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中国辩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27900000001

第1章 中国模式的优与困

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一)兼有金融与经济杠杆

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而缺少经济杠杆。因为存在着庞大的国有经济体,中国政府具有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实施其危机拯救计划。

(二)开放的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开放的。中国政府现在非常推崇民本主义,努力把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中国政府也努力提高政府过程的透明性,并建立各种机制使得其官员对人民负责。

(三)转型机会的流失

金融危机大大拖延了中国的产业升级。金融危机正在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第二节 中国模式能够被围堵吗

(一)对中国文化“扩张”的不安

对国际关系的零和游戏思维正加深着西方对中国的深刻疑虑和不安。

(二)中国模式很难被围堵

首先,中国不是关起门来而是在打开国门的情况下打造中国模式的,其模式具有普世性,它是很难被围堵的。中国模式不可被围堵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所一贯奉行的开放政策。

第三节 为什么要提中国模式

(一)中国内部也观点歧异

在中国内部,对中国模式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大赞中国模式的,认为不仅存在着一个中国模式,并且这个模式较西方模式优越,人们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的“左派话语”。与左派相对,亲西方的自由派则不承认存在着中国模式。对自由派来说,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中国模式,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未定论”,他们认为,现在提中国模式还为时过早。

(二)模式需要自我改进的过程

只有承认了中国模式的客观存在,才能对这个模式加以认真的研究,找到其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而事实上,如何改进中国模式,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一)从大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更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强调的是“中国的”,是中国文明的当代体现,认识中国模式就是要考察中国文明是如何容纳和接受新的制度因素的。

(二)中国政治的特有传统

中国无论是传统皇权还是现代党权,都是通过开放政治过程,把外部问题内部化来求得问题的解决。党权是中国政治的核心,不理解党权,就很难理解中国政治。

第五节 中国模式的改进

(一)政府的角色定位要清楚

首先,要回答国有部门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

其次,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和领域,应该搞清楚。

再次,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国富民穷的情况。

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关键在于继续保持开放。

(二)开创新的利益去推进改革

唯一的出路是政治的开放性。执政党自身如何保持永恒的开放,这永远会是最严峻的挑战。但很显然,如果要避免自我腐败,避免来自社会的激进变革,执政党就必须直面这个挑战。

第六节 中国模式研究应去政治化

(一)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模式是什么也是客观的,需要踏踏实实地研究它,观察它,认识它的优缺点,然后对它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应从主体架构来看中国模式

不是看外来的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和冲击,而是看中国文明如何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看中国文明的消化、吸收能力。中国传统文明的一些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断裂,它的主体架构还在。

(三)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来认识

要认识事物,必须同时有这两个层面的眼光,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切入去看它的架构,也可以从政治、文化角度切入,但是不能局限在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上。

(四)中国模式是转型中的模式

转型的意思是,中国文明怎么样去适应和消化新的形势,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别人,把橘子变成苹果。中国模式处于转型期,还在探索中,但探索不是没有方向,而这个方向取决于中国文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