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说,人们不可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如此说来,人们也不可能两次作同一个演讲或者写同一篇文章。下面选自1923—1939年的演讲和文章完全服从这条真理,决不愿逃避。这些演讲和文章都在特定时刻流入时间长河,今天已经不复在我的手中。
“讲演和文章”这个称谓自然并不完全恰当。有些东西既非演讲亦非文章,而是讲稿;另有一些只是短短的概要。某些概念是经过反复探讨且历尽周折方才明朗的。关于内政的中立化(第18篇)与关于战争和敌人的关系(第30篇)两篇,已不再是课堂讲座时所作的那类廓清概念的综述。它们概括了一个问题范围,有助于在陈词滥调的漩涡中正确提出问题。虽然人们早就知道,任何回答都取决于问题的提法,可是,这一点在提出重要的宪法和国际法问题时,实际上几乎未受重视。在西方民主国家,人们依然根据塔列朗(Talleyrang)和路易—菲力普(Louis-Philippe)[1]时代的问题提法就20世纪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相应地作出回答。与此相比,在德国,这类问题的法学讨论却有长足发展。这是我们通过往往是艰辛和痛苦的经验取得的,但进展却不容争辩。
其他一切都可在下面的文字中读到。在我经历了长年的专业研究以后,我熟悉各种各样的序文。有些序文试图预先说出作者易于或难以理解的顾忌,用善意和诚实的话提防一切可能产生的无知或者恶意诋毁。这些作者希望避开特有的职业危险——“中伤的炮弹”,也就是所谓恶言之网(tela calumniae)。可是,哪怕他们当中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也未能幸免。因此,我不想为此多费口舌。但我欢迎一切真正的对手,不避开任何在科学真理之途上与我对立的人。但愿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意念使用这条进入我的演讲和文章的快捷方式:“欢迎,不论善意还是恶意!”
卡尔·施米特
193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