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幼儿喂养与护理0~3岁
5851400000008

第8章 出生第7月

制作豆制食品

豆制品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为优良蛋白质的来源。孩子7个月以后,就可以吃一些豆制品了。以下几种做法可供家长们参考:

绿豆腐

取1份绿叶菜泥,加2份碎豆腐,加入少量肉汤,在火上煮,加少量盐及香油即可。

芝麻豆腐

取1份熟芝麻面,4份碎豆腐,1/2份蜂蜜,混合搅拌均匀。

萝卜豆腐

取1份碎豆腐,1份胡萝卜泥,1份白萝卜泥,1/2份鸡肉末,少许肉汤、白糖、酱油、淀粉,放入锅中一起煮,煮开搅匀即可。

太阳豆腐

取1小块豆腐,与鸡蛋清一起加少量水搅匀,将蛋黄放在中间,上锅蒸7分钟左右,凝固后滴几滴香油即可。

什锦豆腐

取切成小块的豆腐,加入煮熟切碎的胡萝卜、绿叶菜各1大匙、肉末1/2大匙,肉汤1大匙,白糖、酱油少许,在锅中共煮,煮至收汤,再把调匀的鸡蛋1大匙倒入,搅匀后即成。

不宜断奶的情况

婴儿如有以下情况不宜断奶。

该婴儿从未添加过辅食,消化道对断奶后食品没有适应的能力,如果采用突然断奶会给婴儿带来不利,引起消化紊乱、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婴儿患病期间不应该断奶。断奶时母婴的身体都发生变化。小儿患病时,再加断奶,将使病情加重或造成营养不良。

炎热的夏天不宜断奶。夏天天气炎热,小儿消化能力差,稍有不慎,就可以引起消化道疾病,故不应断奶。

婴幼儿的牛奶不宜过浓

一些家长在给婴儿冲奶粉时,总认为冲得浓一些,营养就会丰富,其实,想法与效果背道而驰。原因是奶粉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若奶粉的含量过高,其中的钠离子也会增多,这些钠离子没有适当稀释,而被婴儿大量吸收,就会使血清中的钠含量升高,而对血管的压力增强,致使婴儿的血压增高,这样极易引起婴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或出血,甚而出现抽筋、昏迷。因此,小儿不宜喝过浓的牛奶。开水冲奶粉的稀释比例最好是4:1,即4份开水兑1份奶粉。

掌握婴幼儿的消化特点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娇嫩,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从消化器官上看,婴儿口腔粘膜柔软,面颊部脂肪发育较好,舌短而宽,有助于吸吮乳头。

婴儿的胃贲门(胃的进口)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关闭作用不强;幽门(胃的出口)肌肉发育良好,但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易紧闭,在吸饱奶后略受震动或吞咽过多空气,都容易吐奶。新生儿及婴儿阶段,胃容量甚小,婴儿每次哺乳量容易超过胃的平均容积,哺乳量过多,容易引起呕吐。婴儿胃的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为1~1.5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

婴儿肠管总长度为身长的6倍(成人为4.5倍),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从消化的另一个系统——消化液上看,新生儿的唾液腺发育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3~4个月时,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全,唾液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增多,消化淀粉的能力增强。

婴儿的胃液成分与成人基本相同,有胃酸、胃蛋白酶、胃凝乳酶和脂肪酶。婴儿的胃液分泌机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但完全能消化人乳。婴儿的胃蛋白酶有凝乳作用,可使乳汁凝固,有利消化。

肠消化液内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肠液从婴幼儿时起,已含肽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等,加上胆汁的乳化作用,使食物消化完全。食物经过小肠,除了不能消化的部分外,都已分解成为最简单的物质(氨基酸、单糖、甘油、脂酸等)而被吸收。

至于1~3岁的幼儿消化系统也比较娇气,需要在饮食上作出必要的照顾。3岁之后的儿童的消化系统已渐渐接近成人,但是在营养上也有特殊之处,应予以注意并加以调解,使儿童得到合理、完善的饮食。

预防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在婴幼儿哺育过程中,经观察分析有2种情况:一种只要孩子能吃就无限制地给小儿喂。另一种迁就孩子挑食、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正餐吃得很少。长期下去,前者营养过剩患肥胖症;后者导致营养不良症。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平衡膳食的认识不足。

所谓平衡膳食也叫营养平衡,就是要使小儿摄取的营养能符合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的要求。健康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身体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到平衡膳食可以预防各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性疾病。

为了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1.保证热能供给的平衡,因每人每天所需的热能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健康。

2.把产生热能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均称为产热营养素,也叫必需营养素。在人体内产生热能时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蛋白质供给的热能应该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15%~25%,糖占60%~75%。小儿所需的蛋白质量可较成人高一点。

3.以保持产热物质与人体必需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平衡。维生素是不产热的营养素,产热的营养素需要这些非产热营养素的配合。如吃糖多了,所需的维生素相应也要增加。故也需要保持平衡。

4.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之间平衡。微量、宏量元素都称矿物质。这些元素在体内都有一定的比例,并且是按人体需要量而定的。过多会中毒,过少也会患病。各种元素之间正常的比例,称之矿物质之间平衡。

5.水和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水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故也要保持平衡。

以上5方面的平衡,可使小儿摄入的营养素做到全面、平衡。

奶粉的营养及选择方法

无论哪种奶粉,其经加工后的营养都不如鲜奶,所以,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鲜牛奶或鲜羊奶,在没有鲜奶的情况下再选择奶粉。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全脂奶粉。

全脂奶粉是用鲜牛奶经喷雾干燥制成的干粉,便于保存和携带,适宜作备用的乳品。奶粉中的酪蛋白在加工过程中颗粒变细,故较鲜牛奶易于消化。用于婴儿喂养时,可先加水配成鲜牛奶浓度,再按鲜牛奶的方法调配。

全脂奶粉加水调配鲜牛奶时,若按容量比例,可按1:4比例调配(即1汤匙奶粉加水4汤匙);若按重量比例,可按1:8比例调配(即1克奶粉加水8毫升)。在实际调配时,可称量全脂奶粉12.5克,先将奶粉加入少量水调成糊状,再逐渐加水调匀至100毫升,加热煮沸后即成为与100毫升鲜牛奶营养成分相当的奶粉液。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奶粉有全脂淡奶粉、全脂甜奶粉、脱脂奶粉、低脂奶粉、母乳化奶粉、强化奶粉等许多种,实在令家长应接不暇,到底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奶粉好呢?

各种奶粉都是由鲜奶加工而成的,全脂淡奶粉基本保存了鲜奶的各种营养成分,未加糖;甜奶粉是加糖的;脱脂或低脂奶粉是将鲜奶中的脂肪全部或部分去掉,含脂肪低;母乳化奶粉是将鲜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加减调整,从而更接近于母乳;强化奶粉则是有目的地增加某种营养成分的量,防止营养缺乏性疾病。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甜奶粉太甜,不适合婴儿食用;脱脂或低脂奶粉脂肪含量低,影响小儿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供给和吸收,婴儿不宜长期服用,只作为消化不良小儿的暂时饮食;强化奶粉则适用于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小儿,如果平时合理搭配,平衡膳食,孩子一般不会出现营养素缺乏,也用不着吃强化奶粉。

所以选择母乳化奶粉或全脂淡奶粉喂养婴幼儿好,而母乳化奶粉又优于全脂淡奶粉。

不要给婴儿穿得太暖

孩子穿的衣服薄厚也应适宜,穿得太少,孩子的手、脚都发凉,容易生病;穿得太多,活动起来不方便,一动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再一受风更容易着凉。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也就是说,要想让小儿平安不生病,只需要吃七分饱,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过饱,穿得过多,反而容易生病。

不要给孩子盖厚被子

如果孩子在夜间睡着之后总是踢被,家长应该注意不要给孩子盖得太多、太厚,特别是在孩子刚入睡时,更要少盖一点,等到夜里冷了再加盖。稍微盖薄一些,孩子不会冻坏,盖得太厚,孩子感觉燥热,踢掉了被子,反而容易着凉感冒。

培养婴儿坐盆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到孩子会坐的时候,便可以逐渐培养大小便坐便盆了。这时婴儿还坐不稳,一定要由家长扶着,但坐盆的时间不能太长。开始只是培养习惯,一般孩子不习惯,一坐盆就打挺,这时不要太勉强,但每天都要坚持让孩子坐,这样训练几次就可以了。

孩子最好用塑料的小便盆,盆边要宽而且要光滑。这样的便盆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适用。搪瓷便盆,到了冬天很凉,孩子不愿坐。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应每天在固定的地方、位置喂孩子吃饭,给他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在吃饭时,不要和他逗笑,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以让他自己拿饼干吃,也可以让他拿小勺,开始学着用勺子吃东西。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吃得到处都是就坚持喂孩子。每个人都要有这个过程。但如果他只是拿着勺子玩,而不好好吃饭,则应该收走小勺。

预防幼儿脊柱侧弯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妊娠4~7周,是胚胎脊柱发育形成的时期,此时孕妇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都可导致胎儿发生脊柱畸形。婴儿学坐学得过早,或刚学坐时坐的时间过长,幼儿坐的姿势不正确,都易导致脊柱侧弯。

早期发现小儿脊柱侧弯征象

当小儿以立正姿势站立时,两肩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高低不平。

两侧腰部皱纹不对称。

双上肢肘关节和身体侧面的距离不等。

如果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预防小儿脊柱侧弯要注意

婴儿不要坐得过早,长时间的坐着,婴儿容易疲劳,也容易造成脊柱弯曲。

幼儿坐的姿势要正确,桌、椅的高低要合适;写字、看书时要坐正,不要歪着趴在桌面上,同时应适当地变换体位与休息,以免造成脊柱侧弯。

培养孩子懂道理

7个月婴儿已经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凡是他的合理要求,家长都应该满足他,而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不论他如何哭闹,也不能答应他。比如,他要扭动电视机的按钮,要玩一玩电灯的开关……,家长就要板起面孔,向他摆手,严肃地告诉他“不行”。关键的不是怕电视机坏了和电灯绳断了,而是要使孩子节制自己的行为,知道有些事可以去做,而另一些事不可以去做,家长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讲道理的习惯,以免长大后成为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训练婴儿的动作

7个月的婴儿已能独坐了,应该开始训练他爬。爬是一种全身的运动,可以锻炼孩子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组肌群,为今后站立做准备。爬可扩大孩子的认识范围,增加孩子的感知能力,促进心理发展,爬对孩子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些孩子不爱活动,可以在他面前放些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启发、引逗他爬。学习爬行会促进脑发育。家长可以采用游戏方法训练宝宝爬行,如让宝宝俯卧,用两臂支持前身,腹部贴着床,家长可用双手推着孩子的脚底使孩子向前爬。在他前面用玩具来逗引他,并使他学会用一只手臂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拿到玩具。

当孩子会爬之后,就要为他爬创造条件,如:把他放在有床栏的大床上或放在地毯上,让他自由活动。

开发婴儿观察力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除引导他观察说话时的不同口形,为以后学话打基础之外,还要让他观察成人的面部表情,懂得喜、怒、哀、乐。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脸对着孩子,使他注意到大人的面部表情。

要经常为孩子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儿童歌曲,让他感受音乐艺术语言,感受音乐的美,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智力。

预防缺铁性贫血症的方法

幼儿缺铁性贫血以7个月到2岁的孩子为最高。宝宝缺铁时可导致听觉和视觉发育及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异食癖”,喜欢吃粉笔、土块等异物。血清中铁的含量与智商成正比。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应以饮食中补铁为主。严重贫血幼儿需要在医生监护下服用铁剂。

虽然许多食物中都含有铁,但有些食物中铁却不易被吸收,如菠菜虽含铁,但草酸易与铁结合从而使铁不易被吸收。所以食物中铁的吸收率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血红蛋白易于吸收,动物血和脏腑类食物对防治贫血有良好效果,每周至少应安排1~2次肝之类的食物,以保证宝宝有容易吸收的铁元素供应。

防治婴儿出大汗

孩子比较爱出汗,这是因为小儿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出汗是体内散热的主要方式,再加上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因此爱出汗。

如果孩子只是出汗多,但精神、面色、食欲均很好,吃、喝、玩、睡都正常,一般就不是有病。

患有活动性佝偻病、结核病和其他神经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孩子汗多,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出汗多,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烧、食欲不振、睡眠不稳、易惊等,应该去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治疗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是因化脓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侵入中耳而发生,为婴幼儿多见的耳病。因婴幼儿抵抗力弱,较易患上呼吸道炎及各种疹热病,咽鼓管短,位置低而平,平卧吃乳,易反胃呛咳,带菌分泌物可侵入咽鼓管,婴儿中耳常遗有胚胎期的结缔组织,容易发生感染。这些因素均易招致鼓室发炎。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在38.5℃~40℃或以上,鼓膜穿孔流脓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2.耳痛:年长儿可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及齿部。鼓膜穿破流脓后疼痛减轻。婴幼儿不会诉说耳痛,则哭闹烦躁不安,常用手抓耳。有明显的胃肠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极似胃肠道疾病。间有惊厥及颈部强直。

3.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下述并发症:

(1)急性乳突炎。

(2)急性化脓性脑炎。

(3)重症婴儿腹泻。

治疗方法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能及时治疗,多能控制流脓并使穿孔愈合,恢复听力。治疗若不及时可迁延成慢性。

全身疗法

立即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及磺胺药消炎,治疗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局部疗法

保持耳部清洁,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入耳内。如用3%过氧化氢液洗耳:将药滴入耳内,2~3分钟后,使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反复2~3次,然后用棉签清拭干净。

清除耳周围病灶

治疗鼻炎、鼻窦炎、增殖体炎或扁桃体炎。

婴幼儿不要乱用镇咳药

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病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药物,消除炎症;或对抗过敏原,配合对症治疗,才能使止咳祛痰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只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频繁剧咳,或者只有当痰液不多而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时,以及为防止剧咳导致合并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咳血)时,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对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剂(如氯化铵、滇已新、乙酰半胱氨酸)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疡,应该谨慎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并伴有反复或伴有发热、皮疹、哮喘肺脓肿症的持续性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或咨询医生。

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食刺激性食物。

婴幼儿不要多喝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家庭常备药,由于此药味甜,小儿喜欢喝,一些年轻的父母也误认为小儿止咳糖浆能止咳又无毒,多喝点好得快,常常过量地给小儿服。其结果,有的小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影响了小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任何药物都有其安全范围,小于最低用量则不能产生治疗作用,而超过极量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药物中毒。

小儿止咳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素、氯化铵、苯巴比妥和桔梗流浸膏药物。小儿止咳糖浆服用过多,会出现盐酸麻黄素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还可出现大脑兴奋,如烦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是头昏、无力、困倦、恶心和呕吐等;氯化铵服用过量可产生酸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小儿服用小儿止咳糖浆不宜过多,应遵照医嘱按规定的剂量服用。

防治婴幼儿痱子

夏天,经常能见到小儿的头面部、前额、脖子等部位都长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密集成片,这就是痱子。

痱子多发生在夏天气候炎热时,尤其是又闷又热的天气,这是因为周围环境温度过高,而气压又低,致使汗液排泄不畅,引起汗管周围发炎。肥胖的小儿更容易长痱子。

长了痱子最难受的感觉是瘙痒,所以很多小儿长了痱子就用手抓,抓破了的痱子容易引起皮肤感染。那么,长了痱子应该怎么办呢?痱子是因为汗液排泄不畅引起的,所以平时要保持空气的流通。长了痱子也不要着急,应该勤洗澡、勤换衣服,不要穿已经被汗浸湿了的衣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洗完澡后扑上痱子粉,既能使皮肤干燥又能止痒。只要注意了空气的流通,又能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痱子很快就会消退。当然,如果已经发生了感染,就要请大夫开一些外用的药了。

防治婴幼儿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有的孩子突然发生皮肤瘙痒,在搔抓部位很快出现了红斑和淡红色的风团,并且迅速增大,融合成片。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荨麻疹。荨麻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持续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一般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也有的荨麻疹一天发作好几次。

为什么会发生荨麻疹呢?

发生荨麻疹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感染和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的过敏反应。相当一部分荨麻疹是发生在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荨麻疹大多发生在疾病的急性期。还有一部分小朋友是因为身体对某种东西过敏而发生荨麻疹,这种东西可能是食物,比如:牛奶、鱼等等,也可能是某种昆虫叮咬所致,或者对某种花粉过敏。还有一些小朋友是因为有家族遗传史,也就是说他的父母或家族中其他长辈有过敏体质。

发生了荨麻疹不要紧张,可以到医院去看病。一般来说,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会发生荨麻疹,也就是应该找出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有些情况需要自己回忆,如果能查出引起过敏的物质,就可以避免再次接触。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荨麻疹,则首选抗生素治疗。对于局部皮肤的瘙痒,尽量不要抓破,以免继发感染,可以用一些抗组织胺药物减轻瘙痒,保证必要的休息。当然,这些药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荨麻疹消退后皮肤上是不留痕迹的,因此不会影响皮肤的美容。

防治婴幼儿黄水疮

黄水疮是脓疱病的俗称。在热天,空气潮湿,皮肤酸度减弱,抵抗力降低,容易被传染。孩子夏天穿衣少,皮肤外露,容易被碰伤。虫子叮咬搔抓以后,也会使皮肤出现伤口,给细菌侵入皮肤创造了条件。所以,黄水疮发病多在夏季。

得了黄水疮,开始皮肤发红,不久出现零散的豆疹及水疮。1~2天内水疱很快变大,疤液变混,形成脓疱。疱壁很薄,容易被患儿抓破,露出淡红色的肉。破处会不断流黄水,水干后结成黄色痂皮。黄水疮多见于面部,嘴周围及上肢露出的地方。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流出的黄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所以如果孩子接触了粘黄水的衣服、毛巾、手帕,以及抓了患处的手都可传染上黄水疮,所以,要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特别是幼儿园及学校。病人用过的衣服、毛巾、手帕、围嘴、被单都要消毒。患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病人与正常人的用具要分开,特别是玩具,更要清洗消毒。

得了黄水疮要及时治疗,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用药。如果全身症状明显,淋巴结肿大、淋巴管发炎或发烧,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只是局部皮肤感染,可涂外用药,并去掉痂皮,挑破水疱,用药液清洗,洗后涂药膏。每天换2次药,几天即可痊愈。

如果不及时治疗,黄水疮可在全身感染,或反复发作。还有些可继发全身性疾病,如肾炎等。

对黄水疮这种病,关键还在于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勤洗澡常换衣,保持皮肤不受外伤。

防治婴幼儿皮癣

癣病是由致病真菌传染的皮肤病。有些动物感染的真菌,也能感染人,使人患癣病,例如牛、马、骆驼、兔,孩子们常接触的猫和狗。

猫狗长了癣的地方,毛稀疏脱落,并常用爪子搔抓。人们常说猫、狗长癞了,其实就是长癣了。被动物传染的癣,多发生在手、前臂和躯干上,患处为圆形或椭圆形脱屑斑片,癣的边缘由小红疙瘩或小水疱组成圆圈,所以又叫钱癣。癣再发展,圆圈皮疹融合成片,如同地图。如果长在头发里,往往到头发脱落时才被大人发现。

小儿患钱癣,因皮肤娇嫩,不要随便使用大人的外用药,应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为了预防小儿长癣,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饲养猫狗,更不要随便收留被人遗弃的病猫病狗。家里的宠物患病,要及时治疗,不要把患病的动物送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