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107

第107章 菜篮子工程

1988年7月,农业部提出并制定了实施“菜篮子工程”的计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畜牧、水产业发展很快,人们的“菜篮子”一年比一年丰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副食品供需失衡的状况,总的供给水平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副食品短缺,价格上涨,引起群众不满。为了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解决这一矛盾,除要合理引导消费外,关键还得靠发展生产,提高供给水平。从这一着眼点出发,农业部推出了“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理顺副食品价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中近期内的组织实施措施,争取到1992年动物性食品总量在1987年的水平上增加1260万吨,城市蔬菜实现均衡优质上市。

“菜篮子工程”的基本设想和措施是,通过发展生产,调整副食品供给结构,引导消费,逐步实现肉食品消费多样化,增加节粮、高蛋白的禽、兔、蛋、奶、鱼的供给比重;在保证大路菜供应的基础上增加细菜供给。为此要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饲料工业、捕捞和养殖以及保鲜、贮运、初加工和分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打破行政界限,产区和销区共同规划、投资、受益,建立副食品生产经济协作区和生产基地,比如在城郊建立蛋鸡、肉鸡和牛奶规模生产基地,使这些产品做到基本自给;建设南方亚热带冬季蔬菜、晋鲁豫夏秋菜生产基地,北方发展大棚菜30万亩;建设104个生猪生产基地和中原肉牛带;建设沿海大中城市和13片淡水鱼重点产区为海、淡水养殖基地和东北、河北、苏北等10片奶牛基地等等。推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之组装、配套,形成各种完整的综合配套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以提高副食品商品率和经济效益。

“菜篮子工程”的最大特点是,立足于干一件件实事。如兴建一批国家级的家畜家禽良种原种场、鱼苗场;兴建国家肉鸡、蛋鸡、瘦肉型猪、奶牛育种中心和蔬菜种子中心;兴建一批现代化的饲料添加剂厂和生物药厂;扩大远洋捕捞船队等等。随着这些实事的一件件落实,我国副食品生产的基础就会大大加强。

“菜篮子工程”的基本原则是:菜篮子大家提。国家、地方、农民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开展产区和销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多方筹集资金搞建设,理顺生产、流通体制和副食品价格。每个与“菜篮子”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为此作出努力。提倡大中型企业、大中城市自办、联办各种副食品基地。

实施“菜篮子工程”,将在国家进行物价改革的同时,改革副食品流通和管理体制。该方案建议在各大城市建立批发市场,防止独家垄断,实现多渠道经营;建设一批以大城市为中心,跨省、区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经济组织,逐步把行政管理方式转为企业组织形式;发展期货贸易;公布市场预测报告;建立风险基金;以立法的形式防止地方封锁。

“菜篮子工程”自1988年7月开始实施以来,各大中城市政府极为重视,各种副食品生产基地及协作区、蔬菜批发市场等相继建成,对流通体制、经营体制、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到1992年,各大中城市的鱼、肉、蛋、蔬菜基本实现了自给。目前,全国各地副食品供应丰富,货源充足,价格平稳。这对于稳定社会、推动改革,保证经济正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