查一下这几个人,若发现和夏军有联系的话,立即缉拿下狱,若胆敢反抗的话……杀。”

看了眼上面的名单后,张缪的瞳孔顿时猛地一缩,上面写的都是冀州的重臣啊。

袁绍连他们都不相信,还会相信我这个降将吗?张缪心中暗道。

虽然袁绍并未回答张缪的问题,但通过袁绍的反应,张缪已经可以猜到,宣文中所说的将子女送出渤海一事,应该是真的。

而这也就暴露出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对这一战,袁绍自己都没有自信,渤海真的能挡得住夏军的进攻吗?

张缪此人,向来喜怒不形于色,他的心中虽思索万千,但表明上却始终如一,恭敬的接过来后低头沉声道:“张缪……定不负陛下所托。”

因北冥寒的这一纸宣文,整个渤海都为之动荡起来,尤其是那十万新征的民兵,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这十万民兵已经进行了武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而此事袁绍若是一个处理不好的话,这十万本来准备用以守城的民兵将会最先乱起来,到时候渤海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过随着荀贤站出来,告诉百姓冀州王已经决意变法,等打退夏军后就会给百姓分田时,全城百姓纷纷欢呼雀跃,俨然都忘了之前如何的唾弃袁绍。

民心善变,百姓容易知足,这两点在渤海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渤海的百姓是开心,可世家却彻底炸开了锅。

所为世家之首的袁绍,竟要牺牲世家的利益来推行变法?这还得了啊?

哪怕明知袁绍也是迫不得已才行的变法,哪怕明知冀州一旦被夏军攻占的话,世家的利益也一样会保不住,世家也还是联合起来反对袁绍的变法。

袁绍得知后也被气得不轻,直接掀翻桌子,大骂道:“蠢货,都是一群蠢货。”

袁绍虽逼不得已推行均田制变法救国,但他身为世家子弟,而且还是冀州最大的世家,就算推行变法分田,也肯定会尽量的照顾世家的。

杨坚在大夏王朝的推行均田制变法可不会考虑世家的感受,若有反抗那直接就是灭族的下场,大夏治下的世家大族不少被杀得彻底没了脾气。

所以,就最终结果来说,遵从袁绍的变法,肯定是要好过被大夏王朝统治的。

袁绍本以为冀州世家会理解他的做法,可结果呢?狗屁,冀州世家坚决反对变法,甚至一点点的利益都不愿意让出,这也让袁绍极为的心寒。

袁绍做这些为的是什么?他想在抱住冀州的同时,也是为了维护世家利益,毕竟一旦冀州被夏军攻占的话,冀州世家也就只能任人鱼肉了,冀州和世家其实是一根绳上的蚂蚁。

可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那些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却好像一个都不懂。

不,他们都懂,只是都在装糊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