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中国辩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27900000002

第2章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第一节 切莫夸大“北京共识”

(一)“北京共识”有强烈的政治味

“中国模式”只着重于总结中国本身的经验,意在解释中国是如何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功的,而“北京共识”则不同了,它更进一步,不仅是对中国经验的总结,而且还带有浓重的向其他国家推销中国经验的味道。

(二)强行推销,成功变失败

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不接受任何所谓的“共识”,也不根据各种所谓的“共识”来指导自身的改革,所以也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北京共识”。

第二节 中国的崛起:军事大国还是商贸大国

(一)国际社会欢迎中国的经济崛起

但是在“中国军事威胁论”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的另外一种更为重要的大国形象也正在慢慢流行开来,即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商贸大国”。而这个大国是国际社会所欢迎的。

(二)商贸战略是中国和平崛起主要手段

中国与世界各经济体的商贸关系并不是一种“供求关系”或者一种金钱交易关系那样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商贸活动是中国和平崛起承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节 如何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作为中国的大国战略,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就是中国不会走从前一些大国崛起走过的道路;第二个层面就是中国崛起之后要在维持世界和平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一)“和平崛起”战略具有现实可行性

中国所提的“和平崛起”显然指的是中国的崛起不会导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的国家间的冲突,一些局部地区、小规模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甚至军事冲突应该不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总体战略。

(二)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中国之所以能够把“和平崛起”确定为国际战略,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一客观条件的出现。

军事方法往往是一种零和游戏,而经济方法则是双赢游戏。

第四节 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

(一)中国的崛起仅是经济上的

中国的经济崛起并没有带来军事上的崛起。

中国经济的崛起既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更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

政治上的崛起也没有。

(二)中国不应满足于经济崛起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有过数次真正的崛起,包括在秦汉时代、隋唐时代、明清时代的崛起。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实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

第五节 国际责任关系着中国崛起

(一)责任何在,各国看法不同

各方对中国的“责任”要求很不相同,从代表西方世界价值观的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人权和民主,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反对霸权、公正国际秩序。

(二)责任承担须与能力相协调

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中国的实际能力应当是相协调的。中国的影响刚刚开始“走出去”,并且中国没有能力、也不想重复西方国家所走过的道路。

第六节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中国的经验有很多,但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说,主要可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讨论。

(一)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如果没有政治改革,很难想象经济发展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也很难解释当代中国政治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治之间的巨大区别。国家制度建设就是中国过去将近三十年的政治改革的核心。

(二)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这个秩序,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很难进行。

(三)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产权保护。产权保护关系到投资者的积极性问题。如果没有产权保护,就没有动力机制。政治和行政手段不可避免,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否从政治和行政的保护转型到法治的保护。

(四)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基本社会正义,或者说基本社会正义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经济发展就不会有社会正义,但经济发展并不能等同于社会正义。

(五)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民主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结构。

“好”的民主需要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经济的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多元化,而社会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成中国政治体制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