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明白为什么而奋斗
5624300000018

第18章 问题17—为什么要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强者永远会受到欢迎,而只有弱者会受到怜悯。那我们如何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如何实现自我的真正成功?

建立个人品牌,是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一个人的事业已经从做一份工作、追求一个职业,发展到建立个人品牌。建立个人品牌的含义就是将你的能力、个性以及独特的品质融为一体,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树立个人品牌又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呢?

不做“流水的人才”:打造个人品牌

都说“铁打的职业流水的人才”,尤其在当前,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就无法在职场中生存。那么竞争力从哪里来呢?答案是创造你自己的品牌。

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创造个人价值:精湛的专业技能、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和高尚的人品。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胜,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

著名管理专家宋新宇博士介绍说,个人品牌就是个人在工作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它就像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样,要有知名度,更要有忠诚度。具体而言,个人品牌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人品牌最基本特征是质量保障。这一点跟产品品牌一样。它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也就是说既要有才,更要有德。一个人仅仅工作能力强,而道德水平不高,是建立不起个人品牌的。

第二,个人品牌讲究持久性和可靠性。建立了个人品牌,就说明你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证的,也一定会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企业使用这样的人是可以信任和放心的。

第三,品牌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任何产品或企业的品牌不是自封的,而要经过各方检验、认可才能形成。对个人品牌而言,也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第四,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像一个企业一样,如果有了品牌,它做任何事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对个人来讲,一旦建立了品牌,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对于职场中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而言,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升迁、平步青云。事实上,升迁路上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品牌之争,最终胜出的必定是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候选人。

而个人品牌主要是指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呈现,它不是一个人简单的姓名,而是在职场中的信赖标志。初涉职场,个人品牌是客观存在的,但让其自然成长,还是潜心打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成功的个人品牌都是潜心打造的结果。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去打造个人品牌。

品牌是与身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品牌知名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越大,个人的身价自然也就不菲。唐山市百货大楼家电销售部名牌服务员王志鹏创下了个人月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纪录;石家庄市北国商城名牌售货员陈凯,在袜子销售的小天地里做出了大文章,创造了个人年销售额30万元的纪录。

在职场中,拥有最高价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对公司贡献最多的人。初入职场的人,还没有个人品牌,只有在工作中,以自己的努力和特有价值获得认可,才能被业界认同。个人品牌一旦形成后,就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职场竞争中,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个人品牌却是无法复制的,它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标志。原先也许是你去找用人单位,而现在就是用人单位冲着你的品牌来找你。

有了一个好的个人品牌,你的身价也将大大提高。

思考题:

你是否在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永不知足:职业品牌的第一要义

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品牌含金量越高,则人的身价越高。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而个人品牌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磨砺。

著名成功大师哈伯德对年轻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永不知足。”他认为只有不满足于所取得成绩,并不断进取,始终激励自己向前发展,最后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所向往的地位。

新闻界的“拿破仑”——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最初在他每月只能拿到80英镑的时候,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皆为他所有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他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就算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还是不愿停下脚步。他要利用《泰晤士报》“揭露官僚政府的腐败,打倒几个内阁,推翻或拥护几个内阁总理,而且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由于他的努力,不少国家机关提高了办事效率,他在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了整个英国的制度的改革”。

他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

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了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到这里来有多久了?”

“将近3个月了。”那个人答道。

“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序熟悉了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镑。”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您。”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5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世界上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终其一生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他们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能这么多了,这样的人自然无所谓个人品牌了。

真正成功地树立个人品牌的人不甘于平庸,他们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自己,把他们现在的地位和他们所期待的状况来进行比较,并因此激励自己不断向卓越迈进。

“现在的自己永远是有待完成的”,格斯特的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意思。格斯特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是深受全世界读者喜爱的一个诗人。他之所以会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能常常向上望着他理想中的自我,而不满足于现实中的自我。

他还说:“在去年暑假里,我便是如此:我发觉我所希望的那个自我比现在的自我要聪明一些。在我那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茅舍里,我列出了一个表:一方面写出我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写出我所不要的东西……这个表使我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快乐。”

要求自己卓越的第一步,是要让自己不满足于停留在现有的位置上。不满足于现状的感觉可以帮助你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思考题:

你对你目前的状况满足吗?

你觉得个人品牌对一个人职业生涯影响大吗?

完善自我,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杰菲逊说:“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的,当一个人拥有自己特有的才华,并且能全力为公司做事情的时候,他就是公司不可替代的“专家”。

一位老板曾说:“我手下有8名销售代表。两名顶尖高手创造的销售增长额高达总数的50%,这两个人我是丢不起的。”

这两个“丢不起”的员工,就是老板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专家”,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许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受过多年教育,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在工作中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工资的多少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他们从未想过,如果自己辞职,是否会对公司正常运转产生影响?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吗?

其实,理性的员工都会想:“我是为我自己活着,只有我自己最在乎自己,我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能寄希望于公司能施舍给我什么。所以我在公司工作,就要贡献全部力量,争取最大利益。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要做到公司不能没有我,我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座上,对在座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忠告: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从事职业的难易程度和薪水多少,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成为这个职位上不可或缺的人。新东方的徐小平也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一个人把工作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就是成功。

在任何一家企业里,最受老板欢迎的是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员工。管理专家认为,老板在升职和加薪时考虑最多的,往往并不是员工的本职工作做得好,也不是员工曾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考虑员工对于企业的未来有没有帮助。所以,任何一名员工都应该常常这样问自己,如果企业现在解雇你,对于企业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你的潜力、你的价值能不能大到让老板在任何时候都不舍得放弃你?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证明你是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专家”,对于老板来说,你至关重要。但如果你的回答是不确定或者是否定的,那么你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在你的工作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增加你对于企业的价值,努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思考题:

你有成为一个团队核心的打算吗?

一般公司会在什么情况下解雇一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