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先锋
5626400000037

第37章 巧避“千里眼”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原意是“无线电侦察和测距”,也就是无线电定位,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速度等特性的一种装置,被称为“千里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不断完善,但同时,对抗雷达的技术也在完善。雷达是靠发射探测脉冲并接收被照射目标的回波来发现目标、测定目标的空间位置的设备。对雷达的电子进攻装备则是利用雷达这一工作过程,破坏雷达对目标信息的获取。对雷达电子进攻装备的侦察接收机,能通过对雷达高功率探测脉冲的截获,可在远距离上发现雷达的照射,并根据对雷达信号的分析确定雷达的属性和威胁的程度,发射与雷达频率相同、波形相似的各种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压制雷达对目标回波的接收,从而在雷达显示屏上遮盖目标回波或制造假目标回波进行欺骗。进入雷达接收机的干扰信号还可以按其特有的调制规律破坏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对雷达的电子进攻和雷达本身的电子防御,常被称为雷达对抗和雷达反对抗。

在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中,英、美联军采取了多种电子对抗措施,如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反雷达干扰伪装等,综合运用,成功地模拟了在佯攻方向上的两支“强大的幽灵舰队”,把德军主力引向布伦地区,使诺曼底登陆得以顺利进行。参加登陆的2127艘舰只,只有6艘被德军击沉。诺曼底登陆战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成功地综合运用电子对抗措施的范例。

目前,对雷达的干扰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有源干扰是由专门的无线电发射机主动发射或转发电磁能量,扰乱或欺骗敌方电子设备,使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无法工作或上当受骗。无源干扰是依靠本身不产生电磁辐射但能吸收、反射或散射电磁波的干扰器材,使敌方探测器效能降低或受骗。另外,利用电子伪装技术,也可使雷达“变瞎”。例如,角反射器就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电子伪装器材。

角反射器可以利用互相垂直相交的三个金属导体平面做成,也可用铝管、木杆做骨架,用金属网、镀金属和尼龙丝做反射面,制成折叠式的角反射器。它可以把雷达射来的无线电波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例如,一个边长40厘米的角反射器,其反射强度相当于一辆重型坦克的反射强度,一个直角边长为60厘米的金属网角反射器,设置在距雷达10公里的水面,仍可在雷达荧光屏上呈现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