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与技巧速查速用全书
57440700000003

第3章 委婉含蓄篇

——曲径通幽,直言曲说的口才艺术

幽默拒绝很管用

用幽默的方法拒绝别人,既可以缓解紧张的氛围,又不会影响彼此的友谊。

玛丽抱怨她的丈夫说:“你看邻居W先生,每次出门都要吻他的妻子,你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吗?”丈夫说:“当然可以,不过我目前跟W太太还不太熟。”

玛丽的本意是要她的丈夫在每次出门前吻自己,而丈夫却有意地曲解为让他吻W太太,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愿意那样做的本意。

直接拒绝别人很容易伤害对方,甚至造成许多误解,破坏彼此间的友谊。但是,利用幽默,巧妙拒绝,却能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有位员工代表向老板谈加薪的问题,并使出了眼泪战术,苦苦哀求道:“老板,请你一定要帮帮忙,现在这点薪水我实在无法和我太太继续在一起生活下去呀!”上司回答说:“好吧!那么我会出面来说服你太太,要她跟你离婚的。”

在工作当中,如果不懂得拒绝的技巧,往往会吃亏上当。下面的例子很有借鉴意义。

大个子瑞克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主任。有一天,某部门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瑞克,你看是不是要早日把你的职位让给年轻人!”

“好啊!就这么办!”

“唉!你愿意?”

“是啊!不过俗话说,‘鸟去不浊池’,所以我有一个请求,希望能让我把正在进行的工作彻底做好再走。”

“哦!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你那个工作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

“我想,大概还要10年。”

在拒绝别人时,采用幽默的方式不但不会伤害到对方,而且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对领导要这样拒绝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属下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属下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要善加考虑,这件事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违背自己的良心?然后再作决定。

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情面,即使是无法做到的事也接受下来,这种人的心似乎太软。纵使是很照顾自己的领导委托你办事,但自觉实在是做不到,你就应该很明确地表明态度,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这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否则,你就会误大事。

如果你认为这是领导拜托你的事不便拒绝,或因拒绝了领导会使其不悦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很艰难。因畏惧领导报复而勉强答应,答应后又感到懊悔时,就太迟了。

领导所说的话有违道理,你可以断然地驳斥,这才是保护自己之道。假使领导欲强迫你接受无理的难题,这种领导便不可靠,你更不能接受。

尽管部下是隶属于领导的,但部下也有他独立的人格,不能什么事不分善恶是非都服从。倘若你的领导以往曾帮过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无理或不恰当的事,你更应该毅然地拒绝,这对领导来说是好的,对自己也是负责的。

当然,拒绝领导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都不敢因此而得罪领导。因为领导有可能掌握你一生的前程。然而,你知道一些拒绝领导的技巧,就能两全其美,既不得罪领导,又可以表明拒绝之意。不过要强调的是,这些技巧仅限于拒绝那些非合理要求。

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有损领导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

当上司要求你做违法的事或违背良心的事时,你要平静地解释你对他的要求感到不安,你也可以坚定地对上司说:“你可以解雇我,也可以放弃要求,因为我不能泄漏这些资料。”如果你幸运,老板会自知理亏并知难而退;反之,你可能会授人以柄。但假若你不能坚持自身的价值观,不能坚持一定的准则,那只会迷失自己,最终会影响工作的成绩,以致断送自己的前途。

当上司器重你并将你连升两级,但那职务并不是你想从事的工作时,你可以表示要考虑几天,然后慢慢解释你为何不适合这工作,再给他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我很感激你的器重,但我正全心全意发展营销工作,我想为公司付出我的最佳潜能和技巧,集中建立顾客网络。”正面地讨论,可以使你被视为一个注重团体精神和有主见的人。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属下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属下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当领导提出不能满足的要求后,就可采取下列步骤先答复:“您的意见我懂了,请放心,我保证全力以赴去做。”过几天,再汇报:“这几天×××因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来,我再立即报告他。”又过几天,再告诉领导:“您的要求我已转告×××了,他答应在公司会议上认真地讨论。”尽管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你也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因为你已尽力而为,领导也就不会再怪罪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就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问题,反感、不满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只要能做出些样子,对方就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撤回已让你为难的要求。

你也可以利用群体掩饰自己说“不”,这不失为一大妙招。

例如,你被领导要求做某一件事时,其实很想拒绝,可是又说不出来,这时候,你不妨拜托两位同事和你一起到领导那里去,这并非所谓的三人战术,而是依靠群体替你作掩护来说“不”。

首先,商量好谁是赞成的那一方,谁是反对的那一方,然后在领导面前争论。等到争论一会儿后,你再出面含蓄地说“原来如此,那可能太牵强了”,而靠向反对的那一方。

这样一来,你可以不必直接向领导说“不”,就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方法会给人“你们是经过激烈讨论后,绞尽脑汁才下结论”的印象,而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人士都不会有哪一方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领导会很自然地自动放弃对你的命令。

对于超负荷工作的要求,你即使是力不能及,也不能马上面露难色。不妨先动起手来做,让事实来证明领导的要求是不可能达到的。

下面是发生在职场中的一件事情:

“小康,请你今晚把这一叠讲义抄一遍。”经理指着厚厚一叠稿纸对秘书小康说。小康听到此言,面对讲义,面露难色,说:“这么多,抄得完吗?”“抄不完吗?那请你另觅轻松的去处吧!”也许经理正在气头上,于是小康被“炒了鱿鱼”。

小康的被“炒”实在令人惋惜。像她这样生硬直接地拒绝上司的要求,给上司的感觉是她在对抗,不服从指示,因而扫了上司的威信,被“炒”也就难免了。其实,她可以处理得更灵活些。她不妨这样,立即搬过那一堆稿子埋头就抄起来,过一两个小时后,把抄好了的稿子交给经理,再委婉地表示自己的困难,那么经理肯定会很满足于自己说话的威力,并意识到自己的要求的不合理处,而延长时限。小康就不至于被解雇。

拒绝上司必须把握以下3点。

1.要有充分的拒绝理由

首先设身处地,表明自己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然后再表明自己的遗憾,具体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如说:“我有件紧急工作,必须在这两天赶出来。”充足的理由、诚恳的态度一定能取得上司的理解。

2.不可一味地拒绝

尽管你拒绝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上司也许仍坚持非你不行。这时,你便不能一味地拒绝,否则,上司可能会以为你是在推脱,从而怀疑你的工作干劲和能力,以致失去对你的信任,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意无意地使你与机会失之交臂。

3.提出合理的接替方法

对上司所交代的事,你不能接受,又无法拒绝,这时,你可得仔细考虑,千万不可怒气冲天,拂袖而去。你可以与上司共商对策,或者说:“既然这样,那么过两天,等我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就开始做,你看怎么样。”你也可以向上司推荐一位能力相当的人,同时表示自己一定会去给他出点子,提建议。这样,你一定能进一步地赢得上司的理解和信任,也会为你以后的工作、生活铺开一条平坦的大道,因为上司也是和你一样是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感情,也当过职员的人。

把握好以上要点,才能不让自己难堪,也不会失去上司的信任。

找一个人代替

假如你抽不开身,实事求是地讲清自己的困难,同时热心介绍能提供帮助的人。这样,对方不仅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失望、生气,反而会对你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

有一次,约翰的一位好朋友的孩子,4岁的毛毛,一手拿苹果,一手拿橘子,跑到约翰面前炫耀。约翰故意逗他说:“毛毛,伯伯的嘴好馋。你看,你是愿意把苹果给伯伯吃呢,还是愿意把橘子给伯伯吃?”他听了约翰的话,很快就出人意料地回答:“伯伯你快去,妈妈那里还有!”啊,这小家伙的回答真是绝了!他没有直截了当地拒绝,但让人无法从他那里捞到一点油水,因为他想到了一个替代方案来拒绝人。这个例子,显示了替代方案的妙用。他没有正面表示拒绝,你也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彼此既不伤和气,也不会丢什么面子。

这种方法就叫替代法,是以“我办不到,你去拜托某某比较好”的说法,来转移给他人的做法。工作中常常会有人来请你帮忙,而你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插手,你应该怎么谈呢?

“我对电脑没办法,不过小王对电脑很熟,你去拜托他看看怎么样?”

“我对计算工作最头大了,小芸好像是簿记二级的,她应该做得来!”

像这样搬出一位在这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然后要对方去拜托他就行了。

不只能力的问题,像下面这个例子中的场合也能适用。

“我如果要做这件事,恐怕要花掉不少时间。小范好像说他今天工作分量不怎么多!”

只有在大家都知道那个人的确比较胜任时才能用这招。

这个办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招致那个被你“转嫁”的人的怨恨。想拜托你的人一定会说:“是某某说请你帮忙比较好!”对方也就会知道是你干的好事。这么一来,那个人心里一定会想:“可恶的家伙,竟然把讨厌的事推给我!”

尤其当需要帮忙的工作内容,是人人都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惹来怨恨的可能性就愈高。所以,最好在多数人都知道“某某事情是某某最擅长的”,这样的场合才用此招。

当然,这一招不仅仅是可以用在工作中,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抽不开身,实事求是地讲清自己的困难,同时热心介绍能提供帮助的人。这样,对方不仅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失望、生气,反而会对你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

拒绝求爱这样说

如果爱你的人正是你所爱的人,被爱是一种幸福。但是,假如爱你的人并不是你的意中人,或者你一点也不喜欢他(她),你就不会感觉被爱是一种幸福了,你可能会产生反感甚至是痛苦,这份你并不需要的爱就成了你的精神负担。

别人爱你,向你求爱,他(她)并没有错;你不欢迎,你拒绝他(她)的爱,你也没错。最关键的是看你怎样拒绝。如果拒绝得恰到好处,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也可以免去许多麻烦;如果你不讲方式,不能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的求爱,你就可能犯错误,不但伤害他人,说不定也会危害自己。

你也许曾经有过这样的左右为难,因为对方的条件实在让人爱不起来。但是,由于是你的上司介绍的,或者是上司的子女,使你在拒绝时产生了犹豫,虽然每次见面都会使你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你一想到对方的身份、上司的威严,屡次想谢绝却又不好开口。有时候,也许你为了顾全对方的面子而难以开口说个“不”字,或者慑于对方的威严,你不知所措。你被这份多余的爱折磨得痛苦不堪,不知该如何去做。生活中处在这种矛盾中的人太多了。有些人遇到这些情况时不知该如何拒绝,因处理不当,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

那么该如何巧妙而不失体面地拒绝求爱呢?

首先要做到直言相告,以免产生误会,这是非常必要的。

你若已有意中人,又遇求爱者,那么就直接明确地告诉对方,你已有爱人,请他(她)另选别人,而且一定要表明你很爱自己的恋人。同时,切忌向求爱者炫耀自己恋人的优点、长处,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倘若你认为自己年纪尚小,不想考虑个人问题,那正好,你可以直言不讳,讲明情况。

其次,倘若你不喜欢求爱者,根本没有建立爱情的基础,可以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婉言谢绝。

对自尊心较强的男性和羞涩心理较重的女性,适合委婉、间接地拒绝。因为有这类心理的人,往往是克服了极大的心理障碍,鼓足勇气才说出自己的感情,一旦遭到断然地拒绝,很容易感觉受伤害,甚至痛不欲生,或者采取极端的手段,以平衡自己的感情创伤。因此拒绝他们的爱,态度一定要真诚,言语也要十分小心。你可以告诉他(她)你的感受,让他(她)明白你只把他(她)当朋友,当同事或者当兄妹看待,你希望你们的关系能保持在这一层面上,你不愿意伤害他(她),也不会对别人说出你们的秘密。

你不妨说:“我觉得我们的性格差异太大,恐怕不合适。”

“你是个可爱的女孩,许多人喜欢你,你一定会找到合适的人。”

“你是个很好的男人,我很尊重你,我们能永远做朋友吗?”

“我父母不希望我这么早谈恋爱,我不想伤他们的心。”

如果这些自尊和羞涩感都挺重的人没有直接示爱,只是用言行含蓄地暗示他们的感情,那么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用暗含拒绝的语言,用适当的冷淡或疏远来让他(她)明白你的心思。

要记住,拒绝别人时千万不要直接指出或攻击对方的缺点或弱点,因为你觉得是缺点或弱点的东西,对他(她)自己来说也许并不认为是缺点。所以,不能以一种“对方不如自己”的优越感来拒绝对方。特别是一些条件优越的女青年,更不能认为别人求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推了之,或不屑一顾、态度生硬,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对于带有骚扰性的某些“求爱”方式,就不必手下留情,一定要果断出击。

如果你是一名美女,你难免会遇到“性骚扰”。随着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女性走出家庭,与男子一样,在社会工作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且敢于展示自己的美,这就招来一些好色之徒,使他们有了非分之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对美女的垂涎太过分,就成了“性骚扰”。女性遭到来自于男性的性骚扰,如果太过软弱,就会使好色之徒得寸进尺;如果义正词严怒目斥之,就可能陷入麻烦之中弄得自己不开心。比较聪明的办法是,以机智的讥讽言辞使其退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试看这位漂亮的少妇是如何抗拒性骚扰的。

一位生性风流的男子,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少妇迎面走过来,便跟在她后面,寻找机会和她搭话,但因为不相识,不好开口。忽然瞥见她手上挎了个提包,于是找到了话题,他嬉皮笑脸地说:“请问,您这漂亮的小提包是从哪儿买的,我也想给我妻子买一个。”没想到这位少妇冷冷地说:“你妻子有这种包会倒霉的。”“为什么呀?”少妇幽默地回答说:“因为不三不四的男人会以提包为借口找她的麻烦。”

这位少妇看穿了这个风流男子的意图,但没有揭穿他,而是接过男子的话头,以嘲讽而幽默、机智的言辞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个男子见难以得手,只得灰溜溜地逃之夭夭了。

年轻漂亮的女性,单身独处,往往容易受到骚扰。

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独自坐在酒吧里,被一个油头粉面的青年男子瞧见了,于是他走过来主动搭话:“您好,小姐,我能为您要一杯咖啡吗?”“你要到舞厅去吗?”她喊道。“不,不,您搞错了。我只是说,我能不能为您要一杯咖啡?”青年男子说。

“你说现在就去吗?”她尖声叫道,比刚才更激动了。

青年男子被她彻底搞糊涂了,红着脸悄悄地走到一个角落坐下。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愤慨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这个年轻女子走到他的桌子旁边。“真对不起,使你难堪了。”她说,“我只是想调查一下,看看他人对意外情况有什么异常反应。”

这位聪明女子的做法真让人叫绝,她故意装糊涂,大声叫嚷,引起别人注意,好色之徒只好灰溜溜地躲开了。

约会是男女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恋爱的标志,所以,接受别人的约会请求也意味着接受别人的求爱。对于不愿意接受的示爱者,我们首先应该拒绝与其约会,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使对方误会,导致真正明确两人关系时牵扯不清,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拒绝约会应该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因为这不仅仅代表对一次约会的推搪,而且暗示着自己对对方的爱情的谢绝,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说话的分寸,不损害对方的感情,另一方面要表明心意,断绝对方再次邀请的念头。

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推搪约会,使对方体会到拒绝之意。

上课、加班、身体欠安、天气不好……这些都可以成为拒绝约会的好借口。在搬出这些借口的同时,可以有意地露出破绽,让对方从借口的不严密性中明白是在有意敷衍。此外,也可以以委婉的方式暗示自己确实不愿意与对方交往。总之,借口不能找得太严密、太合乎情理,不要让对方误认为是客观原因导致不能赴约,从而把约会的时间推至以后,令自己再次处于被动局面。

张京对同事小洁暗恋已久,这天,他终于鼓起勇气约小洁出来看电影。小洁也觉察到了张京的感情,无奈自己对他实在没有“触电”的感觉,于是对他说:“真是对不起。这段时间我正在上夜大的电脑培训班,每天晚上都有课。上完夜大后又要准备英语的等级考试,实在没有看电影的空闲时间。要不,你找刘伟吧,你们哥俩不是常在一起讨论好莱坞的影片吗?”张京听了,只好悻悻而归,从此再也没向小洁提出过约会的请求。

看一场电影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小洁愿意接受张京的话,怎么也能抽出点时间来赴约,而她的推辞却根本没有流露出任何的遗憾和改日赴约的愿望。想清楚了这一点,张京自然明白小洁的拒绝之意,只得收回自己的感情。

暗示已经有了意中人,使对方知难而退。

由于约会是恋爱的前奏,当对方刚刚提出约会,尚未表露爱意时,可以“先发制人”,间接说明已经心有所属。对方听了之后,明白自己希望渺茫,自然不敢强求,有时甚至会为了避免尴尬,还会找理由取消此次约会。

郭建对新来的同事孙红一见钟情,星期五下午下班前,他打电话给孙红:“我听朋友说,这两天香山的枫叶红得最美,你有兴趣和我一起去看看吗?”孙红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笑着答道:“哎呀,真是不巧。明天恰好我男朋友的妈妈过生日,我要赶着去拜寿,要不我们改天再叫几个朋友一起去吧?”郭建听了,心里凉了半截,只得敷衍道:“那……那就以后再说吧!”

孙红以男朋友的母亲过生日为由,既推掉了郭建的邀请,又表明自己已“名花有主”,郭建只好识趣地知难而退,便不会再提出什么约会的邀请了。

无论如何,在爱情的历程中,当遇到不满意或不能接受的求爱时,最好采用恰当的语言,婉言拒绝,巧妙收场。

多说“不过”和“但是”

有时对方提出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条件的限制又无法予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拒绝的言辞可采用“先肯定后否定”的形式,使其精神上得到一些满足,以减少因拒绝而产生的不快和失望。例如,一家公司的经理对一家工厂的厂长说:“我们两家搞联营,你看怎么样?”厂长回答:“这个设想很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没有成熟。”这样既拒绝了对方,又给自己留了后路。

对对方的请求最好避免一开口就说“不行”,而是要表示理解、同情,然后再据实陈述无法接受的理由,获得对方的理解,自动放弃请求。

李刚和王静是大学同学,李刚这几年做生意虽说挣了些钱,但也有不少的外债。两人毕业后一直无来往,忽一日,王静向李刚提出借钱的请求。李刚很犯难,借吧,怕担风险;不借吧,同学一回,又不好拒绝。思忖再三,最后李刚说:“你在困难时找到我,是信任我、瞧得起我,但不巧的是我刚刚买了房子,手头一时没有积蓄,你先等几天,等我过几天账结回来,一定借给你。”

先扬后抑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先承后转”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力求避免正面表述,而采用间接拒绝他人的一种方法。先用肯定的口气去赞赏别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然后再来表达你需要拒绝的原因,这样你就不会直接地去伤害对方的感情和积极性了,而且还能够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一般情况来说,你还可以采用下面一些话来表达你的意见:“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只可惜由于……我们不能马上采用它,等情况好了再说吧”;“我知道你是一个体谅朋友的人,你如果对我不十分信任,认为我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那么你是不会找我的,但是我实在忙不过来了,下次如果有什么事情我一定会尽我的全力来支持你”,等等。

有的时候对方可能会很急于事成而相求,但是你确实又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帮助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实际情况和他当时的心情,一定要避免使对方恼羞成怒,以免造成误会。

某学校里有一个艺术团的小提琴手叫小玲,她经常参加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动。一次,一位朋友对她说:“我也很喜欢你的演奏,很想到剧院现场欣赏你演奏小提琴,可惜售票处的票已经卖光了。”小玲手头也没有票,又不愿意在演出前为一张票劳神,这样会影响发挥,不想答应他的要求。但是,这时她并没有直接地拒绝他的话,她只是先承后转,然后才把拒绝间接化了。她平静地对朋友说:“遗憾得很,我手上也没有票了。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你高兴可以……”朋友非常高兴地问道:“在哪里呀?”小玲答道:“不难找,就在小提琴后面。”

小玲的先承后转法显得更为含蓄、间接。我们在采取各种拒绝法时,其目的也就是为了避免直接。

拒绝还可以从感情上先表示同情,然后再表明无能为力。

黄女士在民航售票处担任售票工作,由于经济的发展,乘坐飞机的旅客与日俱增,黄女士时常要拒绝很多旅客的订票要求。黄女士每每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使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乘坐我们的飞机。”黄女士的一番话叫旅客再也提不出意见来。

贬低自我让对方知难而退

有很多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又浪费时间与精力的活动,我们要对它进行拒绝,可以采取自我贬低的方法。

“自我贬低”是一种特殊形式,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不愿做不想做的事。也就是说:“我办不到!所以不想做!”

根据心理学的调查发现,人们的确有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贬低的现象。例如,在上班族中,有12%的人曾对上司装过傻,而14%的人对同事装过傻。虽然它跟“楚楚可怜”法一样,会导致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但令人惊讶的是,仍有一成以上的人是在自己有意识的情况下用了这个办法。

上班族会用到“自我贬低法”的场合有以下3种。

第一,遇到不想做的事。例如,像是打杂般的工作、很花时间的工作或单调的工作等;还有像公司运动会之类,筹办公司内部活动也是其中之一。像这些情形便有不少人会用“我不会呀”或“我对这方面不擅长”等理由,来把不想做的事巧妙地推掉。

第二,拒绝他人的请求。当别人找上你,希望你能帮他的忙时,你很难直接说:“不!”因此便以“我很想帮你,可是我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的态度来婉转拒绝。拒绝别人时,很难直接以“我不愿意”这种态度来拒绝,而且如果拒绝不恰当还可能会让对方怀恨在心。因此,若是用没有能力,也就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来拒绝(想帮你,可是帮不了)的话,拒绝起来便容易多了。

第三,想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一个人若能得到他人的高度期待固然值得高兴,但压力也会随之而来。因为万一失败,受到高度期待的人带给其他人的冲击性会更大。因此,借由表现出自己的无能来降低期望值,万一将来失败,自己的评价也不会下降得太多;相反,如果成功,反而会得到预期之外的肯定。

根据工作的内容,“无能”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

别人要求你处理电脑文书资料时——

“电脑我用不好,光一页我就要打一个小时,说不定还会把重要的资料弄丢!”

别人要求你做账簿时——

“我最怕计算了,看到数字我就头痛!”

不过,所表明的“无能”的理由不具真实性,那可就行不通。例如,刚才要求处理电脑资料的例子,如果是在电脑公司,说这种话谁信!后面那个例子,如果发生在银行,也绝对会显得很突兀。平常很少接触到的工作,说这种话时,所获得的可信度就越大。所以要说“我没做过”、“我做得不好”这些话的时候,这些话一定要具有可信度才行。

“自我贬低”如果使用过度,很容易给人留下“无能”、“不可靠”的印象;而当自己反过来想求人帮忙时,被拒绝的几率也会大幅提高。因此要注意,绝对不要使用过度。

“自我贬低”使用时的第一重点就在于慎选使用的场合,也就是只在与自己的工作无关的地方使用。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跑业务的说:“我在别人面前讲话会很紧张!”以此拒绝参加公司的会议,那么这对他来说可是致命伤;但如果是做研究工作的人说这种话,那就另当别论,效果完全不同。要自我贬低时,切记:只用对自己不重要的部分来贬低自己。

第二个重点是,尽量避免招来“无能”或“不可靠”的负面印象。记住善用“如果是某某就没问题,但这件事我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例如:

“对文字处理我还有办法,可是资料输入我真的不行!”

“公司旅行的账目我倒是做过,但太复杂的东西我没自信能做好!”

这么说总比直接拒绝对方好,而且这种说法听起来比较具有真实性,也比较容易成功。

抬出“后台老板”

“不”字很难说出口,因此我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免将这个“不”字说出口,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费尽心机想出来的婉言曲说方式。其实很多时候也不用这么复杂,只需要抬出一个“后台老板”,将责任归之于他,你便可以轻松说出“不”了。

一家公司的经理对一家工厂的车间顾问说:“我们两家搞联营,你看怎么样?”顾问回答说:“这个设想很不错,可是厂长已经决定跟先前一家厂搞联营了,这个我也没有办法。”

注意了,拒绝不是顾问的意思,问题已经全部归结到厂长那里了,厂长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事情就这么简单。

抬出“后台老板”,就是以别人的身份表示拒绝。这种方法看似推卸责任,但却很容易被人理解:既然爱莫能助,也就不便勉强。

有个女孩是个集邮爱好者,她的几个好朋友也是集邮迷。一天,有个朋友向她提出要换邮票,她不同意换,但又怕朋友不高兴,便对朋友说:“我也非常喜欢你的邮票,但我妈不同意我换。”其实她妈妈从没干涉过她换邮票的事,她只不过是以此为借口,但朋友听她这样一说,也就作罢了。

有时为了拒绝别人,可以含糊其辞地推脱:“对不起,这件事情我实在不能决定,我必须问问我的父母。”或者是:“让我和孩子商量商量,决定了再答复你吧。”

一位和善的主妇说,巧妙拒绝的艺术使她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宁静。每当推销员找上门来,她便彬彬有礼但却态度坚决地说:“我丈夫不让我在家门口买任何东西。”这样,推销员会因为被拒绝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而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减少了被拒绝的不快。

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来挡一挡呢?例如,有人求你办事,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像刚才的事,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脱之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决定不了。求人办事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

一个年轻的物资销售员经常与客户在酒桌上打交道,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喝太多的酒了,可应酬中又是免不了要喝酒的,怎么办呢?后来他想到一个妙计。每当客户劝他多喝点的时候,他便诙谐地说:“诸位仁兄还不知道吧,我家里那位可是一个母老虎,我这么酒气熏天地回去,万一她河东狮吼起来,我还不得跪搓衣板啊?”

他这么一说,客户觉得他既诚恳又可爱,自然就不再多劝了。

每个人在必要时都可以抬出甚至虚构出一个“后台老板”,把自己的意愿通过这位“后台老板”表达出来,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便能直言拒绝。这样拒绝的效果很好,而且不会得罪人,即使得罪,责任也到了“后台老板”那里了。

批评时应遵守的原则

批评者如果能够遵循批评的基本原则,那么他的批评将会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有的人会忍不住大发雷霆,严厉斥责犯错的人。然而在一阵狂风暴雨之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所接受。倘若,我们给批评裹上“糖衣”,也许批评会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一天中午,钢铁厂厂长查理·夏布偶然走进厂里,撞见几个工人正在吸烟,而在那些工人头顶的墙上正悬着“禁止吸烟”的牌子。

夏布没有直接地批评工人。他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然后请他们到外边抽。

那些工人知道自己已违反了规定,可是夏布先生不但没有责备他们,还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工人们很高兴,以后再也没有在厂里吸烟了。

其实,批评不一定要用尖刻的言语,有时“温柔细语”更能起劝说、评批所要的效果。

在生活和工作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缺点每个人都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才有可能获得进步。这就是批评的价值所在。

但是,在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批评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1.体谅对方的情绪

开门见山地批评他人显得有点残酷,会给对方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如果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那么就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措辞。

另外,也要考虑批评的场合。不注意场合的批评,任何人都很难接受。

2.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使人感到舒畅,而且,批评者此时会显得很挑剔。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居高临下,反而会引发矛盾,使对方产生对立情绪。

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3.只说眼前,不提过去

批评应该站在如何解决当前问题、将来如何改进的立场上进行。

这样的批评才是理想、得当的。

4.批评时一对一,莫让他人听到

批评时若有他人在场,被批评者会有屈辱感,由此心生反感,找理由辩解,而无心自省。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当众批评他人。

批评别人时要给对方台阶下

装作不理解对方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故意给对方找一个善意的行为动机,给对方铺一个台阶下。

当批评别人的时候,对方可能会有下不来台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能巧妙地给人台阶下,就可以为对方挽回面子,缓和紧张难堪的气氛,使事情能顺利进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学会使用下列的技巧,在批评别人时给对方台阶下。

1.给对方寻找一个善意的动机

装作不理解对方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故意给对方找一个善意的行为动机,给对方铺一个台阶下。

有一位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中午,他路过学校后操场时,发现前两天帮助搬运实验器材的几位同学正拿着一个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做“聚焦”实验。当时那位老师就想:他们哪来的透镜?难道是在搬器材时趁人不备拿了一个?实验室正丢了一枚。是上去问个究竟还是视而不见绕道而去?为难之时,同学们发现了那位老师,从同学们慌忙的神情中老师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当时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但是这位老师很快想出了一个妙方,他笑着说:“哟,这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个透镜,我想大概是搬器材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个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同学们轻松地点了点头,一场尴尬就这样被轻松解决了。

这位老师采用了故意曲解的方法,装作不懂学生的真实意图,反装作是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透镜,将责怪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

2.顺势而为

依据当时当场的势态,将对方的尴尬之举加以巧妙解释,使原本只有消极意味的事件转而具有积极的含义。

有一次,县教委的一些同志来学校听课,校长安排1班的李老师讲课,这下可使李老师犯难了。他既怕课讲得不好,又忧虑有的学生答问题时成绩不佳,有失面子。课堂上,他重点讲解了词的感情色彩问题。在提问了两位同学取得良好效果后,接着提问县教委一位领导的孩子:“请你说出一个形容×××的美丽的词或句子。”

或许是课堂气氛紧张,或许是严父在场,也可能兼而有之,这名同学一时为难,只是站着。

李老师和那位领导都显出了尴尬的脸色。瞬间,这位老师便恢复正常,随机应变地讲道:“好,请你坐下,同学们,××同学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的。”

这一妙解为县教委领导孩子尴尬的“呆立”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使他顺利下了台阶,而李老师本人和那位领导本人也自然摆脱了难堪。

3.委过于不在现场的第三者

故意将对方的责任归于不在现场的他人,主动地为对方寻找遮掩不妥行为的借口。

一位女顾客在某商场为丈夫购买了一套西服,回家穿后,丈夫有点不大喜欢这种颜色。于是,她急忙将西服包好,干洗后拿商店去退货。面对服务员,她说那件衣服绝没穿过。

服务员检查衣服时,发现了衣服有干洗的痕迹。机敏的服务员并没有当场找出证据来拆穿她,因为服务员懂得一旦那样做,顾客会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死不承认的。这位服务员就为顾客找了一个台阶。她微笑着说:“夫人,我想是不是您家的哪位搞错了,把衣服送到洗衣店去了?我自己前不久也发生过这类事,我把买的新衣服和其他衣服放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把新衣服送去洗了。我想,您大概是否也碰到了这种事情,因为这衣服确实有洗过的痕迹。”

这位女顾客知道自己错了,并且意识到服务员给了她台阶下,于是不好意思地拿起衣服,离开了商场。

4.将尴尬的事情严肃化

故意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对方的尴尬举动,消除其中的可笑意味,缓解对方的紧张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了一场祝捷酒会。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酒会自然是热烈而隆重。没料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酒席上的一些规矩,捧着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一片讥笑声。那士兵一下子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着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言罢,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少顷,人人均仰脖而干。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

在这个故事里,将军为了帮助自己的士兵摆脱窘境,恢复酒会的气氛,采用了将可笑事件严肃化的办法,不但不讥笑士兵的尴尬举动,而且将该举动定性为向杀敌英雄致敬的严肃行为。乡下士兵不但尴尬一扫而尽,而且获得了莫大的荣誉,成为酒会的焦点人物。

批评孩子的同时还需要对其正确引导

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正视冲突,并合理地处理和化解冲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而产生了基本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孩子嫌父母古板、循规蹈矩,父母抱怨儿女不踏实、太新潮……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这种冲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关口。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正视冲突,并合理地处理和化解冲突。

有时候,林女士会羡慕别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怎么就能和父母无话不谈?甚至恋爱的秘密也一起分享。但她女儿灿灿最爱说的就是:“妈妈你别管了,我自己会处理。”

林女士第一次发现灿灿特有主见还是在中考时。

那时,灿灿已经被通知保送,直升本校重点高中。灿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能保送就算是进了保险箱。但在此前,灿灿一直在考虑报考一所更好的学校。到底该如何选择?要知道,被保送已经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了。

那个月,这个话题一直在林女士家的饭桌上讨论不休。如果放弃保送,万一考不上,对灿灿会不会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即便那时再考上本校,还要多交一大笔学费。而且,本校会不会不愿意接收呢……他们尽可能倾听灿灿对学校的感受,和灿灿商讨各种可能性,并介绍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教训……其实,林女士和她丈夫心中早有定数:希望她还是接受保送。“但我们能替孩子做决定吗?谁又能保证她执行的效果?”于是他们告诉灿灿:“这件事由你自己决定。”

其实,女儿非常认真地听取了她们的意见。林女士心里也在打鼓:“我和丈夫应该支持孩子在事关前途的问题上冒险吗?”

终于有一天,女儿回家后淡淡地说:“爸,妈,我今天对老师说,我放弃保送名额了。”

一瞬间的震惊。林女士和丈夫迅速对视一眼,马上表示:“那就这样吧!”再没多说什么。可是回到卧室,她和丈夫谈到深夜,心中不知是惊喜还是担忧。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就有了决断力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她既然愿意逼自己一下,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接受。

几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是以几分之差落回了本校。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孩子经历了期望值的失落、对学校的不满意和与其他同学比较后的失衡。看着她烦躁的神情,林女士的担心真是难以形容。

就在那时候,林女士常常用自己的经历来给女儿“打气”。她给灿灿讲述她18岁离家插队时,单纯、胆怯、对社会一无所知,十多年来,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她和丈夫是如何熬过来的,如何靠着自己的奋斗走出困境。她对灿灿说:“我跟爸爸现在拥有大部分好的经验、能力也都是在不断地失败中得来的,经历点挫折也不是坏事,这是成长中一次重要的心理考验,别人无法替代。只有依靠自己不断地打拼、锻炼才能取得成功。”林女士丈夫一直都在灿灿的身边默默地支持她。后来,灿灿逐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考上了北京著名的高等学府。

其实,独立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处于青春期的个体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心理。若父母对这些“准大人”仍采取强权态度,喜欢命令孩子,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加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假如父母能认识到这是孩子个性的表现,抱着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的态度去面对,那么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自然容易消除。

以柔克刚,正话反说吐逆耳忠言

很多谈话高手在批评别人时,都会选择一种委婉的方式。

人们总是认为:口才好的人总能在交际中左右逢源,随机应变。而语讷的人常常会感到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善于交际,对人际交往失去信心。其实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才是成败的关键。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那么为何不用顺耳的忠言、温柔的言语来化解矛盾呢。试想一下,公园里草地上竖立的牌子,有的写着:“小草默默含羞笑,来往游客莫打扰”、“百花迎得嘉宾来,请君切莫用手摘”,有的则用诸如“禁止”、“罚款”等字眼。哪一种更能博得游人的喜爱,使花草得到爱护,这是一目了然的。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到十全十美,时常犯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如果真诚地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对于他人的任何批评和帮助,我们要满怀诚意,虚心接受。但是,既然是批评,语言可能会尖锐一些,语气也会严厉一些,忠言逆耳或者顺耳,批评能否被接受,这取决于批评者说话的方式方法。

某领导发现秘书写的总结有不妥之处。他是这样批评秘书的:“小张,这份总结总的来说写得不错,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有几处写得很有见地,看来你下了功夫。只是有几个地方提法不妥,有点言过其实,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烦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笔不错,过去几次写总结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这次也一定能改出一个好总结来。”

这样说,秘书会感到领导对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满期望和信任,因而就会很卖力地把总结改好了。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个人的自尊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很多谈话高手在批评别人时,都会选择一种委婉的方式。聪明人总是在发现对方的不足时,想办法找个机会私底下向他透露,而且批评也是较为含蓄的,甚至他会将批评隐藏在玩笑中,这样就能让对方很容易地接受建议了。

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不可太露骨

当我们发现对方行为有所缺失时,不必说得太露骨,稍微暗示一下对方,或者旁敲侧击地提醒,对方通常能够明白你的意思,还会对你的善意规劝表示好感。

事情有缓急,说话有轻重。有些人在日常交际中,考虑问题缺乏理智,不计后果,说话没轻没重,以致说了一些既伤害他人、也不利自己的话。其实,把话说得有轻有重,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将心比心,把对别人说的话放在对自己说的位置上想一想,就知道我们所说的话有多少分量了。

说话轻重,通常出现在规劝或批评对方的情况中,所以掌握好轻重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谁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当我们发现对方行为有所缺失时,不必说得太露骨,稍微暗示一下对方,或者旁敲侧击地提醒,对方通常能够明白你的意思,还会对你的善意规劝表示好感。

宋朝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已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仔细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

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阉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下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寇准读了《霍光传》,明白了张咏的用意。

虽然张咏与寇准过去是至交,但如今寇准位居宰相,直截了当地说不一定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张咏的一句赠言:“《霍光传》不可不读。”可以说是绝妙的。别小看这一句话,其实它能胜过千言万语。而张咏通过让寇准去读《霍光传》这个委婉的方式,使寇准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

那些熟谙暗示手段提醒别人的人,通常能将自己善意的评价和论断很好地传达给对方,其结果通常使评价方和被评价方获得双赢。虽然人人皆知直言不讳是耿直的表现,但是物极必反,有时候态度越强硬,越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最为高明的手段是根本不提“批评”二字,而是逐渐“敲醒”听者,启发他自我反省。

奉劝别人的话并不是随口说出来的,我们必须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把它说出来而不会让对方难堪。对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最好采用暗示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就可以达到劝说的目的了,无须再把话挑明,反而多加一层伤害。

看透但不点透:事情说得太白会伤和气

人非圣贤,有时难免会做一些不适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握好指责他人的分寸,即使看破别人的心思也不要去点破。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俗话说:看透别说透。事情说得太白,反而会伤和气,或显得太无聊。懂得此术,在交际中自然游刃有余。

一日,老姜在县上巧遇好友老刘。一番寒暄之后,老刘说道:“我正想去找你,恰好你来了。”

“有啥事我能帮上忙的?”老姜好奇地问。

“×镇的朱××诉H镇的周××赔偿一案,你们受理的吧?”

“是啊。”

“周××是我的老乡。他是复员军人,共产党员,这人……”老刘说。

老姜插话笑道:“你不必介绍他的政治面貌了,我们又不选拔干部。如果看政治面貌,那么,若遇上一件书记告贼的民事案子的话,岂不是连审判程序也不必进行,直接判书记胜诉就行了吗?”

“对对对。”老刘连连点头。

“但凡人们总爱把犯过错误的人看扁,犯过错误的人又不敢激烈申辩自己的正确主张。你是明理之人,为他辩护即可起到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作用。你说,对吗?”老姜说。

“言之有理。”

一番说笑后,二人分手了,没有因此产生半点隔阂。

相反,那些事事追究到底,口无遮拦地说出心中所想的人,在很多时候往往会破坏原本融洽或是可能融洽的气氛。

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了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就知道您对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并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您是不是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道:“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呢。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弄得这位评论家尴尬不已,什么也没说,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为人处世,虽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同时也要做一只“闷嘴葫芦”,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像故事中的张教授以为自己看得挺明白,于是就对人大加指责;而故事中的老姜则不同,他明白“看透不说透”的道理。这两种人在处理事情时得到的结果也自然不同了。

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泄私愤、横加批评、讲刺话,总是数落对方“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等,是不太妥当的。

人非圣贤,有时难免会做一些不适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握好指责他人的分寸,即使看出别人的心思也不要去点破。要保全别人的面子,这是在人性丛林中生存的法宝。因为你不去点破他人的心思,充其量是落得他人的埋怨,却不至于引发什么危机。

因此,当某人行事真有问题时,在他内心有时会反省,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方式,比如,“从今以后,你会做得比这次好”,或者“我想,下次你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会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

批评之后给对方铺退路

有时候为了给犯错的人铺一条退路,还可以假定双方在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

有一位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下课了,有个学生向老师反映,昨天她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钢笔不见了。老师观察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该女生旁边的那个学生神情惊慌,面色苍白。钢笔可能是她拿的。当面指出吧,苦于没有充分的证据;搜身吧,又不近情理。这位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老师想了想说:“别着急,肯定是哪个同学拿错了。只要等会儿她发现了,一定会还给你的。”说完,老师看了看那个学生。果然,下课以后,那个拿了钢笔的同学趁旁人不在的时候,赶紧把钢笔偷偷地放回了那个女同学的笔盒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他人犯错误,我们批评时要抱着一种理解的态度,不要一棒打死,而是要在批评之后给对方铺退路。因为,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话或神话中才存在。现代生活中的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或多或少地犯错误。

假如老师直接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并严厉地批评偷笔的同学,把话说绝,把退路都堵死了,难免会使一时犯错的同学受到伤害,甚至会因使对方过于难堪而导致更糟糕的状况发生。相反,这位老师用暗示的方法给犯错的同学留下了弥补错误的机会。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应该对所有犯错的人都予以不可辩驳的宣判,而是应该使对方下定“明天起要再加油”的决心,给他们改正醒悟的机会。

有时候为了给犯错的人铺一条退路,还可以假定双方在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例如,你可以这样说:

“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那时你不知道那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

“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精明的人在说话时都懂得不撕破脸,在对方没有退路时给对方铺退路。这样对方也会自知理亏,而早早收场,不再纠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情感是不能回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中的人情味也会变得越来越浓。社会越前进,社会分工越细,人际的情感依存越强,人的情感就显得更加可贵。这个问题有利也有弊,社会中的领导者尤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比如对一些影响不大,又不属于原则性的错误,进行了批评,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就可不再声张,甚至也不必再言及领导班子中的其他人。有时也可以直接告诉被批评者,说明到此为止,不再告之他人。这都可使对方得到尊严上的安全感,产生情感约束力。

巧妙类比,言在彼而意在此

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难免会陷入紧张或对立的状态。此时若用轻松的方式去解决,就可以巧妙地化解矛盾,比如用类比的方法。

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出身卑微的人叫淳于髡。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口才很好,尤其善于讲笑话,使听者在笑声中受到启发。于是齐威王派他做齐国的使臣,出使各国。由于他有一副雄辩的口才,因而每次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深得齐威王的器重。

一次,楚国发兵进攻齐国,齐威王派遣淳于髡带着黄金百斤、驷车十乘的礼物,前往赵国求救兵。淳于髡接到命令之后,放声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浑身颤动,连帽子缨带都迸断了。齐威王问他道:“先生是不是嫌我送给赵王的礼物太轻了?”

淳于髡回答说:“不敢,我怎么敢呢?”

齐威王又问:“那么,你为何这样大笑呢?”

淳于髡答道:“不久前,我从东面来,看见路上有一个人正在向土地神祈祷。他拿着一只猪蹄,捧着一杯酒,嘴里念念有词:‘高地上粮食满筐,低地上收获满车,五谷丰登,全家富足。’我看见他奉献给土地神的少,而向神索取的多,所以觉得好笑。”

齐威王听到此处明白了,淳于髡是在用隐语来劝谏自己增加礼物,于是决定把礼品增加到黄金一千斤、白璧十对、驷车一百乘。

淳于髡带着礼物前往赵国,说动了赵王。回国后齐威王便置办宴席庆贺,见淳于髡颇有酒量,就问他:“先生最多能饮多少酒才会醉呢?”

淳于髡回答说:“我饮一杯酒也会醉,饮一石酒也会醉。”

齐威王很惊奇,问他说:“先生既然饮一杯酒就醉了,怎么还能饮一石酒呢?其中的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吗?”

淳于髡说:“如果在大王面前饮您所赐之酒,执事官吏在旁边看着,御史在后边监督,我心情恐惧,伏地而饮,这样的话,不过一杯就醉了。如果父母在家中接待贵客,我卷起袖子,陪侍于前,不时捧杯敬酒,恭敬陪侍,这样的话,不过两杯就醉了。如果朋友间一起游乐,由于很久没有见面,现在突然相逢,便互诉衷情,这样的话,大约饮五六杯才会醉。如果乡里相聚,男妇混杂在一起,细斟浅酌,一边饮酒,一边下棋、投壶,做各种游戏,随便与女郎握手也不受处罚,目不转睛地注视她也没有顾忌,前面掉有妇女的饰物,后面有姑娘遗落的发簪,我心中一高兴的话,便可饮八九杯。如果日暮酒残,将残席合并在一起,男女同席,促膝挨肩而坐,靴鞋交错,杯盘狼藉,一会儿堂上蜡烛尽熄,主人送走客人而独独把我留下,她敞开了罗袄的衣襟,我隐隐闻到一阵微香,当此之时,我心中最快乐,就能喝到一石。所以常言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一切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齐威王听了淳于髡这一番话语,明白了淳于髡是用幽默的隐语进行讽谏,从此不再作长夜之饮。

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难免会陷入紧张或对立的状态。此时若用轻松的方式去解决,就可以巧妙地化解矛盾,比如用类比的方法。

在一次新闻界的餐会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应大家的要求站起来讲话。

他说:“大家都知道,我不是善于言辞的人。小时候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个农夫,我问这个农夫:你的母牛是不是纯种的?他说不知道。我又问:这头牛每个星期可以挤出多少牛奶呢?他也说不知道。最后,他被问烦了就说:你问的我都不知道,反正这头牛很老实,只要有奶,它都会给你。”

艾森豪威尔笑了笑,对所有在场的新闻界人士说:“我也像那头牛一样老实,反正有新闻,一定都会给大家。”

说话兜圈子,绕道而行;用比喻、影射的方法举例说明;说故事,讲寓言,用幽默及双关语开开玩笑;采用游击战术,不正面冲突;拖延时间,爱理不理,静观其变……这些都叫迂回策略。

庄子非常善于运用类比来说道理。他的类比通俗易懂,且思想深刻,让人不得不折服。下面我们来看看庄子是怎样巧用类比来说理的。

高手示范一:视权贵如腐鼠

惠施在梁国当了宰相,庄子准备去会会他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施,说:

“庄子来这里,是要想取代您的相位呀。”惠施很恐慌,便要阻止庄子,于是派人在国内搜了三天三夜。哪知道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作凤凰,不知道您听说过吗?这只凤凰展翅而起后,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一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其头顶上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高手示范二: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见面后他们对庄子说:“我们大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有三千岁。楚王把它珍藏在竹箱里,盖上了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啦。”庄子说:“那么,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高手示范三:是贫穷不是潦倒

一天,庄子身着粗布补丁的衣服,脚穿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便问道:“先生怎么会如此潦倒呢?”庄子说:“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果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就会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而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而已,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用不经意的话暗示别人

在日常交际中,当需要批评或提醒他人而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时,便可考虑使用侧面暗示法,从而达到启示、提醒、劝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会说话的人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他们懂得用委婉含蓄的话语,不经意地暗示别人,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又不会令对方太过难堪。

有一次,小王家里来了客人,聊了几个小时后,这位客人还无意离去。

小王因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屡次暗示客人,但是那位客人却“执迷不悟”。小王无奈之中心生一计,对他说:“我家的菊花开得正旺,我们到园子里去看看?”

客人欣然而起,于是小王陪他到花园里观赏菊花。看完后,小王趁机说:“还去坐坐吗?”

客人看看天色,恍然大悟地说:“不了,不了,我该回家了,要不就错过末班车了。”

小王没有直接说明自己有其他事情要做而是用不经意的话暗示对方,不仅没有让对方感到尴尬,而且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天,几位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不知不觉已谈到深夜,教授接着其中一位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聊聊。”听完教授的话,几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如果遇上了一位不知情的客人,你让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可是件很让人尴尬的事情。这时,你不妨采取一些巧妙的暗示。诸如看看钟表,或者随意地问他忙否,然后再告诉他你最近都很忙。一般地,稍微敏感点的客人肯定就会起身告辞,但若是“执迷不悟”的客人于此“无动于衷”,我们就可以巧妙地转移一下地点,像小王那样用一下“调虎离山”之计,这样既维护了彼此的情感,又不至于拖延自己的事情,可谓两全其美。

在日常交际中,当需要批评或提醒他人而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时,便可考虑使用侧面暗示法,从而达到启示、提醒、劝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在一家高级餐馆里,有一位顾客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馆经理对此很反感。于是,他叫来了一个女服务员说:“你要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的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女服务员来到那位顾客的桌旁,很有礼貌地问:“先生,您是刮胡子,还是理发?”话音一落,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这位聪明的女服务员没有直接指出客人有失体统之处,却拐弯抹角地问两件与餐馆毫不相干的事——刮胡子和理发,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女服务员问错了,而实际上她通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来提醒这位顾客,不仅使顾客意识到自己失礼之处,又做到了礼貌待客,不伤害顾客的面子。

防止“弦外之音”伤人

弦外之音有时可以在不经意间起到暗示别人的作用,但有时也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

我们常常夸奖别人说话含义丰富、深刻,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一般地说,我们说话要求简单明了,不要烦琐含糊。同时,还应该知道,有时候把话说得太直白会伤人,不如在话语中隐藏弦外之音。然而,有些人并不懂得如何运用弦外之音,从而在不经意间伤了他人。

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

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自己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

聪明的人善于把批评的意思压缩在一句貌似赞扬的话里,让人在体味“言外之意”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某厂有一栋宿舍,一楼住着老工人,二楼住着年轻工人。一天夜晚,一些年轻工人喝酒猜拳,大吵大闹,到了凌晨1点还不罢休,影响了楼下老工人的休息。

一位老工人气愤地走上楼去,大声斥责说:“安静!”

可这些年轻人连理也不理,吵闹得更凶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老工人也走了上去,笑着对他们说:“小伙子们,你们辛苦了,该休息了。”

听了这位老工人的话,这伙年轻人很快静了下来。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现形式不一样导致结果迥然不同。我们分析一下:第一位老工人的话语直接,火药味十足,它让听者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闹腾得更欢了。

第二位老工人则不同,他运用了隐含判断,话语中隐含着对这些年轻人“闹得太久,影响了他人休息”的批评,但话说得委婉含蓄。这些年轻人因第一位老工人的话而激起的反抗心理此时被击溃了,心悦诚服地改正了自己的过失。

不管什么人,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因此,当他听到对方说自己坏话时,就会不高兴、生气,甚至想找机会报复。

因此,有些想说人家的坏话的人,就选择了说“弦外之音”。

说话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和感情,但万不能用“弦外之音”去伤害别人。有些人说话含蓄,爱卖弄,如果对方听懂了倒没关系,若是没听懂甚至听错了,不但起不到交流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误会。

说话要隐晦些

直言直语固然好,但说话还是要隐晦一些。什么话该摊开来说,什么话该隐晦地说,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表达一些意愿和请求时,如果能够合理地把握说话时的分寸,暗藏在话语背后的真意一样可以传达给对方。

1.以退为进,让人主动接受

暑假时,某高校决定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孤儿院献爱心。

班主任向所有志愿者提出一项要求:“希望每位成员能带一名孤儿到自己家中共同过暑假,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把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全部花在照料孤儿上,这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当时,就遭到了大家无声的拒绝。

短暂的冷场后,班主任微微一笑,说:“我知道这样可能使大家为难了。这样吧,我尊重大家的选择,把原计划改为每周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一起逛逛公园、做做游戏,这样总可以了吧?”这一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其实,这只不过是班主任的一个策略而已。他的真实用意实际上就是希望志愿者每周能抽出一天时间陪陪孤儿,不过他明白,在暑假里即使这样一个请求,实践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提出这样一个请求前,他干脆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请求——让他们整个暑假照料孤儿,这一请求不出所料地遭到大家的拒绝。只不过,在已经拒绝一次的情况下,再提出一个请求,大家也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而且两次请求相劝衡,大家自然会选择后者。

2.满足需要,让人自动回避

19世纪,在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高筒、宽檐的帽子,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翎。当这些女士进入剧场时,坐在她们后面的观众就只能看到她们的帽子而看不见舞台,于是不少观众向剧场经理提出抗议。

剧场经理起初只是一味地请求女士们脱帽,但女士们谁也不理睬。后来,经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女士们说:“本剧场照顾年老的女士,只有她们可以不脱帽。”此言一出,剧场中所有的女士都摘下了帽子。

上面这个故事中,剧场经理抓住女士们都希望自己年轻貌美的心理需求而说出的话,让女士们乖乖地摘下帽子。因为剧场经理激起了她们维护自己年轻的心理需求。

以退为进,满足需求都是为了使隐晦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完全可以借助上面的表达方式,该明说的话要明说,不适宜明说的话要用隐晦的方式说出来。

善用闲谈,化解尴尬境地

生活中难免会碰上尴尬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随机应变,巧妙地说一下闲话,使气氛得到缓和。

面对尴尬的窘境,如果置之不理,会有损自己的尊严;如果斤斤计较,又会有损自己的风度;如果无所适从,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如果处理不当,又会激化矛盾。可是,若你懂得用巧言妙语回答,不但能够很好地化解尴尬,而且会使气氛变得温馨。那么,化解尴尬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自嘲式化解

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我嘲解,调侃自己。自嘲是一种幽默,一种智慧。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旦陷入尴尬境地,不妨自我嘲解一下,既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又能巧妙地缓和气氛。

某著名诗人应邀到某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做学术讲座。诗人讲到自己的诗作时,准备朗诵一段,可诗稿却放在一个学员的课桌上,诗人便走下讲台去拿。但诗人在上台阶时,一不留神跌倒在第二级台阶上,学员们顿时哄堂大笑。诗人稳住身子,转向学员,指着台阶说:“你们看,要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做诗亦如此。”这一哲理性的话语顿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诗人笑了笑,接着说:“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再努力!”说着,装着用力的样子走上讲台,继续他的讲座。

2.反话式化解

林肯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总统。有一次,林肯自己在擦皮靴,某外交官问道:“总统先生,您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林肯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回敬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话。

3.自圆式化解

一位主持人在主持一次知识问答类节目时,问道:“有的公园里常常有武士模样的人摇着铃铛走东串西,请问这人是干什么的?”

参赛者的回答各种各样,可结果都是错的。最后主持人告诉大家谜底:“是卖茶水的人。”此时主持人见参赛者情绪有些低落,赶快补上一句:“看来这地方的水真是太宝贵了,卖茶水的人也穿戴得这么漂亮,把我们都迷惑了。”

这句话看来很平常,可句中的“我们”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化解了参赛者由于回答错误可能带来的尴尬。

面对尴尬时,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说一些闲话,不仅可以化解尴尬的境地,还可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因此,面对尴尬的局面时,幽默地说一些闲话是非常必要的。

淡化感情色彩,间接地表达你的不满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或加以讽刺、抨击。

在公众活动中,可能经常遇到让人尴尬而不满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是不该强硬地表达不满的,而应该淡化感情色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风趣幽默。有一次,由他证婚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儿子来看他。孩子刚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号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尴尬,爱因斯坦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但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这句妙答给了这对夫妇一个情面,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当然也含蓄地表达了爱因斯坦的不满。

在这里,爱因斯坦向我们显示了他在交际中的机智。面对孩子的大哭给自己和年轻夫妇带来的尴尬,他干脆采用了自嘲的方式,来帮助对方化解尴尬。然后放低姿态,凭借“慈祥”的语气表示自己对此态度的认同,淡化了感情色彩。

英国首相前丘吉尔在他执政的最后一年,出席一个政府举办的仪式,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有几个绅士窃窃私语:“你看,那不是丘吉尔吗?”“人家说他现在已经开始老朽了。”“还有人说他就要下台了,要把他的位子让给精力、更充沛更有能力的人了。”当这个仪式结束的时候,丘吉尔转过头来,对这几个绅士煞有介事地说:“唉!先生们,我还听说他的耳朵近来也不好用了。”

丘吉尔知道,自尊自爱就要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这里的幽默一语,既淡化了感情色彩,给自己解了围,表达了不满,又使那些绅士自讨没趣。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一次竞选演讲中,遭到一个捣乱分子的挑衅。演讲正在进行,捣乱分子突然高声喊叫:“狗屁!垃圾!臭大粪!”这个人的意思很明显,是骂威尔逊的演讲臭不可闻,不值得一听。威尔逊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但只是报以微微一笑,安慰他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了。”随之,听众中爆发出掌声、笑声,为威尔逊的机智幽默喝彩。

社交场合碰到别人的不恭言行,还真不能发作,但憋在心里也不好受。海明威曾说过:“告诉他你不高兴,但在话中别出现‘不高兴’这个词。”把表示不满的语言的感情色彩淡化一下,让对方知道你不高兴,又不致破坏友好气氛,是个不错的方式。

侧击迂回,举重若轻显真功夫

迂回就是一种拖延战术,目的是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促进沟通的进行。如果沟通不畅,可以考虑用迂回的方式寻求外界支援或是跳离原来的沟通模式,以特殊方法突破沟通障碍,让沟通顺畅。

说话兜圈子虽然给人啰唆的感觉,但是它都能更好地突破沟通障碍,让沟通顺畅。

一次,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军舰的设计图交给一个造船界的权威人士,请他评估一下。他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花了许多年,耗费了许多精力才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对方能仔细鉴定一下。

几个星期之后,威廉二世接到了权威人士的报告。这份报告附有一叠以数字推论出来的详细分析,文字报告是这么写的:

“陛下,非常高兴能见到一幅绝妙的军舰设计图,能为它作评估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可以看得出来这艘军舰威武壮观、性能超强,可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海上雄狮。它的武器配备可说是举世无双,舰内设施豪华。这艘举世无双的超级军舰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一下水,马上就会像只铅铸的鸭子沉入水底。”

威廉二世看到了这个报告,不但没为设计失败而气恼,反而禁不住笑了起来。

说话高手并不是指那些会说好听的话、使用华丽辞藻的人,而是善于运用迂回婉转说话技巧之人。

说得巧,逐客令也能变得美妙动听

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你就能两全其美:既不挫伤其自尊心,又能使其知趣地告别。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友人来访,彼此促膝长谈,交流思想,应该是令人十分愉快的事。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与此截然相反的情况。茶余饭后,你刚想静下心来读点书或者做点事,不料不请自来的长舌客扰得你心烦意乱。他东家长西家短,没完没了,一再重复着你毫无兴趣的话题,而且越说越来劲。你勉强敷衍,心不在焉,焦急万分,想对他下逐客令,但又怕伤感情,难以启齿。那么,该怎样对付长舌客呢?最好的对付办法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你就能两全其美:既不挫伤其自尊心,又能使其地告别知趣起。

下逐客令时,主人必须掌握两条原则。

有情。长舌客一般是邻居、亲戚、同学、同事,主客之间相当熟悉,切忌用冷冰冰的表情和尖刻刺耳的语言刺伤对方,一定要使对方感觉到主人对他还是很有情谊的。有情,才能使逐客令真正变得美妙动听。

有效。要使长舌客听了你得体的话语后明显减少来你家的次数,缩短闲扯的时间,这样,主人的语言技巧便真正起到了逐客的作用。

用模糊语言进行暗示

说话者可以巧妙地用模糊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当事人不感到难堪。

卡耐基认为,对于一些比较尖锐的事情最好使用模糊的语言,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意见,或者多用一些“好像”、“可能”、“大概”、“看来”之类的词语,显得留有余地,语气委婉一些。

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作为老师一般不应该这样训斥学生:“你怎么搞的?昨天你肯定没复习!”而应当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批评的意思:“看来,你好像没有认真复习,是不是?还是因为有点儿紧张,不知道该怎么说呢?”而且应当进一步提出希望和要求:“希望你及时复习,抓住问题的要领,争取下次作出圆满的回答,行不行?”这样给了学生面子,也能达到好的效果。

在一些交流场合,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经常会碰到一些涉及尖锐问题的提问,这些提问既不能直接、具体地回答,又不能不回答。这时候,说话者可以巧妙地用模糊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当事人不感到难堪。

我们在听政府发言人谈话,或者看一些文件、公报的时候,常常觉得平淡无味。其实这些语言往往蕴涵着非常尖锐的意思,只是用了一些模糊化的词语,让它显得“平淡”了一些而已。比如外交部发言人谈话提到“宾主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会谈”,这里“坦率”的背后意思就是有很多争议,意见分歧非常大;再比如“应当促进双方的交流”,意思就是双方的共识太少,彼此之间有比较深的成见。这些模糊化的语言既达到了说明问题的目的,又起到了淡化矛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