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先锋
5626400000021

第21章 智能的地形匹配与景物匹配技术

地形匹配制导技术又称地图匹配制导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在导弹发射区与目标区之间选择几个特征明显的标志区,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当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雷达高度表和气压表测出地面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数据,计算机将其同预存数字地图比较,算出修正弹道偏差的指令。弹上控制系统执行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贮存在弹上的地面图像是由侦察卫星或侦察飞机预先测定的,经过处理转换成数字信息后贮存在弹上的计算机中。由于同一地域对于可见光、微波、红外、激光所表现的地面特征并不相同,因此可构成各种地图匹配制导,比如微波雷达图像匹配制导、可见光电视摄像匹配制导、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制导、红外成像匹配制导等。地形匹配制导精度与射程无关,也不受气侯条件影响。

景物匹配制导又称数字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或区域相关制导。其工作原理与地形匹配制导相似,是利用弹载“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获取目标区域景物图像数字地图,将其与预存的参考图像进行相关处理,从而确定导弹相对于目标的位置。地形匹配和景物匹配制导实际上就是将导弹飞行时测出的数字序列,与预存的灵敏字序列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导弹就按预定弹道飞行;如果不一致,弹载计算机便自动地计算出实际航迹与预定航迹的偏差,并发出指令调整导弹状态。这样,导弹就会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

地形匹配制导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70年世,80年代开始被用在远程巡航导弹上。

1977年,美国洛克希德导弹空间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和试飞成功“毫米波辐射测量地域相关器”,用作洲际弹道导弹的末制导系统。相关器是一台专用并行信息处理机,每秒可执行约12000次运算,可满足弹道导弹迅速下落在目标上空所需的高处理速率。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武器中心也在研制微波辐射度地形遥感制导系统。

1972年,美国海军委托通用动力公司开发采用地形匹配与景物匹配的“战斧”巡航导弹,它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一种巡航导弹,经过10多年的研制和试验,于1985年装备部队。它有多种型号,有海射型、陆射型、空射型和潜射型,其中海射型最为典型。

“战斧”巡航导弹在导弹上加装了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其原理是:当确定了导弹飞行航线后,选择途中若干特征性强的地区作为“定位区”,并把定位区的等高线数字地图预先存贮在弹上计算机中。在导弹按惯性制导到达定位区后,弹上仪器探出实飞地区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机,确定实飞地区与定位区之间的偏差,并发出修正指令,使导弹返回“正道”。导弹有了地形匹配制导帮忙,就象行军有了地图一样,比单纯惯性制导“跟着感觉走”大有进步,不仅能使导弹圆概率误差减小至30米以内,而且命中精度不随航程和飞行时间增加而降低。

为了准确击中目标,“战斧”导弹采用了数字式景象匹配制导,大体过程是:先把通过侦察卫星或其它手段拍到的预定攻击目标的照片数字化处理,装在导弹的导引头上,再在弹上加装电视摄像机进行搜索,当发现目标后,与贮在弹上的目标照片加以比较,如确信无疑,就控制导弹向目标飞去。

在实战使用时,当接到命令后,舰上导航系统测出自己的实际位置,计算出导弹发射诸元以及预定的飞行弹道诸元,并输入弹上的计算机。导弹发射后,先经助推阶段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进入巡航飞行状态,以7~15米的高度掠海面飞行。在这过程中,导弹中靠弹上的测高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控制飞行。当导弹进入陆地后,由于地面起伏不平,导弹便转入惯性导航与地形匹配相结合的制导方式。导弹的巡航高度在平地是15米,在丘陵地自动升高到50米,经过山地时还会再升到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